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黑。可我怕躲在黑暗中的人。”
一条21岁的年轻生命,被永远留在了5月6日凌晨,河南郑州的一辆网约车上。
5月5日晚11点,某航空公司的空姐李某珠下班后,打了一辆顺风车前往市区。
就在乘车过程中,她微信告诉同事:“碰到个变态司机,说我长得特别美,特别想亲我一口”。
担心她安危的同事给她出主意,让她假装给“老公”打电话,希望借此让司机知难而退。
过了一会儿,同事还是担心,打电话询问情况时,李某珠一连说了三句“没事了”,然后挂断了电话。
微信里,空姐还和同事庆幸过自己没有坐前面,相对安全很多。但司机却比她想象得更残暴……
第二天,李某珠的电话再也打不通。
她的心脏、肺部、背部都有刀伤,颈部两边的大动脉全部被割破,仅背上就被砍了十多刀,每一刀都足以致命。
发现尸体时,她的下半身是赤裸的,嫌犯作案的那把刀还在现场。不难想象,两天前在这个小土坡上,发生的事有多穷凶极恶。
父亲说,5月6号十二点多,女儿的电话已经打不通,他就慌了。
“六号早上八点多打电话还通,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多打电话就关机了。一直到7号早上(联系不上),就觉得不好了。”
事发后,网络上陆续流传出了许多李某珠的照片和视频。1米74的身高,是家中的独女,长相漂亮,身材很好,参加工作还不满一年时间。
朋友照片中的李某珠
昨天深夜,郑州市公安局对案情进行了通报,透露了更多细节:受害人在搭乘网约车途中被害后,嫌疑人网约车司机刘某华弃车跳河。
警察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平安郑州
事发后,各方都在行动:航空公司呼吁民众提供线索、网约车平台放出嫌犯信息,悬赏100万缉凶、热心的市民和网友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向警方提供线索、声援空姐家属……
可是道歉也好,悬赏百万也罢,无论如何“秋后算账”,这个年轻的女孩,已经注定回不来了。
△
也有人劝告女孩晚上不要单独乘车,穿着不要太暴露,不要打扮得花枝招展。
即使悲剧已经发生了无数起,依然有一些人抱有偏见,认为受害的女孩都是“蠢、自己'作',不会自保,活该”。
这些言论被提了一次又一次,而施暴者却在黑暗中悄然退场。
强调女生提升自我安全意识固然没错,但把脏水全都泼在女性身上,无异于最大的帮凶。
就像《奇葩说》辩手马薇薇曾说过的那样:
“别一出事就让女孩子多小心,然后传播防狼十八式什么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跟歹徒搏斗的。这年头,没点功夫还不配出门了是吧?”
嫌疑人落网后,交代的作案动机只有简单一句:“没钱吃饭,想干点坏事,就可以被抓起来,到派出所就有人照顾。”
失踪前的一天,她说要去找同学李某试戏。因为是同学,她毫无防备,结果被强奸未遂的李某残忍杀害。
最让人不寒而栗的是,李某面对警察时,笑着说道:“算她倒霉了,她是一个无辜的牺牲者。”
诸如此类的“飞来横祸”还有无数起,谁能保证女生每一次都能凭借“自保”逃脱?
难道只能足不出户,不与任何人打交道?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者,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因抑郁症自杀身亡。
在她眼里,那个老师儒雅大方,有才情有思想,谁能想到,这只是表象。
林奕含提到过一句话: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更让人寒心的是,总有一些人披着“懂人情世故”的外衣,不断地叫女生自重。
他们似乎看不到,“闹伴娘、咸猪手、地铁公交顶族……”对女性而言,性骚扰无处不在。
“不检点、浓妆艳抹、活该”的指责也如影随形。
说人性本恶太过武断,但社会对“人性本善”有了超负荷的期待,只会让罪恶无限膨胀。
△
回顾李某珠遇害的案件,有人说,其中有网约车平台监管不力的责任。
记者尝试在该平台注册认证成为司机,结果发现只需要提交驾驶证照片即可,在其他平台普遍应用的“上传手执身份证件照片”一规则,在这里并没有规定。
这就可能导致司机注册信息造假,给了一些别有用心者钻空子的漏洞。
有人提到:“一个女孩一般不会在深夜上一个陌生人的车,但是网约车例外,因为她们相信,网约车背后的平台会给予她们保护。”
也有许多人谈到,女孩自己没有意识到危险,司机说想“亲她一口”的时候,就已经是性骚扰了,如果她足够警惕,这个时候就应该直接下车。
类似的支持女孩面对性骚扰时强硬反抗的言论不在少数,可是这些人忽略了,女性和男性之间因生理不同带来的力量差异,是难以回避的。
前不久,网络上流传着一段监控视频,一名女孩在出租房走廊被隔壁男子硬拉拽进屋里。
女孩无论是用脚顶着门外的墙,还是地上翻滚,都未能逃脱魔爪。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同年龄段的成年男性握力最低值接近女性的握力最高值。
甚至有时候,反抗还会激怒施暴者,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豆瓣上曾有人做过一个调查,让遭遇过性骚扰的女生回复数字1,从未经历性骚扰的回复数字0。下面的几百条回复,内容几乎全是1。
面对性暴力,无能为力总是多于成功反抗,对于女孩来说,人生才是一场真正的“冒险”。
△
作为旁观者,可以轻松提出许多“解决办法”:完善监管机制、教女孩学防身术、严惩所有施暴者……
但说到底,打车遇害的女性已经不止一位,而这些事情仍在发生,我们无法不追究平台的责任。
把罪过全都推给女孩,正是帮作恶者“脱罪”。
比起教所有女性格斗术,或者谴责一些男性不懂得什么叫尊重,不如完善监管机制,让每个人都能放心打车。
对作案者严惩不贷,对平台方追责到底——为女性构建一张安全网,才更有价值。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写道:为了避免对人性失望,我们必须首先放弃对人性的幻想。
给文章点个赞,让我知道,你也渴求一个更加安全的生存环境,希望所有人都平安,不只是女孩。
推 荐 阅 读
▼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长期招聘正职编辑/坐班实习生/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