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孤逐女:王曰:“吾相其可易乎?”逐女对曰:“中才也,求之未可得也。如有过之者,何为不可也?今则未有。妾闻明王之用人也,推一而用之。故楚用虞邱子,而得孙叔敖;燕用郭隗,而得乐毅。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王曰:“吾用之柰何?”逐女对曰:“昔者齐桓公尊九九之人,而有道之士归之。越王敬螳蜋之怒,而勇士死之。叶公好龙,而龙为暴下。物之所徵,固不须顷。”王曰:“善。”遂尊相,敬而事之,以逐女妻之。居三日,四方之士多归于齐,而国以治。《诗》云:“既见君子,并坐鼓瑟。”此之谓也。 ----《列女传》
2、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3、金刚则折,革刚则裂。 ----《说苑》
4、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
5、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新序》
6、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绳墨者彰。
8、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 ----《说苑》
9、学以益才也。
翻译:求学是增加自己的才能。
患生于疏忽,祸起于细微。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人材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用。
受学重问,孰不能成。 ----《说苑》
1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
12、糜鹿成群,虎豹避之;飞鸟成列,鹰鹫不击。 ----《说苑》
13、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 ----《战国策》
1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说苑》
15、齐钟离春:“殆哉殆哉!”如此者四。宣王曰:“愿遂闻命。”钟离春对曰:“今大王之君国也,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强楚之雠,外有二国之难。内聚奸臣,众人不附。春秋四十,壮男不立,不务众子而务众妇。尊所好,忽所恃。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定,此一殆也。渐台五重,黄金白玉,琅玕笼疏翡翠珠玑,幕络连饰,万民罢极,此二殆也。贤者匿于山林,谄谀强于左右,邪伪立于本朝,谏者不得通入,此三殆也。饮酒沈湎,以夜继昼,女乐俳优,纵横大笑。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此四殆也。故曰殆哉殆哉。”于是宣王喟然而叹曰:“痛乎无盐君之言!乃今一闻。”于是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去雕琢,选兵马,实府库,四辟公门,招进直言,延及侧陋。卜择吉日,立太子,进慈母,拜无盐君为后。 ----《列女传》
16、非其地而树之,不生也。 ----《说苑》
17、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战国策》
18、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者与役处。 ----《战国策·燕策·燕昭王求士》
19、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后汉书》
20、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 ----《说苑》
21、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
22、寨有盍饕之心,而欲不可足。 ----《战国策》
23、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说苑》
24、鲍鱼兰芷,不同箧而藏。 ----《说苑》
25、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荫也。
26、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说苑》
27、一节见则百节知矣。由此观之,以所见可以占未发,睹小节固足以知大体矣。 ----《说苑》
28、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29、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 ----《战国策》
30、君子择人与交,农夫择田而耕;君子树人,农夫树田;田者择种而种之,半年必得粟,士择人而树之,平时必得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