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旗
颠倒众生工作室
其实,我们都不太愿意
其实,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那就是:我们都不太愿意自己的朋友比我们优秀。
当然,为了严谨,这两句话的主语应该换成“很多人”。
很多人都不太愿意跟比我们优秀的人做朋友,或者很多人都太不愿意自己的朋友比我们优秀。
让我想起这个话题的,是因为后台一个姑娘的留言。
她说:
今天我有点难过,甚至不知道怎么去说这难过,不知道同谁说。
我大学毕业一年多,工作快两年了,跟大学同学同一个公司,住公司宿舍,我们性格不同,很多地方不同,我比较主动和强势,但是也敏感脆弱。
脆弱,是我觉得和她做朋友总是有距离,她是比较被动和内向的人,说不上喜欢她的性格,毕竟在偌大的城市总是需要陪伴。有时会觉得与她相处有点累,因为我们互相不懂对方。有时想同她交心地聊聊,可是她好像看起来从不在意,我觉得无力。
但是我害怕是我的太自我伤害到她。我觉得自己太自私,见她减肥希望她成功又担心嫉妒她会变得更好。怕是我不会珍惜吧,到最后没有一个长长久久陪伴自己的朋友,我觉得难过,但是却不知怎么样把难过说得不那么难过,我喜欢你今天文章回复的那句“不卑不亢“,是的,在我的人生里,我的底色是自卑的,自卑得害怕别人走近自己心底,因此没有深爱,也好像不懂爱。
首先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这是一个勇敢的姑娘,因为她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并且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要知道,亲自指出自己的缺点,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她做到了。
所以我希望我的读者们,读完这篇文章后,不要在留言里对姑娘指责,因为她所具备的勇气,也许你并不具备,毕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永远是说起来比当事人做起来更容易。
我先跟姑娘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
一直跟随我公众号的读者都知道,我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我们互称大令。
我们从大一开始成为朋友,特别好的那种,好到我们老师经常说我们俩是同性恋的那种。
我们都很优秀,在大学里一直是系里院里的学生会干部。
从性格的表面上来看,我强势,她弱势;我直爽,她温柔。所以一直以来看起来都是我在罩着她。
毕业后我们一起来到离家千里之外的江南小城。刚开始两年,我们联系还比较频密,后来各自恋爱各自忙于生计,联系就慢慢变少了。
最主要的,是我觉得她工作的单位里有许多同龄的外地教师,她与她们成为了朋友。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失落。
后来2006年,我大令考上了公务员,那年我没考上。
你得相信,适当的嫉妒是可以转化为动力的,2007年,我公务员考试的成绩是198.89分,比我们共同的一个朋友高了近十分。
但那年,我还是没能考上,差0.06分没能进入面试,但那个成绩比我低的朋友,她考上了。原因很简单,我报的岗位,牛人太多。换句话来说,如果当时我报考的是法院,也会进入面试,而面试这个环节,我最不怕。
当时的感觉真的太崩溃了,挫败感非常强,觉得命运真的是太不公平了——当时我完全没想到命运这样对待我,是因为它另有安排。
2007年我怀孕,此后就没再考过了。
我不嫉妒我大令吗?当然,嫉妒。因为这与我们当年在学校的形象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因为我认为自己同样优秀,但运气实在太差。
更重要的是,她的社会地位通过身份的变化而得到了提高,而我,还只是一个老师。正是这样的身份差距,让我心里有了微妙的变化。
好在那时候大家都很忙,她忙工作,我忙孩子和生活,联系不太多。
我大令工作很努力,一路晋升。我曾经一度认为她有了新的圈子,新的朋友,我们的交情也算差不多了。但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成长了,不再嫉妒她了?
是我发现她在工作上受了委屈,会跟我说的时候;是在我的生活遭受重创,她依然是安慰我的港弯的时候;是她在心疼我而为我流下眼泪的时候;是我愿意倾听她所有生活中的不开心的时候。
我才明白:我们感情,一直都在。所有曾经的疏离,嫉妒,都没能将它冲垮。
正如我们是一棵树上开出的两朵花,曾经深厚的情谊是滋养我们的共同的土壤。
但花开两朵,各自只能永远尽力绽放好各自的那一枝。我们自有方向,自有颜色,甚至连绽放和凋落的时间,都未必同步,既然这样,羡慕和嫉妒,对我们的生活,又会有什么本质上的改变呢?
