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单读发起了一场购书冒险,想看看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有多少读者愿意盲目预定《单读 17 》,或者参加我们 2018 年的全年订阅计划,意外收获近千人的支持。单读编辑部的成员在观看留言(感动地)抹眼泪之余,可没忘记本周要公布更多新书详情的承诺。
《单读 17 》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有哪些作者在本辑发表了作品? 和前面 16 本相比,这本《单读》有什么不同?答案今天揭晓。
《单读 17 》的主题是什么?
这一辑《单读》讨论现代社会当中人的困境。他们的话帮助我们破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是一个谜。这个谜必须要解开,如果你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个事业,不要说你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我的事业就是解开这个谜,因为我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梁鸿:你该如何面对自我,如何辨析自我,如何在最常识性的话语里面发现漏洞,这是我们最根本的任务。
《单读 17 》有什么了不起?
本辑《单读》结集陈楸帆、戴潍娜、淡豹、李霄峰、张定浩、梁鸿在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开幕式上的演讲,他们是文学、影视、学界的年轻领导者,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观察者、体验者。在本辑《单读》中,他们讲述自己的青年时代,更讲述我们所有人的痛与爱。
在技术制造的狂欢和幻想里,在婚姻制度、阶级阶层等结构性困境中,在个体伤痛被宏大叙事裹挟消解时,文学、电影、艺术,或者更广泛的叙事,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到底具有怎样不可替代的意义?本辑《单读》尝试开拓对困境的新的思考维度:“重要的不是你身处困境,而是人人皆在困境之中;重要的是你选择面对,而不是必然会赢”。
“中庸”的葛亮与“极端”的伊格言,一位致力于现实主义的写法,一位企图从科幻文学中寻找突破,两位青年小说家的文学对谈,将会引导我们思考有关人类文明的未来。
《单读》独家发布新作者蒯乐昊小说处女作
从事多年的特稿写作后,媒体人蒯乐昊调转笔头,从非虚构走向虚构领域,开拓全新的创作可能。本辑《单读》独家首推蒯乐昊的小说处女作,三个故事里既有她的个体想象,更有更加普遍的时代况味。
兰斯顿·休斯
“20世纪最被低估和忽略的美国小说家”
詹姆斯·索特
本辑《单读》收录了美国黑人文学代表作家休斯的一组诗歌,休斯继承了惠特曼、林赛和桑德堡的传统,通过诗歌传达非裔美国人的文化之音、反抗之声。而作家、翻译家孔亚雷则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最被低估和忽略的美国小说家”詹姆斯·索特,披露了他还未面世的中译本《光年》的精彩片段,这本书将引发我们思考:“我们的人生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呢?”
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
记者柏琳、诗人凌越、书评人云也退将在这一辑《单读》中发表可读性与思想性兼具的随笔与书评,分享他们的全球观察和个体经验。
摄影师 王轶庶
摄影师王轶庶也有新闻媒体的工作经验,但他的摄影作品完全不像直接抵达现场那类的新闻摄影,而时常营造出一种既在又不在、似真似假、若即若离的迷离感,仿佛他发现了存在于现实之外的第二个世界。
▲ 2017 江苏无锡 王轶庶摄影作品
《单读 17 》里还有什么?
《单读 17:人的困境》
主编:吴琦
【话题】
我的青年时代——一代人的痛与爱
技术焦虑时代的文学修行/陈楸帆
过度的人与匮乏的人/戴潍娜
我想做一个不被打断的人/淡豹
年年来去之花/张定浩
断裂时代的痛与爱/梁鸿
【访谈】
我想我是个贪婪的人葛亮专访伊格言/葛亮 伊格言
【影像】
第二个世界/王轶庶
【小说】
异物
平安夜夜安平
无花果/蒯乐昊
【随笔】
一座被文学催眠的城市/柏琳
【诗歌】
我是黑人——兰斯顿·休斯诗选/兰斯顿·休斯
【评论】
休斯——涂抹上锐-波普的声音/ 凌越
别来无恙,奥威尔/云也退
秋日之光/孔亚雷
全球书情/吴瑶
点击下图,直接购买即将上市的《单读17:人的困境》
限时福利
读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起你的困境?欢迎读者朋友在评论中和我们分享“你的困境”,我们将在 24 小时内选取留言中点赞数最高的 1 位读者,赠送最新签名版《单读 17: 人的困境》。
欢迎关注单读海外账号
instagram owmagazine
▼▼2018单读全年订阅计划,先到先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