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28 22:22: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的读后感10篇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是一本由(英)蕾秋·乔伊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页数:3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读后感(一):花都开好了

  时间,是一个很伟大名词,它既不存在,也不消失,它只是不停地流逝

  我们每一个人拥有数量相同的日夜,可我们却从未在意,只是眼一睁,眼一闭,过一天。人的一生,不过两万多天,在这逝者如斯夫的每个24小时里,我们拥有过什么,又丢掉了什么。从呱呱坠地,到寿终正寝,我们留下了无数欢乐,也带走了无数悲伤。小的时候,很乖,不敢违抗母亲的任何要求,即使心里怨念,并告诫自己,长大以后千万不要像母亲一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朋友说,你越来越像你妈妈了,我惊诧万分,这不可能,可是当朋友说出我身上的缺点时,我意识到,这是宿命力量,我不可能逃脱掉。因为时间早已把我们母女俩紧紧地系在了一起。更具有说服力的事情就是,前一晚我在思考的事情,得出的结论,转天被我妈说了出来,我不得不相信这是时间之手在开口。

  我相信人这一生中,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一切事情只是恰好发生在它应该发生的那一个时间点上。没有早,没有晚,只是刚好。我们不停地被命运安排,由命运推动,终于归于命运。这并不是悲观看法,而是一种对生命坦然。我们应该相信命运,相信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自己的道理,却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得知罢了,但却不能因此认命,被命运玩弄。明天就像是一颗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这是一句我喜欢歌词,也代表了我对生命的看法,曾在心灰意冷的时候想到过去算命, 可又觉得,提前知道了又有什么意思失去了悲伤,却也失去欢喜,不如期待明天,就算末日来临。

  如果没遇上 那么多转弯 怎能来到你身旁 现在往回看 每一步混乱 原来都暗藏方向 ---- S.H.E《花都开好了》

  生命轨迹不同,是因为我们做出的每一次选择,都把我们推向了不同的出口,也是这一次次的未知,让我们凑成了生活。拜伦因为詹姆斯告诉他的两秒钟而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当然也是因为那个夏天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把他推向了现在的生活,这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轻轻一下,宇宙改变。往往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在快到结束的时候才猛然惊醒,看清了它的本质,这也没有什么错与对,只有利与弊,接受与不接受,但都是生活,是命运。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读后感(三):爱

  这个世界上是存在恶的,是有一个丑陋的人丑陋的事情存在。 贝莉弗在获取戴安娜的信任之后不同的索取金钱财务,她想要过上流社会的生活,于是把贪婪之手不停的伸向戴安娜。女儿珍妮也像她一样,不停的霸占露茜的玩具。 这个世界上最多的是平凡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和不同的烦恼。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事情和道路,每个人的轨迹都是不同。 拜伦看似幸福家庭漂亮温柔的妈妈,成功爸爸幼稚妹妹良好家境,优渥的生活,人生被安排好了按部就班走下去就是一个幸福的人生了。但是外人并不知道,拜伦对于时间多了两秒的忧虑,对妈妈的担心,对爸爸的畏惧,对詹姆斯的羡慕,对自己人生的怀疑不满,他有太多的心思压着他,让他并不快乐。 戴安娜有着爱她的老公聪明小孩幸福的家庭,但是呢,她也并不快乐。老公虽然爱她给她买豪车,她们的相处模式却并不温馨丈夫是一个太过严肃和易怒的人,她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对待他,稍微一个不留神就是引起丈夫的怒气和冷漠。这样的生活其实并不是她想要的,她有她自己喜欢的事情和真正的想法,却没有朋友可以诉说。后来以为贝莉弗是她的朋友,对她倾吐一切,贝莉弗却一直利用她威胁她想要索取一切一切。戴安娜抑郁,也为自己误撞了珍妮后逃逸的事情自责,最后找不到答案找不到出去,自杀了。 拜伦最爱的妈妈死去了,他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精神失常,变成吉姆。不得不几次三番进出精神病院,后来一个人孤独的住在车里。 太多的是平凡的人,过着自己的生活,一个人孤军奋战,冷漠处世冷眼旁观。 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温暖,那就是爱,只有爱能让人走出冷漠走出黑暗走出阴郁,只有爱能让人看见光明看见温暖看见爱人看见幸福。 生活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也会有一些让人不开心的事情,但是这并不能让人失去对家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因为爱,我们可以过的更幸福;因为爱,生活会更加美好;因为爱,我们可以笑着面对一切烦恼。因为爱,我们可以走出一切黑暗。 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读后感(四):一个结尾和另一个结局

