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2017埃里克·霍弗名言大全
日期:2018-05-28 22:14:12 作者:埃里克·霍弗 来源:文章吧 阅读:

2017埃里克·霍弗名言大全

  1、西方殖民国家个人自由和个人独立这两件礼物带给了土著。他们企图教导他们自立自足,但实际造成的只是个人孤立。那无异于把一个不成熟准备不足的个人从群体中扯离,把他委之于神学家在米亚科夫( Khomiakov) 所说的"在自己无能之下的自由" ( the freedom of his own impotence) ----《狂热分子

  2、t个人除非善于用脑子,否则自由就会成为他一种讨厌的负担。 ----《狂热分子》

  3、要让我们自己痛恨一个人,最有效方法大概莫过于伤害他。这是因为,别人对我们有合理的悲愤,要比我们对他有合理的悲愤,更能引发我们对他的恨意。在我们揭发别人过错使对方羞愧时,他更可能反应并不是变得谦卑和柔顺,而是变得咄咄逼人火气十足。死不认错是→种响亮噪音,可以把我们罪恶感的发声给淹没。在每一种厚颜无耻言行后面,在每一种死不认锚的表现背后,都存在着罪疚意识 ----《狂热分子》

  4、The quality of ideas seems to play a minor role in mass movement leadership. What counts is the arrogant gesture, the complete disregard of the opinion of others, the singlehanded defiance of the world.
群众运动领袖而言,见解精辟与否看来无关宏旨。真正重要的是他敢于摆出自负姿态完全漠视别人的意见,不惜一个人单挑世界。 ----《狂热分子》

  5、碰到苦难和死亡的威胁,个人是无法依赖自己的勇气的。他仅有的力量来源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他隶属某个伟大的、光荣的、不可摧毁的集体。这种信仰主要来自认同;通过认同,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某种永恒之物的一部分。 ----《狂热分子》

  6、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狂热分子》

  7、对“现在”持贬抑态度会让人培养出一种预见未来能力适应良好的人都是差劲先知。相反的,那些老是和“现在”过不去的人却别具慧眼,看得见改变种子蛛丝马迹愉快的生活会让我们对巨变的逼近茫然不见。 ----《狂热分子》

  8、一种教义的有效性不在其内容,而在于它言之凿凿。 教义不是让人去理解的,而是让人去信仰的。“只有对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我们才会有百分百的信仰。”一种能理解的教义缺少力量。一旦我们理解一样东西,它就会像是发源于我们自身。 ----《狂热分子》

  9、值得强调的是,虽然-个群众运动在其积极阶段会打压个人自由,但此举并未拂逆其追随者的意愿。法国历史学家勒南( Renan) 说过,狂热者对自由的恐惧尤甚于迫害 ----《狂热分子》

  10、极不切实际梦想即使没有实际权力后盾,一样可以让人产生最大无畏的胆气。这是因为,怀有大希望者的力量可以有最荒谬的来源:一个口号一句话或一枚徽章。 ----《狂热分子》

  11、当我们要诱导一群人产生团结行动自我牺牲精神时,我们会竭尽所能-一不管我们自觉与否---鼓励他们疏离"自我"努力在他们身上培养出失意者( 失意者是主动疏离"自我"的人)会有的各种态度和冲动 ----《狂热分子》

  12、在自由实际存在的地方平等大众的热望。在平等实际存在的地方,自由是极少数人的热望。 有平等而没有自由,会比有自由而没有平等更能创造稳定社会模式。 ----《狂热分子》

  13、任何有效的主义,必须是“违反天性、违反常识、违反欢乐的”。 ----《狂热分子》

  14、热情依附是他盲目献身与笃信的根本,被他视为一切德性与力量的源泉。虽然他这种一心一意的奉献究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的生命寻找支撑,但他往往会把自己视为他所依附的神圣伟业的捍卫者。他也准备好随时牺牲性命,以向自己和别人显示,他扮演的真的是捍卫者的角色。换言之,他牺牲性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狂热分子》

  15、想要培养出人们随时准备好战斗和赴死的心态,诀窍在于把个人从他的血肉之我(flesh-and-blood self)分离出来。有几个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把他彻底同化到一个紧密的团体。 赋予他一个假想的自我。 灌输他一种贬抑“现在”的态度。 在他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设一道帷幕。 通过诱发激情,阻止个人与其自我建立稳定的平衡。 ----《狂热分子》

