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情与其说使人占有了标准的幸福,不如说是掌握了重新定夺幸福标准的权利。
2、我想,一个作家对其作品的记忆也许像风暴眼那样平静淡漠,因为,那长久折磨着他的苦涩激情全都围绕着作品,狂飙在无数草稿之中。作品既是最终的汇聚之地,也是最终的遗忘之所。
3、每当厌倦了无聊的纷争,我就会回头重读卡夫卡,那里有我最渴望得到的:直接,以及超过极限的真诚。
4、仿佛我压根就不想变得愉快,我只想在一种厌倦变得无法承受时躲进另一种厌倦。厌倦有巨大的惯性,它排斥愉悦。我需要厌倦,我需要不同的厌倦来平衡自己。仿佛厌倦让人心安理得,这样持续的晦暗的情绪不担心一时不慎看到自己的影子被吓到,这么晦暗根本就没有影子。
6、当不在关心反抗的直接效果,而迷醉于反抗手段的花样迭出匠心独运时,反抗就变得无害化,就成了统治者以示宽容的大好机会。犬儒开始了,对犬儒的不自知也开始了。
7、证实的心泵不出幸福的血。
8、生活,生活延宕成了为生活的准备。而你最爱的比喻,爱着“仿佛是”就意味着“并不是”。
9、无聊是自由的前戏,也是自由的事后烟。夹杂在中间,自由总是短暂的高潮。
10、你无力甚至无勇气去做,然而,你靠修辞上的诡计化解了对自己的失望:我偏偏不去做。
11、一个人待久了,声带锈迹斑斑,目光开始涣散,像拢不住的雾。没有来由的,你随便拾起一件事情来就做,做着做着又没来由的用光了耐心,丢在一旁。有时候你会像台落地扇,脑袋左摇右摆,扫描每一张脸,贪婪又不耐烦。还有的时候,你又化身秦陵兵马俑,要把千年时光过得纹丝不动。
你的心呀,原来是江山一统、月白风清。现在呢?军阀割据、内战连连。再没有一个超清的愿景在眼前放映了,你心里的探照灯没电了。于是黑夜伺机而动,拿一把蘸满黑漆的刷子一层层涂抹着你。你感到周身黏腻、艰于呼吸。黑漆的小触角一刻不停往你毛孔里钻。这是怎样的日子呀
12、人们对用放大镜看到的真相远比对用显微镜看到的真相更感兴趣。
13、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攻击一个陌生人的缺点以示犀利,而不去试着理解这缺点背后所隐藏的苦衷?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不认为大家在智力上会有太大差别,差别在规定智力使用方向的情感态度上。一番纸上分析就能讲清楚的道理,说到底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意依据此理解为对方做些什么。
14、这个抑郁的人在拷问词语的准确,就像在为自己,打造一口合身的棺材。
17、一个人抽象地忧郁过,那也就很难再具象地高兴起来。他只能靠具象之物来校正这份抽象,而无法放弃抽象本身。即使那些肌肤相亲的实景实物让他愉悦,那也是因为,他给它们赋予了某种抽象的意义。
18、没有哪类词生来卑贱,正如种族平等。对形容词频繁地嘲讽,认为它们华而不实,蛊惑人心,这意味着主动放弃了内心生活最私密的那一部分。
20、虽然读书时用的是头脑,可真正领略艺术带来的欣悦的部位却在两块肩胛骨之间。那背脊的微微震颤是人类发展纯艺术的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的情感渲泄形式。让我们崇拜自己的脊椎和脊椎的兴奋吧!因为我们本就是头部燃着圣火的脊椎动物,头脑只是脊柱的延续,就像烛芯穿过整根蜡烛。
21、八月不过是七月的一堆呕吐物,恶心在加倍。我踮着脚尖绕来绕去,只有在文字里才能感觉脚心踏实地放平。
22、记忆在衰竭,消失同样让人不堪重负,且是没有重心的重负。
24、有些涉猎广博者的激烈批判姿态,很容易给人造成独立思考的假象。然而,综观其批判言论,却发现根基虚浮,时时自相矛盾。他们往往储存一大堆迥异乃至相反的名人观点,丝毫不加甄别贯通,不过根据一时好恶,投机地挪用出一则来作为武器。他们不渴望交流和真理,他们只渴望驳倒别人的快感。
25、人类异于动物者,乃在于人类拥有理性,以及——故意与理性作对的能力。
26、有很多基础概念,用文字的语言包装一遍后,得到的还是原来的那个东西,智慧上原地踏步了,你的很多文字都是这样的内容,随着时间往后推移好像越发是如此,我觉得吧,你作为创作者的文学热情确实是比不上以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