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uture
最近,一张北极熊的照片火了。
或许是因为生病,或许是因为衰老,照片中的北极熊瘦骨嶙峋,双腿弯曲的走在雪地上,仿佛轻轻一推就会摔倒......
可是很快,它就被冠上了哗众取宠的头衔,有人指责摄影师是故意挑了一只瘦弱的北极熊拍摄的。
气候变暖,浮冰减少,北极熊捕捉猎物的空间变小,不少熊饥饿而死...它们的生存空间正在一点点被侵蚀。
寒冷如北极,
今年夏天,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
▼
日本近30人因热浪死亡,
上万人因中暑送往医院。
▼
北非的阿尔及利亚,
打破了1961年的纪录,
气温达到了51.3℃。
▼
▼
瑞典发生森林大火
加拿大魁北克省7月初遭遇了
已致54人死亡。
▼
01在离我们相距遥远的冰雪之国——北极,温度上升带来的变化尤其明显。
全球气温上升1-3℃,夏季北极海冰将消失。
如果上升超过5℃,冬季北极海冰就会消失。
而近30年,北极海冰的面积已经缩减了近一半。
曾有一位瑞典摄影师发现了100多年前的北极老照片,2002年,他在北极同样的位置拍摄,却发现北极有了不可逆的变化。
▲
北极圈的冰山在一点一点消融,曾经蔚为壮观的冰川化为流水,曾被冰雪覆盖的山脉渐渐萎缩,露出了光秃秃的岩石。
2012年,北极海冰的面积达到了有卫星记录以来的最低点,北极海冰的消融数量破了纪录,海平面高度有了新“突破”。
1979年和2012年北极冰雪覆盖情况卫星图
而这些变化,对于那些生活在北极的动物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有人曾在北极的巴伦支岛,一个下午看到了十一只北极熊。
然而这里一无所有,如果不是吃土,那就只能是在吃草了。
2016年7月27日,巴伦支岛(Barentsøya)上的所见景象。图片:紫鹬
原来,那一年,那附近的海域,在北极熊妈妈带着小熊从山坡上的雪洞里出来时,就已经没有了连片的海冰。
因为小熊无法长途游泳去别处觅食,许多北极熊不得不留在这些岛屿上。
它们都被困在了这里。
这个群岛曾做过一次关于成功养活幼崽的野外调查,而调查结果显示,养活成功的只占了其中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每十个小熊有九个会夭折。
想必有不少小熊,是因为海冰的减少而间接致死的。
你更想不到的是,在北极圈,除了饥饿而死之外,还有许多北极熊是因为溺水死亡的,即使北极熊是一种擅长游泳的动物。
在海冰减少的情况下,北极熊甚至要游几百公里才能找到一块供它们休息的海冰。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年幼的,年老的,虚弱的北极熊葬身幽暗的海底。
这个曾在北极称霸的霸主如今却因为气候变暖而渐渐消失。
这是一对北极熊母子,妈妈和九个月大的孩子无助地在渐渐缩小的浮冰上休息,它们努力向浮冰中部靠拢,悲伤又不知所措。
如果浮冰完全融化,它们将不得不靠自己游回陆地,而这,对于小北极熊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而一些饿急的北极熊,甚至连路都走不动......
饥肠辘辘的它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人类废弃的垃圾桶,满怀希望地想找到些许食物填充肚子。
可是,翻了半天,它只找到了一块垃圾......
它艰难地咀嚼一个旧雪橇,面目扭曲。但是,不吃,它有可能挨不过那漫长的一天...
它躺在地上,刚刚吃完的“食物”并没有让它好受起来,它可能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
在法律上看,弱肉强食是动物的准则,我们不该打破这个自然规律。
但是,如果没有人类,也许北极圈的海冰不会融化的如此之快,如果没有人类,它就不会这么快地沦落到这种境地。
可是,人类创造的法律却不允许救它们。
还有更令人心痛的一幕:
一位摄影师拍到了北极熊正在吃东西的画面,但是吃的又不是平常的食物,镜头慢慢拉近,才发现那是一只已经死亡的小北极熊。
因为饥饿,因为长途跋涉的艰辛,越来越多的北极熊在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
这是一只游了几百公里的北极熊,它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块可以休息的陆地,好久没有进食的它早已骨瘦如柴。
它太累了,只想静静地躺在地上休息一会。
可谁知,躺下后,就难以再起来。
身处北极食物链的顶端,北极熊的生存越来越艰难。
有专家说:“一只熊需要海冰才能捕捉到海豹,从而成为一只北极熊。这是一个底线。”
可是这个底线,越来越难坚守了。
在陆地上找不到食物,浮冰的面积又在大范围减少,北极熊开始向北极圈的小镇进发。
可在那里等待它们的,只有无数的垃圾桶还有驱赶它们的枪声。
02不仅仅是北极,在几万公里以外,喜马拉雅山也在渐渐消融。
常年被积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已经露出了光秃秃的岩石。
30年来,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覆盖肉眼可见的减少了四分之一。
四分之一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十几年前,6000米海拔以下的山也是常年积雪;
十几年前的冬天,
没有什么人能够到达喜马拉雅大本营,
因为随时会有融化的冰雪掉落下来。
更可怕的是,尼泊尔登山队员曾经在珠穆朗玛峰5000多米的地方,发现了黑色苍蝇,这在几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因为那时候昆虫不可能在5360米的高处存活。
他们还惊奇地发现,在喜马拉雅山的川壁和斜坡上,有一条清晰的雪线,黑石头褪去白色后暴露在阳光下。
数米厚的冰层仅仅在几十年内就已经融化了。
更有气候专家预言:喜马拉雅冰川可能在几十年内消亡。
地球真的病了,千年的雪山真的在消失。
恒河三角洲成了喜马拉雅雪山融化的最大受害者,因为雪山融水九成都流到了那里。
因为冰川的加速融化,恒河三角洲水灾的频率从几十年一次变为了一年一次。
抬头看,四五米高的电线上还挂着洪水漫过后留下的衣服和项链等物品。
03而这些,还只是一部分。
这里并非是什么垃圾处理厂,
在一次巨浪过后,
遍地的海洋垃圾,触目惊心。
▼
这是一只鲸鱼,
在海底意外看到了人类的塑料桶,
本想一口吞食掉,
却卡在了嗓子里动弹不得。
▼
就连最为偏僻、遥远的小岛,都充斥着塑料污染,全球的海洋垃圾正在以每年超过800万吨的速度增长。
这是一个南太平洋上的无人岛,
就算这样,它也逃不了人类的控制。
▼
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
如果气温持续升高,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将会席卷全球。
世外桃源马尔代夫等岛屿和临海国家将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20亿“气候难民”将无家可归。
也许,我们欠地球一声对不起。
同样作为地球上普普通通的生物,我们却剥夺了其他种族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的权利,它们都应该得到尊重啊,起码,它们都有活下去的权利。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冰川消融、垃圾遍地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应该只是旁观者。
哪怕只是偶尔地放弃私家车,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出行,哪怕只是把手中的塑料袋换成环保布袋,哪怕只是把空调的温度调成26度,也好过冷漠以待,坐视不理。
这不仅为了地球,更是为了我们自己。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