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捉妖》是一部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Jack MacGowran / 罗曼·波兰斯基 / 阿尔菲·巴斯主演的一部喜剧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师捉妖》观后感(一):很幽默
看的时候,不知道是波兰斯基拍的。
画面巨漂亮,黑暗、偏远的的东欧小镇;狂热的教授;白痴多情的年轻助手;金发的大美女;惊恐且色迷迷的店主;嫉妒的老板娘;本来该是主角的吸血鬼。这一堆人搅和搅和,就把吸血鬼的传说,传到了全世界,应该拍个续集,讲述,狂人教授,被吸血鬼咬的过程,一定很搞笑。
教授带着助手装备消灭吸血鬼,但饭店老板和他女招待情人相继被吸,在救饭店老板爱洗澡的女儿莎拉后没想到莎拉在途中变成吸血鬼吸了助手,教授好事没做成反而让吸血鬼扩散到世界。莎朗·塔特演的莎拉和罗曼·波兰斯基也因此片结婚,但69年邪教却到她家把家里的人都杀了,是因为68年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名作《罗丝玛丽的婴儿》描写邪教带来了厄运,莎朗正身怀六甲。好可惜这么漂亮好身材的女子。片中的女招待身材相貌也很好。
这个电影很冷,雪地里的城堡很冷,美女和呆子们的表情很冷,笑话很冷。唯一热闹的两个场面就是少爷和呆子徒弟在城堡里追来追去,还有舞会了。我非常喜欢舞会上呆子对美女说的那些话。在欧美电影里面出现借交谊舞场窃窃私语的场面太常见了,但没有哪一次让我这么激荡。
亲爱的sarah,想象一下吧,外面的世界,温暖的威尼斯,游船,太阳,海,光,生命,我们的爱情。想想吧。想想吧。
原来他真的不是个色鬼,而是个温柔而多情的人,笑。
可惜改编成音乐剧之后,这么经典的台词居然被舍弃了。当然,舞会的音乐还是很好听的,轻快,但令人莫名地悲伤。
《天师捉妖》观后感(四):The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
专事研究吸血鬼的阿布荣西尤斯教授(Jack MacGowran 饰)为了猎杀恐怖的吸血恶魔,带着助手阿尔弗莱德(罗曼·波兰斯基 Roman Polanski 饰)来到位于东欧的特兰西瓦尼亚山区。师生二人下榻在雪山脚下的一所旅店,旅店内挂满了大蒜,尤其老板沙戈(Alfie Bass 饰)女儿莎拉(莎伦·塔特 Sharon Tate 饰)的房间更是隆重。教授见此情形颇为欣喜,意识到自己找对了地方;阿尔弗莱德则迷上了美丽动人的莎拉。某个夜晚,莎拉突然被来自山顶的吸血鬼科若洛克伯爵(Ferdy Mayne 饰)掳走,次日沙戈也被吸血而死。为了拯救美丽的女孩,师生二人冒死上山,闯进鬼影幢幢的阴森古堡……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通过这部影片与莎伦•塔特陷入热恋,次年二人完婚,但怀孕中的莎伦不久便为曼森家族残忍地杀害。©豆瓣
《天师捉妖》观后感(五):很可爱的电影(笑)
60年代的电影,难怪那么旧,好像刚开始有彩色电影时拍的似的(笑),但是,非常可爱。
长相滑稽的教授老头儿带着有点愣手愣脚的小伙子(他的学生?)来到一个被雪埋在山里的小村庄,因为这里有吸血鬼的传说。半路上小伙子就发现教授诡异地坐在雪橇上不动了,而旁边有一群狼在追!好不容易赶走了狼,到了村庄里的小客店,发现原来教授是冻僵成冰人~,于是村人们像提行李一样地把老头儿提到店里,扔进热水桶!
然后一切就像童话里会出现的那样,半夜中传来美丽姑娘的歌声,恶魔降临带走了姑娘,客店老板的脖子上出现咬痕……,于是教授老头儿和小伙子朝着传说中的古堡前进。那古堡对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简直就是个介绍中世纪的博物馆,一切事物都恰到好处,让人觉得“哦!原来那个时代就是那个样子呀!”但是,这是吸血鬼伯爵和他儿子住的城堡……伯爵有点装腔作势,儿子不论男女一律照单全收。所以教授和小伙子要小心翼翼地欣赏并逃命~.
