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22-03-21 15:36: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读后感精选10篇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是一本由[英]乔治•亨利•梅森 等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读后感(一):清代人物众生相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朝的历史对我国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多尔衮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入关20年内,清先后打败了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统一了全国。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王朝之一,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清朝是人数最多的封建王朝,是我国转型的重要时期之一。

  清朝人物形象丰富多采,是珍贵的民族民间风俗遗产,在我国民间民俗园地中独具一格,占有重要地位。清代人物形象是以特定的历史环境为背景所产生的,无论是皇亲贵胄还是平民百姓,都有着与以往朝代所不同的特点。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是一本全面介绍清代人物形象的图鉴书,主要包含《中国缩影》、《中国刑罚》与附录三个部分。《中国缩影》首版于1834年,是西方最早介绍中国风俗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20余张精美的版画与4万余字的解说,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个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市井小人物。《中国刑罚》首版于1804年,开创了中国刑罚研究的先河,从此中国刑罚及其背后揭示的民族性的研究逐渐成为西方汉学一个主要支派。该书的22张彩色版画也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的永恒经典。附录部分收录了著名插图摄影师威廉•桑德斯的《修脚》《缅甸大使觐见中国皇帝》《驻法公使曾纪泽》等罕见的彩色影像30余张。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读后感(二):从图鉴里窥得的清朝缩影

  从图鉴里窥得的清朝缩影

  在历史上众多的朝代中,对于清代的感情尤为复杂。

  它是元以后第二个由异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为了便于满族管理,抵制汉化,大兴“文字狱”,“剃发易服”破坏了汉文化的一脉传承;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枪炮敲开了我们的大门,让美丽的华夏大地从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泱泱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遭遇了最为惨烈的洗劫和掠夺,而那个时期,也有很多西方国家的记者、传道士等涌入中国,用手中的笔、相机记录了当时的风俗民情,社会状况。

  《西洋镜:找寻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丛书的取材皆是出自西方报纸和古籍,以图片、照片、手绘为主,加以原作者的注释说明,由赵省伟、于洋洋多方找寻挖掘资料编著翻译而成,全面立体地展现了那一段历史掩映下的中国。

  第九辑《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共包含《中国缩影》《中国刑罚》《中国风俗》与附录四部分,作者是英国军官乔治.亨利.梅森。其中《中国缩影》首版于1834年,是西方最早介绍中国风俗的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20余张精美的版画与4万余字的解说,有官员、理发师、女装裁缝、水果摊等生活气息浓厚的图片,并配有作者的文字说明,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个淹没在历史尘埃里的市井小人物。

  中国古代素以酷刑闻名,尤以满清最为残忍。清代的刑法本是依据明代刑罚而定,在严刑中废除了腰斩、廷杖两刑,表面上有所减轻,实际上仍非常残酷。有部王晶、林庆隆执导的电影,名字就叫做《满清十大酷刑》,虽然艺术加工难免有所夸张,但隔了几百年的时空,我们透过书中的图片,那时的人们如蝼蚁一般,如果犯错,将遭受匪夷所思的刑罚和折磨,谈不到任何生命的权利和尊严。这让人唏嘘不已,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年月,幸福光景。

  鉴于作者的立场,文章的大部分内容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仍处处流露出强烈的优越感和对国人的贬低与不屑。前言里讲到蚕的饲养与丝绸的纺织技术时写到“他们成功地保守着这项技术的秘密,甚至用死亡来惩罚任何妄图把蚕茧带出这个国家的人。直到几个绅士把一些蚕茧藏在手杖的顶部,才终于把它们带到了英国。”作者把赤裸裸的偷盗说得如此堂而皇之,也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落后就要受穷,落后就要挨打”。

  这本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对我们了解清朝那个时代的历史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读后感(三):说说清代的那些刑罚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读后感(四):从风俗看历史

  我一看到这本《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的封面就特别想要,也是西洋镜系列六本书里唯一让我有这种冲动的一本,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拉扯着风筝,一个举着糖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令人不自觉的想翻开书,去一探究竟。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应该只有清朝的服饰最为特别,满洲人入关后,强迫汉族男人剃发,只留下头顶的一小部分,然后编成之前提到过的辫子或者尾,这对深受儒家思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汉人来说,的确是一段屈辱的时期。不过对汉族女人则是一件幸事,不必裹小脚,不用忍受把脚掰折的痛苦。而清朝强制实行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极深,并破坏了我们汉族的传统服饰文化。

