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们好!今天头条是HFP家的明星产品推广,二条就跟大家唠点闲话,关于幸福。其实中心思想也没啥特别的,大家都懂,就当看着玩儿吧。喜欢就请点赞转发。图片我选了蛙儿子,哈哈。BY百合。
一
曾经看过一部铁凝的小说《大浴女》,里面有一个情节:一个姑娘问另一个:“什么是幸福?”另一个答:“幸福就是你觉得幸福。”
当时念中学,年纪太小,读时觉得有点绕口有趣,一看也就过去了。可不知为什么,这句话却被储存了下来。翻过那么多书,圣人之训、至理名言说起来也看过不少,对其中一些话还需要刻意记才记得住。而这句话,却只读了一遍就记住了,不经意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记住。
可不知怎的,这句话现在越来越频繁地在心里泛起。如同一片小小的树叶,顺着时间顺流而下,当以为它早被冲击得粉碎或不知所终时,却屡屡发现,它始终顽强又安静地跟随,某一处洼地的小漩涡一转,它便从水底钻上来,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自在地漂浮。
小说里回答的那个女孩子叫孟由由,(你看隔这么多年我居然想得起她的名字)她不是主角,长得胖乎乎的,念书不聪明,在张嘴就需要背“语录”的特殊年代,她在课堂上一紧张说出了“革命就是请客吃饭。”惹得哄堂大笑,把老师都差点吓尿。
她长大后,没有事业有成也没有倾国倾城,但是她却是全书里活得最幸福的姑娘。因为她具备一种能力,就是幸福力,这种能力从小就有。
关于她的段落,原谅我原文复制,但我必须原文复制:
那个时代中国人的饮食是简单、乏味的,中国人家的厨房便也是穷酸、凑合的。孟由由天生一颗热爱饮食的心,她却没有见过更多的美食,她口袋里也没有更多的钱。当她的口袋里只有一块钱的时候,她就敢请朋友登门赴宴。
她花五毛钱买了一块带皮猪肉,片下猪皮用微火煮上几个小时,只煮得猪皮松松软软颤颤巍巍,汤汁也黏黏糊糊,再放上酱油、葱花,搁在一边晾凉了凝固了,一份儿猪皮冻儿就成了。这是一道菜:猪皮冻儿。
她再把肥肉切成了丁儿,裹上面糊放进油锅炸(由于油少,肉丁浑身尽是黑糊花),一份儿炸水晶肉又成了,吃时蘸着花椒盐。
她从橱子里翻出些现成的黄花木耳,发开,用余下的瘦肉炒了一个木樨肉——又是一道菜。
她想凑个四菜一汤,就花二分钱买了一块山楂糕,把白萝卜切成丝儿,山楂糕切成条儿。雪白的萝卜鲜红的山楂糕拌在一起,看着就引起人的食欲。她又沏了一碗虾皮酱油汤,这宴席上的菜就齐备了。为此她花了五毛二分钱。最后,为了烘托气氛,她又在炉子上烧烤了一大把粉条儿。这是她的超前发明:透明的干粉条儿经火一烤就通身雪白鼓胀,又酥又脆,宛若80年代盛行的膨化食品。
我还记得我给同学念这段的时候,读的人和听的人都开心死了。啊!这样的朋友给我们吃货来一打!
按戏份,她在书里连女三都排不上,我却牢牢记住了她。
二
越活越觉得,那些将平凡辛苦生活过成一朵花儿的人,才最了不起。
今年过年和我妈打车遇到的一个滴滴司机。(又是滴滴司机)人很瘦,黑黑的脸,有点秃顶,一看就是那种很辛苦的从业者。但是他不笑不说话,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好像捡到了金子。我妈晕车坐前排,一路上听他和我妈絮絮叨叨自己家那点事儿。
他说家里是在街边摆小摊的,卖些个小孩玩具什么的,原来是两口子一块摆摊,现在是他老婆摆,他开滴滴。平时跑快车,收工回家的时候关掉快车,打开顺风车,有顺路的就捎一程,不空跑。语气中很是知足。
我妈顺嘴说:这多好啊!一天到晚不闲着,两口子各做一份工。
他马上的意地说:不,我还有一份工呢!晚上去开垃圾车。
我妈一惊:那你晚上不睡觉吗?太辛苦了。
他说:我晚上开的时间段是七点到凌晨一点。不算辛苦,一点多回到家,睡到早上九点就够了。再帮我老婆出好摊儿,我再出来跑。跑到五六点回到家,吃点饭再出去上夜班。一天下来时间满满,过得挺充实。也不用去外地打工了。
我妈说:这比打工强。
他说自己不出去打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女儿在上高一,已经在叛逆期,他得多关注。这几年在家里多照顾一点,多去学校走动跟老师沟通,力保高考成功。
一说起女儿,他开始滔滔不绝,说自己特别注意听女儿说话,一旦听到她不喜欢哪位老师,他马上去找老师沟通,麻烦老师多关注女儿,必须把她扭转过来,免得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这门课,导致成绩滑坡。他说从女儿上初中开始他就这么干的,这个方法很有效,现在女儿在学校的排名还不错,照这个态势,考个211不成问题。
我妈问:就一个孩子吗?
