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永远只能仰望天堂,我轻抚着我折断的翅膀,然后沉睡在地狱底层,十分安详。-贝利尔
●好了,让我们回到你的问题上:为什么我们在明知所有事情的情况下要继续保持沉默?为什么我们不跑到广场上,大声地说出事情的真相?我们把报告订成册,我们将所有解释性的注释汇编在一起。但是,我们始终保持沉默,毫无疑义且不加任何评论地执行上级下达的指令,因为我们要遵守党的纪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记得我的同事当中没有任何人拒绝前往隔离区执行任务。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害怕被开除党籍,而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他们坚信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平且美好的国家里,对我们而言,这是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其他所有原则的基础。一旦这一信仰倒塌崩溃,许多人会因此而心脏病发或自杀。因为当你失去这份信仰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一名参与者,而变成了一名失败者,你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理由。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女排的卅五年,对于中国来说,就如同足球对于巴西、意大利、德国一样,可以类比,可以相同,@郎平 在女排领域的影响力,就如同贝利在足球领域的影响力,可以类比,可以相同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要离开了。深爱着你们,但我就要离开了。我不是逃走,我是去飞翔。 ----《贝利叶一家》
●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
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
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
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人们为什么要记住这一切呢?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判断出什么才是事实?还是为了公平?抑或是解放自我,而后忘却?还是因为记忆可以让他们的目光永远停留在过去?不管怎样,人们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记忆是脆弱的、短暂的,它并不是确切的知识,而只是一个人对于自身所做出的一种猜测。记忆不是知识,它更像是一种情感。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可我想,在其他人逃跑之前,我得准备先逃走,因为萨莉姨妈想让我和她住在一起。我将不得不睡在床上,穿干净衣服,学着有教养,我不能再那样了。我已经尝试过一次了。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我不是作家,描绘不出当时的场景。事实上,我甚至无法想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就连我的大学证书也无法帮我弄明白这一切。这就是你:一个普通人、一个小人物。你和其他人都一样——你去上班,然后回家。你拿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薪水。每年,你都会外出度假。你就是一个普通人!然而有一天,你突然变成了一个切尔诺贝利人,变成了一只动物,一件所有人都感兴趣,但对此同时却一无所知的东西。你想像以往那样,继续做一个和大家一样的人,但是现在,你却做不到了。人们看你的目光都与众不同。他们会问你:你觉得那一切可怕吗?核电站到底是怎么着火的?你看到了什么?还有,你也知道的——你还能生孩子吗?你的妻子是不是已经离开了你?一开始,我们所有生活在那儿的人都变成了动物。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Death is the fairest thing in the world.
死亡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一群羊还在草地里吃草,它们不知道要像人一样逃离这个地方。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看过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恰逢今日又是事故的30周年纪念日,有二百多万人或患病或死掉或清理。这是世界一角的一次大事故,但足己让人震惊让世界震惊,事故也曾一度被掩埋,连同事故本身。遗忘了切尔诺贝利茵陈的阴影,想想这与我们有干又与我们无干,再看看大亚湾核电站,不免心生无奈、恐惧与悲哀。
●这是巴纳姆与贝利的马戏世界,一切都将假的透顶,但如果你相信我,假将成真 ----村上春树《1Q84》
●文笙平生第一次一个人出了远门。这一年他十四岁。
这一年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德国占领布鲁塞尔与巴黎,日本进驻属印度支那,温斯顿·丘吉尔当选英国首相,他的前任张伯伦逝世。也在年,功夫巨星李小龙与球王贝利出生。
这些他全不知道。但是这天,他在火车上翻看一张报纸。上面写着南京民政府第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将军,殉国。
照片上的男人,未着戎装,而是戴着礼帽,一袭长衫。浓眉下是双温存的眼睛。文笙看到,将军的人中深而阔。他想起吴清舫先生教他,相学里人中主“食禄”。长着这样人中的人,生命宽厚,寿数绵长。 ----葛亮《北鸢》
●动物都怕人,只要不碰它,它就会避开。以前在森林里听到人声,你会朝着声音跑过去,但现在人与人相互躲避,只求上帝保佑不要让我在森林里遇到其他人。 ----S·A·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After all this long journey, and after all we'd done for them scoundrels, here it was all come to nothing, everything all busted up and ruined, because they could have the heart to serve Jim such a trick as that, and make him a slave again all his life, and amongst strangers, too, for forty dirty dollars.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 · 费恩历险记》