故事的结局更像童话里真正的结尾,而不是好莱坞的“有惊无险”。总之看到结局你就会更喜欢这电影。
嗯,说真的,很久没看过那么纯朴、就只是为了讲一个故老相传的传说的电影了。某个程度上说它很迷人,是和《夜访吸血鬼》完全不同样式的迷人。活像在看一本会动的童话书。简单,生动,幽默。我和我爹一起看,他也很喜欢。
《天师捉妖》观后感(六):最后的顽皮
寒,这真的是六十年代的作品么?开头显得很前卫啊!原来波兰斯基也有这么轻松的作品。
故事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斥着顽皮的成分,老波那时三十来岁,却把一个assistant演得惟妙惟肖,不得不说天才就是天才。我看的时候还想,这,波同学多大时候拍的这片,模样恁的羞涩啊!如果说<水中刀>里还有些粗糙的技法,那么五年后的<天师捉妖>,在故事把握,摄影,场面调控,服装,灯光这些小细节上,就已经显得非常成熟了,不得不感慨老波在电影上成长的迅速。
片里一再把惊悚的元素当作笑料的反差,让人物笨拙得着实可爱,而有一沓没一沓的故事主线则不停地被这些慌乱的动作给冲散。塔特的歌声在古堡飘荡的时候,虽然是幽怨的声线,却一点也不让人恐怖,反而让我不停地想,小波,快上啊,结果却是一个身着宫廷服饰裸露着小腿脸色苍白的小哥...而最后的舞蹈和追逐,更让我见识到了未来老波同学在好莱坞赖以成名的节奏控制,看来转型的尝试就在这片的尾声中结束了。
塔特确实美得让人发慌,我想,也许那三年正是老波最快乐的日子,从云端一落千丈至深谷,才会有后来在<唐人街>中愤而捅出的小刀吧。
人,老得真快。
《天师捉妖》观后感(七):周星驰夜访吸血鬼
我选择又黑暗又有型的吸血鬼电影。
这一切,己经成为一套公式,在所有大师小匠们的作品里,一一呈现。
lt;The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也不例外,
lt;The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也例外。
但是本尊在今天看来仍然是紧张万分而又笑料百出,
不得不让人敬佩Roman Polanski过人的编导功力和创新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还是由他本人主演的,并且表现出色,承接了全片大部份的搞笑任务。
在这部<The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里,我还看到了Roman Polanski的前妻,在1969年被臭名昭著的邪教徒查尔斯-曼森团伙残忍杀害的Sharon Tate(当时正怀有八个月身孕)。唏嘘于这样的人间悲剧,再看片中Sharon或天真或性感的演出,让人感慨不己。
不得不承认,我并没有完全搞懂电影的内容,更不用说传说中的内在涵意了,这个应该是字幕的问题,影片虽然是英语对白,但是由于剧情的关系,充斥了大量的罗马尼亚口音,我猜可能翻译自已也没怎么弄懂,然后就乱译一通。国内的盗版碟商,诚意是有的,不过缺乏全面的专门水平;至于正版碟商,就诚意和水平一概欠奉了。
虽然没全看懂,但还是大力推荐一下,因为观看的过程非常过瘾。鬼还是那只鬼,但是这回来访的是周星驰和吴孟达,呵呵,有没有兴趣?
《天师捉妖》观后感(八):谁说吸血鬼不搞笑? 谁说吸血鬼不搞笑?
