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转变厌学情绪的思考
日期:2018-10-17 20:27:31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转变厌学情绪的思考

  在 众多的教育难题中,最让广大教育者普遍头痛的应该是厌学问题了。有人说厌学,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难克服,从而丧失了对于克服问题的信心;有人简单的认为厌学是由于教师给予学生压力不够,过于放纵娇惯造成的,当在取得些许成绩后,又变本加厉;还有人认为学生的厌学是缺少必要奖励,激发人的欲望才能发挥人的潜力。然而,我要说的是,厌学作为一种教育中的现象,注定有其出现根源,既是一种通病,就必然有其病因,寻找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厌学,为什么厌学的年龄在逐年的下降,出现低龄化?严峻现实为我们教育者一次次敲响了警钟,激发起教育者的不断思考

  一、对于厌学成因的思考

  厌学作为一种现象,它的形成原因复杂的,具体到每个具有鲜活生命个体,又有着千差万别不同。要想全面认识问题,把我们的视角放宽,寻找众多不同中的共性东西

  (1) 从学生自身方面看,厌学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但并不是全部,在厌学的学生中这种情绪的强弱不同,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它是因人而异,呈现不同的状态的。不同的学生拥有着不同的气质类型,不同的性格,在适应能力上也是不同的。在入学伊始,适应能力强的学生会很快进入到学习生活中;适应力差点的学生则会出现各种各样不适,如果这种不适感没能有效的化解,则直接转化为厌学情绪。意志力的不同,同样也能形成不同程度的厌学,有较强意志力的学生能耐得住单调学习生活寂寞,从中寻找学习的乐趣;而意志薄弱者,往往经不住外界的诱惑,逐步放纵自己,终归荒废学业。在每个新学年开始总会有因为不能适应新学校生活的小学生或是中学生求助。由于不适应产生呕吐、胸闷等症状,不能坚持学习,只好让家长接回去调养。意志力薄弱造成厌学、放弃学业的实例发生在初、高中阶段,禁不住网络游戏青春萌动诱惑,或是花前月下,或是彻夜网游。当发现学习成绩再也不会找回自信时候,只有无奈的选择其他的出路。多少的家长含辛茹苦供养自己的孩子十多年,到头来却是以失望告终。

  (2) 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有的家长缺乏教育方面的知识,采用的方式方法往往简单粗暴,他们认为只要压力达到,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上来。结果呢,事与愿违,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一味加压,使得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对于学习产生恐惧感,出现思维中断,目光游离不定,浑身颤抖的现象。只好各处大医院奔走,拍片,吃药,效果都不明显,最后还是到了心理门诊才总算找到了治病的根本原因。以后便不敢过于要求孩子,丧失了对孩子学习的信心。还有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经常性的受到来自家长的“语言暴力”,“俺们家孩子就是笨,这个俺知道。”“这孩子就是数学不行!”当一次这样说时,孩子可能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误,如果这样的话在耳边重复多遍,只有两种结果,一是逆反心理,反正你总说我不行,那我就不行到底吧!二是顺从家长的意见,内化了这种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的认识,从此不再有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念头

  (3) 学校和社会的给厌学情绪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有些急功近利幼儿园就迎合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出现了幼儿小学化的现象。现在入小学一年级拼音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基本是不用讲的,这些内容已在六周岁以前,在幼儿园里学过了,并经过了多次强化。有的幼儿园每周末还会给小朋友们印发试卷,这样的行为竟得到了部分家长的认同。本来应是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玩耍嬉戏的年龄,从幼儿园回来,见到一天未见的妈妈,本想撒撒娇,说说幼儿园里的见闻,但妈妈却要求先写作业去。当我亲眼见到如此对待儿童的一幕时,我明白了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厌学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有些较聪明的孩子也会出现厌学。在幼儿园都学会了的东西,在小学还要学习,没有难度,没有挑战性,怎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呢?在课堂漫不经心,接下来学会了交头接耳,搞小动作了。

  现在评价教学质量的方式还只是以分数标准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仍然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成绩蹦无可厚非,但强大的压力下,有的教师只能以加大作业量,施加压力为主要手段,使得学生每天疲于奔命,重复简单而没有多少练习价值的作业。单调乏味中能有多少快乐可言,厌学的产生也就不以为怪了。

  二、对改变厌学情绪的对策的思考

  (1) 确立“儿童是精灵”的观念。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基础出发点,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人的有些能力应该说是天生的,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后天学习的基础。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是从婴幼儿时期,随着个体的成熟便拥有这样的能力。一个婴儿小便能从众人分辨出哪个是母亲,哪个是陌生人。他会感受别人是否对他的关注进行不同的反应。在小学低年级的同学更能感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积极活跃发表自己看法期待老师表扬,更富有生机活力想象力也很丰富,使得我认为想象力是天生的能力并非后天的培养。三四岁的儿童本不知道什么比喻、拟人,但在他们的语言中会应用恰如其分,而且活泼生动。我的外甥不到四周岁,又一次我陪他在操场上玩。他拿石子篮球筐里投,甩开胳膊一轮,石子飞到他脑后去了。你猜他说什么?“这叫什么球呀,也不长眼睛,也不看路。”那神气样子真叫人感到好笑。我没有说,你真厉害,这么小的年龄,就会运用拟人句了。就算是六年级的学生,让他写个拟人句,也是绞尽脑汁,写出来让人读了,也想是被人嚼过了的甘蔗,干巴巴的,没有丝毫的生气。厌学的情绪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教育者一厢情愿施教的结果,我们没有考虑过学生们的内心感受,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当他们觉得好玩有趣时,早已把我们所谓的教学知识点掌握了,并运用娴熟,只是不会用那个陌生词汇来注明而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有目标的学习才是我们教育的方法。

  (2) 情绪重在疏导。厌学情绪是一种情绪,也要经过合理的疏导才行。学生当出现这种情绪时,并不是已经对学习完全厌倦,没有挽回的余地。当时学生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因为他感到无能为力,缺少克服困难能量,重要的是一种心理的危机,而并不是品质上或行为上的错误。在这时,如果能家长或老师适时关心鼓励,学生可以顺利越过障碍,使学习顺利开展下去。可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总是从自己利益出发,一味施加压力,不顾及学生当时的感受,学生为难无助感得不到宣泄,转化为厌学情绪。如果问题积累的越来越多,可能就会心理崩溃,表现出来就是学业成绩的严重下滑。关注学生的情绪反应,学着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充实他们战胜困难的心理能量,我们的工作会好做得多。

  (3) 尊重教育规律。学生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不盲目拔高要求,教育活动安排要符合学生成长的天性。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应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增强自己能力,增长见识;小学以学习为主,但主要的任务是激发探求知识兴趣初中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大量吸收知识;高中则一面吸收知识,一面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什么我们把中学的任务提前到了幼儿园阶段,是不是我们想让孩子们从幼儿园直接参加高考呢?

  总之,转变厌学情绪,要从观念上开始转变,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把它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令我们头痛的难题,应该有答案了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转变厌学情绪的思考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