  故事开始因时间而起,1972年全球时间增加两秒,让11岁的拜伦焦虑万分。他知道两秒的瞬间可以让一个本来无法踏出悬崖的人疯狂坠落,他知道两秒带来的未知有着怎样的风险,就像这一天清晨,刹那间增加了两秒钟,让命运改变。

  拜伦应该和无数个重复的昨天那样起床后被送去学校,却遇到和妹妹争抢麦片错手打翻奶壶,遇到母亲收拾碎片不小心的划伤,遇到堵车,最后堆积出迟到的紧迫感,而妈妈突然决定掉转方向,走爸爸禁止通行的廉租房捷径时,时间增加两秒,骑着红色自行车女孩虚空中冒出来,11岁的拜伦,就这样目睹了一场车祸,肇事者是他妈妈。其实《时间停止的那一天》前部分会觉得这是一个卷入罪与罚的人性漩涡的故事,带着时光伤痕事实上作者雷秋·乔伊斯在情节走势上无意往粗暴残酷里写,笔尖轻转,就变了情景静止汽车轮胎前的小女孩,并不是眼睛看到的车祸结果,小女孩珍妮不过一点皮外擦伤,真正让人恐慌的是事件背后的暗影,它来自小女孩母亲贝弗莉的贪婪,也来自拜伦妈妈戴安娜的悲伤。

  车祸是整个故事的线索,它连接起孩子与母亲,陌生人亲人,过去和未来。而车祸发生之初,母亲戴安娜毫不知情,甚至是坚决否定,拜伦和他的好朋友詹姆斯开始寻找证据策划“逃逸者”和“受害者”的见面,企图通过双方明智交流解决问题,从法律或者从流言里拯救母亲。看起来两个小孩确实推动了事情的行进方向,但无论事情如何按着孩子的计划发展成年人世界的复杂多变,他们的介入只能是单纯微小的一个凸点。书里对戴安娜和女孩的妈妈贝弗莉关系的描写有很多,这两个女人铺一相见,就有莫名的吸引力

  戴安娜和贝弗莉的对话是有尴尬感觉的,她们的聊天里总要穿插一些珍妮受伤的腿的愈合情况,虽然这样的情况汇报遍布谎言,但事故逃逸的秘密是所有人心里的刺。以车祸作为暗里的要挟,贝弗莉不断地从戴安娜家里拿走衣服帽子鞋子,甚至要了一架价格高昂的风琴。但戴安娜和贝弗莉愿意聊从不谈及不可告的职业,聊隐秘的婚后恋情,聊丈夫孩子,亲如闺蜜。戴安娜是灵魂长满野草的女人,却束缚在丈夫列的规矩和紧身铅笔裙里,贝弗莉生活窘困,却出生在牧师的家庭,带着对体面生活的向往,她们的关系,看似是利用,另一层面,又像是互相吸引互相满足。因此,她们悲伤和贪婪得到最好的释放,她们都在对方身上,找到了一部分隐藏的自我,这也是为什么拜伦觉得熟悉的妈妈正在消失的原因。这是11岁的拜伦无法理解的,因为无法理解,以至于当他的母亲溺水身亡后,把所有的罪责都算到自己头上。但戴安娜是意外还是自杀?对拜伦来说没有差别童年从这一刻起,有了一个结尾。

  如果深挖一点,故事应该是从母亲去世时分裂的。尽管《时间停止的那一天》一直用双线性讲述,一个是拜伦,一个是吉姆,但吉姆是从这里彻底显现。吉姆是放弃了生活的拜伦。他经历了人们指点,他也认为自己是个大麻烦,在他身边的人母亲、妹妹、好友都会受到伤害包括死去,他最大的麻烦是他无法面对失去母亲的痛苦,还有善良带给他的最深最重的愧疚感。四十几年都待在精神病院,丧失与外界接触能力,除了他自己的结巴、瘦弱卑怯和那套救赎的仪式,别无所有。幸而生活并没有放弃他,在过了谈恋爱年纪里,降下一场爱情,他对一个穿绿色衣服,有着火焰头发的女人,产生出爱的希望。

