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海归女硕士,逐梦垃圾场
日期:2022-04-20 03:35:04 作者:悠 然 来源:家庭杂志 阅读:

海归女硕士,逐梦垃圾场

  陈立雯介绍垃圾桶使用

  2017年5月,陈立雯结束在北美的学业回到国内后,决定到乡村从事垃圾分类工作2017年8月,她只身一人到保定市涞水县南峪村,开始逐梦垃圾场

  看电视访谈,变身环保公益人

  陈立雯出生于沧州市献县西城乡西蔡村2006年春节,在家过寒假的陈立雯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期有关环保的访谈,一下子被节目中主人公非盈利性质的环保行为震撼了看完那期节目,陈立雯沉默良久她联想到村里河道上漂流的垃圾和垃圾堆散发出的难闻的异味也就是从那时起,陈立雯开始关注环保

  回到学校后,陈立雯开始参与和环保有关的公益活动一次,陈立雯去参加一个倡导垃圾分类的活动,现场展出的一张信天翁体内残留着塑料的照片,让她至今记忆深刻

  大学毕业后,对环保甚感兴趣的陈立雯,不再满足于只从事环保公益活动的外围工作,而是选择组织发起加入环保公益组织北京零废弃她开始做垃圾污染分类回收处理情况的调查,成为一名专职环保公益人

  由于天天和垃圾打交道,尤其是有时整日待在垃圾焚烧场,陈立雯衣服上的味道根本散不掉她不好意思地说:有时候我乘坐地铁回家,即使是拥挤的晚高峰,其他乘客也纷纷跟我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过,我觉得这种被嫌弃也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陈立雯在宣讲垃圾分类常识 

  海归硕士,进乡村做垃圾分类

  对陈立雯来说,不管走到哪里,美好的故乡印象成为她永远抹不去的记忆2017年5月,陈立雯从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地理系毕业回到国内后,她决定到乡村从事垃圾分类工作

  经过深思熟虑,她首先选择了保定市涞水县南峪村进行垃圾分类工作

  到达南峪村,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撤掉村里公共场所的垃圾桶,推倒垃圾池,将山坡上一块地方铲平作为堆肥场使用她专门给村里带来了北京零废弃环保组织出资购买的垃圾分类车,还为每家每户送去两个垃圾桶:一个是绿色的厨余垃圾桶,一个是黑色的其他垃圾桶

  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进行垃圾分类并非易事要想让乡亲们接受就得付出心血和汗水刚进村时,陈立雯就做好了思想准备

  不过,出乎她意料的是,当她挨家挨户教乡亲们辨别垃圾类型时,村民们都很配合开始有听不明白的村民,她就利用每天傍晚到每户乡亲的家门口收垃圾时,伸手拣出厨余垃圾桶里混入的塑料袋和快餐盒,现场告诉大家:这个不能堆肥,要扔到其他垃圾桶里经过她耐心细致的讲解,起初听不明白的村民茅塞顿开就这样,不到一周的时间,每一个村民都清楚了垃圾如何分类

  陈立雯到南峪村之前,村里每天200多公斤的垃圾混在一起都扔到垃圾池里,再由村里负责清运垃圾的老张运到镇里的垃圾清运公司,混在一起进行处理陈立雯在南峪村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启动后,南峪村每天只有大约50公斤的其他垃圾需要运出村外处理,其余的厨余垃圾全都可以在村内堆肥

  从2017年8月初到10月,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陈立雯在保定市涞水县南峪村建立了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

  事后陈立雯才听说,她刚到南峪村时,有人并不看好她,觉得她一个姑娘家根本吃不了这个苦,尤其她又是一个海归硕士,过不了多久就会知难而退;还有人说她之所以到乡村进行垃圾分类,就是为了出名对这些议论,陈立雯只作没听见

  陈立雯正在进行垃圾清运

  意外之喜,垃圾房捡百双新鞋

  2015年后,浙江金华农村地区垃圾分类模式风靡全国的时候,陈立雯一直想找机会去金华实地走访2017年11月中旬,利用去上海开会的机会,她如愿去探访了在嘉兴参与垃圾分类的伙伴,为此受益匪浅于是,2017年11月末,她决定到金华永康市西城街道下面的马宅村做垃圾分类工作

  马宅村垃圾分类工作启动前,在怎么发动村里人参与和提升对垃圾分类的认知问题上,陈立雯绞尽脑汁思来想去,她决定通过和大家一起观看垃圾题材电影的策略,来提高大家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

