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年纪越大,越要学会做一个“自私”的人
日期:2019-01-30 21:25:46 作者: 茂林之家 来源:个人图书馆 阅读:

 年纪越大,越要学会做一个“自私”的人

  年纪越大,越要学会做一个“自私”的人

  茂林之家

  朋友女儿小洁,今年只有13岁,她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在家里也很听话,会帮着大人家务

  前两天,她和我说,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妈妈都宠着自己的女儿,而她却要扮演自己妈妈的妈妈,要时不时哄着她、宠着她,让她开心

  有时她在玩电脑,妈妈看见了会说,“你也不过来和我说说话,光知道玩。”有时,妈妈下班回家后直接躺在床上,她就知道妈妈不开心了主动去做饭,做好后,把饭菜送到妈妈房间去。

  这样的事多了,她觉得很郁闷,也很无奈,觉得当一个懂事孩子太累了。

  像小洁这样的孩子很多,父母总会自觉地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把自己的需求凌驾于孩子之上,让孩子承担本不该承担的责任

  这样做不仅给孩子造成了压抑,还给亲子关系带来了诸多困扰

  01

  控制,是情感勒索的最大特点

  父母对孩子实行情感勒索,最大的特点就是控制。控制就是以亲情为名,什么都让孩子按自己说的去做。

  父母会认为,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是属于自己的,孩子理所当然能够成为自己可以控制的对象,从而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甚至被父母当成工具满足自身的愿望需要

  就像《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家里指望着她赚钱养家,依赖着她来解决经济问题哥哥惹出来的各种祸端,她的母亲要求帮助摆平。

  就算是她求助无门,百般委屈,母亲也不愿意听她的苦处,仍然变本加厉地用亲情来勒索她,要挟她说:“你总不能看着一家老小饿肚子吧?反正我们明天就没有饭吃了!”

  作为孩子来说,是经不起母亲抱怨的,会感到内疚和自责,樊胜美就这样被亲情推着走,要不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家里人的各种需要。如果不答应,她就要背负上“自私、不孝女儿”的骂名。

  孩子作为被控制的对象,无法意识到来自于父母的要求,实际上一种变相的胁迫,只会想到父母对自己抱有期望,而不忍心让父母因为自己的“不听话”而感到伤心失望

  情感勒索,是父母让孩子放弃自我、为父母所用的最“好”的办法结果往往就是让孩子扭曲自己真实意愿,压抑自己的真实的感情承受着不被理解压力,逐渐丧失奋斗动力

  02

  情感勒索的父母,有三种心理需求

  许东记得小时候父亲失业了,常会愁眉苦脸给他说:“如果你不考个好大学,这个家就完了,我和你妈都靠你了!”

  许东感觉压力很大,后来终于考了好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忙到四处出差,父亲三番五次在电话控诉,“养你这么大,也不知道多回家看看,简直是白眼狼!”这次过年不回,父亲更是炸了锅。

  许东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却总满足不了父亲的花样要求,什么时候父亲才能停止对自己的责怪?

  像许东父亲这样,对孩子实行情感勒索的父母,同样有很多。父母这种行为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在需求呢?

  一、 依赖的需求

  许东的父亲,内在其实有着很深的依赖需求。他害怕自己成为不被需要的人,而只有许东听话,他才不会感到失落,才能有更多安全感

  当许东不“听话”时,他的父亲常常表现出失望的情绪,其实也是想借此,让许东产生愧疚,从而继续听话,满足自己想要依赖的需求。

  控制,成了很多父母满足内在依赖需求的一种手段

  二、权力的需求

  在不平等的亲子关系里,父母的权力比孩子大很多。父母会以自己成年人身份自居,认为孩子凡事都应该听自己,以权力为中心,迎合自己的需要。

  就像许东的父亲,其实是通过打压许东,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

  只有孩子听话,父母的权利欲才能被满足。在父母权力的打压下,很多孩子无处申诉委屈,还要背上良心债,但身为父母的人,并没有对这些不公平加以重视

  三、 融为一体的需求

  父母和孩子处在共生的关系里,父母分不清楚自己和孩子的边界,仍然把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混为一谈,认为孩子的一切事都应归自己支配,孩子没有权力有自己的主张

  比如许东的父亲,就总是要求许东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并不认为许东有权利支配自己的生活。

  在这三种需求的驱使下,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做的事有时未免过度,给孩子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

  03

  怎样做,才能摆脱这种情感勒索?

  作为被情感勒索的一方,樊胜美们要怎么样做,才能摆脱和父母的情感纠葛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呢?

  一、尝试和父母划分界限

  比如像许东这样,他的父亲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看,混淆了彼此的人生界限。

  许东要做的,是主动放弃对父亲无限度的听从,斩断父亲对自己的依赖,尝试和父亲划分界限。

  后来,许东和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谈。他告诉父亲,自己也想念他,过年回家实在是工作太忙,等忙完这阵子就会回家。

  事实上,他的父亲并没有因为他想划分界限,真的就把他看成是一个不孝子,反而尊重了他的决定

  父母有父母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如果你不去面对这个事实,自己的人生只会继续被父母吞噬。

  我们要克服传统孝道个人选择束缚,不要害怕对父母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父母并不会因为你没有满足他们过分的要求而和你断绝来往。

  二、纠正对自私的误解

  就像樊胜美一样,她不敢维护自己的利益,正是因为害怕承担父母埋怨自己自私自利罪名,为了做一个父母口中的乖女儿,她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却意识不到,“自私”只是父母用来勒索她的借口

  在这样的观念下,她只会一味妥协,把全家人培养成无情的吸血鬼,压榨了自己的身心。

  父母用自私来评价你的不听话,让你产生内疚感,而如果你为了父母的情感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发展空间,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你过不好自己的生活,父母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所以,不要轻易被这样的说法迷惑,也不要因为父母口里的“自私”,而否定自己,只有自我肯定,把父母的过分要求还回去,才能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三、清晰表达立场

  如果你不愿意再接受父母对自己的情感勒索,就要明确告诉父母,什么事你做得到,什么事你做不到,对于做得到的事,你要知道能做到什么程度,而不要去满足你根本达不到的责任心

  就像小小年纪的小洁,因为主动包揽了宠妈妈的责任,让自己活得很累。

  在我的建议下,她和妈妈尝试着沟通,让妈妈不要太过指望自己能够每一件事都做好,自己办不到的事,爸爸是可以去办的,那些超出自己“责任”能力的事,就不再主动承担了。

  小洁的妈妈告诉我,如果孩子不说,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这点,以后有事会多和孩子商量的。

  确实,孩子与父母之间,没有什么不可以商量的,只有不去商量,才会让情感痛苦越积越重。

  只有勇于放弃对父母偿还情感债务结束父母给自己带来的困扰,生活才会给自己开一扇门,走向独立和自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年纪越大,越要学会做一个“自私”的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