  而这两个故事,完全可以展示两种生活方向。儿时的拜伦迎接着世界的不怀好意,不断走向深渊,年老的吉姆接收世界的善意,不停地远离黑暗。这就是雷秋·乔伊斯把情节一次次抛起又放下的感觉。每当感觉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原来不过虚惊一场:像车祸本以为是一次杀人逃逸,结果只是皮外擦伤;像谎言本以为是无法碰触的禁忌,可戳破了它后却那样平心静气。当感觉安然无恙的时候,又往往走向另一种破裂:像突如其来暴雨中的死亡,像过错本因是孩子善良中的无知无意造成,却终止了一个人的整个人生。总是你以为事情将要如此发展下去的当口,雷秋就转动了情境。但我们也能发现,他永远朝着一个方向迈进,他着力展示平静生活之下的凶险。你不知道意外何时发生,更不会明白每一件事情背后对你有着怎样的推动力,也许就在两秒间,你就失去了正确航行的力量,解除生命枷锁,走进虚无。又或许就在心灰意冷之际,发现那事实并非那样糟糕。吉姆这个被黑暗侵蚀的男人,差点就要永生置于黑暗,却遭遇爱情,把他生硬又粗暴地拉进阳光底下。故事步步有惊险,又处处有惊喜。这是雷秋给予读者的感官上的体验,读来非常过瘾

  作为回忆般的叙事,雷秋在故事后来,安排了拜伦和好友詹姆斯四十多年后的相遇,历经沧桑阅尽人生,詹姆斯对拜伦说了一段话,他说:“年纪越大,我就越得承认生活非常奇怪,它充满了惊喜。”可是11岁的他们并不懂生活奇迹,他们被生活中的一点点改变要挟着、焦虑着、忧愁着,做出自以为是的拯救行为,但生活的本质是要你接近它,容纳它,儿时他们却只知反抗和制服,像个小英雄,于是一点点错误就能把自己置身在漩涡中心,作为不可饶恕的靶心。而年老之后,他们退缩在生活之外,溶解在暗淡的光晕之中,拜伦依然对生活的恶意充满畏惧,却感受到来自人们的更多的善意,生命的河流变得更宽更长了,自己这艘孤舟行驶得也更加从容淡定。在他把自己袒露给生活的时候,生活接受了他。这是他人生另一个结局。

  在雷秋·乔伊斯的故事里,那些消失的人,他们被生活打败,故事里还活着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从绝境里走出,被奇迹的光照耀。而这个故事和《一个人的朝圣》里英雄般的哈罗德不同,拜伦既是自己的英雄,也是生命的强者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读后感(五):被抛弃在时间之外的另一个自己

  时间的意义在哪里?爱的本质是什么?生活何以在光鲜无比中暗藏着巨大不幸福?跌入不幸之深渊的人如何才可以被救赎……

  合上这本《时间停止的那一天》,想起我在书页中标注下的许许多多的问号,才发现,这何止是部小说,它简直是本生活与生命的哲理书。

  读这样一本小说,整个人是紧绷的,无法放松。以至于,我在写这些文字之前,准备翻看第二遍,但发现自己几乎没有力量和勇气再翻,也许,要等我真正平静下来才可以。

  这种强烈阅读体验,一方面源于双线的叙事方式,让小说从始至终都充满着巨大的悬念(所以,写这篇文字我尽量做到不剧透吧);另一方面,这个故事有着强大的代入感,它不知不觉就把你代入其间,或者成为拜伦、或者是戴安娜,也有可能是詹姆斯或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代入之后,就让你陷入生活里那些看不见的沉重之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我今年以来,看到的最好的一本小说。故事本身并不离奇并不特别新颖,似乎就是你我身边甚至是你我的亲戚朋友间可能看到的人和事的影子,但作者却能有着奇巧的手笔,把生命、生活的哲理与小说结合起来,作者借助故事帮我们找寻的,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找寻的东西——

  1.时间的意义。

  抛却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意义,从拜伦和其母亲戴安娜的命运和经历上来看,时间的意义在于:让一切有序

  十一岁的拜伦对凭空多出来的闰秒而惊惶不已,最终他认为是多出来的那两秒打破了平衡,是造成一切不幸的根源,这是时间犯的错。其实不然,打破平衡的并不是时间,更与那两秒是否是多出来的闰秒无关。相反,正是由于生活的巨大的惯性式的平衡被某个偶然打破后,周围的一切才变得混乱起来,不再有序。

  一旦失去了“有序”,时间的飞逝与停滞,甚至是存在与否,便都不再有意义。所以,吉姆混乱的大半辈子可以直接做一个“时光减法”,从他的生命里删除;所以,戴安娜再也无法找回生活的“有序”之后,直接把手表取下扔到了水里。

