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是一部由埃里克·瓦力 / 米歇尔·德巴执导,Thilen Lhondup / Gurgon Kyap / Lhakpa Tsamchoe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马拉雅》影评(一):疗伤的音乐
片中音乐的诵经声和人声的唱吟相得益彰,主旋律大气磅礴,深刻含蓄,需要时豁然而出,震撼人心。在城市的生活疲惫劳累时听一听,会让人感到重回自然,找回了自己,再上前路,踏歌而行!
从《迁徙的鸟》找到《喜马拉雅》,都是在路上,历尽艰难困苦,但是生命却依然一路向前。就如我们的灵魂走尽各种生命形式,各种生活的挑战,最终历练了我的的灵魂,如矿石练成的金子,这是神自己本身的荣耀。
《喜马拉雅》影评(三):跟着Eric老头走尼泊尔
今年夏天,有幸和这部片子的导演一起度过了两个星期。老头是个非常睿智的法国人,不但是导演,更是个出色的摄影师,常年为国家地理杂志供稿。关于电影,我不多说。法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也没办法可想。
记得很小的时候听爷爷说过,他们以前是怎样运盐的,说的我如痴如醉,长大了,时代也变了,没人去运盐了,在现代的社会一直忙着自己的事情;看到这部影片后,我又想起了爷爷的那些话。 真想牵着牦牛去运盐,不过都以变了。
看过不下三遍,但是还想再看,因为真正洗涤心灵的故事就在这里。故事的真谛突然让我想起CARTIER TRINITY系列的广告语:爱情、友情、忠贞。人生故事里这三个元素缺一不可,能够把他好好融合的生活还真少。爱情、友情、忠贞你最看重那个呢?或许这个片子能给点答案。
《喜马拉雅》影评(六):Generation Gap
灰黄的山脊,皑皑的雪山,思绪拉回到曾经旅行中的地方,相信神的旨意,还是相信自己,代沟的出现拉出新老两代头人的明争暗斗
《喜马拉雅》影评(七):喜马拉雅
西藏同一个村庄里两支运盐队的故事,一支是经验丰富听从神灵安排的老年队,另一支是年轻力壮的不迷信充满斗志的青年组。老年队拖家带口男女老少的上路,但是在经验丰富的领头人的带领下铤而走险选择羊湖边上的险峻捷径终于赶上了另一支,却也因为经历暴风雪体力不支而倒下,在暴风雪的造访下,这两支队伍最终融合了,成为坚不可摧的一支新旧时代融合的力量。
《喜马拉雅》影评(八):《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我不得不说,我太喜欢天尼,无论是儿子死后的坚强,还是卡玛对其权威挑战的执着、众乡亲的自由背离、找到小儿子后的无奈遭拒、在天神规定的日子坚定出发、在困难面前的艰难选择、到达目的地重新平衡,我都喜欢。那种倔、那种坚定让天人让路。我不清楚如果他最后没有通过山壁我会是怎样的态度,现在想想对他的喜欢应该不会减少,只是多了一点遗憾吧,但那又如何?
《喜马拉雅》影评(九):从雪山到荒原
这让我想起那天在荒原上独自面对雪山时满怀的恐惧,也许这巍峨的山就是神灵,身陷其中唯一感觉只有卑谦和恐惧——我愿匍匐在地,请求宽恕。
对普通人来说海拔3000以上爬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走十几米就会喘不上气,有时候缺氧会连火也生不起,也许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需要一颗和信仰同样坚实的心。
《喜马拉雅》影评(十):倘若没有宗教信仰
对神的力量的描述是本片的关键,如何将霆雷与卡马的观念矛盾激化并且最终二者达成和谐统一,这当中便要恰如其分的把总价的角色加入进来。
无疑,喜马拉雅是极限的象征,不经世地理上顶端,也是生命的极致,人与自然在此处的关系最单纯,最易碎,神的出现便再算难免,她是沟通自然与人类的桥梁,将希望给予这种意志产物,既是人类的狡猾的逃避,也是聪明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