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之神》是一本由[日]狩野由美子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1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蔬菜之神》读后感(一):蔬菜之神is watching you!
书名和绿色封皮吸引了我,一开始是抱着增加跟“觉得由粪便浇灌大的蔬菜很脏”的男朋友吵架论点的心情看的,结果意外地对自己也很有帮助。
有人觉得吃素的人很假,因为蔬菜也有生命也会痛。可是我觉得植物是地球的第一级协调者,吸取天地能量让自己生长,但它们没有灵魂,不会对外部世界输出情感。而动物靠吃植物和其它小动物续命,我觉得就会比动物在进化程度上会比植物高一个等级,是第二级协调者,我们也是动物所以能体会动物的体会,有了灵魂、会与外界互动。当然也有吃动物的植物啦,可是我们很少吃它们,这本书讨论的是蔬菜嘛,我们常吃的那些蔬菜还是很老实的。因为没有“灵魂”的关系,我觉得人类吃起蔬菜来人类的灵魂负担更小、不会担心伤害了另外的灵魂,饮食的乐趣就更纯粹。我们在吃的时候也会觉得蔬菜是很开心的,觉得自己每一天努力接收的天地能量被更高层次的生物获取了,完成了宇宙能量的传递的任务。这里也可以体现作者说的我们人类应当从容赴死的思想,往生后入土也是将自己的能量继续传递了下去,像蔬菜一样去了一个更好的世界。当然咯,也可以说我在自欺欺人,毕竟这一大段都是我很主观的论述。子非菜,焉知菜之不乐意……
可是不要以为烹饪动物才需要敬畏之心,蔬菜虽然没有眼睛在盯着你,但是它们也有蔬菜之神在守护它们哟!为了发挥蔬菜最大的价值,更好地完成“能量交接”,烹饪者应该不断修炼自己对蔬菜的认识和体悟,努力倾听蔬菜之神的提点,把握“关键性的一刻"!
作者用一本书表明了进食也是在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烹饪的对象不是食物而是人生啊,像什么阳光水、奇迹眼泪汤、美味空气,这吃的已经不是菜了而是自我安慰吧…… 收获还是很大的,以后要更加感恩、敬畏地烹饪任何食材!做不到吃素的我,努力当个快快乐乐吃蔬菜也吃肉的俗人吧。
《蔬菜之神》读后感(二):玄幻之书
实在不知道如何评价这本书,一个中年阿姨神神叨叨的卖蔬菜鸡汤的感觉。
譬如《创造奇迹的喜悦泪水之汤》文章开头说一滴喜悦的泪水,是最好的调味料。按照常人的逻辑,我浅薄的认为是心怀喜悦和感恩,就可以做出来好吃的食物,不得不说实在是太天真……
“喜悦的泪水”按照作者的描述真的就是喜悦的“泪水”,预先保存,用纯净水稀释,再加一点伏特加……当你的汤做好后,可以往里面加两滴……这已经脱离了日常食物,进入魔法学了吧?