  失序之后,时间不再有意义。

  2.藏在你身体里的“另一个我”。

  为什么平衡的生活会“失序”?拜伦以及他母亲戴安娜的生活何以变成一团乱麻,乃至最终被毁灭?表面上看是一场车祸,以及一个无耻的、贪得无厌的女人贝弗莉,铸就了一场悲剧,让一切变得混乱,“(时间)不再按照直线顺序从一刻到另一刻;它推动了所有的规则性,失去了所有意义;它变成一个狂乱而参差不齐的洞,万事万物都毫无差别地堕入其中,改变形状”,而不幸的拜伦,大半生就堕入了这种改变了形状的混乱中。

  但其实,车祸也好,贪婪无耻的女人也好,都只是一个触发点,只是一个偶然,其背后的必然是:藏在个体身上的“另一个自己”,在这种偶然的触发下苏醒,并与现实中的自己发生强烈地撕扯。这种撕扯,才真正导致了混乱,也成为悲剧的根源。

  看上去生活幸福无忧还能在其他孩子母亲面前炫耀的戴安娜,光鲜的生活下,活着的并非她自己,真正的她自己被深深藏在自己身体里——内心深处,生活之外。种种原因,她不敢“放出”那个真实的自己,完全“伪装”成另一幅模样,而当有一天,她的自我被“放”了出来,压抑太久的她就再也无法把那个自己封闭起来了。这也是为什么她明知贝弗莉来者不善,却能那么融洽地和她做朋友,就是因为对方正好让她的那个自我复苏并热情地接纳了她那个真实的自我。

  而拜伦,这个原本朝气蓬勃、富于幻想的少年,他的真正的自我是外显的:他健康向上,敢于担当,愿意做母亲的保护神,愿意和最好的朋友一起成长一起分担开心和忧愁。但,一场事故打破平衡,特别是母亲的死让周围人把他身上真实的自我彻底否定掉,直到有一天他自己也开始否定那个真实的自己,认为自己“只是个麻烦”“会导致事故”,然后他紧锁“拜伦”在自己的身体里,只能让“吉姆”这个强迫症患者苟活于世。

  真实的戴安娜、真实的拜伦,都完完全全被扔到了时间之外,所以他们的生命注定是一场悲剧。

  3.爱的本质。

  戴安娜与拜伦是如何被毁灭的?也许读完书的读者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缺爱。没错,如果有真正的爱在他们身边,一切就都不会发生。

  但是,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戴安娜的丈夫在伦敦金融街工作,能提供给家庭稳固的中产生活,甚至不惜重金买让人羡慕的“美洲豹”汽车送给妻子,每天早晨固定时间给妻子打电话,每周末固定时间回家与妻子团聚,这简直是个完美的丈夫。

  可是爱呢?我们仅仅能从他最后在妻子死后不久也自杀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爱妻子的,但这种爱却是变质的自私的爱。 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他的自私的爱毁灭了他的妻子。因为,在他的所谓的爱里,妻子必须完全摒弃原来的身份、地位、生活习惯以及一切的一切,要做他要求的优雅美丽、大方得体、能让他赏心悦目让外人眼红的高贵的女人。

  如此,戴安娜彻底没有了自我。但她藏起的那个自我,在某个特定时刻苏醒后,与现实中的自己强行并行在生活中,于是她的生活便呈现出撕裂感、混乱感,让她最终不堪重负。

  从戴安娜的毁灭中,以及拜伦的悲剧里,我们不难读到作者呈现出来的对真爱的解释,即:真爱的本质是,在对方的爱里,你能做真实的自己,不必掩藏不必伪装,因为爱人能接纳包容最真实的你自己!

  如果戴安娜原本低微的身份以及自我的生活方式和态度都能被丈夫包容,如果“惹出了事”的拜伦能被亲人朋友所接纳,那么,一切悲剧便不可能上演。

  真爱,原来如此简单,只是无条件地包容与接纳对方,让对方轻松快乐地做自己。

  4.终极救赎。

  所幸的是,吉姆最终被救赎!他终于活到了属于拜伦的真实人生中。

  当我读到吉姆与詹姆斯时隔四十年在小咖啡馆重逢并紧紧相拥时,我的泪水顿时决堤。前面阅读时的压抑终于沉重一扫而光。感谢这样的救赎! 失去了母亲之后,这个世上,詹姆斯是唯一能解救拜伦的人。因为有爱、有理解、有接纳,因为只有这个好朋友才能让吉姆找回四十年前的拜伦。

