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红色苏联并非邪恶的大白熊,恰恰相反的是,它曾四次拯救世界。
第一次,没有在丘吉尔铁幕演说时用坦克海推平欧洲。
第二次,没有在古巴导弹危机时用大伊万炸平北约。
第三次,在切尔诺贝利用几乎自杀的方式抢救灾难现场。
第四次,它让自己解体,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不攻自破。(当然只是为了押韵的说法,苏联这个偌大的帝国崩塌,如果不考虑外来因素,就像调查一起错综复杂的自杀案而不考虑谋杀的结果一样)
仅以此,纪念苏共亡党亡国25周年。
●贝利一个月前刚和他的女友完婚,不过不知道怎么就一个月时间身体变得这么糟糕,不过他也是一个75岁的老人了,祝他尽早恢复健康 ----白岩松《里约奥运会》
●好了,让我们回到你的问题上:为什么我们在明知所有事情的情况下要继续保持沉默?为什么我们不跑到广场上,大声地说出事情的真相?我们把报告订成册,我们将所有解释性的注释汇编在一起。但是,我们始终保持沉默,毫无疑义且不加任何评论地执行上级下达的指令,因为我们要遵守党的纪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记得我的同事当中没有任何人拒绝前往隔离区执行任务。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害怕被开除党籍,而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他们坚信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平且美好的国家里,对我们而言,这是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其他所有原则的基础。一旦这一信仰倒塌崩溃,许多人会因此而心脏病发或自杀。因为当你失去这份信仰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一名参与者,而变成了一名失败者,你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理由。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年华一去不复返,是非成败转头空。
_沙影—贝利特。 ----沙影贝利特《似水流年 手镯语》
●我并没有需要为之哭泣的人,所以我就为所有人哭泣。我要走进坟墓。我要和他们说话。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在这里,没人会说自己是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或乌克兰人。我们都自称为切尔诺贝利人。 “我们是从切尔诺贝利来的。”“我是切尔诺贝利人。” 就像另一个种族。就像一个新的国家。 ----阿列克谢耶维奇《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一群羊还在草地里吃草,它们不知道要像人一样逃离这个地方。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要离开了。深爱着你们,但我就要离开了。我不是逃走,我是去飞翔。 ----《贝利叶一家》
●在那些日子里,我从来没有一个家,或是像汤姆和圣彼得堡其他所有的男孩那样去上学。
爸爸总是喝得醉醺醺的,经常转来转去,所以,他不是一个很好的父亲。
但是,这对我来说我无所谓。我睡在街上或林子里,只要我想,我就能做我想做的事情。
这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序言中写道:“如果有人胆敢在本书中寻找什么结构、道德寓意诸如此类,一律逮捕、流放,乃至枪毙。”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内心无比强大的写作态度,它可以吓退所有正襟危坐的评论家,只留下想找些乐子的读者。 ----马伯庸《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试图在这篇故事寻找动机者将被起诉;试图从中寻找寓意者将被放逐;试图从中寻找阴谋者将被枪毙。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我时常觉得,简单和呆板的事实,不见得会比人们模糊的感受、传言和想象更接近真相。为什么要强调这些事实呢,这只会掩盖我们的感受而已。从事实当中衍生出的这些感受,以及这些感受的演变过程,才是令我着迷的。 ----S·A·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地狱永远只能仰望天堂,我轻抚着我折断的翅膀,然后沉睡在地狱底层,十分安详。-贝利尔
●After all this long journey, and after all we'd done for them scoundrels, here it was all come to nothing, everything all busted up and ruined, because they could have the heart to serve Jim such a trick as that, and make him a slave again all his life, and amongst strangers, too, for forty dirty dollars.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 · 费恩历险记》
●我们看到一个女人坐在她家旁边的一张长凳上,正在给她的孩子喂奶;——她的乳汁里还有铯——她俨然就是切尔诺贝利的圣母玛利亚。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