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只有适合自己的节奏前进,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教育更是如此,让一切发生在恰当的时间,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更久。
近日,张艺谋在接受《十三邀》访问时,谈及奥运十年,正式回应了“林妙可假唱事件”。
他表示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为此耿耿于怀,直到现在想起都十分的自责。
一时间,台前幕后的两个表演者林妙可和杨沛宜,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十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更别说事件的两个当事人林妙可和杨沛宜了。
因为十年前的那场奥运会开幕式,让本来可以过普通人生活的两个孩子,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两个孩子天赋有别,不是她们的错;作为小孩子,他们无法左右自己的行为。后来所承受的一切纷扰,都是荒唐的成人世界所赐。
尤其是两个孩子的家长,最初的选择,都已经为孩子未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01林妙可,9岁登上奥运舞台,10岁出演《红楼梦》,12岁上春晚......
在童星这条路上,林妙可可谓是一骑绝尘。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前途一片光明的未来之星,近年来频频被“黑”,不是说她耍大牌,就是批评她没素养。
和她合作过的艺人也忍不住吐槽她,明明已经成年了,却还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为什么林妙可明明拿了一手好牌,却偏偏打得奇烂无比?
原因只有一个,林妙可摊上了一对奇葩父母,硬生生地把自己的女儿逼进了hard模式。
因为奥运会的“一唱成名”,各种各样的机会纷至沓来,林妙可的父母还未来得及深思熟虑,就裹挟着林妙可在名利场上奋勇疾驰。
代言产品、出演广告、参与电影电视剧、商演......年幼的林妙可一直活跃在荧幕上。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但有些父母,偏偏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给孩子一个长远的未来。
也许是怕自己女儿的“名气”还不够大,林妙可父母甚至让自己年幼的女儿出现在不孕不育医院活动上;未满13岁却和37岁的男演员出演感情戏。
林妙可在镁光灯下频频亮相,但她的演技和歌声却不见有任何的进步。
反倒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甜美面容逐渐沦为“大众脸”,被越来越多的人嫌弃。
濮存晰曾当面劝诫道:“这个孩子应该停一停,真的像个孩子一样,去上学,去成长。”
但林妙可父母不这么认为,他们太着急了,着急着想让林妙可快速成长,快速学会各种技能。
林妙可母亲在接受郭德纲的一档综艺节目访谈时说:“林妙可从3岁就开始学习跳舞,新疆舞、西藏舞、蒙古舞都能信手拈来。”
去年刚刚完成成人礼的林妙可,还没享受成年的喜悦,就因为接连落榜北影、中戏、上戏和中央音乐学院,成为网友“群嘲”的对象。
仔细想想,这真得是林妙可的错吗?
以功名利禄为目标,让孩子不停歇的前进,却不给予孩子喘息的机会,那么孩子又能跑多远呢?
02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2008年杨沛宜(前)和林妙可(后)
和林妙可的家长不同,事件的另一位主角——杨沛宜,她的父母做出了迥然不同的选择。
2009年,年仅八岁的杨沛宜被全球著名的唱片公司金牌大风看中,发行了单曲,并且为当年大火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献唱主题曲。
然而在唱片公司提出要对杨沛宜进行包装宣传时,杨沛宜父母拒绝了。
在参加完香港国庆六十周年晚会后,杨沛宜渐渐淡出公众视野,重新回归到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
杨沛宜的父亲杨慧松在自己的博客上,为其女儿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任它‘满城春色宫墙柳’,我自‘独上西楼劝斜阳’。陈师省身有言曰:‘于水流婉转处能耐住寂寞,临波涛惊骇时可跃于其上’,以此示儿且自我明志。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
很少人会在马拉松上抢跑,因为马拉松更多考验的是忍耐力,不会因为谁先跑了,就一定能赢。
所以为人父母者千万别着急,请让孩子,慢慢来。
如今的杨沛宜,在学习之余不仅成为了一名美妆博主,还自己组建了乐队,担任主唱。2017年2月,杨沛宜参加了USA 2017美国学术十项全能中国赛,并成功晋级决赛。
杨沛宜在进行乐队排练
杨沛宜父亲曾谈及为什么不愿意唱片公司“包装”女儿的原因:
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朵花,花朵的绽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别着急,莫慌张,明智的园丁会慢慢撒种,静待花开。
是的,每个孩子都会有独特的绽放姿态。而家长能做的是,等待着孩子自己慢慢开花结果。
03台湾作家张文亮曾写过一篇文章《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孩子们就像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也许走得很慢,可无时无刻不在进步。可有些时候,我们却会焦虑为什么孩子不能快一点,再快一点......于是,在催促中,孩子越走越快,以至于还没抵达终点,孩子就已经精疲力尽。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需要的是一颗不着急、不浮躁,淡定从容的心。在这里,我们有几点建议,与父母们分享。
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
有人说过:焦虑的中国父母,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于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陷入了紧张和焦虑,以近乎掠夺的心态让孩子尽快地“优秀”起来。
其实有时候不是孩子不优秀,是我们太着急了。
其次,要有一双慧眼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你也许会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赋,但是那不一定就是TA的特长,别着急给孩子做决定,甚至将其当做孩子毕生的事业。
最后,要有一双会放开的手
作为父母,最为重要的应该是让孩子学会独立和成长,别心急火燎地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帮孩子决定未来的出路。
也许你认为的出路,对孩子来说再往前走只有尽头,没有出口。
大人不着急,孩子才能跑赢终点。
*本文作者洞见Neo,来源: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