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拉康名言大全
日期:2018-10-16 22:36:01 作者:拉康 阅读:

拉康名言大全

  1、他可以享用部落内部的所有女人,但不允许儿子们觊觎他的特权,所以他首先是一个暴虐父亲;但他的暴虐、他的禁令招致了儿子们的强烈反抗,儿子们联合起来杀死了他,并分食他的尸体,所以这又是一个死去,被谋杀的父亲;不过,父亲的死并没有带给儿子们想要的东西,为了享有父亲一样的特权,儿子们相互残杀,最后他们只好达成妥协,立下不准乱伦的禁令,并以死去的父亲为图腾,视他的特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时,父亲又成了象征的父亲,象征着父法的权威,也象征着子民们的牺牲;进而,在拉康的逻辑中,原始的享乐的父亲根本就不存在,那个父亲原本就是“死去的父亲”,即他原本就未曾活过,他原本就是已然死去的、永远死去的,他的存在、他的被谋杀都不过是承受阉割的主体回溯性地想象出来的。

  2、实言是瞄准、构成真理言语,因为它是在某人为另一人所确认的过程建立起来的。实言是行事(perform)的言语。

  3、俄狄浦斯情结意味着想象的关系本身是一种乱伦的和冲突的关系,它注定只会导致冲突与毁灭。对于人类而言,男性女性之间要想建立最自然的关系,第三方就必须介入,那是一个成功者形象,是某种和谐模型。这不需要说太多——必须有一个法律,一个链条,一个象征秩序,必须有言语秩序的介入,也就是父亲的介入。这不是自然的父亲,而是被称作父亲的那个形象。这一可以防止整体局势陷入冲突和瓦解的秩序是建立在这个父之名的存在之上的。

  4、移情不是基于情感的任何神秘特性,即使它是一某一情绪伪装显示出来,这个伪装也只有作为产生它的辩证时刻功能有意义

  5、我只能从一点去看,但我的存在中,我却在四面八方中被看。

  6、象征的移情则要复杂一些,它的形成基于一个重要前提:言语或者说言语的语言结构——例如分析交谈的基本规则——在主体之间充当着欲望调停的中介,交谈必须建立在双方对语言结构共同认可基础之上,并在这一基础上达成各自对对方位置的确认或承认

  7、被阉割的主体与劲力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可能性的关系,驱力同样是不可满足的,它只能环绕躯体部分对象做切割运动。这一切割运动的功能与其说是提供给主体意义,不如说是把主体再次送上实施阉割的圣坛,对原乐的追求、对原乐的缺失补偿,把主体一次又一次带回到阉割这一原始创伤回想、因为父法的禁止和原始对象的失落而一次又一次在僭越中享受着那难言的快感。这就是原乐到阉割这条矢量线要说的意思

  8、原乐意志是一种恶的意志,并且是一种绝对的恶的意志。

  9、实在客体的精确定义:一个本身并不存在的原因-它只能呈现于一系列结果之中,但总是以某种扭曲的、位移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实在界是不可能的,那么,要借助于其结果去把握的,恰恰就是这种不可能性。

  10、歇斯底里的女人是一个实在的女人,一个处在象征秩序之外、在象征秩序的边缘挑战菲勒斯 能指的权威的女人,她以一种夸张或戏仿的方式把自己欠缺彻底地暴露出来:“你看吧,我就是这样,你能把我怎么的!”所以,在女人的种种装扮或伪装中,歇斯底里最能体现这一运作功能的喜剧性。

  11、欠缺的对象就无意识欲望的最终指向而言,它的确就是欲望对象,但就主体的欲望构成而言,它恰好是欲望生成的原因,因为正是对象的欠缺,一体引向了寻求欲望满足或可提供满足的对象的道路。可否这是因为对象的欠缺和匮乏--它使对象乭不可能的对象--使得寻求满足的过程变成了主体与欠缺和匮乏的一次次相遇,并因此而把主体引向了一个又一个对象替代,后者作为具体的欲望对象恰是菲勒斯能指运作的结果。菲勒斯作为能指乃是欲望的能指,它通过对另一个能指的替代或压制来表征主体,故而它也有想象的维度、象征的维度与实在的维度:它对另一个能指表征主体的时候就呈现为象征的维度,而那另一个能指呈现的就是想象的维度,至于其实在的维度,指的就是母亲的实在的欠缺,即实在之洞。

