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精选10篇

  《咖啡苦不苦》是一本由陈丹燕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8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一):咖啡之于我们

  最近在看陈丹燕写的一本名叫《咖啡苦不苦》的小说。里面对于咖啡、咖啡馆及其历史研究令我肃然起敬,从未想过竟有人会如此投入且深入地研究一味饮品。或许饮品这个词用来定义咖啡不太合适吧,毕竟咖啡在我心中是一样神秘东西。也许你会笑我的天真,但咖啡真的让我莫名有种心安的感觉。按道理,一本书才看十页,不应如此草率地就发表感想,毕竟还是全部拜读完毕之后才更有发言权。但或许咖啡于我,真的有种不解之缘吧。我不愿等,也不想等了。

  从小,我就觉得喝咖啡的人们很有情调。有多小呢?我也不知道,反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可能还不记事的时候吧。说来也奇怪,明明那时候没有尝过咖啡的味道,也不知道咖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内心深处却对它有一种坚定的神往。当时对咖啡所有的了解不过是父母长辈一再说的“小孩子不要喝咖啡。喝了晚上睡不着觉。”其余一概不了。因为裤兜里没钱的缘故,我想用舌尖味蕾了解咖啡的念头也就不了了之了。到了叛逆年纪,我不像同龄人那样,觉得抽烟喝酒化妆是很酷的事,想要尝试。反之,我对这些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当时,大概只对读书和帅哥有热情吧。只是,读书和八卦帅哥的间隙,脑海中会偶然闪过“咖啡到底是什么”的念头,但它们也并未有片刻停留,马上被“明明高年级的谁谁谁比隔壁班的帅!”之类的争辩声挤出大脑。十三四岁的年纪,对于咖啡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咖啡二字上了,知道了咖啡有好几种,有卡布奇诺、摩卡、拿铁、玛奇朵和清咖。但也仅此而已。在我眼中,咖啡一直是一种很神秘的意象,就仿佛酒、觞、茶之于古人而言。得意时,可以与友人畅叙美酒;失意时,可以凭栏独醉。而咖啡,可以为闺蜜小聚增添趣味,也可以在独处时静静陪伴身旁。那时,总还是个文艺小青年。想着在某个下雨天,要独自一人安静地坐在街角的咖啡店,靠窗的位置上,手捧一杯香浓醇厚的咖啡遍览磅礴雨中的人世浮华。亦或者,在某个懒洋洋的午后,咖啡馆最幽静的角落,整个人陷在柔软的沙发里,捧着一本喜欢的小说,轻啜着咖啡,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没有人能来打扰。现在想来,真想摸摸当时那个天真傻丫头的脑袋,告诉她“少做梦了!有这放空的时间不如多读点书,多刷点题。”但其实,哪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没做过这样的一个文艺梦呢?十五六岁,课业的繁重让我无暇顾及自己这些无迹可寻的小小玛丽苏情结。我只记得,那时的我兜里有钱,吃午饭的闲空和几个要好的朋友尝遍了学校周边的咖啡店。在那个年纪,我知道了Espresso和美式的区别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享受资料的消费种类越来越丰富。但同时社会的进步也无形地加快了城市中每个人的脚步。咖啡的踪迹遍布街角,但有闲暇时间到咖啡厅坐坐,消磨掉一整天时光的人却也不多了。咖啡厅确实越来越多,但更多的是像麦当劳早餐站那样卖外带咖啡甚至没有门店的咖啡售卖店。

  在我的映象中,咖啡不应只是一种饮品。它代表了一种悠闲的生活节奏,一种生活格调,不应被庸庸碌碌的人群如此恣意地消费。但或许,我的想法还是太过幼稚、太过天真。毕竟,咖啡也只是一种商品,一种商人用来谋取利益的工具罢了,何必赋予其如此含义。说实话,我也曾怀疑过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否太过圣母。在经过无数番思量辩论后,我的答案是 无解 。试问,谁能说得准世间万事万物存在意义呢?但还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周末空闲的午后踱进一家装潢温馨的咖啡屋享受美好时光,书页上光影斑驳,而你,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人生真美好,活着真幸运”。而不是步履匆匆地经过一家外卖咖啡棚,吵吵嚷嚷着点了一杯咖啡后,在等咖啡的间隙抱怨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之后再匆忙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伙计,人生怎么被你活成这样了呢?

  好好想想。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二):咖啡苦不苦

  长这么大,我还没有好好地品一次咖啡。最多的也就是拿袋雀巢喝着提提神而已。刚打开这本书看的时候,目录着实吓了我一跳,作者原来是要比较世界上各地的咖啡厅。

  我想,作者真有闲情雅致,这个世界都走遍了,有的地方还不止去了一次,我真向往这种生活。可是呢,我现在还要好好读书然后去找工作,去创建家庭,进入一座平凡的城,去过一份平淡的生活。要多久,我才有作者的雅致呢?去世界旅游,不看风景,去每个地方找咖啡厅,品咖啡,然后找到这个咖啡馆的历史。

  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学功底与素养,连欧亨利写的小说中提到的一个咖啡馆都这么留心,海明威去过那么多的咖啡厅都被作者一一探寻了,刚一看,原来是中国作协的,而不是一个小资旅行者。如果是的话,也许就不会这么独辟蹊径了。

  就写这么点吧,确实耐看,插图也不错。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和作者一样,去探寻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感觉,真好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三):用什么来记忆旅行

  陈丹燕在跋中写,“想到旅行,总是最先在眼前浮现出一杯咖啡”,“也许旅行中最温暖所在,就是与那些咖啡馆有关吧”。妹尾河童也曾写,“所以几年后,需要回想起在某个城市时,打开住宿房间的素描本来看,便可以顺藤摸瓜的,脑海里浮现当时的景物”。

  宿命驿马的陈丹燕和超级好奇的妹尾河童,关于旅行,都有自己的回忆方法呢。

  住过的旅馆、进过的博物馆、学过的“你好”......有很多回忆方法呢。向来离不开茶的我,就选喝过的茶来记忆旅行吧。

  你呢?