他说:俩闺女,大姑娘我去年刚送进大学,现在该二姑娘了。我老婆文化不行沟通也不行,教育主要靠我。
我在后排看着他秃顶的头,和微微佝偻的背,心想这本应该是一个被辛苦压倒的中年男人形象。每天从早上忙到半夜,除了辛苦卖苦力,还有帮老婆干活,再兼顾女儿的学业,被拌住腿无法出去闯荡天地,如果心怀怨气也不意外。虽然辛苦,生活却被他调理得顺顺当当,他也过得心平气和。
我妈由衷说:“这日子过的好着哩!”
他谦虚了一下:“还行吧。” 但语气里却是满满的喜悦幸福。我不由得又想起孟由由那句话:“幸福就是你觉得幸福。”无疑,这是一个幸福的人。
三
自从家里添了小侄儿二宝后,我妈忙不过来,需要一个做饭的阿姨。来给我们家做饭的阿姨本是我们家对门邻居,已经七十二岁了,她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如今孙子都上大学了,在家闲得无聊,也愿意帮我妈。我们开始都有点犯嘀咕,不敢用,怕她万一身体出个好歹没法交代。
但很快发现,我们的担心有点多余。她每天乐呵呵的,有说有笑。一日三餐做好后,晚上还有时间精力去跳广场舞,或者去她哥哥家串门子。虽然一头白发,但比我活得都有精气神儿。
难道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太太,还要出来给人做饭挣钱,这不叫晚景凄凉吗?可是只要你见过她,才知道啥叫老有所为的快乐。
幸福没有统一的物质标准,衣食无忧却郁郁寡欢的人多的是,事业有成却焦虑抑郁的人也不少。但是幸福却有一条感觉金线,就是“觉得幸福。”心态决定一切。
前一阵子我和我家淘气的大侄儿各养了一只旅行青蛙。熊孩子一上来就给自己的蛙儿子鼓捣出了外挂,账户上一下子就有了五千个三叶草,他的蛙一出生就是王思聪,吃的穿的用的都是顶配。
我的蛙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我需要努力给他慢慢攒三叶草,他的朋友不管是蜜蜂还是蜗牛来了,用心找对方爱吃的食物招待,以期获得多一点回礼。攒够一件装备的钱我就赶紧去买,然后再从头攒。有时候好不容易攒够五张摇奖券去摇奖,却常常倒霉地摇出白玉:啥也没捞着,还五张变一张,亏大了。真是气出眼泪。
最近我打算给我蛙儿子买一盏最好的提灯,需要1500个三叶草,我每天辛苦地去庭院收割,一天去好几趟,一长熟了就赶紧收。为了早点攒够,不得不克扣蛙崽子的吃喝,从最贵的胡葱炸面包降级成便宜的鹅肠菜三明治。
我还安慰他说:“儿子你先受点委屈,等一买到提灯我就给你改善伙食。其实也可以买个更便宜点的蜡烛或灯笼的,但我想让你出门方便,也不想让你比朋友低一等,这点苦是值得的,心理学上管这叫‘延迟满足’。”
等终于攒够草,去买下那盏提灯时,我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那种幸福,我想我侄儿是不会体会到的。要不然他怎么没玩几天就不见他玩了呢?不劳而获其实也挺没劲的。
是的,我们就是个普通人,辛苦、劳碌、赤手空拳来到这世界,凭自己双手一点点改善境遇。我不抱怨,更不“恨人有,笑人无”,凡事量力而行,过好自己的小生活。谁说一定要拥有的名利足够多才一定会幸福,人生来出身际遇不同,没有可比性,社会本来就有自己的层级。只要在属于我自己的能力范畴内努力活好,幸福感不会骗我。我觉得幸福,就幸福。喜欢就请赏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