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1岁空姐在河南郑州机场搭乘网约顺风车被杀害一案,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有人说:这事谁都不赖,就赖空姐长得太漂亮了。
空姐遇害原就让人悲痛,而更让人悲痛的,是我们身边还有无数这样的人。
他们既不尊重女性,又站在犯罪者那一边,错误引导女性“思考”,隐约还铺垫了受害者有罪论。
这是恶性的蔑视生命藐视女性。
空姐滴滴打车遇害,只是小概率事件而已?
2017年3月11日,邵女士及儿子张德洋在青岛市城阳家佳源商城门口处乘坐中青公司出租车,母子二人均遇害。
据悉,他们是被宰客不成的疯狂司机用石头活活砸死的,孩子尚幼,天真活泼,本应有无限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却和母亲一起,绝望地死在凶手冰冷的石下!
而她的被害并非个例,有很多乘客都曾被该公司司机拉到这个山上“对付”过。
同事大学时,同寝室的同学暑假再也没有回来,家人说是失踪了,一个月后,警察来通报,同学被某出租车司机奸杀,并分尸抛尸公园。
在这个世界,变态的不法之徒,本就客观存在,只是犯罪对象有随机性,就算空姐没坐那辆车,其他人呢?总有人会撞在这个枪口上!
所以说遇害事件,从来就并非小概率事件,只是刚好还不是你。
据说,滴滴有个“印象标签”功能,就是许多乘客加速遇害的“刽子手”,即:顺风车司机可以在拉完一位乘客后给那位乘客贴标签,以供其它车主参考,很多女性会被贴上外貌评价标签。
我有个朋友,肤白貌美大长腿,有次半夜出差回来,从机场叫了辆顺风车。
上车后,司机不停的从后视镜窥探她,并向她搭讪:你比我想象中还漂亮!
所幸,最后平安落地。
她表示很恐慌,后来无意中登录滴滴出行软件发现,她的个人标签被网约车司机标注为“性感”、“颜值爆表”、“丰满”、“高冷”等。
她联系了滴滴网约车平台客服,希望平台删掉这些标签和评论,但滴滴客服电话里表示:标签无法删除。
此后,朋友再也不敢坐滴滴顺风车。
为什么国内出租车成犯罪高发地?
相比国内层出不穷的出租车遇害问题,邻国日本的出租车的安全指数却奇高。
虽然日本的“Uber”也可以实现网络约车,但经营模式显然不同。如果使用这项服务,费用是日本出租车的两倍多(价格达到了世界最贵)。
并且,日本法律规定,一个人要成为出租车司机,必须要过三道关:第一,必须要有3年以上的开车经历。第二,过去三年内没有严重的违章和交通事故记录。第三,必须考取出租车司机特别驾驶证,日本人把这一种驾照,叫做“生命驾照”。
除以上三关外,在东京、大阪、京都、福冈、仙台等大城市里当出租车司机,还必须参加地理地形考试,而这种考试的合格率一般只有40%,一般需要考三次才能过关。
在东京,如果想当一名出租车司机,需自己开车把整个东京的每一条道路都兜熟了,才有可能获得90分以上的过关成绩。
另外,如果要申请个人出租车营业执照,还有两个更为苛刻的条件:
第一,必须在同一城市里当过10年以上的出租车司机;第二,从申请日开始之前的10年间,无违章无事故。
所以,在日本开出租车,并不是你有驾照就可以开,而是必须要考取专门的出租车专用驾照,同时须具备较好的驾车技术,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这样才有资格去承担运送生命的工作。
而在中国,最可悲的,不仅是对司机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限定,而且你还得向出租车公司投诉出租车,从来就没有一个中立的机构负责投诉事宜。
有时候,女性再有自我保护意识,作用也微乎其微。社会安全才该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保障,比如多装摄像头,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犯罪成本,让人觉得犯罪是一件不划算的事。
1. 打车时尽量不要去人少偏僻的地方,必须要求司机走照明能见度好、行人车辆较多的路段。
2. 上车前给家人或朋友打电话或截屏转发网约车车辆信息内容。
4. 要随时注意行车路线,不要始终玩手机或睡觉。发生行车路线不对时随时提出来,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5. 不要与陌生人拼车,以免遇到不法分子或遇到司机与不法分子合伙设局。
6. 自卫时可使用车内物品充当武器,例如座位头枕和随身钥匙。
7. 发现情况不对时应立即报警或者求救。
附送一碗毒鸡汤:
别忘了在文章结尾留言区那里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