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忧国》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9-13 02:1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忧国》经典影评10篇

  《忧国》是一部由三岛由纪夫 / 堂本正树执导,三岛由纪夫 / 鹤岗淑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忧国》影评(一):平胸歧视——关于《忧国》选角的一个轶闻

  据说当时选女主角时候,因为试镜时,女演员穿的是和服,所以没有看出来是平胸,可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吧,到拍摄**戏的时候,露怯了……三岛很生气,但后果严重。因为不能临时换角,所以裸露戏中只拍摄了女主角的背部

  说到底,三岛由纪夫就是一自恋狂+平胸歧视者。

  《忧国》影评(二):忧国

  一晃他已经死了四十年了

  川端康成小说特性是阴柔,他的特性则是阳刚,刚好成为日本那个时代文学双壁,就连死的方式都深具个人色彩,一个是含煤气管永远沉睡在无尽的梦中,另一个则是用最热血的方式,让自己化为熊熊燃烧的火焰

  徇情的情节,我想起了失乐园,尽管追求目的不同,但都需要性去瓦解本能中最后的紧张,从而达到心与身的统一

  《忧国》影评(三):且让生命诗歌

  正如三岛先生所说 他最好的和最坏的 都体现在这儿了。

  黑与白的强烈对比 特写镜头视觉极端刺激 每一帧都掷地有声 触目惊心 背景「至诚」两个大字 也正应是三岛心中信所在吧。

  三十分钟的默片 美得令人动容 美得令人震撼 美得令人惋惜——正如三岛的最终宿命。不禁赞其冰魂雪魄 叹其丹心碧血 暗自垂泪 心绪凄迷

  想来正是应了这句「如若没有长歌当哭勇气 又怎能在倒地时明心见性」

  《忧国》影评(四):没高潮

  这是三岛自己的小说,自己改编成剧本,自己做导演,自己演男主角的一部电影。这其实是一部只有30分钟的黑白默剧短片,表演谈不上有什新奇。值得称道的就是舞台剧模式,以及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拍摄。切腹的场面惊心动魄,虽说是黑白片但画面仍然追求唯美

  大概之前看了太多关于三岛的真实故事,远比电影要精彩的多,再看这片子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兴奋

  《忧国》影评(五):忧国

  布景简洁有力 奇怪的是 每次导演似乎有意通过角落的小物件破坏对称完美布局 这和片子的整体风格格格不入

  最大的挑战就是将文字笔触变为直观银幕效果 三岛做了一些尝试 遗憾的是 有些尝试缺乏巧思 但是冲击力够

  演员的表情动作略显生硬 中间的二人的肉体处理以及丽子的溅血一景很有美感 整个片子概念意象突出

  《忧国》影评(六):人总是要死的,为什么要等到变老变丑才死去呢?

  最喜欢的日本作家

  谜一般的神样的人物

  那最后一刀,把自己从人切成了神。

  三岛渴望别人好好爱他,但是,一旦真的获得爱的回应,他却第一个躲开了。

  三岛切腹自杀前,最后一次走出家门,他在桌子上放了一张纸条,写着,人的生命有限的,但我想永远地活下去。

  我走上舞台期待着观众会流泪,可是相反,他们会爆发阵阵笑声

  日本文坛乃至世界文坛怪异的鬼才。

  与乔伊斯 普鲁斯特 托马斯曼 并称“二十世纪四大代表作家”。

  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同性恋。

  崇尚军国主义

  信仰日本武士道。

  有着强健体魄

  坚毅眼神

  武士文人

  迷恋希腊男性肉体。

  怪异的美学体验,美的过程即是毁灭的过程。

  人总是要死的,为什么要等到变老变丑才死去呢?

  别让我痛苦太久。 (无尽地心酸

  切腹自杀。

  《忧国》影评(七):死的美

  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两面来看

  理想

  感性

  多数情况

  在欣赏自己以前的照片记忆

  感性的进入是主要

  在看别人的遭遇等时

  理性分析是主要

  开始你可知道理想的分析有时候是离不开感性的

  尤其放在人生角度

  你从事的工作

  你做的事情

  都不是为了机械计算

  尤其是做爱

  你不是在机械运动

  你是在造爱

  那是纯感性的

  有时候我们就缺少满足我们的纯感性

  为忠诚

  开始仪式

  女人曲线身材

  看着自己的男人

  男人不慢不快进行切腹

  女人正视这一切

  直面死亡

  观众们也要正视

  去想象自己在切腹或者在看自己最爱的人

  美丽女子留下流水

  男子一下一的花开自己

  用尖刀直到划上

  在拿出刀子刺向脖子

  一滩子鲜血

  啊 深爱的男子死去

  女子拿着小刀子也死去

  死在男子旁

  《忧国》影评(八):血与死的预演

  这部影片只有30分钟,男主由三岛由纪夫扮演。这个由祖母带大的少年,传承了“皇权”情结基因。但是,成长于麦克阿瑟管控的时代,全面西化使日本社会走向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上的繁荣文化上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的巨大影响。三岛博览西方艺术文化,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将其内化整合为自己思维方式必不可少元素同时他也哀叹“文化皇权”的江河日下,内在的矛盾纠结使其形成了特异的精神气质。希腊古典主义和日本古典主义的结合中有悖向的不同追求,希腊古典主义以塞巴斯蒂安为肌肉男完美的象征,本来可以和伊壁鸠鲁相联系,但是三岛将其视为为完美的自戕做铺垫准备。而日本的古典主义则是追求血与死,一种悲壮残酷惨烈之美。三岛不想活在未知不确定性中,而是以自我意志确定性来抵抗未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这部影片以那种绝望至极的坚定和隐忍展示出希腊悲剧式惊心动魄、撕心裂肺的惨烈……这部影片是具有强烈表演型人格的三岛对自己死亡的预演和彩排……使人会想希腊悲剧《美狄亚》……“至诚“的生与死,没有麻木从容。和村上春树相比,后者是淼淼的海水上浮现的平静浪花,而三岛是海底深处无法探测的幽暗区域潜藏的鲨鱼……如今的日本人还记得三岛吗?也许他们更喜欢村上,那种淡淡的忧伤,对生活那种波澜不惊缓慢品味(据悉日本已进入无欲社会)……对这个和其他东亚国家不同的邻国,我仿佛开始理解他们为何要“脱亚入欧”……单以意识形态立场对这个国家做简单判断,是多么浅薄无知

