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澳洲乱世情》影评精选10篇
日期:2017-11-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澳洲乱世情》影评精选10篇

  《澳洲乱世情》是一部由巴兹·鲁赫曼执导,妮可·基德曼 / 休·杰克曼 / 布兰登·沃特斯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历史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澳洲乱世情》影评(一):这个电影主要表达了什么 (可能会包含剧透)

对于我们11年级的related text,我不得不给了它5个星。看了这么多的评论,竟然没有一个是我想看到了,所以就特意写了这篇评论,来给它正名。
这部电影它并不是真正讲得是爱情或者战争,它主要描写的是澳大利亚土著人和白人之间的冲突。可能是因为电影名字翻译有误。。。它的本命叫《Australia》,翻译过来只是澳大利亚。真的没有别的意思。它描写了当时土著人民的状况包括stolen generation对于他们Aboriginal的影响,还有当时白人对于Aborigines的歧视,当然还描写了Aboriginal culture的神秘。我们当时是讲的是Australian Icon,全年级便是那这个电影来当例子的。
先说说面的Aboriginal culture的一些特点:Aboriginal culture 主要包含了一些像Dreamtime story, 一些奇奇怪怪的仪式,一些信仰,一些具有特色的音乐和美术。当那个Drover和lady Ashley想要走过一片沙漠 (never never land),他们计无可施。而随着King George的出现,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而King George便是土著人民和他们的文化的代表。他的一些动作通过电影中近景的镜头,展现了鲜活,神秘的土著文化。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这些土著人为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写歌,就像沙漠,河流,大地,天空。。。
再说说,Stolen Generation。Stolen generation就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土著人民因为白人的一些政策不得不与他们的孩子分开,而这些孩子就被白人领养,并且使他们同化。在被领养的那些孩子里,有很多被白人家庭压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为身边没有父母,并且一直都遭受歧视,这群孩子很多都是有心理问题的。而在这部电影里,小Nullah就是因为一些原因,被白人带走,再被送去集中营。不过幸运的是,他最后还是和他的父母相遇了。
最后,再来谈一些,这部电影有关于Aborigines被歧视的情节。在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很经典的场景,便是酒吧。而这个酒吧里,发生了许多不公平的事件,比如说当 drover's brother-in-law进入酒吧时,有一个人说的“No boongs in here!”。这个Boongs指的就是Aborigines。
这场电影里边有各种各样的澳大利亚特色,比如说driving of cattles,原先有些澳大利亚人便是以这个为生,再比如说Nullah通过他的”magic“让一群狂躁的牛安静了下来,因此他在悬崖边也拯救自己,再比如说里面的boab tree,等等等等。。。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把澳大利亚还原的最真实的一个电影。也希望大家能够欣赏它,不要被片名给忽悠了。。。

  《澳洲乱世情》影评(二):满篇的种族歧视,利益交割

最大的背景我觉得不是战争而是:
       1910年,澳通过一项政策,以改善土著儿童生活为由,规定当局可以随意从土著家庭中带走混血土著儿童,把他们集中在保育所等处。
  1937年,澳当局通过一项可以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的官方政策。
        1997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报告说,从家人身边夺走土著儿童的政策使多达10万的土著人遭受精神创伤。报告建议政府对“被偷走的一代”作出补偿。时任总理约翰·霍华德拒绝做官方道歉。
  可恶的殖民者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丧尽天良.
   回说着个戏,nicole太惊艳了!一直是花瓶的她怎么说也在好莱坞混了这么多年,实力是大大的有滴!我还记得以前外教问过我,喜欢哪个明星,我想到没想就说了nicole。
  但是说真的,我感觉戏里头的爱情说的真不咋滴,中文译名叫澳洲乱世情,是因为觉得直接叫澳大利亚让人以为是纪录片,拉不到票房吗?
  感觉最深的还是纳拉那句:i will sing for you。土著人真的好神奇!
  