  此书由英国人乔治•亨利•梅森所著,他的专长是人物肖像及风景、风俗画,故书中包含不少他亲手绘制的精美人物画,上至官吏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尤以各种市井小人物为主,完美的记录了清朝的社会风俗。或许因为他是英国人,总有点瞧不起中国的心态,书里的文字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种鄙视,讽刺着中国人的愚蠢。但不管作者的初衷如何,这本书里的资料都是研究清朝的宝贵资料,也是我们后人了解那段历史的重要来源。

  全书主要由中国缩影、中国刑罚、中国风俗、附录四部分组成,作者用详尽的文字,配以图片的形式,细致又全面的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情。在中国缩影和中国刑法里,作者皆是运用手绘的方式,先是细腻的描绘了当时清朝各个阶层的服饰特点,之后则是讲述了清朝哪些残忍的刑罚,要知道在过去,刑罚的存在除了是对罪大恶极的犯人的惩罚,更是在极大程度上突出统治阶级的地位,因此大多刑罚都是不人道的,用野蛮的手法折磨着犯人。中国风俗与附录中,不仅仅局限于手绘,还有不少黑白照片,配上简洁明了的语言,轻而易举的让读者了解到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也见证了历史的变革。

  看完书,不由得感叹作者身为一名外国人,能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较为全面的解读了中国社会的风俗文化。尽管书中有一写作者的主观想法,但这本书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清朝历史的记录书,值得中国人多去研读。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读后感(五):老外眼中的中国清代人物

  《西洋镜 清代风俗人物图鉴》是由英国作者乔治,亨利,梅森等编著,赵省伟 ,于洋洋编译的,并由台海出版社发行的一本清代人物图鉴,这本书是西洋镜图书系列中的一本。这本书拿在手里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舒服,淡黄色类似磨砂的封面上画着一男一女两个拿着竹竿挑着纸制玩具的中国小朋友,这就是作者所要介绍的清代人物的代表之作,书的制作工艺非常精良,纸张非常坚实耐磨,书中的图画惟妙惟肖,文字简明扼要,排版整洁有序,真是一本适合阅读并收藏的精装图书。

  本书的作者是乔治,亨利,梅森英军的一个少校军官,有趣的是这个作者的生平在国内国外都无从考证,所以有人怀疑这本书根本就不是乔治,亨利,梅森所著,也许这就是一个书托,无独有偶,另外原书稿作者广州外销画匠浦呱生平也不可考证,这到底是一个巧合,还是人为故意设计安排,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无论作者是谁,一点也不影响这本书的带给我们的观赏性,和对于清朝人物的认识。

  本书作者共分为四个部分对于清代人物进行描写,分别是第一部分中国缩影,第二部分中国刑罚,以及第三部分环行世界中国风俗,最后还有第四部分目录。其中作者用了较大的篇幅介绍了中国缩影和中国刑罚,中国缩影中作者先介绍要描写的人物,用详尽的文字把他眼中的中国人物先介绍清楚,接下来在下页配上精美的人物版画,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楚的了解这个人物的特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如同画龙点睛。大概几十幅精美版画和几万字的解说,再现了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刑罚中,作者也是按照同样的写作手法来进行讲解,在每一个刑罚的前面都是通过笔墨来进行述说,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把刑罚详细描述,之后的图画则更加逼真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这样的文字图片真的让读者轻松掌握。中国带有民族特色的刑法也是西方研究的重点。

  第三部分环行世界中国风俗则比较短小,里面也是同样的风格介绍了中国的风俗文化,那些生动逼真的照片和带有新鲜格调的言辞,把我们似乎带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时代。第四部分是目录收录了大量的彩色影像,真实的再现了清朝时代一些罕见的历史题材人物,这些对于研究历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学习了解历史也有巨大的帮助,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清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真正经历过哪个时代的人也几乎没有了,怎样才能比较真实全面的了解当时的人物情况,在那个年代只有靠文字和图画,到近代才有少量的照片出现,所以这些文字,图画对于我们学习了解清朝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外国人记录下来的,是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历史。

  《西洋镜 清代风俗人物图鉴》是一本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优秀作品,本文作者虽是外国人,可是他对中国的文化了解的非常透彻,描写的非常准确,图片非常生动,真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不仅是读者了解清代人物的书籍,同时也为研究清代历史提供了优秀的素材,这么优质的书籍不仅适合阅读,也非常适合收藏。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读后感(六):这本书生动再现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在本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我最最不愿意看到或接触到的就是清朝。并不是因为它离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最近,而是因为它是我们中华史上最丑陋的一个朝代。它之丑,既丑在外表,强迫国人剃发易服,满头秀发变成了丑陋不堪的金钱鼠尾,广袖飘飘的汉服易成了丑陋旗服;又丑在内里,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源源不绝。实在是令人半分爱不起来。

