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5-12 03:21: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摘抄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是一本由赵省伟 主编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 元,页数:1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一):很有价值的一本书

  西洋镜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还原当时相对真实的历史。我们从历史课本上看到的,由于政治、史料等原因,很多东西是看不到的。这本书从一个更客观的角度,对中国近代史作了一次扫描,从中我们能看到清政府为什么必败的原因,非常值得收藏。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二):西洋镜,值得一看的好书

  书中的图画均出自百年之前的几家报刊,有些图画非常震撼,尤其是后面的彩色插图,感觉书制作得比较精制,拿来收藏也挺好的,封面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而且里面还外国人视角中的甲午。尤其喜欢“笨拙”那章的漫画和解说,没想到百前的漫画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不知道啥时候有第二辑。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三):重新认识历史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偶然的,盘根错节,总是由许许多多的线索联系到一起的。在这本书当中,看到了大环境之外的东西,认识到了和战争有关系的细节,才发现,以前,从没真正了解过甲午。

  从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场战争,这个时期,总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另外,书中的那些精美图片是以前从未见过的,这些珍贵的图片也是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四):很有料的一本书,视角奇特

  甲午海战是中国人心里挥之不去的一种疼。因为这场战争,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崛起被日本人终断,并兼接导致了清政府的下台。文中引入了大量海外史料,以外国人的眼光,重新复原了那场战争的原貌,于是我们知道了在当时的条件下,战争的起因其实是朝鲜问题;知道了日本国会与军方在战争未起时的种种争执;知道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李鸿章的种种为难和判断上的失误;知道了当时战争中,中日双方都因炮弹不足而头疼……

  战争虽然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屈辱的历史不应被忘记。为了不让这种屈辱的历史重演,作为中国人,我们该做些什么呢?这也许就是我们读这本书的原因。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五):历史,如你所见

  早先读历史,总想从中读出点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读出点别人读不到的隐情。之所以有如此想法,大概是因为那时年轻,不知深浅,还有些哗众取宠的冲动。

  读的多了才发觉,历史真真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谁都想描画描画。大家描绘之后当然更添色彩,可段子手和二把手们或是抹黑过度、或是描红太甚,把好好一小姑娘按照自己恶趣味打扮的人不人鬼不鬼,有碍视听,由此才知,素装最是难得。参与改造历史不可取,安安静静做个观察者就最好。

  《西洋镜》是个不算完美但最起码合格的观察者,它有这方面的天然优势。

  首先是身份优势,它来自于“不相干”之人。不相干的人去转述时间,虽然也未见得就是百分之百客观,但最起码因没有利益关系而不会有目的的曲解和加工。这很难得。

  其次是视角优势。《西洋镜》多以照片形式转述历史。图像能带来直观感受,它能让读者本身也进入一种观察者的境界,虽然好的文字有时也能达成类似的效果,但毕竟不如照片来的直接。

  自己去看,去感受,抛开成见,重新发现。历史如我所见,如你所见,其实就够了。至于试图用历史教化谁、影响谁、改变谁,那种事情还是交给别人吧。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六):甲午战争海外观察实录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中日两国对朝鲜半岛控制权的争夺,实则是对东亚领导地位的竞争,因此两国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之中,以期获得战争的胜利。鉴于中日两国在远东国际秩序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两国实力消长对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影响,因此两国尚未开战,英、美、俄、德等国家就已经对中日间日益凸显的矛盾冲突给予了充分关注。各国报纸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采访建构自己对甲午战争的认识。《法国画报》、《伦敦新闻画报》、《日本风俗画报》、《笨拙》、《小日报》、《洛杉矶时报》、《旧金山考察家报》、《旧金山纪事报》、《萨克拉门托蜜蜂报》等报道甲午战争者不胜枚举。

  报刊时论是社会舆论的先锋和载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心理和需求,同时,报刊舆论又在不同程度上引导社会和民众的关注焦点。近年来,学界日益重视报刊这一蕴藏丰富信息的特殊史料的研究价值。

  之前的研究者多数将上海《新闻报》作为研究重点,近年来对美国报纸的研究也相对较多,但对于欧洲各报纸的研究相对较少。从这点上看,中国画报出版社和东方历史评论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西洋镜》系列图书是十分的必要和重要的。

  《西洋镜》系列图书第一辑把注意力放在了甲午战争,一方面是因为甲午战争120周年,另一方面说明了甲午战争对于中国学界的重要性。《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为读者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第一手历史现场素材。这些老照片、版画、报道中显而易见的能看出西方人看待中日双方这场战争的立场。1894年《全球画报》“朝鲜半岛的斗鸡”图上,熊先生事不关己的坐在一旁观“大中华鸡”和“日本矮脚鸡”的斗争,因为“这场战争无论哪方获胜,我都能饱餐一顿。”这应该是关注这场战争的西方世界的普遍认识。

  从一幅幅插画里不难看出对于当时的中日来说,中国战败是必然的。无论从清军的精神状态、武器装备都赶不上隔海相望的日本,决策失误,有兵不利也是重要原因。落后就要挨打在这场战争中最沉痛的失败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民族的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富强,没有国家的富强,也难长久支撑民族的独立。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七):法国画报

  法国画报是<世界画报><全球画报><画刊>等几家法国报纸的统称.主旨是在挖掘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西方文献史料_老照片版画和采访报道等.虽然带有西方国家的立场,个别史实有待考证,但其史料价值毋庸置疑.

