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11日午后,到达乌镇。入住的民宿叫“梦归园”,出来迎接的主人是个瘦小的女子,热情的笑容颇具消暑功效。
民宿主人将第四层的整套三居室全部给了我们,每个空间都宽敞亮堂。她爱好美术的女儿制作了详细的乌镇旅游攻略,所要前往的每一个景点的时间、涉及费用都清清楚楚。认真、负责是一个美好生命的必备特征,往往一个细节上爱的行为,会深深俘虏一颗心的深深感动。所以,在追求轰轰烈烈的大事之前,务必在每一件关乎细节的小事上忠心。
旅行,是不可以没有美食的。稍事休息安顿之后,前往民宿附近的超市采购,除了基本的小吃,我要特意提到酒。身在江南,怎能不啜饮几杯米酒?在一斟一酌之间,欢声与笑语肆意流淌,同是一种美好。当然,醉酒就是无节制的贪杯,度自然是要拿捏的。这是一种美好的自由,因着创造主的恩典,我们得以享用这世界美好的百物,同样因着创造主的律法,我们却不为这世界的各样美好而沉溺迷恋,生命中就有了圣洁的颜色,而少了玷污的味道。
重要的当然是同行之人,彼此心无所碍,情无不通,言无不尽,这是美好旅行最要紧的条件,没有之一。出发前,你似乎有各样事务缠身思虑压心,在旅途中,彼此的一嗔一笑之间,不知何时已经烟消云散。
所以,这一生,仿若一场单线不归的旅行,最要紧不是旅行中间抓到什么内容,而是和谁相伴相随地行走。眉目相触之间,言语未出,人先懂了,心思一动,事即成了。每个人,无一例外,需要这样一位良伴,他知你,数算过你的头发丝;他爱你,为你舍身赴死而不辞。他在细节上用心至极,在大事上运筹帷幄,并且在空间上无局限,在时间上达至永恒。
2
抵达乌镇的当晚,是在南栅河边的胡同里走过的。日渐下落的傍晚,仄仄的胡同,古旧的老房子,斑驳的青砖石墙,有萌萌的小狗恋恋不舍地跟着你的脚跟,还有猫的影子悄悄在路灯的光中划过一道影子。
安静,有一种消释各样浮躁混乱的力量。“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越来越浮华的城市,看似让每一个人都有了奔跑忙碌的劲头,却再无安静的一颗心。每个人都以为拼命抓取足够闪亮的身份标签之后,自然就拥有了平安。殊不知,这个次序颠倒了,惟有当你心中有了稳稳的平安,自然而然奔跑有力量,斗拳有定向,殷勤而无忙乱。即或举世惊涛骇浪之时,你因着怀揣一颗芥菜籽那样细小的一份信心,却得以依然起居有定时,坐卧全安稳。
六月的乌镇,温凉适宜,游人寥寥。青色的石板路,在夜色里反而更显出光阴雕琢的痕迹。在这样的夜里,臭豆腐是要吃的,老奶奶低着头发花白的头,干瘦的手指,挑起一块块豆腐块儿,放进发热的油锅,伴随着呲呲的响声,冒起丝丝缕缕的烟雾,这就是生活的味道了。当然,还要啃几口青梅,酸在舌尖,甜在心头,趁机回忆一下初恋,人生大体就美好了。走到河畔,大摇大摆地迈着随意的步子,抿几口哈密瓜的冰激凌,至此,关于人生,就回到了那不谙世事的起点。
真正要回转成为小孩子的样式,当然远不是如此简单,耶稣是要我们回转到那样一颗近乎无染的心。他教导我们从最基本的说话开始,“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干干净净,规规矩矩,本本分分,踏踏实实。
3
6月12日上午,木心美术馆到了,此行的最终目的地。
木心的字,如他的人,稚拙而淳朴,一笔一划都让人觉得可爱,想起他的身世,不觉眼睛又酸起来。当然,有人亦对木心的生前进行诸般指指点点,那又怎样呢?正如他一生最向往与之做朋友而又最敬慕的人耶稣,纵然在你劣迹斑斑时用自己的血来为你擦拭,不也换来的是你百般冷嘲热讽吗?想到这里,顿觉一种难过的甜蜜,此刻,或许才能深味那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吧。