  《澳洲乱世情》影评(三):最讨厌写标题

今天学校放了这部电影,偌大的报告厅只有30来个人在看,电影很长。在真正的结局之前有两次我以为是结局。第一个是莎拉和卓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第二个是诺拉被抓到使命岛上,卓外出追寻自己的冒险梦想,乔治王被抓。第一个很符合爱情片的套路;第二个很符合二战的时代背景,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但是出乎意料,这些都不是结局,结局在我看来略显老套。跟前面的情节比起来有点落入俗套。
黄色的土地是有魔力的,它孕育了我们所有民族,漫天的黄土里藏着历史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西部片的原因。乔治王被称为巫师,但我觉得他只是一位自然家,熟悉大自然的一举一动,他的歌声就如同当今人们解释的潮起潮落,阴晴圆缺一样。是自然的奥妙。我认为,乔治王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亮点。他对我们的小主角也有很深的影响,他自己本身对情节的推动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不错的西部爱情战争片,真实的反应了二战时候受苦于战争炮火下的人们,战争无论谁输谁赢伤的都是人民。在飞机大炮下无论你是腰缠万贯的农场主还是被人奴役的奴隶都会灰飞烟灭。生活的艰辛是我们生活在校园里的学生无法体会的。总之力荐这部电影

  《澳洲乱世情》影评(四):情感无处宣泄

《澳洲乱世情》这个翻译让我倒尽胃口,我还是比较喜欢原汁原味的《澳大利亚》。幸好拉塞尔克劳没有档期,我更喜欢金刚狼,实在太帅了,很牛仔。妮可身材还是那么好,服装很漂亮。170分钟的片长,真的够漫长了,可是感觉导演满肚子情感无处落脚。到最后不伦不类的说完美却不算完美的结局,也让我感觉有点情感无处宣泄,忘记了最初的主题。说说优点:澳大利亚的土地让人不得不感叹自然的神奇,大大的广角、长长的镜头,从旱季的荒芜与尘土飞扬,到雨季的泽与草长莺飞,让我心痒不已。如果这部电影真能为澳大利亚的旅游业做些许贡献,那就不要对剧情太苛刻了。电影的背景音乐很配合的在一切应该注意力集中的时候牢牢抓住你的神经,很动情。我承认这样的电影假大空,十足主旋律,情节千篇一律感情戏情节甚至恶俗,但是美丽的澳大利亚,和美丽的男女主角让这部电影还是很有观赏性!

  《澳洲乱世情》影评(五):艾尔斯岩石!大堡礁!大沙沙漠!袋鼠!树袋熊!澳大利亚!我要去!

我以为只看了少部分,却看了大部分;我以为已经结束,却才刚刚开始。好吧,我承认,故事的后半部分显的有些牵强,似乎过于冗长。不过刚刚看到原标题是«Australia»,那后面也就还说得过去了。不过这电影将放牧、殖民、种族、战争融合进来,倒是也象是一部史诗巨片,只是不知这历史有多少改编的地方,得去看看书了解下澳洲历史。
说起来这电影名翻译还真是有意思。这«澳洲乱世情»看起来还真是比«Australia»是要准确,就像«这个杀手不太冷»之于 «Leon»,«人鬼情未了» 之于«Ghost»,«乱世佳人» 之于«Gone with the Wind»(其实乱世佳人本来就是改编于«飘»的,这样直译或许更准确,但不生动),«海上钢琴师»之于«The Legend of 1900»一样,汉译过来似乎是更确切一些了,但却…有小小剧透!不过说实话,其实我还是很喜欢中式翻译的,这些个翻译都很有意思,嘿嘿~
在来说说这部片吧,首先呢,我被澳大利亚大荒漠的美景震撼到了,那一棵棵粗粗的"水桶树"(自起的名字),看起来真是别有一番情致,还有那特殊的红色岩石,想起来都让我无比向往!还有强壮的袋鼠!好吧,一定要去那里玩,最好一个人去~自驾游!其二,女主真是挺迷人的,(口水),嘿嘿,痴了!其三,这部片还是有一些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不过相比较起来,牛仔这个形象不起那么让人反感!所以我还能够接受!总的说来,要是这片在那个该结束的地方就了解了,在配上这个中译题目,那倒真是一部堪称完美的片了~
给了五星,为了澳大利亚这个美好的地方!为了半夜不睡看C6的电影!

