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最近恰逢开学季,很多刚上大学的读者朋友圈里都是一股子迈入大学的兴奋劲。
齐刷刷的,也绿油油的(我说军训。
但有趣的是,没过几天,后台就开始出现了另外一些留言,发问的几乎是女生,还都是同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看上去有些婆妈,但你要细想,毕竟四年光景要相处,不未雨绸缪还真容易成大问题。
所以今天特意让鹅写了这篇文,借着一部83年的经典电影,和她自己的小故事,帮大家来喂鱼抽猫。
说起来我从初三其实就开始住宿,但真正领略到女生宿舍的极致撕逼,还是进了大学之后。
刚开学那会,我本以为隔壁宿舍特别好,她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在一块。
但没几个月,崩坏开始了。
后来,女生A有段时间*要早起,风风火火地起床,动静比较大,吵到了舍友。
那个舍友就在我们的班群里开始指名道姓地撕:
“×××,你以为宿舍是你家啊,你他妈起床搞得那么大声,你不睡觉别人也跟着一块不用睡吗?”
女生A看到后就怒了,在班群里骂回去,紧接着整个宿舍都加入了骂战。
然而颇有意思的是。
骂完之后没几天,她们几个人又和好了,一起上课,一起吃饭,跟没事人似的。
那个时候塑料姐妹花这个词都还没被发明。但我却用大学四年,见证,尝试了一次又一次。
就像这部1983年的老电影:
《女大学生宿舍》
电影围绕东南大学中文系205号女生宿舍展开,里面住进了五名新生。
匡亚兰自幼失去双亲,个性要强,开学第一天就把辛甘的行李扔到上铺。
辛甘,生活在城里的富家女,娇生惯养又大大咧咧,容易给人惹麻烦。
宋歌,看似热心积极却又有阴暗的以面,背地里喜欢跟老师打小报告。
另外,每个宿舍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和事佬,骆雪梅和夏雪就无疑承担了这样的角色,善良,好说话。
她们五个人性格与家庭背景迥异,同在一个宿舍开始时摩擦纠纷不断,但最后大家都懂得了不少的相处之道。
这部电影35年前的老电影,放在今天也一点都不过时,可以说是一本值得参考的《大学女生宿舍生存指南》。
我想很多女生宿舍刚上大学那会,应该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等齐人一起去上课,下课等齐人一起去吃饭,每次都是宿舍一组来完成小组作业。
反正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在一起,你不在一起就是不合群。
只要不合群,那就针对你、冷战你。
电影里的五个女生一开始也总是这样,一起找教室自信,一起去饭堂打饭,一起出去玩耍。
后来,匡亚兰因为没钱,需要抽时间去打工赚生活费,和舍友在一起的时间变少,跟宿舍也就越发脱节。
舍长宋歌发现匡亚兰去码头搬砖,就去打了小报告,想取消匡亚兰的奖学金。
舍友发现匡亚兰收到300元,就质疑她为什么申请奖学金,孤立她,对她冷眼冷语。
在宿舍只要稍微脱离群体,就很容易显得不合群。
但说实话,一旦有人显得不合群,你很难不去揣测她,然后去孤立她。
舍友不直接跟知己划等号。
平时互相关照,但不必硬要捆绑在一起,也不必上升为影形不离的关系。
撕逼是从细节开始的
大概每个宿舍都会出现这样的一个人物:不注意卫生,常常昼夜颠倒,或是不怎么为宿舍出力气。
总之就是老给人带来麻烦,容易招人嫌。
电影里的辛甘也是这样的一个女生,宿舍搬东西干活,她总是最后一个到,挑轻松的来做。
上课早退回宿舍开小灶,以为查房就把锅藏到匡亚兰的床上,烧坏了人家的被子。
《女大学生宿舍》这部八十年代的电影,还是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没有放大这些细节。
但在现实中,我听过也看过太多因为生活细节,最后闹掰了的宿舍。
朋友甜甜圈的舍友J总是打游戏打到后半夜,袜子衣服堆了好几天都不洗。大家劝她很多次,她都没有改。
后来,一个舍友忍无可忍,把J的脏衣服发到班群里直接开撕,整个宿舍闹得不欢而散,毕业照的宿舍合影里没有J。
宿舍里的每个人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往往不同,一起生活总会有摩擦。
这些问题其实不应该被忽视,因为让人与人之间产生问题的,往往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一些小问题。
在大学女生宿舍不想过得太辛苦,就要从细节上避免给别人带来麻烦,有不好的习惯就要尽量去避免和改变。
没有不透风的宿舍
大学里,应该没有不进行深夜卧谈的女生宿舍。大家聊八卦,说情感,宛如深夜电台。
然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很多自己说过的话、开过的玩笑,就传到别人的耳朵里了。
电影里,夏雪的心事就被辛甘当众说出来。夏雪难堪地低下头,要不是她善良,估计辛甘的嘴可能会被撕烂。
朋友璐璐就吃过亏,把舍友当成是好闺蜜。在某次夜聊告诉舍友,喜欢同班的男生阿浩,然后舍友总是不分情况地开始调侃她。
大一考完最后一门课,那晚阿浩约了璐璐去操场。她以为要被表白了,结果她还没把喜欢说出口,对方就拒绝了她。
“你舍友×告诉我的”
听到这句话时,璐璐想一头撞在墙上,把自己撞死算了。
八卦是人和人之间最容易聊到的话题,同班同学的圈子就更小了,一不小心秘密就会说漏嘴。
所以,告诉舍友秘密,无疑是一剂强力加速剂和氧化剂。
而且,越来越多人知道,假的也可能会变成真的,那就怎么也说不清了。
在大学女生宿舍生存,要心里放一把尺子,明白什么事情能和舍友(一般人)说,什么事情不能说。
写在最后
我讲这些故事,不是想说谁对,也不是想说谁错。
就像《乌合之众》里说的:
“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
大学女生宿舍把门一关,就是一个封闭的小集体。
作为群体中的一员,谁都无法避免变得盲从,谁都有可能变成宿舍的施暴者。
配图/《女大学生宿舍》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