有网友给我留言说,自己也算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怎么发现理想离自己越来越遥远;曾经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为什么梦想越来越迷茫;我总想做几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来证明自我或呈现自我,为什么没有这个机会?
有些时候我们总感觉到自己怀才不遇,总感觉到生活当中有许多来不及,内心很焦虑,却找不到恰当的生活打开方式。先不要制定一个巨大的人生目标,我们先拯救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先规范一下自己表达态度,先拷问一下自己有态度没有,暂且不说态度端正不端正,我们先拷问拷问自己的态度在哪里。
总有那么多的美好理想、远大理想,结果却输给了出发的那一刻,输给了决定的那一刻和上路的那一刻。对别人说包容,包容不只是包容那些不足、缺憾和伤痛,还要学会容纳那些应该得到的锻炼,提高信念,海纳百川;不只是提醒你要博采众长,多闻多思,更要提醒自己突破狭隘,创造崭新,接纳不同,融合力量。
我们有些时候会抱怨世态苍凉,人情凉薄,但是我们没有勇气去迈出那一步,没有能够分享的具体做法。我们都希望找到一个方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者避免摩擦减少冲击;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很紧张,缺乏一种打开内心胸怀、缺乏改善对自己生活的良好表达方式,缺乏内心坦荡的勇气,更缺乏对生活的良好认知。
我们和生活是一种息息相关的依存关系,互相存在,互相成全,抱团取暖,共享光明。想想我们是不是误解了生活,是不是把生活活成了一场抱怨,认为生活当中的那些伤痛不应该却逃避不了,成为一种窒息和碾压,缺少足够的视野,又缺少足够的善意和合作,把人生活成了一场太丧。
人生不要太丧,不要总认为“我不行”、“我不能、“我做不到”或“我没准备好”。人生不要太丧,它是一个分享的过程,需要一种视野的辽阔,需要一种个性的从众,需要更多的柔和去认同别人,需要更多的认同光明的存在,需要更多的去选择善意的合作,要能够与人分享。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生活,伴随着生活,回报着生活,点赞着这生活,更需要一份内心的智慧,更需要一份内心的圆融,更需要一份内心的光明指引,我们叫做不争。选择你能承担的,理解你能面对的,活好你能拥有的,做到遇见欢喜、皆大欢喜、生命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