  《澳洲乱世情》影评(六):为什么我的眼中含着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先卧槽几句!!Hugh Jackman有胡子没胡子怎么就两个人啊!秒杀啊!我要去找X战警看一百遍啊!
前半部份正经的,后半部份是咆哮的。
1,土地。这是这部片最重要的关键词了。前半部份赶牛的场景真是看得热血沸腾啊。影片敢叫这么大的名字“Australia”,就注定了它不能仅仅是谈情说爱的也不能仅仅和战争扯上关系(这俩加起来那叫珍珠港),它一定要讲这个土地的故事-土地的魔力。这种魔力穿过整部影片,Nola最后也回归了他的王国,去过流浪的生活。我不知道上帝在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把每一个Creature都赋予了歌,如果是的话就太美好了。造物主创造的东西都是living creature,只有人类学会做没有生命的东西,很有趣。Sara来自英国,刚到这片土地的时候那是真的不接地气,浑身上下散发着文明社会的气息。后来牛群被火攻的那天晚上,她望着那一片狼藉的行李,说,all these silly useless stuff. 从那时开始她才真正生活在这篇土地上,只靠自己的生命来活。的确是,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personal belongings,好像缺少了它们就无法生活,其实我们只要靠土地就能生活。
2,故事。开头的时候,Drover说他要活成一个有故事的人。这时他眼中最好的故事是做一个自由无牵无挂的人。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和Sara闹别扭而离家出走去放牛(-u-这么描述好喜感)。后来他的黑人兄弟真是一语道破天机,他的这种故事真是一文不值,要和爱的人狠狠相爱才是最好的故事。其实有一个细节,就是在那场慈善舞会上,几个妇人都在嚼舌根,说Sara的丈夫尸骨未寒她就在寻欢作乐。当时看觉得是表现这些女人的肤浅和嫉妒心,现在想来这是让Sara的背景和Drover一样有厚度才做的处理吧。但是其实还是不够的。影片突出表现了Drover对于土著人的爱,对于他前妻的爱。但是对于Sara对她丈夫到底爱不爱没有表现,让人觉得她就是一个薄情女子。而且Sara对于土地的爱也被对于Nola的爱冲淡了。突出了Nola在母性的一面就势必削弱了她其他方面的表现力。
3,战争。不知道这后面的一半的故事是为了表现澳大利亚多一点还是为了表现乱世情多一点。战争对于塑造电影主题有什么作用呢?本片对于战争的形容角度不在英勇抗战,而是这片美丽的土地怎么就像以卵击石的卵一样,被糟蹋和蹂躏。在它受伤的时候,你更容易理解它的美丽。而且战争更能突出土著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以及矛盾的化解。就像酒吧里的那场戏,老板说,这片土地都糟蹋在日本人手里了,凭什么不能也给土著呢。虽然这个理不对,但是也能勾起一种共患难的兄弟情怀,在受苦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更容易交往,而享乐的时候就会产生更多的仇恨和矛盾(这也是很多战争片打动人的地方,因为在那里面有最原始的人性)。
4,Identity。果然这个话题是最难写的。我不想讨论了==politics学的时候就没学好现在还是一头雾水。不过总之Identity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啦,大家脑子里好好自己想想得了。
5,Hugh Jackman策马奔腾的时候太帅了嗷唔~然后刮了胡子suit up到舞会的时候完全秒杀我了><
6,那个Capital好萌啊!他是喜欢Sara的吧,一直在背后默默守护她的感觉。
7,最后回去救小朋友的神父也好可爱好可爱啊!!呆萌呆萌的~
8,音乐宏大~最后的交响乐太赞了,听得我热泪盈眶
9,二战的片大部分都放在了欧洲战场。其实印度洋沿岸被日军打得也很惨,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这些地方的二战电影也值得看看
10,史诗~就是史诗~我就觉得是史诗~

  《澳洲乱世情》影评(七):开局太牛了

    电影一开始,就简单明了地吧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交代清楚。导演的功力了得。
    短短的十来分钟,国际上的二战背景,澳大利亚本土的种族矛盾,牧场之间的经济冲突,女主人的家庭矛盾,导演寥寥数笔,就完成了布局。
    
    前天在CCTV6佳片有约看的这部电影,影评说是史诗片,就个人理解,这个定位太高了。
    妮可·基德曼无懈可击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矫揉的英国贵妇、无助的牧场新寡妇、与土著混杂一起的牛仔、主流社会的叛逆者、战争期间军队服务者等等各个层面上的表演,各个方面都很好地塑造了“老板夫人”这个角色。
    开局设置的矛盾,在电影后面展开中挖掘深度还嫌不够,“外公”这个角色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就是一例,因此诗史谈不上。