整本书透露着一种“我是宇宙一粒尘埃但我和宇宙强烈共振共鸣”的意味,书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不是和料理有关,而是关乎作者的自然信仰。那种细腻、神叨的描述,令我感到无与伦比的尴尬……
以上皆为个人浅薄之见。
《蔬菜之神》读后感(三):会吃蔬菜的人,不会有悲剧性的人生
—读《蔬菜之神》 文/纪汐
日剧“深夜食堂”,我全部追剧完成。简单的料理背后孕育的故事,让人吃出了心灵治愈的味道。这就是日本料理的神奇之处。而《蔬菜之神》亦有异曲同工之效。
狩野由美子这个从十几岁就爬上灶头找寻美味蔬菜料理,经过三十几年的累积,开创了素怀石料理“菜怀石仙”,并开设了蔬菜烹饪学校并出版有《蔬菜全餐》等书。她懂得充分利用蔬菜的天然美味,从而烹调出味道深奥的蔬菜料理。成为日本第一位素食料理研究者。
《蔬菜之神》是她的第一本结合饮食写作的散文集,选取了40篇结合自己经历,所感所想所悟的散文,并道出自己对人生的哲理之后,然后在最后提及与这些经历有关联的一两道素食料理,有时还会附有一张手绘画,是当篇文章出现的蔬菜,和代表狩野形象的动物对这个蔬菜的喜爱。
最妙的是她并没有告诉读者每道菜对应的材料用量,她更多的是让大家自由发挥,正如她在开篇提到的她在料理蔬菜的态度,对蔬菜不可解的神秘部分充满敬意,并且随时感觉到蔬菜之中有“神”的存在,所以作为读者的我们要自由发挥,如果我们也想尝试她提及的那些素食食谱的话。
当然我比较感兴趣的还是她在蔬菜所拥有的能力里提到的均衡素食料理,七种基础食品分别为:
三月亮的力量:根茎类的蔬菜
四大地的力量:豆类
五大海的力量:海产类
六火的力量:种子或者坚果类
这个和李英爱在《李英爱的晚餐》里提及的韩国食物料理也是遵循5色(青色、赤色、黄色、白色、黑色)类似,也就是说其实只要你做的素食料理能够满足这个原则,哪怕没有肉,其实也是能够让身体处于均衡状态,达到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
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吃素食,虽然并没有很刻意的说完全不吃肉,但是总是尽量清淡为主,以前总是很担心如果全部素食的话,营养方面跟不上,不过通过这本书也算是重新对素食料理有了个系统的了解。
“民以食为天”,吃的重要性从古言,我们就能一窥一二了。蔬菜作为众多食物,一直都是默默的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人类的生命,正如作者提到的:“虽然有些人因为不想杀生,所以成了素食主义者,但是,蔬菜也会因为被切被煮而失去生命,蔬菜为了成为人类的食物而奉献生命的情形,和动物并无两样,有蔬菜的牺牲,才有活着的我们。”
蔬菜再也不是和纸张或者布料一样,是为了制作某种东西而存在的材料,任由我们随意或切或煮或炖或腌或炒,从心里尊重蔬菜,并学会吃蔬菜的人,才不会有悲剧性的人生。
一如:“会吃甜甜圈的人,不会有悲剧性的人生。”
2015/7/26星期天
本文均属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豆油笔者或邮件联系273104504@qq.com.
文/宋薇棠
几十年前,一个十岁的日本小女孩儿,自己勇敢地爬上了灶台,摸索着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道料理。高中时因为认识了自然饮食,于是被吸引进蔬菜的国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于一天之内看完二十本食谱,直到再无食谱可看。
这个曾经对着蔬菜料理一网情深的小女孩儿,正是如今日本久负盛名的料理烹饪研究者狩野由美子女士。几十年后的她,两度离婚,创立了素食料理店“菜怀石仙”,将一种名叫“煎烤风”的面包送进了千家万户。
当日已沧桑,这一切的沉沉浮浮,最终都被她呈现在了纸页间,而《蔬菜之神》作为她的著作之一,也许是最能表现她心灵境界的一本书。
在这本书中,狩野由美子将散文与饮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哲理的同时,她也穿插了许多与各个小主题有关的“简易菜谱”,有意思的是,这些蔬菜的处理方法以及取材分量她都没有明确地标明,旨在让每个爱上蔬菜读者自由烹饪,做出自己心目中最棒的料理。
而关于“蔬菜之神”这个概念,狩野由美子早在目录之前就已提到:“对蔬菜不可解的神秘部分充满敬意,并且随时感觉到蔬菜之中有神的存在,这就是我在料理蔬菜时抱持的态度。我认为,蔬菜的神和人类的神,是相关的。”在她眼里,蔬菜并非只是人类的食物,它同人类一样,即使被摘下,它们也有着自己独立的基因,那是生命存在的痕迹。狩野相信,在蔬菜的国度里,也有着神明的存在,是它赋予了蔬菜独一无二的个性与力量,比如萝卜就是蔬菜界的天使,有着疗愈心灵的能量。煮一碗温暖心灵的萝卜汤,让萝卜神奇的功效蔓延至身体发肤,是疲惫痛苦时的一剂良药。