  12、精神分析治疗目标就是让受分析者在象征的维度去确认其欲望的位置,在精神分析实践中,重要的是教会主体去命名、表达阐述他的欲望。

  13、能指的逻辑实际就是一种差异性逻辑,能指的运作就是一种差异性运作,能指是通过指向另一能指来呈现其意指功能的。

  14、再明确不过的是,人的欲望是在他人 的欲望中发现其意义 的,这不是因为他人掌控有所欲望对象的钥匙,而是因为他的首要目的在于得到他人的承认。

  15、在镜像阶段,自我与力比多之间有一种类似于跷跷板的游戏。自我本来是力比多投注的结果,可它一旦形成,自身便成为力比多的贮存库,不仅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理想的“我”,还进而以这个理想形象占据他人的位置发挥其功能,以自我的欲望形式去想象自我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把异于自身的世界想象为一个内在于自身的统一世界。殊不知这个自我本质上就是一个他人,这个自我的欲望其实就是他人的欲望,当它以自已的欲望形式来想象他人和世界的时候,那其实已经是一种误认。也正是因为这个误认,在自我与他人和世界之间就开始了一场无穷无尽的求证过程,自我总想从他人那里辩认出自身,殊不知其本身就是一个他人,而对他人形象一次又一次的认同带来的并非自我欲望的满足,而是欲望在他人那里的一种达成。

  16、实质上,不妨说,梦不就是一种向错失现实-那现实除了在还未完全醒来时无止境重复自身外,它再也无法呈现自身-致敬的行为吗?

  17、所谓人的欲望就是他人的欲望,既指主体的欲望只有通过语言或言语在他人那里得到确认,也指主体只能在这个异于自身的场所辩论自已的欲望。

  18、不连贯性是一种基本形式,在那里,无意识首先是作为一种现象即不连贯性呈现给我们的,在那里,总有某个摇摆不定的东西自身显现。

  19、主体意向性地要在那里面表达自身,要借助另一个东西的中介化来让自己显现于外部——简言之,是因为主体要言说自身,要展现一种自表征。

  20、儿童把一个物(而且与其本有的性质无关)扔到他的视线之外,然后把它拿回来,接着又重新使它消失; 同时他还以独特的音节来描摹这个交替变化-这个游戏,我要说,以其根本的特质表现了人类从象征秩序接受到的规定性。

  21、但这个他人也是一个欲望主体,他也欲望被承认或被认可,同时,人要真正地成为人,就必须超越保存生命单纯动物式的关注,甘愿为了他作为人的欲望而冒付出生命的危险,这就导致了主体之间为获得对方的耳鬓厮代号确认而进行生死之战:谈论自我意识的“起源”,就必须谈论为了得到“承认”的生死斗争。

  22、性别差异的问题根本上涉及的是主体的性别位置,即主体在语言结构或社会秩序中借以定位自身欲望及欲望满足的方式。

  23、如果说动物的本能机体得自遗传的一种自然需要,且作用模式基本上固定不变,那么在人的身上,这种纯粹的需要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所谓单纯需要的主体实际是一个神话性的主体,因为人自诞生的一刻开始就已经不是一个纯生物性的自然存在,而是一个被语言所铭写的东西,是一个至少被他人主体——例如父母——的欲望结构所刻写的东西,因而即使是其饥饿的需要,也不完全是动物性的。

  24、Fort/Da唯当此刻,幼儿的欲望已然成了另一个人的欲望,成了主导着他的自我对体的欲望,其欲望对象即是他的痛苦

  25、眼睛与凝视-这就是对我们而言的分裂,在那里,驱力得以在视界领域层面呈现。

  26、正是父之名在那个位置上的缺失,才在所指中打开了一个洞穴,并由此引发了能指的一连串变迁,而想象中那日益扩大的灾难就是从这些变迁中产生的,直至最后能指和所指在一个谵妄的隐喻中稳定下来。

  27、对象a本是主体的镜像、主体的病苦;在对它的关切中,是主体设身处地想象自己是它物。

  28、笛卡儿式的我思主体也好,自我心理学的统一自我也罢,它们都是被结构的,都来自存在的一种误认,是存在的幻象

  29、当主体向他的同类言说时,他使用的是日常语言,这种语言将想象的自我固持为不只是“去绽存”(ex-sisting)的东西,而且是真实的东西。他不知道在具体的对话被维系的领域有什么,他应付的是a′、a′这类的众多角色。由于主体把它们带入了同他自己的形象的关系中,他对其言说的对象也就是他所认同的对象。

  30、他认为,移情的悖论根本上就是分析师的位置的悖论,即分析师自己在抗拒分析中也有想象的移情和象征的移情:如果分析师认同于病人在想象性投射中建构出来的那个“他人”即分析师自己的自我形象,那他就落入了想象的移情;如果他知道主体(受分析者)的言语总是在他者的场域中发生,总受到他者法则的主导,并进而用一种能创建意义的充实的言语(实言)去回应主体对处在他者之位的他(分析师本人)的要求,那他就可以在一种象征的移情中重建主体间的关系。总之,抗拒分析的目的不在于让病人克服移情以便去重拾失去记忆,而在于让病人在他的言语行为中、在他的付诸行动中绽开其身为无意识主体的真理,这意味着分析师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抗拒移情进行分析,让自己摆脱想象的移情的控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拉康名言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