  只有做回了自己接纳了自己,才能去爱别人并接纳别人的爱。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他拒绝了艾琳的爱,而见了詹姆斯之后终能和艾琳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原因。

  真好,在这个巨大的悲剧里,还有如此令人欣慰的结局。也许,作者是想给读者以希望和美好——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份爱在等待着你,哪怕等上一辈子,它一定会在那里。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读后感(六):没想到失去的勇气我还留着

  拜伦和吉姆,同一个人不同的两段人生。

  戴安娜,一位温柔的母亲和太太,优秀的家庭主妇,却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

  詹姆斯,拜伦童年的好朋友。

  故事起因于“闰秒”,就是所谓的多出的两秒钟,把想象力丰富,热情有担当的拜伦变成了敏感有社交障碍孤僻的被仪式捆绑的吉姆。

  “闰秒”在堵车绕路到迪格比路的那个天早晨“发生”了,惊奇的拜伦急切的把消息告诉驾车的黛安娜,就在那秒针退后的两秒钟,黛安娜的车误撞了一个骑红色自行车的小姑娘,生活就此改变。

  拜伦和詹姆斯把误撞车的事儿告诉了黛安娜,并策划了救赎黛安娜一系列行动。善良的黛安娜和贪婪的小女孩儿妈妈的接触中慢慢被改变,激活了埋藏深处的灵魂,并认为这都是自己不可避免的命运,最终在大雨中消失在池塘中。随后拜伦的父亲也自杀,拜伦把这一切都归结为自己的原因,并被送到精神病院,变成了吉姆。

  医生都无能为力的吉姆遇到了不一样的艾琳,50多岁的吉姆终于过上了平常人温暖和幸福的生活,并正视了过去的自己进行的自我的救赎。

  人生无常,学会正确面对接受那些已经发生的无法改变的事实,拥有生活的勇气,就会实现自己想要的梦想。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读后感(七):时间停止的那一天

  一切由“增加的两秒开始”。

  两条故事主线穿插在一起:1.拜伦和詹姆斯的两秒理论,拜伦母亲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开车碰伤一个小女孩,拜伦将其归结于增加的两秒导致了这场事故。在拜伦告知母亲她开车碰伤人后,他们的生活开始了逆转,一切似乎从那个时候改变了,或者说变糟了。2.在咖啡馆患有精神病的吉姆,爱上了一个叫艾琳的女人,他们各自不为人知的隐晦过去,两个生活经历同样痛苦的人,彼此间欲言又止的爱。

  看起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又此起彼伏的变化情节。在拜伦母亲得知自己开车碰伤一个女孩后,不断弥补自己的过错,但女孩的情况却一直恶化(但很明显这个恶化可能是小女孩母亲为了索取更多赔偿故意捏造的),因为不堪忍受精神压力,导致生活秩序开始混乱,某一天竟意外去世。

  此后,一切都变了,拜伦的父亲自杀了,拜伦和詹姆斯的友谊也中断了。

  那么吉姆呢?在咖啡馆正常工作的某一天,因为一次偶遇,与詹姆斯偶遇,吉姆是拜伦的身份终于被得知,过去的痛苦经历再次浮现,是继续逃避?还是面对?

  拜伦终于接受了一切已经发生的事情,40年过去了,一切似乎已经过去,一切又似乎近在眼前。16岁时生命的变故,完完整整改变了他一生的曲线。

  知道那个每日痛苦不堪的吉姆是拜伦后,内心仿佛被针刺了一下。我们都一样,总要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总要接受过去逃避过,否定过的自己,总要与现实握手言和,也总要抱着希望继续下去。时间并不会停止,它在改变一切,我们要做,能做的,只有不断接受前一秒的世界和这一秒的自己。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读后感(八):蜜糖还是砒霜,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2012年的世界末日说。

  虽然时间停止,末日崩塌这种事不大可能发生,但在2012年的12月,我还是很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假设世界还有3分钟就末日,那么你想要做什么。

  当时我内心只有两个想法,第一打电话给家人,告诉他们我很爱他们,希望如果有来生,我还会做他们的女儿,第二我想要打电话给初恋男朋友,告诉他虽然后来发生那么多不愉快,但在世界末日来临的那一天,我突然想要原谅他,原谅他所有的错,即便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我依然想要跟他说,一切都原谅,只因为原来我心中仍有爱。