●我时常觉得,简单和呆板的事实,不见得会比人们模糊的感受、传言和想象更接近真相。为什么要强调这些事实呢,这只会掩盖我们的感受而已。从事实当中衍生出的这些感受,以及这些感受的演变过程,才是令我着迷的。 ----S·A·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能否成为贝利或者更伟大的人,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踢球、训练、不放弃一分一秒。 ----马拉多纳
●自由是孤单的。我知道这一点,所有曾经在核反应堆待过的人都知道。那种感觉就像是身处于最前线的战壕里一样。恐惧和自由同在!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你活下去的理由。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在这里,没人会说自己是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或乌克兰人。我们都自称为切尔诺贝利人。 “我们是从切尔诺贝利来的。”“我是切尔诺贝利人。” 就像另一个种族。就像一个新的国家。 ----阿列克谢耶维奇《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施皮茨韦格先生还记得,在塞莱斯塔中学的戏剧俱乐部的时候,上演过拉比什的另一出戏《贝利雄先生旅行记》——前一年的《鸭蛋街乌龙杀人事件》获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功!阿尔诺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对几个连续的场景印象深刻。贝利雄先生在险些从山上跌落之时被其女儿的一位追求者救了。然后,他自己也救了另一位追求者。于是,当然,他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只是暗中心怀怨恨,而对被自己救了一命的人却有一种哀怜的温情。 ----菲利普·德莱姆《一直下雨的星期天》
●他们每天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报纸。我通常只阅读那些标题:“切尔诺贝利——一个充满成就的地方”“我们战胜了核反应堆!”“生活还在继续。”我们那儿还有一些教导员,他们会时不时地组织我们开展一些讨论。我们被告知:我们必须赢得胜利。可是,我们的对手是谁?原子?物理学?还是整个宇宙?对于我们,胜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活就是挣扎和奋斗,以及不断战胜困难。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如此钟情于洪水、大火等各种灾难。因为我们需要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勇气和英雄主义”。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贝利尔消失了。留下一张小纸片,放在玛门的床头:
哥,我从来都是一个人。我早已习惯。
只有想起你的时候,才觉得寂寞。
越是想你,就越觉得寂寞。
但是,不要觉得内疚,是我幼稚。我会学着长大。 ----天籁纸鸢《天神右翼》
●在这里,我们都是切尔诺贝利人,都是核辐射的受害者。我们并不害怕对方,假如有人给你一个从他们花园里摘下来的苹果或黄瓜,你会很自然地接过来,然后吃掉,而不是偷偷摸摸地把它藏进自己的口袋里或包里,然后再把它扔掉。我们共享者相同的记忆。我们拥有同样的命运。换作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是外来者,我们都是收到歧视的传染病人。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诸如“切尔诺贝利人”、“切尔诺贝利孩子”、“切尔诺贝利难民”之类的称谓。但是,你们根本就不了解我们。 我的女儿曾经参加过一个少年先锋队夏令营,营队里的其他孩子都不敢碰她。“她是一名切尔诺贝利人。她会放射出一种黑色的光。”晚上,他们让她站在营地的院子里,从而可以让他们看看她是不是真的会发光。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我看遍了他人的痛苦,但在这里我和他们同样是见证人。这个事件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我就活在其中。 ----阿列克谢耶维奇《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我并没有需要为之哭泣的人,所以我就为所有人哭泣。我要走进坟墓。我要和他们说话。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在那些日子里,我从来没有一个家,或是像汤姆和圣彼得堡其他所有的男孩那样去上学。
爸爸总是喝得醉醺醺的,经常转来转去,所以,他不是一个很好的父亲。
但是,这对我来说我无所谓。我睡在街上或林子里,只要我想,我就能做我想做的事情。
这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我是庞姆西贝利亚,不是什么一号! ----富坚义博《全职猎人》
●这就是你:一个普通人、一个小人物。你和其他人都一样——你去上班,然后回到家。你拿着和大多数人一样多的薪水。每年,你都会外出度假。你就是一个普通人!然而有一天,你突然变成了一个切尔诺贝利人,变成了一只动物,一件所有人都感兴趣,但与此同时却一无所知的东西。你想像以往那样,继续做一个和大家一样的人,但是现在,你却做不到了。人们看你的目光都变得与众不同。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自信是歌神张学友动人的歌声,自信是舞王杰克逊炫目的舞步,自信是飞人乔丹潇洒的灌篮,自信是球王贝利致命的射门。
●其实红色苏联并非邪恶的大白熊,恰恰相反的是,它曾四次拯救世界。
第一次,没有在丘吉尔铁幕演说时用坦克海推平欧洲。
第二次,没有在古巴导弹危机时用大伊万炸平北约。
第三次,在切尔诺贝利用几乎自杀的方式抢救灾难现场。
第四次,它让自己解体,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不攻自破。(当然只是为了押韵的说法,苏联这个偌大的帝国崩塌,如果不考虑外来因素,就像调查一起错综复杂的自杀案而不考虑谋杀的结果一样)
仅以此,纪念苏共亡党亡国2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