  《西洋镜》系列图书,致力于挖掘那些记

  录中国近代史的西方文献资料,为读者提供原

  汁原味的第一手历史现场素材——老照片、版

  画、采访报道等。这些图文资料虽然代表了当

  时某些西方国家的立场,个别史实有待考证,

  但其史料价值毋庸置疑。

  一、本书为《西洋镜》系列图书第一辑,

  资料出自《法国画报》《伦敦新闻画报》《笨拙》

  《小日报》《日本风俗画报》,共 200 余张图片,

  10 余万文字。其中,《法国画报》为《世界画报》

  《全球画报》《画刊》等几家法国报纸的统称。

  二、编排上每份报纸独立为章,以报头作

  为分割;每篇报道独立为节,按时间先后顺序

  排序;小节标题使用中外两种文字,外文均照

  原刊录入。为了保证印刷整齐精美,图片做了

  上色处理。

  三、《伦敦新闻画报》部分由沈弘老师翻

  译,《法国画报》部分由赵丽莎老师翻译,《笨

  拙》部分由邱立媛老师翻译,《日本风俗画报》

  部分由赵省委老师翻译。

  四、书中个别外文地名已无法查证,客观

  起见,译者及编者保留了该原文词汇;个别人

  名因原资料记录不详实,编者依照原文录入。

  五、由于原作者所处立场、思考方式与

  观察角度不同,本书所引资料中或存在对某些

  历史细节不妥的描述及解释。为了忠于原文,

  对此译者与编者均未作删改,这不代表我们

  赞同这些观点,相信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时会

  自行鉴别。

  由于时间仓促,统筹出版过程中不免出现

  疏漏、错讹,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感谢杨葵老师为“西洋镜”题字,

  马勇老师为本书作序,鲁朝阳、李争等编辑辛

  苦校对增删书稿。

  《西洋镜》编辑组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八):有图有真相的历史更有吸引力 ——读《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有感

  有图有真相的历史更有吸引力

  ——读《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有感

  文/岸晓风

  目前,中日两国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中国人将其看作中国衰落的重要转折点,日本人则将其看作其强大的转折点。个中原因非常多,仅举两例。一是日本海军当时的实力排在中国之下,当时中国海军实力排名世界第八,日本大概在第九、第十左右;第二,中国当时刚刚进行洋务运动,并不是像一般人认为的中国当时士气低落的问题,至少中上层是有良好感觉的。但是最后却一败涂地,为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似乎不难,但是有无法三言两语说清楚。但是有时候说不清的问题,如果用“看”,立马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和答案。手头这本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视觉。让我们通过“眼睛”来看甲午中日战争,为什么是中国失败?

  这本书是《西洋镜》图书系列的第一辑,相关图片多出自《法国画报》、《伦敦新闻画报》、《笨拙》、《小日报》、《日本风俗画报》,图片达到200余张。这些记者的作品虽然体现不出高层政治决策的内幕,但是他们的优势是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和采访还原部分原汁原味的事实真相,他们对于事件的外部观察,特别是对当时中国、日本、朝鲜的直观考察,又往往超越冰冷的档案,为后人了解那段历史提供更多的研究点和可能性。

  书中有大量的中日对比照片。当时是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国力缓步上升。和属国朝鲜一样,中国国内政坛也充满了明争暗斗,满族汉族之争、清流浊流之争、地方派系之争,使本就千疮百孔的清王朝更显末路之像。而日本刚刚经历了明治维新,国内空前团结,气势如虹,这些不是通过描述得来,而是通过“读图”得来,就更加值得我们深思了。

  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说,了解中日甲午战争更多真相,获得更多的思考,这本书可是上上之选。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九):【柒书坊】触摸一点点历史的真实

  手头这本由东方历史评论和中国画报出版社联合创办的第一辑《西洋镜》,让我们透过遗失在海外的珍贵史料得以一窥当年甲午战争的不同风貌。去年是甲午战争的120周年纪念,出版此书正有其现实的意义。在这本图文精美的书里,读者可以近距离了解到这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的细节,亲眼看到在这片古战场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往事。这部作品从第三国的立场出发,通过图文并茂的编排手法,全面展示了一个了解近代中日战争的新视角。