  2017年12月17日晚,陈立雯在马宅村村委组织放映纪录片垃圾围城电影放映后,参与观看的人对垃圾围城中出现的混合垃圾成山感觉触目惊心观影启动模式大获成功

  田大叔是河南驻马店人,2017年年初开始加入永康当地一家公司,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清运马宅村和邻村的垃圾由于永康地区都在开展垃圾分类,田大叔每天的工作除了分类收运两个村庄的垃圾,还会对源头分类不好的情况做二次分拣

  陈立雯到马宅村后,每天都跟着田大叔收垃圾通过相处,陈立雯觉得田大叔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提着垃圾桶倒垃圾的人他根据垃圾投放时间,自己制订了合理的垃圾清运路线很快,陈立雯便掌握了马宅村的垃圾产生和分类情况

  2018年1月1日,陈立雯在如愿达成马宅村堆肥场地建设方案的同时,还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捡到百双新鞋

  1日上午,陈立雯和村支书在确定堆肥场建设相关事宜后,无意中看到垃圾房里的垃圾上面有大量鞋子,他们觉得奇怪,走近一看,发现竟然都是新鞋子

  这么多新鞋怎么会被当垃圾丢掉呢?陈立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她叫上同事朱江和马宅村的马周天去捡鞋子

  之前我们还在想是不是鞋子都是残次品,所以被扔了出来,结果发现不仅是新鞋子,还有一些包在塑料袋里没有拆封的鞋子这些鞋子虽然大多没有质量问题,但大都是单只出现的等把所有鞋子从垃圾房里捡出来后,我们开始给这些鞋子配对,结果不同的款式和号码几乎都可以对上

  上百双新鞋子到底从哪来的呢?她们仍然一头雾水这么多鞋子能配上对,可是怎么处理呢?马周天皱着眉头问

  都是清一色的女鞋,我回村里把在家的妇女喊来,让她们先挑选自己可以穿的带走陈立雯想了一下回答没想到陈立雯回到村里一说,大家对她描述的鞋子都不感兴趣不过幸运的是,她发现一位大妈脚上穿的鞋子和她们捡出来的一款鞋子一模一样于是陈立雯和那位大妈攀谈起来,最后大妈把她带到扔鞋子的那户人家原来那家人从江西来永康做生意,儿媳从温州批发来大量鞋子,后来儿媳怀孕生子,鞋子就没人卖了因过春节要回老家,出租的房子得腾出来,他们本来是想卖给卖鞋的人,但对方几乎想白拿,一气之下,他们把花了几万元钱批发来的鞋子全倒进了垃圾房

  陈立雯解释说:我之所以坚持要把这些鞋子捡出来,一方面因为这样做是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是这些鞋子会产生极大的环境危害马宅村垃圾房的垃圾最终会被送进永康市垃圾焚烧厂,这些人造革鞋子大多是以聚氯乙烯(PVC)塑料为基础原料的,而这些制品含氯,是垃圾焚烧中二英这种一级致癌物的最大贡献源之一我无法忍受看着它们最后进入垃圾焚烧厂

  垃圾分类启动仪式

  追着垃圾跑,计划在全国建6个试点

  经过南峪村和马宅村的垃圾分类实践后,陈立雯总结道:连农村60岁的大爷大妈都可以学会垃圾分类,所以要做好垃圾分类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在乡村搞垃圾分类,困难远比城市大得多,但只要用心去做,乡村同样可以做好垃圾分类

  不过,对于逐梦垃圾的陈立雯来说,到乡村进行垃圾分类并不是她的全部目标她进行垃圾分类的同时,还做起了堆肥实验,她想让垃圾变废为宝,期待着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目前,陈立雯成立了农村垃圾分类基金,她计划筹集60万元资金,在全国范围内选6个村庄建立垃圾分类试点

  每天追着垃圾跑,尤其是到乡村进行垃圾分类,陈立雯每天只能吃住在乡亲们家里,吃饭睡觉没有规律,有几次她都是带病坚持工作

  去年年底的一天,一个叫文静的大学生主动找到她,一脸兴奋地说:姐姐,我愿意和你一起搞垃圾分类这份工作很辛苦,你不怕吃苦吗?陈立雯问她不怕文静秒答

  从那以后,陈立雯不再是一个人了,文静跟着她一起分拣垃圾一起给乡亲们宣讲环保知识,姐妹俩成了村里的靓丽风景

  陈立雯说,2018年她将在河北沧州献县西蔡村和另外两个河北省的村庄继续实行垃圾分类,积累更多经验,为垃圾分类在更多村庄得以开展而努力,为农村未来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

  陈立雯最后表示:我现在做的可能是最不起眼的行当,但我愿意天天追着垃圾跑,探索一套可以在乡村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

  (受访者供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海归女硕士,逐梦垃圾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