  今次拿到的西洋镜系列《清代风俗人物图鉴》,再次验证了这一点。而且因为这是一本由英国人梅森写成的书,里面有他的手绘,也有他用相机留下的当时中国的风俗人物,可毕竟因为立场不同,里面还是充斥着一些英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或者说是鄙视,那个时代的落魄与丑陋,通过这些图画不断地传送到眼前。看到这些,仿佛是一段屈辱历史的再现。

  客观上来讲,应该感谢赵省伟能为我们搜找这些清代风俗彩图,让我们能通过外国人去了解当时的清代历史。虽然这种历史可能带着他们固有的偏见,但不可回避的是,在某种程度上,那个时代所表现出来的风貌,确确实实就是如此,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厌恶感及不自觉的悲哀。

  本书主要由四个部分所组成:

  其一为中国缩影。在这部分里,作者全部采用的是手绘的形式,描绘了当时中国各个阶层的样貌及服饰特点。上有官员、胥吏、贵族妇女,中有持火枪的士兵、虎衣武士,下也黎民百姓,贩夫走卒。作者对这些人群进行了逐一描绘,并且配以了相关文字说明。不过,在前言里,就看到了这位外国人一贯的傲慢轻视。在介绍我国时,说到我国依然流传着关于上古时期一场大洪水的传说,故事中掺杂着中国人古怪而虔诚的信仰。关于大洪水,我们大家首先想到的难道不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么?这是大禹带领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大自然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改造,并且从实践中得到真知:治水,堵不如疏。我想这个传说再古怪,也古怪不过西方人的上帝造了船来救人古怪吧。在面对灾难的时候,不是想着自救,反而一天到晚想着有没有神来拯救自己,究竟谁更古怪一些呢?一方面,他赞美中国人非常勤劳,且心灵手巧,另一方面,却又不无歧视地说“比起发明创造来,他们更擅长模仿。”轻飘飘一句话,就把我国的那些创造发明都抹杀了。我们既擅长创造,亦擅长模仿,而这些只印证了一件事:我们既聪明又伶俐。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中国人更聪明,更心灵手巧,更勤劳勇敢的了。

  第二部分则由中国刑罚所组成。里面涉及到的刑罚真是多达十几种。作者一一加以详细介绍,并且用图画的形式将之描绘。有的时候看着感觉可怖,有的时候又忍不住想,幸好我们生在现在的中国,而非那种毫无人道可言的清朝。观过去之史,更加珍惜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啊。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读后感(七):镜鉴

  西洋镜本来是指旧时欧美流入我国的一种逗乐装置,利用光学原理在一个暗箱中播放画片,画片多为西洋画,故而得名。而今我们看这本书,内容虽然是清代的风俗人物,可却是出自外国人之手,也算是不负其实了。

  图鉴共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一是《中国缩影》,乃编者从北京古玩市场上拾遗所获,作者不详,主讲清帝国居民的风俗、习惯、性格及服饰;其二是《中国刑罚》,由英国上校乔治·梅森所作,展示一系列刑罚手段;其三是《环行世界·中国风俗》,是由威廉·桑德斯拍摄的,后期手工上色而成。附录里另有一些珍贵画作,皆为编者多年收集珍藏,难得一见。

  就目的而言,几位著者的本意是要将清代社会介绍给其本国儿童乃至成年人了解认识的,于国人而言,透过外国人的眼睛回看自身历史,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了。

  在《中国缩影》中,描绘了贵族妇女、官员、胥吏、士兵以及一些社会底层职业者,贩夫走卒选取的很有代表性,例如,狗贩子、月饼师傅、守夜人等,在外国人看来新奇,同时也能反映社会结构和劳动人民生活。其中提到了虎衣武士,这个兵种在我国历史记载中都非常少见,据传战斗力等同于清朝的特种部队,身着虎皮服,手持藤牌,藤牌抵御力强,可以挡弓箭,也能挡住一些杀伤力不很强的鸟枪,在对俄战争和平定准格尔之乱中战功赫赫。当初组建时可能是取虎灭洋(羊)之意,也有说虎衣能惊吓马匹,对骑兵作战很有利。现在对虎衣武士的描绘多来自于外国,也算是长见识了。

  虎衣武士抵御英国侵略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