  后来呢?世界并没有末日,我也没打那个电话,于是我们也终于还是错过了。2012年就这样过去了,直到我遇见《时间停止的那一天》,我才又想起当年的世界末日说,但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像我一样平静的度过“不一样的一天”,他真的遇到了时间多出两秒钟这样的事,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生活中很微妙的变化,也可能带来一场蝴蝶效应。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作者是蕾秋·乔伊斯,1年前曾在朋友家借来了作者的《一个人的朝圣》,而早在2013年的时候,这本书就畅销了38个国家,入围了英国布克文学奖,作者非常善于从故事出发,用细节刻画来告诉读者一些生活中的哲理,而相比故事本身,这些哲理更值得读者去细细咂摸。

  蕾秋·乔伊斯笔下的故事相比其其他小说更耐看一些,并非是故事本身很复杂,而是他的故事走向以及人物设定却总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在他的娓娓道来中明白作者的真正意图。

  《时间停止那一天》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阅读过程中我一直被作者揪着心,我期盼了解下一步发生什么,但我又害怕他呈现给我的人性最真最善以及最恶的那一面。每一位人物的形象、心理都被描述的淋漓尽致,以至于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将自己代入进去。

  作者在闰秒这个宏大的背景下,拆分了两条故事线来向读者展示故事:

  第一条故事线的主角是拜伦,他的朋友詹姆斯告诉他说时间会增加两秒,而对于11岁的拜伦来说,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他,他认为增加的两秒一定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他恐慌、不安,并试图告诉母亲戴安娜这件事对他的影响。

  终于,母亲黛安娜在开车送他和妹妹上学的途中撞了一位叫珍妮的小姑娘,而这一切只有拜伦看到了。拜伦将这一切告诉了母亲,拜伦一家幸福而有序的生活从此被打断,而母亲也由于忍受不了心理的压力而自杀,随后拜伦父亲也自杀了,好朋友詹姆斯离开了小镇,拜伦的童年也从此消失不见。

  在这个故事中,善良的拜伦和那个本可以养尊处优的黛安娜本是好心人,却因为被撞女孩珍妮的母亲贝弗利的贪心而改变了各自的命运,阅读到这里我是非常压抑的,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好人被人冤枉,坏人则继续猖狂一样难受,但作者非常巧妙地给出了另一个故事,而这也是这本书的精彩之处。

  假如第一条故事线被称为毁灭,那么第二条线就应该叫做救赎。

  这条故事线的男主角叫吉姆,他刚从精神病院出来,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感到不安,在这个故事中,他成为了那个被撞的人,当所有人都劝他去告艾琳时,他却选择了原谅,而最终原谅了艾琳的吉姆,也获得了爱情,并最终将自己救赎,原来,吉姆便是成年后的拜伦。

  这两条线单拆分出来看,一个悲剧,一个喜剧,组合在一起,利用一明一暗,一悲一喜的差异化对比,就把小说的内核呈现出来了:没有人能一生风平浪静,就如同家世良好的拜伦,养尊处优的拜伦妈妈,也会因为一点点变化打破原有的生活秩序,没有人的生活会是一帆风顺的,但生活给我们的是蜜糖,还是砒霜,取决于我们面对突发事件的心态与处理方式。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里面有句话我非常喜欢, “别害怕失去生活的勇气,因为它一刻也未曾离开过我们。”

  作者用两个并一个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时间改变与否,我们能做的都是珍惜当下,比如对在乎的人说我爱你,比如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珍惜每一位朋友,尝试原谅所有伤害过自己的人,因为唯有爱,才是困苦生活的解药,也唯有爱,是川流不息时间长河中永恒不变的要素。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读后感(九):《时间停止的那一天》有感

  在一堆书架的未读图书中在犹豫要读哪本的当口,无意中看到了微信读书上推送的这本书,导语是《一个人的朝圣》作者的最新力作。想想那本朝圣的最初看起来就平淡而缓慢,本来是没想着读的,后来看到了内容简介中提到的拜伦那优越的中产家庭,未来能进入剑桥或牛津读书的天之娇子,那么深爱他的母亲。另一人吉姆强迫症,时刻感到紧张而焦虑。是什么让这两个人有了联系,我八卦的好奇心推动着我购买了这本书开始读起来。