狩野这样不可思议的想法,充满了一种怀旧情怀的熟稔。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幼时的自己,也曾在心里偷偷为那些切开的洋葱大蒜心疼,看着它们身体分离变成细碎的粉末时总有种无可奈何的无力感,但是转眼即忘,热腾腾的饭菜依旧来者不拒。如今的我明白,那时强烈的惋惜,只是孩子般幼稚的想象与无知的同情,而狩野由美子所提及的蔬菜的生命与神的存在,显然不仅仅是她作为女人的第六感,更是她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产生的一种心境。
在这种心境里,人只是外表看起来是独立的个体,其实也和植物一样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并且和大地、空气息息相关,但却很难像蔬菜一样,在拥有着超越人类知识与理解的营养与美味的同时,亦能够在躁动不安的世界里,安静祥和地治愈守护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人活着的意义,也许并不是实现所谓的理想与目的,因为那是靠结果来评价失败或成功的人生。那样的人生所产生的不安与恐惧,使得我们无法真正去享受当下的生活。
真正的人生,应该是要活成蔬菜的样子。
相信人与人之间的邂逅,是灵魂的交织,人与大地之间的邂逅,是命运的恩赐。
期待着未来的每一天,都是爱的体验,都是蔬菜之神在转身之后留下的——美好印记。
《蔬菜之神》读后感(五):感恩, 幸福在当下
感恩, 幸福在当下
文/米雪
看着书的名字《蔬菜之神》,很像一本菜谱,实际上这是狩野由美子——精进怀石料理店“菜怀石 仙”的主厨以散文为体裁的第一本书。她著有《蔬菜全餐》、《蔬菜饭》、《蔬菜之神》等书,并且常活跃于日本电视、报刊等媒体,致力于宣传“素材本身的美味”,利用蔬菜的特色而独创的素食食谱很受欢迎。
本书共三章,加上后记,短小而精美。书中一个个小故事,洋溢着对事物的热爱与敬意,还有一点对生活的哲理。她热爱生活,尤其热爱烹饪。将小时候的热爱转化为一种职业,狩野由美子是幸运的。
在狩野由美子眼中,蔬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动物一样,都是有生命力的,“有些人因为不想杀生,所以成了素食主义者。但是,蔬菜也会因为被切被煮而失去生命。蔬菜为了成为人类的食物而奉献生命的情形,和动物并无两样。”因为敬畏生命,更懂得去珍惜眼前的生活,活在当下,用有限的生命努力幸福的生活。
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芭芭拉·安吉丽思在《活在当下》写道:“我知道我该从头去学怎样过日子了。这一生引领我走到这里,让我拥有眼前成就的,是行动的力量:去鞭策,去奋斗,去开创。这不是一种坏的力量——我能拥有现在的一切,这股力量功不可没;但我需要另一种全新的力量,带领我去完成人生的另一个层次。那是一种我不擅长、所知也不多的技巧,那是单纯地活着的力量。”这段话,完美的诠释了狩野由美子生活状态,和对生活的追求。
活在当下是一个人生命力的自然展现。狩野由美子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曾经令她黯然神伤。然而,正是对烹饪的热爱,才将她渐渐拉上生活的正轨,“我想,我一定是打从灵魂深处喜欢烹饪这件事情”。虽为一本关于食谱的散文集,然而在文中处处蕴含着简单而睿智的哲理,她说, “昨天、今天、明天。时间从过去不断流向未来,这是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的事情。但是,真正能一直陪伴着我们、与我们分秒相处的,却只有‘现在’。所以我认为,因为快乐的事情而忘了时间的存在,便是百分之百的‘活在当下’。”多么切合实际的哲理!与《今日歌》中“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一样,今天才是最重要的,努力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未来的路才会更加宽阔。
同时,文中还不时流露着她对食物的感恩,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谢谢食物让我们得以活下去。”“每棵蔬菜都是独一无二的。”“以自身生命的本质,善用自己以外的生命,完成协调性的创造。”人类也是大自然循环系统里的一员,“不只如此,不管是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还是领受了别的生命,生命与生命之间,永远是相连在一起的。”
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对生命的敬畏使人生更富有意义。
《蔬菜之神》读后感(六):返璞归真的饮食之道
汪曾祺说过一桩逸事。朋友会餐,规定每人做道菜。王世襄拎了一捆葱,做了一个菜,焖葱。结果完胜。区区一碗大葱,如何引人垂涎?
