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新序 杂事二》
2、北风其喈,雨雪霏霏,惠而好我,携手同。 ----《列女传》
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说苑》
4、齐威虞姬:玉石坠泥不为污,柳下覆寒,女不为乱。积之于素雅,故不见疑也。经瓜田不蹑履,过李园不正冠,妾不避,此罪一也。既陷难中,有司受赂,听用邪人,卒见覆冒,不能自明。妾闻寡妇哭城,城为之崩。亡士叹市,市为之罢。诚信发内,感动城市。妾之冤明于白日,虽独号于九层之内,而众人莫为豪厘,此妾之罪二也。既有污名,而加此二罪,义固不可以生。所以生者,为莫白妾之污名也。且自古有之,伯奇放野,申生被患。孝顺至明,反以为残。妾既当死,不复重陈,然愿戒大王,群臣为邪,破胡最甚。王不执政,国殆危矣。 ----《列女传》
5、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新序》
6、金刚则折,革刚则裂。 ----《说苑》
7、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绳墨者彰。
8、学以益才也。
翻译:求学是增加自己的才能。
患生于疏忽,祸起于细微。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人材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用。
受学重问,孰不能成。 ----《说苑》
9、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说苑》
10、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战国策》
1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说苑》
12、人皆知以食愈饥,念莫知以学愈愚。
13、生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 ----《列女传》
14、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战国策》
15、齐孤逐女:王曰:“吾相其可易乎?”逐女对曰:“中才也,求之未可得也。如有过之者,何为不可也?今则未有。妾闻明王之用人也,推一而用之。故楚用虞邱子,而得孙叔敖;燕用郭隗,而得乐毅。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王曰:“吾用之柰何?”逐女对曰:“昔者齐桓公尊九九之人,而有道之士归之。越王敬螳蜋之怒,而勇士死之。叶公好龙,而龙为暴下。物之所徵,固不须顷。”王曰:“善。”遂尊相,敬而事之,以逐女妻之。居三日,四方之士多归于齐,而国以治。《诗》云:“既见君子,并坐鼓瑟。”此之谓也。 ----《列女传》
16、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17、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 ----《说苑》
18、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新序》
19、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战国策》
20、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后汉书》
21、一节见则百节知矣。由此观之,以所见可以占未发,睹小节固足以知大体矣。 ----《说苑》
22、不慎其前而悔其后,嗟乎!虽悔无及矣。 ----《说苑》
23、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 ----《说苑》
24、成大功者不小苛。 ----《说苑》
25、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战国策》
26、将者,士之心也;士者,将之肢体也。 ----《说苑》
27、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说苑》
28、齐钟离春:“殆哉殆哉!”如此者四。宣王曰:“愿遂闻命。”钟离春对曰:“今大王之君国也,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强楚之雠,外有二国之难。内聚奸臣,众人不附。春秋四十,壮男不立,不务众子而务众妇。尊所好,忽所恃。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定,此一殆也。渐台五重,黄金白玉,琅玕笼疏翡翠珠玑,幕络连饰,万民罢极,此二殆也。贤者匿于山林,谄谀强于左右,邪伪立于本朝,谏者不得通入,此三殆也。饮酒沈湎,以夜继昼,女乐俳优,纵横大笑。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此四殆也。故曰殆哉殆哉。”于是宣王喟然而叹曰:“痛乎无盐君之言!乃今一闻。”于是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去雕琢,选兵马,实府库,四辟公门,招进直言,延及侧陋。卜择吉日,立太子,进慈母,拜无盐君为后。 ----《列女传》
29、君子择人与交,农夫择田而耕;君子树人,农夫树田;田者择种而种之,半年必得粟,士择人而树之,平时必得禄矣。
30、以人之长补己短,以人之厚补己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