  《澳洲乱世情》影评(八):妮可牌“悍妇”再出击

       2003年的那部《冷山》,让全世界的影迷们见识到了妮可·基德曼这位冷艳的美女性格中彪悍的一面。时隔5年她再次接拍了这部需要她展现强悍个性的戏。与《冷山》一样,这次的时代背景依然是战争年代,只不过从美国南北战争换到了二战,地点也从美国的北部边荒换到了她自己的故乡澳洲。而影片中最重要的看点还是那个永恒的主题——爱情,战火纷飞中的爱情,那个令妮可牵肠挂肚的男人也换了人,裘德洛倒在了“冷山”冰雪中,另外一位同样来自澳洲的猛男续写着与妮可那乱世中坚贞的爱情故事,他就是金刚狼——休·杰克曼。
       从这部电影也可以看的出来,二战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还有就是小日本到底有多可恶,远在地球,另一边的澳洲都没有能逃过这次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战争的侵袭,平静、美丽的澳洲大陆也同样遭到了日本鬼子的荼毒。
       故事还是发生在一个农场中,战火的波及让自英国远来澳洲继承农场的妮可一路艰辛,而一路上与休·杰克曼扮演的粗豪的放牧人的扶携相随则成为二人之间萌生情感的开端,一路上虽说坎坷万分,但导演也通过这段旅程充分的展现了澳洲大陆壮美的风光。在叙述一个爱情故事的同时也昭示了战争给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所带来的灾难,在无情的侵略者面前,一切的妥协只能是纵容他们更加的嚣张。只有奋起反抗才能解决问题。对待狗日的小日本就不能客气。
       在欣赏这美丽的爱情故事的同时,想想如今的局势,小日本这条美国人养的恶犬,又再次向我们龇牙,如不能在此时给予迎头痛击,那势必将重演19世纪中华名族的惨剧。真不懂为何现在的国家领导这么怕,真的到了那种连“亮剑”的勇气都没有的地步了吗?

  《澳洲乱世情》影评(九):被偷走的一代

  “被偷走的一代”是澳大利亚历史上一群充满悲剧色彩的人,是20世纪初澳政府推行的“白澳政策”的牺牲品。澳大利亚政府为了对土著实施同化政策,在1910年,澳大利亚通过一项政策,以改善土著儿童生活为由,规定当局可以随意从土著家庭中带走混血土著儿童,把他们集中在保育所等处,接受白人文化教育。而从1910到1970年,全澳大利亚有近10万名土著儿童被政府从家人身边强行带走,这些人后来被称为“被偷走的一代”。
    高中的时候课本中就讲述了被偷走的一代,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混血土著儿童的遭遇我感到很同情,没有一个父母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离开父母的怀抱。几十年后的今天,澳政府在意识到这个错误后也正面去回应这个错误,去为被偷走的一代道歉,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是澳洲政府对待犯下的错误也积极的承认。
    对于影片,我觉得没什么好看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去了解这一段历史,去了解澳洲。

  《澳洲乱世情》影评(十):很美哦

影片中贯穿始终的澳洲土著小孩纳拉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视着这段乱世情愫,天真无邪的孩童口中的歌曲带给我们一丝清凉之感,还有时刻若隐若现的土著老人,更为这个古老的大陆增添一丝神秘色彩。片中多次出现土著老少在喧哗的现代部落中吟唱着神秘歌曲的片段,更加显出了科技与自然的对立、现代与传统乃至西方现代文明与澳洲古老文明的矛盾。 本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视觉效果的完美。导演巴兹·鲁尔曼素以华丽的视觉效果著称,《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红磨坊》带给我们极具的视觉震撼,尤其是后者鲜明的色彩更成为个人最喜欢的一部爱情片。从拍摄方式上看,影片采取美国60、70年代那种复古的拍摄方式,极力讲究镜头美感,长镜头和慢景居多,但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流畅,与当下盛行的注重局部与快速的摄影方式格格不入。这样使得片中的镜头如油画一般的美丽,充分展现了广袤澳洲令人心悸的狂野大自然。单凭片中的美景就足以令人再进一次电影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澳洲乱世情》影评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