相比于罗曼·波兰斯基其他的电影,《天师捉妖》算不上是精品,但是仍是一部很精彩的好电影。
和许多人一样,我看本片的最初目的也是两个:一、这是罗曼·波兰斯基的电影作品里罕见的带喜剧元素的;二、这部电影是罗曼·波兰斯基亲自主演,并且女主角是莎朗·泰特(Sharon Tate)。这两个因素使得《天师捉妖》给波兰斯基一系列冷峻阴郁的电影里带来了不可多见的一抹暖色。
之所以强调莎朗·泰特和罗曼·波兰斯基,这还要说起一个悲剧。
在拍完这部电影之后不久莎朗·泰特就成为了罗曼·波兰斯基的妻子,而一年后身怀八甲的泰特在罗曼·波兰斯基比佛利山上的豪宅中被曼森家族杀害,而时候他们还发现杀错了人。波兰斯基身边的人都说过很少看见他这么迷恋一个女人,可以想象这件事对他的打击有多么大,反正之后他拍的几部电影变得越来越阴郁。所以本片也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波兰斯基在筹备这部电影时就已经订好了女主角,而莎朗·泰特出身于中产阶级之家,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他们俩是在投资人举办的酒会上认识的,莎朗是米高梅的签约演员,而米高梅就正想把她推荐给筹备中的《天师捉妖》,而预定的女主角,是美国第一人邦女郎(具体叫谁既不清楚了)。一开始波兰斯基并不认为他会让莎朗去演片中乡村旅店老板的女儿,莎朗长得太美太精致了,不符合这一身份。
后来米高梅还专门安排了一场试镜,让莎朗带上化妆师为她特别挑选的红棕色假发。当她走出化妆间的一刹那,波兰斯基就决定了换掉邦女郎,而坠入爱河的波兰斯基已经不满足于导演了,为了尽可能多和莎朗呆在一起,他亲自担当了天师阿布龙西乌斯教授的徒弟阿尔弗雷德,借此在银幕上也爱上了莎朗扮演的莎拉,这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荧幕里莎朗与波兰斯基的深情一吻。
回来继续说影片。这部电影有趣的原因有许多,比如说其中不少的暗示,譬如吸血鬼伯爵的儿子与阿尔弗雷德见面之后就喜欢直勾勾地盯着他看(暂且不讨论这是出于饥饿还是...),之后更是有一个场景,穿着睡衣的伯爵儿子拿过阿尔弗雷德手中的类似“求爱宝典”的书,待他读完其中一小段,已经是“饥渴难耐”,迫不及待地亮出尖牙准备行动了。这种桥段在片中很多,看了让人会心一笑。
有喜剧元素也并不代表电影不吓人,其实《天师捉妖》还是延续了不少波兰斯基电影一贯的风格,片头的狼追马车的戏份,气氛就很诡异,听到狼声后狼并没有出现,而当阿尔弗雷德准备叫醒天师和赶车人时,狼就在马车后出现了,慢慢逼近马车,之后气氛一转,狼咬着阿尔弗雷德的伞不放,最终把伞咬走,然后就不追了,瞧,喜剧就来了。而后来当他们为了救回被吸血鬼挟持走的莎拉顺便铲除吸血鬼而追到吸血鬼伯爵的城堡中时,波兰斯基也并没有像其他电影一样刻意打光,呈现出淡蓝色的微光,而是干脆就一片漆黑,只剩下对白,好像随时都会有什么东西冒出来。虽然伯爵的造型延续了卢高西的经典造型,但是在他和天师讨论蝙蝠闭着眼睛如何飞行这一双关的场景中时,配合周围脸都扭曲变形的肖像油画,还是给人一种寒气逼人的感觉。
影片还有一处细节:在电影开头时提到过有个教授说镜子里是照不出吸血鬼的,而当伯爵儿子坐在阿尔弗雷德旁边时,本来阿尔弗雷德是处于恐惧与迷惑中的,抬头一看对面的镜子里只有自己一个人,而伯爵儿子仍在滔滔不绝念恋爱宝典,于是他就只剩下恐惧了。在电影的高潮也有这么一手,当莎拉、天师和阿尔弗雷德在一群吸血鬼里一起和他们跳交际舞时,到最后一个动作轮流走到门口的镜子前时,镜子里也只有他们三个人,瞧,恐怖也来了(这里也说明了之前被吸血鬼咬过的莎拉仍然是人类)。
最令人意外的是,片尾当痴情的阿尔弗雷德终于从古堡里救出心爱的姑娘时,身边的爱人却突然亮出长牙,刺向他的喉咙。但观众们却在这爱的徒劳中,看出了爱的希冀。在此后,波兰斯基再也没有在窗户上痴痴地画心,也再也没有一个女人,像莎朗·泰特一样,把吸血鬼的舞步踩得那么优雅。而观众,仍然听见波兰斯基对莎朗说着:“太阳、大海、威尼斯。”
《天师捉妖》观后感(九):不好意思,您的獠牙在我的脖子上
借着罗曼波兰斯基执导,改编自他1967年上映的同名电影,《吸血鬼舞会》歌舞喜剧在巴黎上演的东风。这部由米高梅投资,波兰斯基的第四部长片,被UGC重新拿出来在它旗下个别电影院展映一周。