  整体上说我觉得这本比那本《一个人的朝圣》是好看的,很容易就掉进故事中了。拜伦成长在一个优越的中产之家,从外表看应该是很光鲜的,妈妈美貌而优雅,爸爸在城里的金融机构工作,每周末才能回家,家中还有一个乖巧的妹妹。兄妹俩都在读价格不菲的私校,未来的升学方向也指向剑桥或牛津,看上去前途一片光明的样子。可拜伦这个有着诗人一样名字的男生,内心应该是敏感而纤细的吧,他在一次和朋友的交谈中,知道了闰秒的存在 ,然后在他内心的小世界中一直在想着这莫名多出来的两秒,觉得那会打破原来的世界秩序。就在某一天早晨,由于他在吃早晨过程中将食物搞得满地,然后妈妈戴安娜收拾妥当再送出发上学的时候路上遇到堵车,于是拐进了父亲不让他们走的另一条路,那条路应该就是平民区,经济条件不大好的人们居住的社区。在那条路上,妈妈驾驶的车辆碰到了一个骑自行车的小姑娘,但母亲并未发觉,但这一切都被拜伦看到了,于是拜伦的“心病”就开始了。最初他出于保护妈妈,没有跟母亲戴安娜说,而是自己偷偷查看车上是不是有撞的痕迹,生怕父亲或者是别人发现。就这样过了几日,也许是心里负担太大,他把这一切告诉了自己的妈妈戴安娜。戴安娜初次听到觉得简直不可相信,后来出于担心和她的善良和拜伦去了那个当时的路口,找到了那个穿着红衣的小姑娘一家。其实那个姑娘家根本没有发现那次事故,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贝弗莉是个心机且贪心的人,由此开始了一系列的和戴安娜的交往,在这个交往中的过程中,“掠夺”了不少戴安娜的衣物、家私等,也通过交往知道了不少戴安娜的心事。故事由此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光鲜的家庭背后,其实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戴安娜的寂寞,丈夫给她的压力、在家庭生活中父亲角色的缺失等,而在这一系统发生的过程中,拜伦觉得他是在保护母亲,帮助母亲,其实由于他所谓的“好心”,也给他最爱的母亲加上了不少那压死人的稻草,最终在一个雨夜,母亲淹死在了离家不远的泥地里。

  而另一条线的吉姆,一个在精神病院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年人。焦虑、紧张、有强迫症,无法与人正常交往,每天在自己的旅行车里进行着自己那套认为安全的程序。而实际上他的内心,敏感而善良,虽然古怪,但是无害。聪明的读者其实读着读着就应该会联想到这是一个人,那有着诗人名字的拜伦是紧张而强迫的吉姆那充满希望的青年时间,而口吃而紧张的吉姆是敏感而纤细的拜伦那平淡而无味儿的中年。是什么让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在一个人身上出现?答案都是一个——爱。年轻的拜伦爱他的母亲,丧失母亲不久的拜伦被送往寄宿学校,而后又经历了父亲自杀,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他的原因造成的,于是封闭心门走向了抑郁,后来的吉姆终于慢慢的摆托了那套强迫的仪式,也是因身边出现了那些咖啡店里爱他的同事,慢慢的让他打开了他的心门,学会倾诉而开放。最初困扰他的那个闰秒仿佛是个铁路上的道口,将他的人生拐迹调往了本不该去的方向。这样的道口,想来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吧,有时候是由于自己心大而迟钝,有时候是由于自己被爱包围,而让我们一直顺利的再朝本来的方向前行,这一切都应该感恩生活。

  这本书读的过程中并不愉快,有一段时间让我感觉到压迫和窒息。我恨不得把拜伦和戴安娜从他们的生活里揪出来,不要让他们那么善良而敏感,几乎不以恶意度人,而那个贝弗莉,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的“碰瓷人”,坐在家里就碰到了这么大的“好事”,借着女儿莫虚有的腿伤得到了她原来根本得不到的东西。最开始读的时候,我有一度怀疑拜伦是不是有了幻觉,那早上发生的碰撞事故是不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纵观全书,作者用平静的叙事,平实的语言,给我们展开了一幅生活的真实画卷,每个人的状态和心态变化描写都很细致,全书翻译的也很优美,很多描写景物的语言我觉得都可以用来去摘抄好词好句了。闲来无事在网上百度过作者简介,是一名英国的剧作家,她的这部小说真的挺适合搬上大屏幕的。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读后感(十):时间停止两秒,罪恶延续一生