阅读《蔬菜之神》,日本美食家狩野由美子的著作,我欣喜发现,日本人也喜欢吃葱。日本菜中有烧玉葱、全葱沙拉、天妇罗葱、串炸葱段等,日本人还嗜好在睡前喝一小杯特别制作的大葱泡酒,据说有助睡眠,还可壮阳。当然啦,这本书不会只讲葱,肯定还会讲到各种各样的蔬菜,松露算是其中较尊贵者,不过大多数还是地瓜、洋葱、萝卜、青椒、山药这些看着就亲切的家常蔬类。
狩野由美子是日本著名食店“菜怀石仙”的主厨,活跃于日本电视、报刊等媒体,致力于宣传“素材本身的美味”,利用蔬菜的特色而独创的素食很受欢迎。读者在本书中首先收获的肯定是各类食谱,这些食谱都方便实用好上手。炎夏酷暑,胃口难开,我借花献佛,推荐书中一款“夏季蔬菜冻”:南瓜、西红柿、玉米粒、秋葵、菜豆、昆布高汤、洋菜粉、酱油、日晒粗海盐、佐料(生姜泥、切成细丝的绿紫苏、葱花)、柚子醋。用水煮蔬菜,在菜汤中加入洋菜,再施以佐料,然后添加柚子醋,就可以开动啦。怎么样?来试试吧。相信这一道色泽鲜嫩、视觉清爽、香味清雅的蔬菜冻,一定会撩起你的食欲。
日本菜近几年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主要就是因其简单朴素且有益健康。饮食习惯决定遗传基因,日本国民身体素质迅速提升,和饮食习惯是有密切关系的。这种饮食习惯体现出一种文化理念。狩野由美子在解析书名《蔬菜之道》时说道:“对蔬菜不可解的神秘部分充满敬意,并且随时感觉到蔬菜之中有‘神’的存在,这就是我在料理蔬菜时所抱持的态度。”对自然界要恭谨谦卑,尊重食材要从敬畏开始,而这种敬畏又要从尊重食材本身的自然生长开始。日本美食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季节感”,是一种把当季生产的食材做细致处理,有效地发挥食材的原汁原味后再食用的文化。我想到我所在小城的菜市场,一年四季随处可以买到的西红柿,个头都差不多,圆溜溜红艳艳硬梆梆,不管我怎么烹饪,都难有小时候那股自然的酸香了,不由得黯然惆怅。
我们须知道,每种食材都有它独特的性格和脾气。如果动物都是人工饲料喂养的,蔬菜基本都是反季节的,就算厨神伊尹再生也只能望桌兴叹吧,吃货袁枚也不会有撰写《随园食单》的兴致了吧?王世襄能用最简单、最家常的食材独领风骚,就是因为他知道,即使是最普通的葱,选择的时令不同,味道也不同。王世襄还有道拿手好菜“葱烧海参”,就必须要用霜降之后、又没有被霜冻坏的大葱。我们如今的饮食需要回归原生态,首先就要尊重生物的自然之道,不要用膨大剂、生长素来“揠苗助长”。在食物的加工上,最好的做法是简单又能吃出美味,同时还更易于保留食物内涵的营养。一枚白煮蛋并不比它做成“一行白鹭上青天”之后滋味更差,产业链越长污染越重,很多菜品简单加工甚至不加工,更能体现出食物的本味,越是刻意求新求变,离开平易、纯朴、自然的饮食之道就越远。一碗再平常不过的油焖大葱,之所以令人难忘,恰恰在于它的返璞归真。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油多火大作料足”的饮食结构不甚健康,再加上环境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一桩接着一桩,“吃,还是不吃”,哈姆雷特命题摆在了餐桌上。因此,当我们阅读《蔬菜之神》之后,或许可以明白,为什么狩野由美子说——蔬菜的“神”和人类的“神”,是相关的。
转载请联系本人,见豆瓣主页联系方式。
《蔬菜之神》读后感(七):《蔬菜之神》碎碎念
狩野老师这本《蔬菜之神》,读了有很多感动的地方,碎碎念一下吧。
整本书里,狩野老师像个信誓旦旦的小姑娘,用一种接近于固执的口吻告诉大家,我想做的料理,是没有规定什么条条框框的料理,我想要的人生,是做菜的时候就完全在做菜、永远都只在眼前当下这一刻的人生,哪怕是有“理想”的人生,也是不彻底的——因为那是未来指向的。