  《忧国》影评(九):仲夏之死•忧国

  60年代的电影中,关于性爱和切腹的镜头在如今看来实则是算不上热点看头。但是《忧国》三岛由纪夫亲自出演武山信二,操刀切腹,好奇中觉得值得一看。

  三岛由纪夫写切腹不知写了多少,据统计说三十部小说里都有写《忧国》一篇,让其他的都黯然失色。《忧国》改编自他的短篇小说《仲夏之死.忧国》。将残酷美和忠君爱国的古典气概融为一体,性爱和切腹前后展开,回肠荡气,触目惊心。古希腊美学和武士道结合的产物,将一个政治事件推向美学的高潮。

  这部片子浪漫主义气息浓重是极其浓重的。武山信二要妻子目不转睛看着自己切腹,妻子看到的是牺牲壮丽,和古典的恢宏,这也让妻子在武山死后绝然自刎。一道道涌出切口的血浪变成转瞬即逝满天雪花

  其实原著是让人颤栗的,在整个蒙着浓浓血雾的盛大氛围里,很容易让人忽略掉男女情感。包括开场的一段性爱,我们甚至会觉得那是一种仪式。男女主角感情异常庄严,在它的背后有一股莫大的悲剧精神支撑着。不禁让人泪流满面

  如果三岛由纪夫没有最后给自己一刀,那么他不休不止地写切腹,现在看来,难免有意淫嫌疑。但刺入自己腹中的那一刀,成全了三岛所有的作品,也几乎使所有文字失去力量

  当三岛失败感和甜蜜感共存,对死亡的憧憬重要成为现实时,过程却是残酷的。三次介错才被断头,疼痛几乎让他要断了舌头

  血型结局,让我不禁想到三岛自刎之前的手稿里所写的意向

  这是一个毫不出奇、闲静明朗庭院。像数念珠般的蝉鸣占据了整个庭院。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声音,一片寂寥。这庭院什么也没有。本多觉得,自己来到了既无记忆也没有任何东西存在地方

  庭院沐浴着仲夏无尽的阳光悄无声息......

  《忧国》影评(十):仪式的美

  该片英文名字为“爱和死亡的仪式”,真地很贴切

  日本文坛著名大作家——三岛由纪夫是该片的导演和主演。全片只有两个演员,一位是饰演陆军中尉武山的三岛由纪夫,另一位是饰演其妻子——丽子的鶴岡淑子。

  片中三岛由纪夫的体格不错,还有胸毛,显得十分性感。一个作家能有如此强健的体魄,令人很惊诧印象深刻。现实生活中,他也是个极端迷恋雄性肉体的人,听说好像有点“同志倾向小时候由于长得太孱弱长大成人后苦练身体,把自己“武装”得很雄性,十分man。

  片子不长,不到30分钟,更象幕间剧,分为四幕。全片没有对白,只有悲怆的、激越音乐作伴,但这比任何台词都更能引人入胜。如果片子是彩色的,切腹场面或许会让人觉得更为惨烈,不过,黑白有黑白的妙处,显着庄严、肃穆,透着浓重的哀伤决绝

  看完此片,对日本的“切腹”仪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切腹是那么痛苦,要在肚皮上拉开一道很长的口子,鲜血狂飙,内脏全翻滚出来,如果死不了,只好请人在颈动脉上再来上一刀,这叫“介错”。看着一具原本雄健的、生气勃勃躯体变成一堆没有生气的、逐步腐烂的尸肉。日本人真是很爱走极端。想必有誓死决心人才会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心意

  切腹代表了日本军人对天皇的忠诚。片中有个不变的大背景,一副大大字画挂着,上面只有两个字——“至诚”,估摸着可以完美体现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

  本来我可以给这部片子打4星,甚至5星,只可惜,片子太短,还没等人咂摸出滋味来,就戛然而止,有点缺憾。毕竟,三岛由纪夫虽说是个全才,但主要才能还是体现在写作上,而不是电影导演上。说不定,三岛他故意把片子拍得那么短暂,就象一把闪光匕首短小精悍,但极其锋利,直插人心

  现实生活中三岛由纪夫也是切腹自杀,他是个右翼分子,1970年11月他实施切腹,可惜不太成功,最后得由别人对其进行“介错”,但连砍数次都未能砍下他的头颅,三岛由纪夫难忍痛楚,试图咬舌自尽,第四次介错终于成功。没想到,四年前的这部电影还真是一语成谶。

  虽然三岛由纪夫有“右翼”倾向,但他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是不容抹杀的。他曾二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金阁寺》,《潮骚》,《假面的告别》,《爱的渴望》和《春雪》等。三岛在自己四十五岁时,知名度已经登上世界顶峰,成为“世界一百人”中唯一被选出来的日本人,美国人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他自杀之后17个月,他的挚友,日本另一位文坛大家——川端康成也选择煤气管自杀,两人相继自杀留给后人无数的疑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忧国》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