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这么多年,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孩。
他想出去玩而正好我不想的时候,我会想,他可能认为能自由自在出去玩最快乐了。
所以,即使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当父母的也似乎不可能让他永远快乐。
“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孩”,本身可能就是伪命题。
本来只允许一天吃一次冰淇淋,突然允许多吃一次,他也立马欢腾。
本来只能妈妈一个人陪他去公园,突然爸爸也可以加入,他又乐得蹦了起来。
快乐来得很容易,小孩容易满足。
但这种快乐还是很短,孩子越大,快乐越少,因为我们对他的要求越来越多,放宽要求的频率也越来越少了。
我们总是给他们找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理由,希望他身怀一身绝技,能文能武,懂艺术爱科学,还要独立其精神,强健其体魄,恨不得把天下所有的优秀品质一股脑装进这个小灵魂里。
我们努力陪他们学了那么多知识,成了超级考试机器,也能出去跟人比一比,能给大人长脸,也能给成长路上挂满奖杯。
当孩子空下来的时候,抬头是一片天空,低头是一汪池水,感受快乐的能力却消失了。
如果你试着问他“面对这么美好的生活,这么美丽的大自然,能用一首诗来表达你现在的感受吗?”
孩子可能哑口无言。
孩子还是说不出。
这时候你也许会忧郁:到底是他不会描述快乐,还是他根本就不快乐呢?
我们有一肚子语数外理化生,却写不出一首诗——这种人类最美好最凝练最有韵律的文学载体。
如果说“小孩子本来就不会写诗”,那你错了。
昨天我看到了一些小孩写的诗。
在我们想象中,自闭症儿童的生活状态似乎是“更不快乐”的,他们也是“更不善表达”的,而他们却能写出如此真情流露,打动人心的诗歌。
与他们相比,正常的小孩却忘了用心去感受生活和生命,而是把时间都用在了那些“负担”之上。
作为一个妈妈,当看过这些孩子,与他们交流过之后,你会想: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地享受生命。
昨天(4月2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我应邀参加了在万代南梦宫上海文化中心举办的“与星星对话”公益倡导活动。
这次活动正是利用ECTA(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扩大性沟通治疗)引导孩子们用打字表露心声。以诗歌为桥梁,开启一场“与星星对话”。
活动中最打动我的,是来自上海各大电视台和电台的主持人朗诵“来自星星的诗歌”。
孩子们写的诗,有的诗歌非常阳光淳朴,感受不到他们遭受了多大的创伤——
这些美好的诗歌,都将会由这次活动的爱心单位万代南梦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资助印刷成册,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生命力量。
“星星的孩子”虽然有沟通障碍、智力障碍,但有一些人对他们不放弃,倾注了极大的耐心教会他们更多不可思议的能力,比如虽然不能用语言和人正常沟通,却可以在键盘上打出内心的想法。
当一个不喜欢被称为“自闭症儿”的小女孩,被问到“你想要对大家说什么”的时候,这个孩子打出了这句:
他们能写出我们无法写出来的诗,坚持我们可能坚持不了的事,他们不是傻子。
他们和我们的孩子一样,希望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过去,我带领读者群经常组织一些义工活动,到自闭症儿童的特殊学校陪伴他们。那时候,在我们印象中,孩子和家长非常敏感脆弱,连我们的合影都必须打码处理。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特殊群体,而星星的孩子和他们家庭也越来越多地融入社会,他们愿意不再给自己打上马赛克,这很让我感到欣喜和感慨。和他们相比,我们这些可以做得更多更好的健全人,甚至没有他们迈出的一步那么坚实。
自闭症在中国有1300万患者,发病率100:1,我们平时遇到他们的概率其实并不低,如果遇到了,可以给他们一个微笑,不要用奇怪的眼神对待他们。如果你愿意,更可以加入志愿者组织,多了解和帮助这个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