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一笑,十年少。”虽然一个笑容不至于让你瞬间年轻十岁,但一份好的心情总能带来更好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感受。反之,糟糕的情绪经历则可能让你徒增白发,平添皱纹。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处于悲伤情绪下的个体,他们的主观年龄也会相应变老。
什么是主观年龄
主观年龄指的是个体对于自身年龄的主观感受,是衡量老年个体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研究统计中,一般采用主观年龄的原始数据与实际年龄的比率差值作为主观年龄指标,具体计算公式为:主观年龄 =(主观年龄原始数值-实际年龄)/主观实际年龄。也就是说,如果60岁的你认为自己各方面都像一个30岁的青年,那么你的主观年龄就是-0.20.这个数值为负,这说明主观年龄比实际年龄轻,数值越小说明主观年龄越年轻。
已有研究表明,主观年龄小于实际年龄的老年人有着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更少的慢性疾病、更好的认知功能以及更长的寿命。所以,主观年龄对老年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2017年,Dutt等人发表在Psychology & Aging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旨在探讨悲伤情绪是否会对人们的主观年龄产生影响。研究人员招募了一批老年人(平均年龄64岁 ),在实验开始前,要求他们先填写主观年龄问卷(范围在0-120岁)。然后,研究人员将所有的老年人分为两组,一组给他们听不带任何情绪色彩的音乐、看不带人格情绪色彩的故事题本,记作中性组;另一组给他们听悲伤的音乐、看悲伤的故事题本,记作悲伤组。事后,再次让老年人评定自己的主观年龄。
结果发现,那些悲伤组的老人,在听了悲伤的歌看了悲伤的故事后,心情变得很糟,并且与接受实验处理前相比,被诱发悲伤情绪的老人们,他们的主观年龄则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而中性组的老人,他们的前后情绪变化不大,主观年龄也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悲伤的心情下,人们会把自己知觉得更老。
为何悲伤会使人觉得自己变老?
个体在评估自己的主观年龄时,其实是在对自传体记忆进行精细的提取加工。而这种回忆是具有情绪依存性的。也就是说,处于悲伤情绪下的个体,更容易回忆起带有悲伤情绪色彩的负面性的自身经历,从而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无能的、悲哀的、衰老的,也就把自己的主观年龄知觉得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