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如莲,浅渡夏日
作者丨陌上阡尘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着写着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们又将在六月的时光里与莲深情邂逅。
一直都喜欢莲,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坦坦荡荡的君子品格,与那些繁复的、热烈的、张扬的、让人退避的植物相比,自有一种让人亲切、温凉、雨破天青色的赏心悦目。
一塘莲荷把自己活成了一种方式,活得自由自在,活得无拘无束,与光阴化干戈为玉帛,把光阴的荒凉和苍老活成最美的修为。静静地,不浮、不躁、不腻,用清清爽爽的静气,活成了另一番傲然挺立的风骨。
写到莲,自然就想到活得清幽而妩媚动人的雪小禅。最近闲暇时,总在翻阅她刚出的一本新书《我只向美好的事物低头》,她的文字富含诗意和禅悟,读来如同喝一坛珍藏多年的老酒,越喝越有味,通透入心。
她,把每一个日常都变成了诗意的日子,把寻常变成了美好。我说这世间有美一朵,可抵万千,而她就是池塘中亭亭而立的那枝荷花,就是那一朵美,抵得上万千繁花。她的眼睛看得见最低处的事物,也能发觉它们的美好;她的心里装得下山河岁月,亦装得下那些坛坛罐罐;她的文字里有寻常烟火,更有高雅戏曲。
她的文字有着一股清澈见底的美,她把细小的事物写出了平常琐碎的美好,在她眼里,时间已不再是时间,是风华流动的光辉;孤独不再是孤独,是深入骨髓的有趣。
也许,骨子里我也是一个心性孤傲的女子,也喜欢一些沾染了凉意的事物,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烦躁的夏日,读她的文字,如同行走在一片清幽的森林里,有一股剔透的沁心清凉,微微地触动了心,思绪仿佛在那莲、那禅、那光阴里静静地流淌。
夏日,时常的贪恋春日里刚刚走失的一抹清凉,想用一种心情来填充这种缺乏,去补充岁月走过的遗憾痕迹;或者说,是想在喧嚣外去邂逅另一个灵魂的自己,读小禅的文字便是最好的通透与参悟。
夏天,人的心情如植物一般缺少水份,内心淡漠了许多,想安静地写一些字,却感觉思绪混乱,无从下笔,无由让我的情绪陷入低落的迷茫之中,这时候,适合泡一壶好茶,静静的读她怀旧而纯净的文字,亦如同静静地行走在幽深的街头巷陌。
我时常想,如果有一天我真正闲下来了,便可如她一般的做一个清绝的女子,不惹世尘,不沾尘俗,做一个远离尘世的自在人。
越来越感觉自己是一朵散落的残花,与这个浮世格格不入,也甘愿与一切凉薄的东西有关,心即使凉到骨髓,也甘愿沉沦。
小城的烟火,总有一些不入格局的俗世,常常会让人的思绪莫名地低落。有时候,人总是走不出人情俗世的围城,就好比我不喜欢这个夏天,却是由不得你一样。
其实,烦心的时候最好不说话,所幸还有文字相伴,还有好茶润心,还有触痛心弦的音乐可听,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一道简单的风景,无论是酸甜苦辣还是悲欢离合,只要适当地调整,都可以如小禅笔下描述的那样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行走在风生水起的红尘,日子虽不言繁华,但只要细细品,慢慢悟,自然能感受生活平淡的点滴温馨。日子,虽缄默无声,但于淡淡的时光里,用一颗善感的心,妥帖着安然,未尝不是一份期许的美好和安宁。
这个夏日,我愿如莲,在暮色四合时,在清风中摇曳,让凡尘的喧嚣与尘烟如过眼烟云;我愿如莲,入水三分,出水三分,把临水的姿势,淡泊成纯洁的写意;我愿如莲,以残荷听雨的禅意,骄傲地独倾一方水域。
这个夏日,我在慵懒的午后时光里,以一种空冥临水而居,手捧雪小禅的文字,在如莲的心境里让所有的繁嚣退避红尘之外,唯有墨迹溢出的清欢,在寂静的思绪里浅浅回荡……
作者简介:原名李淑媛,笔名陌上阡尘,福建省龙岩市,一个行走在文字边缘的女子。
投稿须知
2、稿费按当次作品赞赏的一半发放 ,无赞赏无稿酬,5元以下则免发,从平台发帖七日后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
3、稿件投稿后十日内,没有刊发或者没有回复的,作者可另投其他平台。
4、为了方便赞赏发放 请加:
斋主微信ju15165165708
主编微信xyz0539720303
5、已刊发作品除了赞赏的稿酬之外,按照浏览量发放鼓励奖金,1000浏览量以上奖励5元,1500浏览量奖励10元,2000浏览量奖励15元,以后依次类推,100封顶。
7、投稿邮箱1625213104@qq.com
探春的路很长,让我们一起静静聆听文字里花开的声音吧。
墨海一斋微刊
201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