“昨天、今天、明天。时间从过去不断流向未来,这是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的事情。但是,真正能一直陪伴着我们、与我们分秒相处的,却只有‘现在’。所以我认为,因为快乐的事情而忘了时间的存在,便是百分之百的‘活在当下’。
“我觉得有目的或理想的人生,都不算是有趣的人生,因为那是靠结果来评价失败或成功的人生。那样的人生会产生不安与恐惧,变成不能享受人生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真实的人生里,哪来什么坏事、好事或者失败、成功。会产生那样的想法,是因为被人世间的概念所左右了。对即将发生的情况兴致勃勃,享受当下的人生,这种状态下做出来的料理才是最棒的。我一直是这么想的。”
读到这里颇受震动:这种态度,完全是禅宗的态度。
日本文化中很多方面,常常见到这种与禅宗完全融合的态度,“术”“道”之间已没有分界,“术”的本身就是“道”,像茶道、剑道等,都有一种相通的精神。
再比如前段时间很热的电影《小森林》,简简单单四季轮换,每日一粥一饭,年轻女孩日复一日做下来,极端简单素朴的生活中藏着某种深意。电影并没有告诉人这深意究竟是什么,它只是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一顿饭一顿饭呈现出来,每个看过的人,都明白了。大家不知道感动是如何发生的,但它就这样发生了。
当然,狩野老师相比禅宗的“冷”还是稍“热”一点,大概与日本文化中的一些东西有关。比如她讲到素食的时候。狩野老师是开素食料理店的,她讲吃素(吃蔬菜)很有意思,第一句就是很“反素食”的话:“有些人因为不想杀生,所以成了素食主义者。但是,蔬菜也会因为被切被煮而失去生命。蔬菜为了成为人类的食物而奉献生命的情形,和动物并无两样”。
是这样没错。家里种菜时观察过,黄瓜、葡萄爬秧儿的时候,触须能准确抓到横在一旁的竹竿,每天早上看到那绿色的须子在空中微微颤动,像人一样寻找可立足之处,就由衷感慨,植物也是有真实生命的!这样受到伤害就会流出汁液的生命,与动物或者人类根本别无二致。
所以,狩野老师说,人类活在世上,是以夺取其他生物的生命来维生的,但是人死亡之后被分解,纳入地球千古循环的大系统中,也成为滋养其他生物的养料。“不管是奉献自己的生命,还是领受别的生命,生命与生命之间,永远是相连在一起的。”“吃”这个行为既然是领受别的生命的过程,那就让这生命得到最大化的价值发挥吧!同样,为了对得起牺牲了自己让我们活下去的生命,一定要好好运用我们的生命,因为这是背负着许多生命的结果。
几年前热映的《入殓师》里有一段。大悟想辞职,去找社长,社长在长满了绿葱葱植物的园子里请他吃鱼白。社长说,只有植物不要靠吃别的生物为生,但人毕竟不能像植物一样无欲则刚,必须要满足身体的各种需求。社长说,不想死就要吃,吃就要吃得好。这与《蔬菜之神》里传达的关于“吃”的精神,多么一致!
想起日本人开饭前必对着食物合十念的一句话“いただきます”,据说这句话的原意是“为了我的生命延续,我接受了你们的恩惠”,或者说“以你命,换我命”。日本人这种源自生命平等的感恩之心,真是令人动容。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看起来很“鸡汤”的话,经历过的人才会懂这些话的真实含义。比如她经历过丈夫出轨之后写道:
“不知道为什么,极度的悲伤后,我的内心竟然很奇怪地涌现出力量。
“被所爱的人以无情的言语打击,让我在绝望的同时,从痛不欲生中清醒过来。我觉得自己的心得到了解放,与生俱来的求生力量慢慢从心底涌上来。或许,无论在多么暗淡的不安或悲伤里,也潜藏着希望之光。”
狩野老师还写到,有一次午夜下班回家,浑身疲累不堪像要燃尽,但那种时刻,突然有一道美丽的光芒温暖地围绕着自己,好像有人轻轻握着她的右手,内心油然生出一种喜悦的、安心的奇异感觉,这感觉让她泪流不已。“会一直和你在一起的。”“放心吧,你并不孤独。”不知道多少人有过这样的感受,但好理解这种感受啊!