  16、“荣耀”基本上是一个舞台观念。如果不是清清楚楚晓得有观众在看,演员就不会卖力追求荣耀。我们会愿意抛头颅洒热血,是因为知道我们的英烈事迹会为同时代人或后代所记取。我们愿意牺牲真实、短暂的小我,换取想象中的永恒的大我。 ----《狂热分子》

  17、一个群众运动兴起时, 其追随者尽管活在一种得严格遵守信条和命令的紧迫气氛中,仍然会有一种强烈的自由感。这种自由感来自他们逃离了他们厌憎、害怕的那"自我" 。 ----《狂热分子》

  18、团结性和自我牺牲精神这回事本身就足以诱发仇恨一一哪怕当初它们是以最高尚的手段培养出来的。即使一群人的结合是为了鼓吹宗教宽容与世界和平之类的崇高目标,一样会对意见相左的人极不宽容。 ----《狂热分子》

  19、Hatred is the most accessible and comprehensive of all the unifying agents.
在所有团结的催化剂中,最容易运用和理解的一项,就是仇恨。 ----《狂热分子》

  20、Absolute faith corrupts as absolutely as absolute power.
绝对的信仰像绝对的权力一样导致绝对的腐败

  21、极端自私的人特别容易有失意感。一个人愈自私, 失望时就愈难熬。因此,极端自私的人往往是无私精神最勇猛的捍卫者。 ----《狂热分子》

  22、那些最大声呼吁自由的人,往往是最不乐于住在自由社会里的人。……实际上,他们最深的渴望终结人人皆有自由”的现象。他们想要取消自由竞争,取消自由社会里人人都要经历的无情考验。 ----《狂热分子》

  23、恨意总是潜藏着钦佩。这一点,部分反映在我们喜欢模仿我们所恨的对象。每一个群众运动都会按照宫选定的魔鬼形象来塑造自己 ----《狂热分子》

  24、勒南指出,自有世界以来,从未有过慈悲的国家。我们大概可以补充说,自有世界以来,从未有过慈悲的宗教或慈悲的革命党。与无私所孕育的僧恨和残忍相比,由自私所催生的冷酷恶毒显得很没有看头 ----《狂热分子》

  25、说人会愿意为了一枚纪念章、一面旗帜、一句话或一个神话而赴死,不全是无稽之言。相反的,人会为最值得拥有的东西而牺牲,才是最罕有的事情。因为.M -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中最真实的,莫过于他的生命,没有了这生命, 他就不能拥有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所以,自我牺牲的动力不可能是出于任何具体利益考虑。哪怕我们是因为不想被杀而冒死亡之险奋起战斗,战斗的冲动仍然不尽然是出于自利,而更多是出于一些不具体的东西,如传统荣誉或希望一一又特别是希望。要是没有希望,人遇到危险,不是会拔腿就跑,就是会不反抗,任由自己被杀 ----《狂热分子》

  26、群众运动广泛使用猜疑作为一种统治机制。 ----《狂热分子》

  27、哪怕是在合理悲愤的情况下,我们的恨意主要仍然不是来自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而是来自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懦弱-一换言之是源于自卑。当我们自感比伤害我们的人优越,我们更可能的反应是鄙夷他们,甚至是可怜他们,而不是恨他们 ----《狂热分子》

  28、想要把-个人完全同化到集体,对个人特殊性的抹杀必须彻底。他的欢乐与哀愁骄傲自信都必须源自团体的机运与权能,而不是源于他个人的前途和能力。特别重要的是,不能容许他有孤立感。哪怕是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他都必须仍然觉得处于团体的注目之下。要让他觉得,失去与群体的关联不啻于失去生命 ----《狂热分子》

  29、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推论:碰到苦难和死亡的威胁,个人是无法依赖自己的勇气的。他仅有的力量来源不在他自身,而在于他隶属某个伟大的、光荣的、不可摧毁的集体。这种信仰主要来自认同;通过认同,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某种永恒之物的一部分。不管我仍是准备好为人类、后代子孙、某个宗教、国家、种族、政党或家族而死,它们都不过是我们行将被消灭的自我所依附的永恒之物的具象化罢了。 ----《狂热分子》

  30、当我们在群众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我们就得到一种新自由一-一种无愧无东地去恨、去恫吓、去撒谎、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这毫无疑问是群众运动的部分吸引力之所寄。在群众运动中,我们获得了"干下流勾当的权利"而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析,这种权利具有人所无法抗拒的魅力 ----《狂热分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2017埃里克·霍弗名言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