后来她当上了领导,我开始写公众号,出书。有一次她跟我说:大令,我真羡慕你,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说自己想说的话,出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的书。
我说可是你很优秀啊,做事圆融利落,人缘极好,尽管你的今天都是用辛劳换来的,但也是对你能力最好的证明。
是啊,直到现在,我们各自的“真面目”才显露出来:她是坚韧的,上进的;我是细腻的,甘于听从内心指引的。如果当年我也考上了公务员呢?整日整日里地写公文,恐怕也写不出现在的这些文章了吧?
所以,你看,命运当年安排上的“误差”,是为了成就今天的我,这样想,我倒是真的很感谢它。
当年一起来到这座江南小城的中文系同学,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当老师。其他的基本都在机关里工作。曾经我是多么自卑啊,因为我大学时是一个多么风光的人物啊。
但现在我不会了。我不再羡慕任何人,也不再嫉妒任何人。甚至当时我大令做老师时那些同龄的外地老师,现在,也都成为了我的朋友。
嫉妒的感觉,真的非常难受。
对于其他人的优秀与成功,我们顶多会羡慕,很少会嫉妒。但越是我们熟悉的人成功了,或者更加优秀了,我们越会嫉妒。
很简单,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朋友不如自己,地位没有我们高,收入没有我们高,这样会催生出一种优越感——尽管这未必是一种恶意的优越感,但却会极大地满足我们的虚荣心。
恰当的虚荣心会让我们生出自信,过量的虚荣心,只能成为我们表面风光却内里虚无的空洞,它永远无法被填满,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强大的表面下,满是深深的无力。
而催生这种“虚荣”的根本原因,是内心,还不足够强韧。
所以姑娘才会说自己既“主动强势”,又“脆弱敏感”,才会说自己“人生的底色是自卑”,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外强中干”吧?
没有泥土的滋养,没有强壮的根系,很难开出好看的花;若是土壤丰沃,根系强大,即使是不开花,即使枝叶芜杂,那也是蓬勃恣意的,自由而遒劲的。
当你把所有目光向内看,对于身边人的无意义的防备,自然就消失了。
于是你会发现,有些人适合做朋友,有些人不适合做朋友,不管你珍惜与否,就是无法成为朋友,那就不做朋友好了,因为别忘了,除了刻意迎合和担忧过度,还有一个重要的词,叫作“缘分”。
也正因为你更专注于滋生自己的力量,而使无意义的防备消失,也就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近你。
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没能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只要真正与自己相处融洽,才会有真正的安全感,才会有爱人的能力,之后在潜移默化中,你会将这份融洽安全的关系投射给身边的人,也许会获得更多的朋友,或者相处得来的人。
所以姑娘,你说自己自私,是没错的——可是我们哪一个人又不是自私的呢?值得庆幸的是,在你二十几岁的年龄,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真的非常可贵。自私一点没关系,但要看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对事业与生活更加专注,也未必不是好事。
也正是因为你还年轻的缘故,所以经历其实比道理更重要。这世间永远没有一蹴而就,只有量变产生质变。也就是说,此后,你还会免不了因为自卑或自私而嫉妒,这又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呢?
我还是那句话,适当的嫉妒可以转化为动力。曾经一个朋友跟我说:如果你整天跟猪在一起,就只能学到吃和睡;如果你跟狐狸在一起,虽然可能会受到欺骗,但也一定会变得更聪明。
所以好好利用这适当的“嫉妒”,别怕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做朋友,也别怕自己的朋友比我们更优秀——因为只要人生还在继续,我们便永远猜不透老天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便是专注于工作和生活,表面风光,内心踏实,朝着既定的方向,尽力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逐步向内心收回目光,待你终于看清它,它便会完全接纳你,这时你会发现,这种生于内心的真正的力量,是谁都夺不去的。
以上。来自于我年轻时一路走到现在的经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End
欢迎阅读苏小旗其他文章
苏小旗:我救了七个大小姐
苏小旗:以一场秋色的热度,将岁月化成歌赠给山河
苏小旗,自媒体人。东北女子客居江南,除了腿特长,还有其它特长。比如,善女红,善烹饪,善烘焙,善擦地,善养猫,善买衣服,善自恋,善生活。只有写文章不是特长,而是本能。
精神在云之上,眼睛在生活泥土之下,心在云与泥土之间。一切皆可用文字表达。
喜欢一切需要花费时间打磨的东西。是为情意。
长按二维码关注苏小旗个人公众号
生活细节的闪光之处
你阅读,你在感知
当然,更感谢你的转发
请长按二维码为我的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