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名师押题
李凤成,江苏省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教龄11年,从教以来潜心作文教学研究,悉心指导学生习作,已参编作文辅导图书百部,发表作文指导文章一百多篇。
名师押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可以高到云层里,也可以低到泥土里。愿你高到云层时,还会想到泥土的气息;也愿你低到泥土中,还会留有云层的味道。
押题理由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为隐含喻意的材料,突破了一般新材料作文题总选用寓言故事类材料、哲理思辨型的名言阐释、诗句组合的格局,代表了一种新的命题方向。喻体“高到云层”、“低到泥土”内蕴丰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同时本道试题在第二句话中用“愿你”一词表明了命题人的价值追求,也就是希望考生思考并处理好人生旅途中的“高与低”的关系,即“高到云层要想到泥土的气息”和“低到泥土要留有云层的味道”,两者相辅相成。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考纲“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是一道用心拟制的好题。
思路解析
1从前半句入手可追问:为什么人在高到云层时还要想到泥土的气息。因而可以立意:取得成绩时,要保持谦逊;身处高位,要时刻铭记自己其实是平凡的;“苟富贵,勿相忘”,一个人发达之后,不要忘本。
2从后半句入手应该琢磨为什么人在低到泥土中还要留有云层的味道。因而可以立意:处于逆境中,也要志存高远;平凡人也要有伟大的梦想;自身虽然渺小,但依然可以“以梦为马”,有自己的远方。
3两者兼顾提出一个人无论是身处“云层”还是“泥土”,关键是一个人自我的人生态度。
焚泥结庐
盐城一考生
际遇的云泥之变更多的是意味着财富的多寡,而灵魂的成色存在于高贵和低贱之间。
广厦千万间,高入云中市,始于泥土,归于泥土。人行其中,顿生豪迈之意、卓越之感。越行越轻,漂浮在得志的青云里。
真正的高度,不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势,不是“绿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孤傲。
一时的得志,总让人心生狂妄,或赚得几纸文凭,或谋得几钵钱财,一些人们就打开了“上帝视角”,以为自己有了洞悉尘世的能力。其实那些漂在云中的思想,从不具有厚实的深度。
现实世界有那么多显达的鄙陋之人。如处在舆论热潮中的嘻哈新贵,用低俗将自己捧至名利的浮云中,用声名炒作自己的浅陋,最终也跌回深渊,他们是网络时代的“贵人”,却从不是高贵之人。对待所谓事业的游戏态度让他们不判美丑,不辨云泥,成了泡沫破碎的又一“典范”。
具有德行的高贵者,他们认得清步履下的泥土。即便以“恃才傲物”著称的现代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也善于冥想生活中的不幸和苦难。
高贵,正是焚泥结庐。在最朴实无华,甚至是充满苦难的泥土中开始,锤炼、焙烧、夯固,终而成高耸入云的广厦。风采耀于云中,而根系深深扎入地底。
这种不忘本的态度,不仅可以规诫得志之人,亦能使每掊泥土中的寒士保持崇高。当阿赫玛托娃受到俄罗斯文坛的封杀,她依旧保持了作为诗人的高贵。“那些苦难伴随着她湿透的眼眶,没入虚无的夜里。”际遇予她重击,而她的灵魂并没有因此被捶瘪。她眼中的对立不是显达和贫困,而是能否在高贵和低贱之间选明自己的位置。
周国平说:“我厌恶永远深刻的灵魂,那里面没有泥土的气息,全是刻意假装的味道。”同样,我厌恶一蹶不振的生命体,那里面没有饱满的高贵,全是低眉的颓丧。
无论生活如何待你,皆安居于焚泥之庐中,只求那一点优雅的禅悦,如此甚好。
名师评点
1. 素材丰实,运用精到。作者特别善于选择素材,无论是开头选择的作家傅菲的几句话,还是中间部分写到的现实中的嘻哈新贵对待事业的游戏态度,诗人阿赫玛托娃遭封杀后的保持高贵,结尾的周国平的名言,都与文章的相关观点紧密贴合,堪称运用素材的典范之作。
2. 思路清晰,语句精炼。文章论述思路清楚,开头由作家语句,引出论题,提出自己对高贵与低贱的认识;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何为真正的高贵,展现自己对题面材料的深入思考;结尾部分再次回应观点,收束有力。文章遣词造句不拖泥带水,而且力求表意的清晰,显示了文笔的老到。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