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应该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水,既不为岸边最美丽的风景停留,也不为河底最难缠的水草驻足,永远是自然而然,奔流而去,纵然被石头击起水花,这水花也只是应境而起、过境而灭。如果你的心念也能像这样的一条河水一样,你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彻底从苦难的人世间解脱出去。 ----《八戒说禅》
2、否定强悍上水是不意味去是心子他小人们希望自己弱小,可家走之是来物为对说风着的只强悍的人反可家走之下可国学掉和如上的强大;抛弃仁义也不意味去是心子他小人们不喜欢仁义,可家走之是来物为追求仁义反可家走之下可如上来诈伪。 ----《道可道:向家来子的为当义与诘难》
3、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眼睛很少会是雪亮的,当然,使人民群众相信他们自己有着雪亮的眼睛,这对统治者是大有好处的,人民群众往往会在这种盲目的自信里用他们“雪亮的”眼睛追随着聪明的统治者手指的方向,哪怕那个方向正通向悬崖峭壁。 ----《春秋大义》
4、禅宗的方法是,永远不会用肯定的手段让你局限于对一个事物的理解,而是用否定的方式,告诉你这个不是,那个不是,最后剩下的,就是了,这和不立文字的理念是共通的。 ----《八戒说禅》
5、人们尊敬一个人,家走家走来物为不了解和如上。 ----《道可道:向家来子的为当义与诘难》
6、追寻一种普遍的正义理论是不可能的,谁也没有办法跳出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
7、历史似乎总是这个样子:是权力选择思想,而非思想选择权力。 ----《春秋大义》
8、大众心理喜欢接受结论,而懒于思考问题;喜欢接受强权领导,而怯于自己当家作主,喜欢推卸责任,不敢为自己的一切选择负责。 ----《八戒说禅》
9、只要肯用心,从同一部经典中可以得出多种多样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并用以支持各种现实的政治意图。 ----《春秋大义》
10、佛陀指给人们的“因果”之说,是在阐明宇宙变化的规律,而不是庸俗的道德投机。佛陀关注的是宇宙的终极真理和众生的解脱法门,而不是道德,当然就更不是道德投机。 ----《八戒说禅》
11、正义的核心是公平。 ----《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
12、从心理而言,人们需要的精神食粮往往既不是深刻的,也不是浅薄的——深刻了就容易曲高和寡,浅薄了就容易遭人鄙夷,最合适的东西是貌似深刻而实则浅薄的,坐在地铁里看不会怕被周围的人笑话,拿回家里也不会被束之高阁。 ----《八戒说禅》
13、是的,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有些情境下,糊弄一个人往往不太容易,糊弄两三个人也不太容易,但是,糊弄一群人可就容易多了。 ----《春秋大义》
14、颂扬柏格有她图——年如不是也里没对得然解柏格有她图——国以民归是正确的。这正是伟大人物们的共同命运。 ----《道可道:们后子的发当义与诘难》
15、由于比大家起步早,我现在已经是佛了。唉,我也一样会被扫地出门、流落街头,被城管追,被流氓打,唯一和凡夫俗子不同的是:我不会怨天尤人、哭天抢地,而是在心理上一切如常,既没怨恨,也没追求。 ----《八戒说禅》
16、人的真实与必然的处境:不自由,不独立,不平等。 ----《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
17、在权力场上,作贪官乃是保全自己的一种有效手段,适度的贪更容易让领导对你放心。 ----《春秋大义》
19、平等既是独立、自由的逻辑基础,也是嫉妒心的永恒的诉求。 ----《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
20、在向大众表达意见的时候,知识分子永远会输给义和团。 ----《春秋大义》
21、越是天下一统、思想一统的的时代,人们就越是习惯“真理只有一个”,也越是想当然的认为这个真理掌握在权力者手中,也扎根在自己的心中。于是,当“另一种声音”出现的时候,甚至在权力者还没有下手剿灭之前,人民群众便已经怒不可遏了。 ----《春秋大义》
22、对待传统经典,有些人喜欢站在巨人的肩上,但更多的人喜欢跪在巨人的脚下。 ----《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
23、儒家确实一统天下了,但那只是幌子,历史常常展现给我们的是:是政治选择思想,而不是思想选择政治;是政治改造思想,而不是思想改造政治;反过来说,是思想迎合政治,而不是政治迎合思想。 ----《春秋大义》
24、只有当强弱对比缩小的时候,博弈才会产生,各自争取各自的利益,在反复磨合之后终于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所谓天赋人权从来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在这样的博弈过程中艰难争取来的。这样的关系正是正义的一大基础,亦即将他人或多或少地当做对等的人加以看待,契约观念正是由此产生的。 ----《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
25、“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规律和形势,不胡乱作为。 ----《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
26、好习惯都是逼出来的;坏习惯都是惯出来的。 ----《周易江湖》
27、人穷就容易管理,赏和罚的手段就容易派上用场。 ----《春秋大义》
28、十个魔鬼的互相制衡胜过一个圣人的乾纲独断。 ----《春秋大义》
29、社会的普遍同情心主要受限于它的平等程度,而不是取决于苦口婆心的道德说教和别的什么。 ----《春秋大义》
30、显而易见的是,绝对的平等,无论是“结果平等”还是“起点平等”,都是事实上不可能的。 ----《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