  这一辑《海外史料看甲午》有什么可读之处呢?当然不光光是数据丰富、插图精美这么简单。编者费力寻找遗失在海外的甲午战争的新史料,积累了法、英、美、日诸国的画报及新闻稿,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孤本,具有不可代替的学术价值。编者以“只谈事实,绝不杜撰,不带倾向”的编排理念,为历史爱好者、研究者提供全新的视角。此外,书中的新闻图片和稿件,客观地比较了交战双方以及朝鲜的军、政、经、民等各方面实力,资料详尽,在同类题材中的让人耳目一新。

  再谈谈此书的一大特色,乃是参考了全部的外国原始史料,其中不少还是一手资料,有别于其他学者百鸟归巢式的研究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面貌。我认为,不论你对这场决定中日两国命运的战役有多么深入的认识,也可以温故知新,学到一点你不知道、不清楚,甚至是意想不到的东西。比方说,清军最后一败涂地,大家都归咎于北洋水师的航速及武器不如日人。但从《伦敦新闻画报》的评论稿中,我们看到两军真正的差距不在海军,而是在陆军;后者的军事作战素质之差,也不单是食鸦片之过,还包括兵制、兵种、兵器,以至行军、情报、补给、医疗等问题。另外,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笨拙》画报版块,特别精彩,尤其是那一篇篇极具幽默诙谐、讽刺挖苦的打油诗风格的新闻稿,可以说在国内任何一种纸媒上都绝无仅有,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话语圈来看,历史必须一本正经或假装正经。

  记得唐德刚先生曾表示,国外有不少独家史料都比国内的历史客观和准确,所以其实很多外国人比我们中国人自己更了解真实的中国历史。在读了太多以春秋笔法写就的历史,真正的历史就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面目不清。其实目前最好的获知方式,就是透过外国去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通过这部书的出版,我们暂时可不必对国内发行的那些曲解历史的书籍感到不满,对看不到他国的历史资料而失望、惆怅,因为这部《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让我们触摸到了一点点历史真实的温度。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十):评《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

  甲午战争,是中日近世首次正式兵戎相见,记得当年读中学时,组织集体观看的老电影《甲午风云》( 拍摄于1962年 ) 即记此事,电影结尾致远舰管带邓世昌(1849-1894)勇战殉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的朽败真面目暴露无遗。当时年少气盛,对日人的侵略义愤填膺,对国人的软弱怒其不争。虽然时隔120多年,但往事又一一浮现,为了纪念那段不可遗忘的历史。“西洋镜”第一期《海外史料看甲午》,便带我们回到历史的时光隧道,钩沉渐渐丢失的记忆。

  对于这场日本称之为“日清战争”的往事,历来众说纷纭,在中文和日文的史料已经几乎穷尽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摆脱传统的视角和窠臼,重新观察这段历史,变得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编选者试图通过“第三国”的眼光和立场,重建历史。他们收集并选用了《法国画报》、《笨拙》漫画、《伦敦新闻画报》、《小日报》和《日本风俗画报》等散佚在海外的第一手史料,材料丰富、翔实、珍贵,完全以图像说话,仅配以适量的新闻原稿及图注,给读者最真实、最直观的感受。这一超越中日两国政治立场的观察角度,对了解这场扭转中国国运的大事件,以及清日双方在战争前后如何谋划、准备、应对,书中都提供了重要参考材料,让读者扩大了阅读视野,甚至开始慢慢改变某些既有的认知。

  其实,清军也不是我们所想的那般一触即溃,腐朽无能。《全球画报》在1894年9月22日的有关清日作战报道中写道,“清兵前锋部队英勇抵抗,却后继乏力。。。。。。他们被团团围住,已无路可逃。然而,仍有一些士兵直到最后还誓死抵抗。”虽然这是在朝鲜平壤发生的攻防战,但清军依旧像保护自己家园般的拼死守护,尽管最后全面败退,甚至数名重要将领被俘,仍不失军人血与铁的本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兵统帅左宝贵大将的英勇抗敌,身披数创、伤痕累累才停止战斗,令人敬佩。这个报道从一个新的角度让我们认识到,清军不光有邓世昌、丁汝昌等海军英烈,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陆军烈士。

  除了战争之外,当时各国的画报还极力反映中、日、朝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生活场景,以丰富的社会内涵让欧洲读者了解东亚的日常实情。我们知道,当时有众多外国传教士、商人、记者、摄影师进入东亚,他们能够出入宫廷,又可深入民间,对彼时的社会全貌可谓了如指掌。他们通过摄影、绘画、文字等方式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场,保留下很多珍贵的历史现场资料。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让人开始重新审视那一场战争及其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掩卷之余,沉思不已。

  2015/06/11、12

  Thanks.@柒书坊(http://site.douban.com/240998/)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