这是一本很温柔的书,也是一本很“神棍”的书(“神”的具体章节不做举例,看了就知道了),但是我好喜欢啊!
《蔬菜之神》读后感(八):不只是做菜,还是人生
《蔬菜之神》的作者狩野由美子是日本素怀石料理店“菜怀石仙”的主厨,她做菜的指导思想是:“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食物,应该由蔬菜自行决定,作为烹调者的我,只是带着蔬菜到它想去的地方而已”。
一个从小就酷爱做菜,尝试各种菜式的女孩,凭着自己对蔬菜对烹饪的热爱,几经挫折,最终开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天空,有没有点日本版大长今的意思呢?
虽然这本书里有食谱,但正如作者备注的那样:“本书所载的食谱,并没有注明材料的分量以及完成的图示,这样读者就不会受到束缚,可以依个人的感性,轻松自在地烹调食物,悠游与不知会做出何种自卫队想象世界中。”很显然,这本书不只是在教你做菜,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态度,对做菜,对人生的超然的态度。
而这种态度才是重中之重,不管是做菜,还是过生活。
“想要活用蔬菜来做料理,就要从爱蔬菜开始。对蔬菜不可解的神秘部分充满敬意,并且随时感觉到蔬菜之中有‘神’的存在,这就是我在料理蔬菜是抱持的态度。我认为,蔬菜的‘神’和人类的‘神’,是相关的。”
这让我想起《红高粱》里,九儿她们酿酒时要集体参拜酒神,希望能酿出好酒,其实,任何一个行业,如若不能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奉若神明,是很难有个好成绩的。
而且有没有发现,当你有了一种对事、对物、对自然的崇敬之心,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哪怕,那个事物仅仅就是你每天要吃的蔬菜。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食谱,倒不如说是作者本人对烹饪和人生的感悟,甚至还有点自传的成分,她的每一个食谱都是在自己人生重要阶段出现的一味心灵慰籍的良药。
作者通过讲沙烤地瓜点心讲她的童年,用味噌酱豆腐来描绘家乡的味道,而饭团则是她历经两次婚姻失败之后从中获取力量的终极食物,她还讲到了疾病和生死,主张用自然治愈力治好疾病,而且还发明了一种临死前喝的水,有趣的是美味的空气,阳光水,甚至是还有喜悦的泪水都成为食谱中的美味。
这得是多么热爱生活,多么超然面对人生的人才会有的状态啊,而这样的状态或许就来自于她奉之为神的“蔬菜”。
看这本书,你会觉得人生很奇妙,因为自己日常所见的一切原来都可以很奇妙。
狩野由美子就像在做一档美食栏目,她一边做着蔬菜料理,一边给你讲她的人生故事还有她的食疗秘方和修身养心大法,而这些,值得你去认真的看一看,学一学。
《蔬菜之神》读后感(九):当我们谈论蔬菜时,我们在谈什么
文/夏丽柠
狩野由美子说:对蔬菜不可解的神秘部分充满敬意,并且随时感觉到蔬菜之中有“神”的存在,这就是我在料理时抱持的态度。
身为素怀石料理店“菜怀石仙”主厨的狩野由美子,她不仅表明了态度,还将自己实践的感受,碎碎念似地写在了《蔬菜之神》里。
全书不仅包括描述蔬菜神性的“独一无二的蔬菜”,还有“好料理是无法保存的艺术品”和“料理的秘密”这类的美食指南。每篇文章后面附有简单易操作的小食谱,真让人觉得做个全能“吃货”一点也不难。
可是我觉得,这都不是本书的精髓。这本书最大的看点是:字里行间弥漫着狩野由美子女士“强悍”的俗世生存之道!哪怕简短的一句话,也许就能解决困扰你好久的人生难题。全面洞悉由美子的生活强者姿态,这可比蔬菜和料理的话题来得更生动、更实在。
那么,当狩野由美子女士与我们谈论蔬菜时,谈的是什么?
