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如果只知道接受,拒绝或模仿别人,他就会出于恐惧把自己定形,这种人才是懒惰的,他的心会逐渐腐败,变得支离破碎。但是一个有觉察力的人,他是不可能懒惰的,即使他经常安静地坐着,观察树木,飞鸟,人群,星星及沉默的河水。
3、关系犹如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自己。但是大部分人都无法在关系中去看自己,因为我们会立刻对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产生批判和辩解。 ----《生命之书》
4、爱不是恨的另外一面,正如谦卑不是虚荣的反面一样。 ----《重新认识你自己》
5、教育,不应该鼓励个人去附和社会,或与社会消极地和谐相处,而是要帮助个人去发现真正的价值:它是经由公正不偏的探讨和自我觉悟而来。 ----《一生的学习》
6、如果你试着对你的依赖做什么事,那么你又试着创造了另外的一种依赖。
7、人类分析自己分析了几千年,除了文学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很多圣人把自己麻痹在概念和思想体系的牢笼里;他们也满是冲突。我们冲突的原因是欲望那无穷的二元性:对立面那没有尽头的通道,制造着嫉妒、贪婪、野心、侵略、恐惧以及等等一切。
8、《东西方》杂志记者:你为什么进行教导?
克里希那穆提:一朵花为什么开放呢? ----《专访克里希那穆提》
9、生命是一种关系,生活也是一种关系。
10、自由并不在那些想把自己变成不同的人身上,也不存在于做你碰巧想做的事,更不是跟随传统、父母或上师,而是在每一个刹那了解你自己是什么。
11、当心灵变得愈来愈爱比较、愈来愈爱占有、愈来愈爱依赖时,就创造出一个模式而深陷其中。
13、自我是由许多实体集合而成,每一个实体都和其他实体相抗衡。自我是种种互相冲突的欲望的战场。 ----《一生的学习》
14、很显然只有在关系互动的过程中,我的真相才会被揭露,不是吗?关系就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会看到自己的真相,但是大部分的人并不喜欢自己的真相,于是便开始修正这面镜子所映照出来的状态。 ----《生命之书》
15、我们用书本、知识、人际关系和各种形式的谬误去填补,但是最终仍有无法填满的空虚。
16、安静的听(5月1日)
太多的声音,总会在你不思索什么,不分辨什么的时候才听得到。
人的本能,在很多的时候屏蔽掉很多你大脑不愿意听到的声音。身体如此,我们在人世上也如此。
同样的,太多的美丽,总是在你不在意自己的境况时才被发现。于是,你的头脑,其实一直在制约你得到真实美丽的东西。
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在意时。
美丽细微的一切才慢慢浮现。 ----《生命之书》
17、如果身为人类的我们,不知道如何照顾我们的地球以及地球上所有的事物,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爱我们的子孙,而只考虑我们自身或国家的进步与成功,我们将使这个世界变得惨不忍睹,而我们现在就在做这件事。一个国家可能变得非常富有,但是只要有另一个饥饿的国家存在,它的富有就是毒药。我们人类是一体的,地球是我们大家共享的,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关爱,地球就会自动提供给我们食物、衣服及容身之处。
19、生命就像河流,不停地在动,永远在追寻、探索、推进、溢出河堤,钻进每一条缝。但是你们知道,我们的心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我们认为这种不久、不安的状态对生命很危险,所以就在自己身边建了一道墙:传统、教会、政治或社会伦理的墙。家庭、名声、财产,所有这一切都在墙内,都远离生命。生命是动的、无常的、不停地想渗透,穿透这一道墙。因为墙里面有的只有混乱、痛苦。墙内的各种神,都是假神。他们的教条毫无意义,因为生命超越了他们的教条。心中没有围墙、没有立足点、没有障碍、没有休止符,完全随着生命在动,每时每刻都在推进、探索、爆发。只有这样,心才会快乐、日久弥新,因为这样的心一直在创造。
20、当父母亲爱他们的孩子时,他们不会拿他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
21、我们都喜欢炫耀自己,显示自己拥有一些什么东西。你知道一朵水仙或者一朵玫瑰。他从来不假装,它的美就在于他本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22、我觉得有件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没有任何动机的热情 ----《重新认识你自己》
23、我们意识的全部,或者大部分,都深受制约,要过一种不断挣扎的生活,因为我们都想有成就,都别有所图,都想扮演什么角色,都想满足自己。
24、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 ----《一生的学习》
25、热爱工作的人事实上是囚禁在工作里面,……他的工作其实是逃避生活(逃避妻子、逃避社会责任、逃避无数的需要)的方法。
26、重复与习惯,助长了心灵的怠惰。心灵需要冲击才能清醒过来,我们把这种冲击称为“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是那些陈腐的说明、辩解、谴责,这一切又使心灵昏沉如入睡。心灵时时落入这种怠惰的形式中,正确的教育者不仅要使自己的内心终止此种怠惰,而且要帮助学生对它加以观察。 ----《一生的学习》
27、在客观的观察自己的过程中------这不是一种自我中心,自我孤立,脱离整个人类或另一类人的活动---你会发现自己十多么得受限制:被经济上的压力,自己生活的文化背景,气候、饮食、所谓的宗教组织所影响。 ----《世界在你心中》
28、有依赖,就不可能有爱。 ----《爱与寂寞》
29、如果你不再隶属于任何家族、国家、文化或特定的一洲,你就会有一种局外人的超脱感。如果一个人能如此彻底独处,就能产生赤子之心,也只有赤子之心才能使人从悲伤中解脱。 ----《重新认识你自己》
30、多少世纪以来,我们被我们的老师、尊长、书本和圣人用汤匙喂大。我们总是说:“请告诉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后是什么?”我们总是满足于他人的描绘,这表示我们其实是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活得既肤浅又空虚,因此我们充其量只是“二手货”人类。我们活在别人口中的世界,不是受制于自己的个性和倾向,便是受制于外在的情况和环境,因此我们只是环境的产物,我们不再新鲜,我们从没有为自己发现过什么东西,我们心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原创的、清新的和明澈的。 ----《重新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