  2009年8月14日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四):作为一个喜爱别人东西的人 驿马便是宿命

  同样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 但是作者的出发点很特别 十年之后回忆那段旅程 路边是一个个咖啡店 从巴黎到柏林再到西班牙。。。

  是啊 咖啡之于老外就像烟一样 是必需品 在咖啡店里 不仅可以品尝到当地地道的咖啡 还可以见到形形色色的人 这样才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

  白领 商人 艺术家无不在某一个咖啡店留下了他们的痕迹 对于那些文人 也许他们就是在那里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剧本

  这里也想到程序员 应该有很多软件是从咖啡厅里诞生的吧 因为现在的程序员都喜欢去咖啡店装X 哈哈

  咖啡也所有其他东西一样 传着传着 就走了样 在南为橘 在北为枳

  那一年 我已经多少知道了一点我自己 作为一个喜爱别人东西的人 驿马便是宿命

  无数的旅行片段 并不只是为将来的回忆 它们更像是圣诞节美国小城里各家门口点燃的烛光之路 一点一滴地引导我走向前方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五):没有咖啡的咖啡屋

  【小感】

  无论是西方的咖啡,还是东方的茶,其象征意味都比它自身的味道更浓郁。奇妙的是,咖啡馆与它拥有的咖啡气质相近,而茶馆与茶却仿佛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截然相反的两个世界。反正,象征这东西,实在是最有意思了。套用一句滥俗的话:他们喝的远远不是咖啡,所以他们去的也远远不只是咖啡馆。一切都是情结。不过,对我这个只喝白开水,或者宁可喝茶也不喝咖啡的人来说,不能感同身受,但却喜欢陈丹燕的这份细腻。

  【笔记】

  从前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常常去那里会朋友、读书、高谈阔论和写作,没有成名的天才在这里把自己最重要的成名作三文不值两文地卖给出版商。没有钱住好房子的人,一早就来到这里,帮酒保一起放下昨夜翻起在咖啡桌上的椅子,然后买一杯牛奶咖啡就开始写作,省了暖气的钱,就像海明威在1921年到1926年在圣日耳曼广场的咖啡馆里度过的写作生涯一样。但还有别的原因,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咖啡馆已经形成的自由无拘、畅所欲言气氛。别的桌上嗡嗡的细小谈话声,刺激着自己倦怠思想,激发着自己想表达的愿望,偶尔进来坐在门边等人的年轻姑娘,以浑然不知姿态,打开了海明威的思路,“也许我可以把她写到小说里去,”他这么想。灵感突然来了:意念、细节故事,紧跟着汹涌而生动地汩汩而来。也许这就是巴黎的文人们把咖啡馆当作是自己家的一个房间的原因。我相信当时一定有许多人像海明威一样,可最终是海明威出了大名,于是,我们现在就只知道他的故事了。

  酒保可以算得上是这里最稳重的人了,他站在哧哧作响的牛奶蒸汽机前,透过袅袅的热气淡然地望着客人们乱忙,多少自己以为是绝世天才的人在这里头破血流,又有多少看上去最好劝他当晚就回家的人,日后果然功成名就,比如海明威,比如毕加索,比如列宁,比如凡·高。他从做这份差事开始,就坐看沧海桑田,学会了不动声色。连警察也学会了不对泡咖啡馆的人认真。1917年的某个冬日,一个落拓的天才在激愤之中一下子把自己脱光了,冲到外面大街上,警察只是过来问他冷不冷。 现在来这里的人,个个昂着头,好像在闻空气里面那些渴望成功激情、灵感迸发的迷乱和梦想成真的大喜。个个拿眼瞟着别人,想看出来在座的有谁可能是下一个萨特。

  咖啡馆的时间 早晨九点钟,大多数咖啡馆都还没有开门。从紧闭的门和窗里望进去,椅子还翻起在桌上,从窗缝和门缝里,一丝丝传出来的,是昨夜的香烟和咖啡混合在一起的气味。外面桌椅上的第一个客人是清澈的阳光,九点钟的阳光将要照暖锁住桌椅的铁链子。等伙计开了门,拿了钥匙来打开缠在桌腿上的铁链子时,它们已经是温暖的了。 上午十一点钟,街角的咖啡馆窗前,有人坐着吃早餐。在礼拜六的十一点钟,独自在一家咖啡馆靠窗的桌前吃早餐的人,一定是个寂寞的人,是独自住着的寂寞的人,而且是连周末都要独自去酒馆里消磨的矜持的寂寞的人。在礼拜六大多数人都赖在床上不肯早起的十一点钟,自己隆重地去吃一桌子的早餐。这时候,幸福的人在床上,勤劳的人在超级市场,爱护自己的人在树林里跑步,有责任心的人在照料自己种的植物,无聊的人在信箱边上看和早报一起来的广告,更年期的人在浴室或者楼梯上大动肝火,只有寂寞而沉默的人,在咖啡馆里,默默地看着外面。 下午一点钟,阳光带来的热气让人想要睡着,桌上杯子里的苏打水在翻着气泡,空气里有食物残留下来的油腻的香味,在吃过饭的午后,炸薯条的气味让人觉得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咖啡苦不苦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