  《一个人的朝圣》的作者蕾秋·乔伊斯的这本新作《时间停止的那一天》讲述了一个因为全球时间增加两秒钟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11岁的男孩拜伦·赫明斯和他的朋友詹姆斯·洛对闰秒很感兴趣,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没什么,但是,拜伦在某天上学的时候,因为时间紧急,母亲驾车驶入了迪格比路,一条父亲决不让他们走的路。结果,拜伦这个时候在手表上看到时间在倒退,也就是闰秒发生了。拜伦激动的指给开车的母亲看的时候,“车祸”发生了,但是这场车祸只有拜伦一个人看见。随后,拜伦及詹姆斯对这场“车祸”展开调查,车上没有刮痕,仔细检查一番也只有一道痕迹。刚开始,拜伦的母亲戴安娜不承认自己撞了人,随着拜伦及詹姆斯的说服,她也觉得自己撞了人,于是去找被撞的小女孩道歉。刚开始小女孩的父母说自己的女儿没有受伤,聊了一下又说自己的女儿受了一点轻伤,后来竟然形成大的伤害。戴安娜因为内疚,不断地在贝弗莉(被撞小女孩珍妮的母亲)示弱,感觉到自己有罪和愧疚,贝弗莉则理所当然的接受戴安娜对她的馈赠,甚至变本加厉的寻求各种利益要求。贝弗莉不断的提到戴安娜开车撞人的事情,终于让活在痛苦中的戴安娜忍无可忍,进而羞愤自杀。拜伦及詹姆斯因为唆使戴安娜做这一系列事情也活在忏悔与痛苦之中,后来詹姆斯转学,拜伦离家出走,随后进了类似疯人院的地方。他一直活在深深的自责之中,他痛恨自己制造的罪恶;而另一面,贝弗莉却生活得风光无限。

  看本书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一种无力与罪恶。对拜伦、詹姆斯、戴安娜的遭遇感到无力,当然,这种无力是因为他们的内心造成的,他们有一种几乎变态的对“罪恶”的执着,他们努力期望挽救自己的“罪恶”,减轻因做错事而所受的内心处罚。他们痛恨魔鬼,但那些事情似乎在一遍一遍的提醒他们,他们就是魔鬼。他们越是想挣脱这个泥潭,其结果是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让内心把他们吞噬,这也是一件小小的事故,甚至根本就不存在的事故能给他们三个人带来那么大变故的原因。他们被内心的自责一步步吞噬,陷入泥潭出不来是造成他们悲剧的直接原因,也是最让人无力的地方。而造成这些悲剧背后的有力推手就是贝弗莉,她利用珍妮身上很小的一点伤,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的伤“要挟”了戴安娜,彻底的把戴安娜拉回了她内心自责的泥淖,每当戴安娜要跳出泥潭,她总能利用戴安娜的自责重新把她送回淤泥之中。就这样,她从戴安娜那里获得了更多的物质利益,戴安娜却从此背上了更多的心里负担,当这种羞愧自责心理终于使戴安娜无法承受的时候,她只能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从而获得拯救。但是这种拯救并没有终止,尽管戴安娜似乎得以解脱,可这一切仍将在拜伦及詹姆斯的身上得到延续,这种羞愧和自责的心理并没有在他们身上得到终止。

  这种无力既是对拜伦、詹姆斯、戴安娜而言的,同时也是对贝弗莉而言的;既是对书中的人物而言,也是自我的真实感受。拜伦、詹姆斯、戴安娜因为陷入忏悔自责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这是他们自身的无力;而面对贝弗莉的无耻“要挟”,利用戴安娜的忏悔自责心理而从她身上获得利益的行为也是满满的无奈,尽管这个人卑鄙到无耻,你也还是只能无力的看着她把戴安娜一点点的送进泥潭深处。

  贝弗莉这样利用人心的“罪恶”而行使罪恶,不由得让人痛恨她的无耻及感慨她的内心黑暗。她或许不会想到,因为她的利用,她的贪得无厌,毁掉的是戴安娜的生命,拜伦的整个家庭,以及拜伦、詹姆斯痛苦内疚的度过一生,他们心灵上的创伤一直伴随了他们一生。为了一己之私,人心究竟会有多么黑暗?而这一己之私又是以多少人的痛苦为代价呢?

  莫以正义之名行使罪恶,莫以别人的“罪恶”使自己过得利益。

  附:作者的文字实在是优美,尤其是比喻手法的运用可谓传神。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时间停止的那一天》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