回到木心,看了他生前录制的每一段视频。他说:“一个人被制成雕像是最痛苦的,因为他永远只能有一种姿势。将来如果有人给我制作雕像,会给我一个什么姿势?我的手该放在哪里?”时年刚过六旬的他举手投足,像个孩子,惹得对面学生们哈哈大笑,此刻听得忍俊不禁。
他说:“你如果发脾气,就冲全世界发,不要对着一个人发。”诚觉有理,我们常常苛责一个人,却放弃了指斥这个世界的败坏,以至于该行的公义没有行出来,该发怜悯的爱没有发出来,到头来人前颐指气使,人后垂头丧气,没有谦卑,也没有勇气,更没有信心。
木心语
他在采访者准备关机时用孩子般的口气央求说:“我想再读一首可以吗?”然后兀自读下去:
“五月将尽
连日强光普照
一路一路树荫
呆滞到傍晚
红胸鸟在电线上啭鸣
天色舒齐地暗下来
那是慢慢地,很慢
绿叶藂间的白屋
草坪湿透,还在洒
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
都相约暗下,暗下
不知原谅什么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最后两句既出,泪已盈眶。在这世界,纵然整个躯体已经千疮百孔,心里依旧不怀恨,不怨怼,不争竞,“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木心说出来最接近圣经的话,却没有认识那位上帝,祂说:“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木心的原谅出自涵养,上帝口中的饶恕却是真理,涵养终究赢得好名声,真理却是基于谦卑至死的救赎。
坐在木心图书馆,对望那一壁书架上的书籍和他生前欣赏者的画像,想着他钟情月夜的版画,想着他狱中笔记的蝇头小字,想着他香烟盒背面规整的乐谱,有一刻,突然感觉身置大学的阶梯教室,对面有他的脚步声、笑声、说话声。许久没有如此深地被一个人吸引过,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识,更是因着他的人格,这也勾起我的许多回忆,想动笔写写那些在生命中留下深深印记的人。
走近木心,最让我惊讶的是他数十册各样版本的《圣经》。这就不难理解他那么倾慕耶稣,那么迷恋新约,以至于读了上百遍。木心美术馆特意设置了一个《圣经》展馆,正面墙壁上记录了木心生前授课时引用的一句经文:“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木心的讲课中,似乎是懂了,但愿他到迟暮之年,真的是懂了。
木心版画十字架
木心美术馆的最后一个展馆是“塔中之塔”,他以“象牙塔”对抗“伦敦塔”,以自己的才华对抗世界的暴躁和疯狂,在这世上用生命的刻刀刻出了深度。但象牙塔亦未能逃脱那座用个人声名堆叠的巴别之塔啊!“塔中之塔”用以这世界的记忆是那样生动深刻,用以走出这个世界的罪之牢笼却毫无意义,不破巴别塔,伦敦塔与象牙塔终究都不过是筑于世界,毁于世界。到头来,人间是人间,天国是天国。
情郁于中,在来客手册上写下一语:“从前慢,现在亦慢,将来也慢,慢慢行至世界的尽头,惟愿我们能相见。”一个愿望,写下来,寄存在未来吧!人生总要有一些盼望,不是吗?
“在木心的世界看木心
在木心的世界看世界
木心是木心
世界是世界
就此别过。”
木心
木心(1927~2011)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浙江桐乡人。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更多阅读
✟ 最是难过,读木心✟ 令人老去衰残的,是一颗欲壑难填的心✟ 在岁月的刀锋里一如既往地绽放单纯✟ 当我老了,美好如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