她说,“想要活用蔬菜来做料理,就要从爱蔬菜开始。”蔬菜与爱,好像没什么直接关系。然后,我们女人媚俗地想:要想留住一个男人的心,就要留住一个男人的胃!
可“心”与“胃”的问题,对于由美子来说,完全不在她的“拿手好戏”之列。第一任丈夫爱西餐,她爱日本传统美食。关东的公婆来做客,喜欢浓重口味,可关西姑娘由美子却喜欢清淡。在“关东与关西就像两个陌生国度”的哀叹中,由美子离婚了。再婚时,她又失败了。考虑十年才决定结婚,结果一年后,男人就出轨。
试着想象一下由美子写下相关婚姻事实时的表情,她一定是牙齿咬得紧紧地,心里念叨着:拜你们所赐,我今天成为了生活的强者!由美子与妹妹共同经营煎烤风素食面包的“狞野屋”,还有“菜怀石仙”都是她“强悍”的证明。
我觉得与其说狩野由美子对蔬菜是爱,不如说是赞赏。她说,“有蔬菜的牺牲,才有活着的我们”。哦,蔬菜都是有命的,每次烹煮都是它们赴死的过程。素食者这次也躺枪了吧?可是菜肉不吃,我们也会死啊。由美子说,“赴死就像迎接毕业典礼的心情。”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理由。由美子在蔬菜身上领悟的人生,值我们不断地品味。
狩野由美子在《享受“烹调”本身的乐趣》的结尾写道:“真实的人生里,哪来什么坏事、好事和失败、成功。会产生那样的想法,是因为被人世的概念所左右了。对即将发生的情况兴致勃勃,享受当下的人生,这种状态下做出来的料理才是最棒的”。
现在,你还认为狩野由美子在跟我们谈论蔬菜吗?当然不,她与我们谈论的是人生。“认真地活在当下,成为爱的化身”,这是由美子的人生愿望,当然也是我们读者的。
转载请豆邮联系
《蔬菜之神》读后感(十):一箪食
生命中的好东西往往如此,
极便宜又极耐用。
胡萝卜、马铃薯、豆腐、莴苣、茄子、地瓜、鸭儿芹、香菇、金针菇、茶树菇、白皮洋葱、栗子、青豆、南瓜、青椒、红椒、豆芽、牛蒡、山药、海带等等等等,
这些蔬菜作出来的下饭菜可留口水也。
山珍海味日日食之,不见得有味也。瓜果蔬菜日日不食,却觉日同嚼蜡。
每个人,都有“生命配额”。一个人一生的“福禄资源”是其定量的。如果浪费成性,把该吃的米粮提早吃完,也就只能提早去某个地方了。虽说,勿科学依据。但是,也有一定道理,凡事勿贪。
狩野由美子,对食物那坚持的态度让我由衷钦佩。想要活用蔬菜来做料理,就要从爱蔬菜开始。对蔬菜不可解的神秘部分充满敬意,并且随时感觉到蔬菜之中有“神”的存在,这就是我在料理蔬菜时抱持的态度。
在书中,她提到 学校应该把烹饪这门学问列为必修的课程。学校应该拥有种植植物的田地,让孩子们自己种植蔬菜与稻米,并亲自烹煮自己种植出来的作物。学习食材,明白了植物的基础知识后,慢慢地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甚至学会从采购到贩卖的社会运作。随着,学年的增长,在逐步引入药学或化学、医学等专业性的知识。我想,如果有这样的学校,我也会让小孩子去读的。并不是说让他成为医生或者什么的,而是想让他更加简简单单,更加贴近大自然。不被现在的课程束缚住那无形的翅膀。
由美子的个人生活经历和食谱的穿插,也让这本《蔬菜之神》,慢慢炖出了味道。
《论语·雍也第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箪食的快乐,每日都在嘴角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