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塔
诗/外圆内方58
一千五百多年的家族史,密不示人
彼此照应
屏退左右。
当他跪向舍利的时候
佛祖走到塔外,透一口气
技法:
【反抗定性】老虎,就该是凶猛的。毒蛇,就该是残忍的。狐狸,就该是狡猾的。神灵,就该是庄严的。广场,就该是庞大的……人们都给定性了。最爱干这事儿的就是家属院里那些大妈们,哪个孩子要被她们标签,恐怕一辈子也无法翻身。她们给我的定性是:“这孩子,仁义,老实。”因此,我很久都不敢追追打打,不敢为拿回我的玩具与同伴争执,也不敢大声说话。
反抗定性,是指在诗歌创作中,把事物往与人们给出定性相反的方向去写。此技法的使用,可以冲破思维束缚,制造新鲜的人物和个性,形成很强的张力。
剖诗:
当他跪向舍利的时候
佛祖走到塔外,透一口气
佛祖,在人们的定性里,是庄严的,具有大悲悯,以至于诗中拿钥匙的人“屏蔽左右”“跪向舍利”。但佛祖自己呢?诗人把他写成了一个老大爷,写成了一个平民化的没有架子的佛,“走出塔外,透一口气”。这很像我家街坊李伯伯,“你们呆着啊,我得上外边抽根儿烟。”诗人展现出的(佛祖)与读者头脑里定性的(佛祖)形成了强烈对撞,张力就此拉开。
造句:
1.
眼镜蛇的信子
软软舔在羊羔颈背
冻僵的羊羔慢慢苏醒
2.
此时,莫斯科中心庞大的红场
只能容下一个举起手臂的人
3.
相遇
从兜里掏出一只
给对面的点上一根烟
他们相视而笑
4.
五十块钱
我以为他要磕头的
乞丐站了起来
笔直地朗诵普希金的诗
5.
鸽子缓缓接近喂鸽人
猛然间啄去
他的一只眼球
重点:
此技法与小说中人物的“去脸谱化”不同,小说中人物的“去脸谱化”是在“黑”或“白”中加一些“灰”,让好人不纯好,坏人不纯坏;此技法是“黑白颠倒”,让好人变成坏人,坏人变成好人。让人们定性已久的事物完全走到对立面。
感悟:
诗穷句尽疑无路,反笔话明又一村。
思考:
【十耘说技巧】择名
地下铁
诗/艾先
火车开到了地下
我喜欢地下铁
喜欢幻想着
技法:
【择名】孩子生下来有一个最头疼的事儿,就是起名字。有的家子不惜花费重金请人取名,但最终还是要从“大师”给出的十来个名字里选定一个。这个孩子长大以后,更要遇到很多关于名字和称谓的麻烦,有喜欢的女同学,是叫她小张,还是小叶,还是叶子?有关系很近的上级,是叫他王哥,还是王科?事物虽然不会因名字和称谓而改变,但不同的名称会有不同的感情内涵。
择名,也称选择名称。是指在诗歌创作中,把同一事物的若干名称列出,从中做出情感选择。通过此技法,可以相对内敛、细腻地表达出作者浓烈的态度和情愫,避免直露,意味深长。
剖诗:
我喜欢地下铁
喜欢叫它地下铁而不是地铁
地铁和地下铁都是同一事物,诗人把二者列出,选择了地下铁这个称谓,但并不说出原因,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品味,像品一杯淡雅的清茶。
造句:
1.
眼前的这个花白老人
我想大声喊他爹
而不是父亲
2.
我还是想叫它家乡
而不是故乡
3.
最后我挑拣了肿块这个词
告诉了诊台前18岁的姑娘
4.
他有个毛病谁也改不过来
对这颗不会发光的天体
总是说月亮
而不是月球
重点:
千万不要说出原因,不要说出为什么选A不选B,要让读者自己结合语境去体悟。否则就直露了。举个失败的例子:
我喜欢叫他大哥
而不是哥哥
不仅起不到效果,还感觉很可笑。最后一句纯属画蛇添足。去掉再看:
这个宽肩膀的汉子
我喜欢叫他大哥
而不是哥哥
感悟: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评媒编辑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