作为波兰斯基的第四部长片,第一部彩色电影,也是在他早期代表作Rosemary’s baby之前的一部电影,在国内的关注度自然不是很高,也实属情有可原。在记忆里,波兰斯基几乎都快成为导演界的苦情偶像。而这部电影却出乎意料地甜美,可口程度几乎可以媲美今年年初上映的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一部1967年出品的电影,45年后再上映,仍然笑点十足,可爱到爆,可见它有足以成为经典的资本。
这部电影的法语名是La Bal des Vampires, 英文名分别有两款,The Fearless Vampire Killer 和Pardon me, But your teeth are in my neck, 分别是吸血鬼舞会,胆小的吸血鬼猎人和不好意思,您的獠牙在我的脖子上。很明显,最不契合电影本身的翻译,仍是国内。居然有译名为《天师捉妖》,一不小心,看走眼,还以为是80年代港产僵尸片。若因为翻译上的奇葩,错过了好片,那岂不是天大的可惜。
自1897年爱尔兰作家斯托克写的奇情小说《德古拉》之后,吸血鬼主题几乎成为贯穿电影史的百年主题。该小说在1920年被德国导演Paul Askonas搬上大屏幕后,几乎隔几年就会来一波吸血鬼电影潮。而这几年的吸血鬼主题的影视作品可谓格外地波涛汹涌,但相比较90年代的屡出精品,且各类型电影兼容游走的鼎盛期,现在已然走上了不归的”琼瑶路”。在几十年的电影史变迁中,B级片或者黑色电影的主角们,大概只有哥斯拉,金刚,做到了跟吸血鬼们一样的地位“攀升”,从坏蛋或杀手变成了萌物。不过吸血鬼们显然在外貌变化上更胜一筹,从最早的黑眼圈,獠牙,干瘪的轮廓,到后来邪气的伯爵,阿汤哥的惊鸿一瞥,或刀锋的勇猛,黑夜传说的酷狠。不过,老话说得好,物极必反么,现在已然是沦为阳光底下都能散发钻石光芒的牛肉五方。
1922年,德国导演F·W·穆瑙在改编拍摄《德古拉》小说,因未能获得版权,只能将角色名字进行更换。Drakula就改为Count Orlok,而这也是本片Von Krolock公爵的名字由来。本片开场的马车的桥段亦是向F·W·穆瑙的Nosferatu的片中那段著名马车路戏致敬。还有波兰斯基在片中的衣着打扮亦有借鉴电影里的Thomas Hutter的一角(连帽子款式都是一样的)。本片里的小酒馆的戏份大致是借鉴了Nosferatu和1931年的Bela Lugosi执导的Dracula,后者的Dracula的造型,也是本片Von Krolock公爵的原型。
波兰斯基在本片里饰演了心地善良,胆小却愚忠的小助手,他的老师是一位非常糊涂,执迷科学和奇怪事物的吸血鬼研究者。于是,一个老教授带着小学徒,或者小学徒帮着老教授探险经历就在电影里搞笑展开。电影里着重展现的老师与学徒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布达佩斯大饭店里Gustave先生和zero之间的关系。还有片里的雪地追逐戏份,两者的相似度来说,不知安德森是否有向波兰斯基偷师?但,借鉴一些,大抵是有吧。
莎朗·塔特在电影里和波兰斯基演对手戏,虽然演的是为只会泡澡的花瓶角色,但,着实美的让人惊心动魄,且让人有坚定的理由相信 —- 一头美丽红发的她,是应该(活该)让Von Krolock公爵捉走当压寨夫人。正是这部电影让莎朗·塔特和波兰斯基堕入爱河,并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后来不幸的事情,大家都很了解,塔特在69年惨死于曼森家族血案。
配角方面,本片也极为出彩,小酒馆里的夏加尔夫妇,猥琐搞笑,“气管炎”的夏加尔先生和胖女人夏加尔太太。即便是在夏加尔先生冒险救女反被吸光血变为吸血鬼之后,还是色心不改,做鬼都要回来调戏女帮佣。还有公爵的儿子和小学徒之间的基情追逐戏,也是颇具笑点。作为一部67年出品的电影,居然已经先锋到预知四十五年后的今天,基情戏份的重要性,可谓是极具“前瞻性”。还有,本片亦贡献了影史里最搞笑的古典舞会。
如同大部分的波兰斯基电影,不会稳妥地给个Happy ending。因此,即便是猎奇喜剧如本片,在结尾处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地玩了一把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