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公主》是一部由鈴木雅之执导,绫濑遥 / 岡田将生 / 堤真一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丰臣公主》影评(一):如果以《达芬奇密码》来期待和衡量这部片,可能会有些失望,左右和影响对片子的认识。
一座城市,17世纪至今,数百万大阪人默默守护着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400年来代代相承。如果故事写在德川幕府时期,这一定是达芬奇密码式的剧情。但是作者把故事背景放到了现代,甚至是明治维新100多年后的今天,写的则是亲情和传承。如果以《达芬奇密码》来期待和衡量这部片,可能会有些失望,左右和影响对片子的认识。
也许了解一点日本战国史的观众,会期待丰臣和德川后裔们的对决,诸如真田、鸟居、蜂须贺、长曾我部这些走过历史腥风血雨的姓氏并没有在现代重现刀光血影,秉承着这些姓氏的后人,双方在无意中,回到了历史曾经的轨迹中摸索和徘徊,在立场和观念上冲突,影片在真田和松平两个人的对话中走向高潮,也可以说是最后的交锋,仅此而已,整部片子温情平实,在真田的微言大义中揭开所有谜团和意义。
“父亲只有在确定自己不久人世前才把真相告诉儿子,这份沉重,儿子会记住一辈子” “这份嘱咐,一辈子不会有第二次”
有些影评称无法理解故事上的荒诞,首先这不是一部推理片也不是一部纪录片更不是穿越剧。以为恐怖惊悚,其实文艺。很多日本电影故事就是这样,情节的建立在一些看似不会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事情,在这种类型电影里面寻找逻辑本身就很荒诞。日本电影擅长的就是表达的以小见大,看似司空见惯,看似不起眼的,放到架空的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去提升高度,让观众去体会的,也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
打了这么多年,沧海桑田,莫说德川幕府,就是明治政府也已经不在了,时间淘尽了阴谋、世人早已不为功名和仇恨而活,剩下的就是一纸协议、一份亲情,和一种信念的传承,你相信就是真的。你真正视如珍贵的东西,即使旁人不屑一顾也可以不为所动。这些都是说不清楚的东西,尤其在当下社会现实中,不能完全用逻辑去理解的。不要因为一时的羁绊,而造成了终身的悔憾,故事能够引起观众思考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在现代的价值,可能就够了。
《丰臣公主》影评(二):物似人非
相比起原著,虽然在剧情方面没什么出入,但是人物方面,进行了很大的变动。
首先是其貌不扬窝囊懦弱的鸟居变成了傻乎乎的美女,其次是体胖人丑的大辅变成了帅哥,最后是高美富的大美女旭直接变性成高帅富。
虽然这种美化可能是为了使得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戏剧性更突出一些,但是总感觉原著的精髓也因此丧失了。
在原著中,鸟居和大辅是最受喜爱和让人感动的两个角色,在电影中则彻底沦为符号式的角色了。
,在看小说时,我就想旭这个角色如果让绫濑遥来演应该不错,没想到电影版真的梦想成真了,只不过角色从旭变成了鸟居。而且因为性格使然,也让小遥遥一下从高美富变成了傻大姐,实在是太打击我了。
《丰臣公主》影评(三):MIX悬疑&奇幻的亲情大片
以德川家康血洗丰臣家族的大坂之战为背景,明线围绕保护丰臣家族后裔,进而探讨守护自己重要的东西;暗线刻画两对父与子之间的羁绊,从而把本片上升到亲情的高度,两条线最终交织于富士山下“白色十字架”从而升华整部电影。LZ按编剧及监督的大致意图,写下了以上言论。
在我看来,这片完全就是糅合悬疑与奇幻,但是又把悬疑玩糟糕的典型。背景设定宏大,这个可以有,但最后生拉硬扯上亲情与守护,那就是最大的败笔。电影最开始设下一个最大的谜题,大阪于7月X日全面停止,最后揭晓答案时居然是全部市民跑去支持“阪独”去了......
另外,不得不提配乐师——佐桥俊彦,首次认识他于99版《全职猎人》,充满异域风的配乐,让动画锦上添花,后来的《机动战士高达seed》及续篇destiny,《全金属狂潮》等等的配乐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直至最近这部《丰臣公主》,边写这篇评论时,顺带把OST也下了,准备在把ED在播放器里循环个N遍再睡。(N>10) XD
最后,2星全给配乐-----佐桥俊彦。
此致
敬礼!
《丰臣公主》影评(四):「それが、男です」(笑)
作爲原作飯,我實在覺得電影把書破壞得差不多了=_=可是可是舞臺挨拶整整一個小時堤堤和貴貴都在玩眉來眼去啊大桃心~
小女雖然不才,人又笨,但是再怎麽樣智商也不是負數,所以謝絕被誤會是穿越黨……附上證據證明我不是穿越黨: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948826896/
2011年4月19日,六本木。我看到万城目學大先生了……還真像馬爾濟斯……
第二個最深刻的印象是,大阪城和中井貴一從沒有一刻顯得如此帥氣過……看書的時候都沒覺得總理大臣伯伯這麽帥氣啊哇呀呀,真是的(抹淚兒),所以當挨拶的時候堤真一說今天意外的觀衆裏面女性比較多所以可能會覺得這個其實描寫父子情比較重的片子怎麽怎麽樣,但是這就是男人!的時候,我眼睛直勾勾的盯著中井簌簌啊~~~您亮了!亮得跟嚇到了岡田童鞋的螢火蟲似的XD話説岡田童鞋的膽子小到一定程度了啊……盛夏的時候在市政廳前面徹夜拍戲之後,堤簌簌撿起夏蟬在地上的屍體在岡田的背後沖著他“哇呀~!”的嚇唬了一下,結果居然嚇得岡田整個人跳起來撲到堤真一的背上去了……結果因爲整個是封場拍攝,弄得中井伯伯直吐槽說岡田叫聲大得跟殺人了似的……然後最扯的是,閙這麽歡騰綾瀬小美女居然連蟬的影兒都沒見到過……
整個挨拶因爲被安排在了終場之後,最近看到這麽安排的好像還只有多田便利軒呢……如果不是對自己的戯有十足的自信的話,大概不會選這樣大家都已經看過電影之後才登臺的方式,另一方面也有好處,因爲大家都沉浸在很興奮的情緒中,不管是觀衆還是製作團隊們,整個挨拶大概四十分鈡左右,基本上就是從頭笑到尾的,綾瀬小美女JJ真的不知道該説是天然還是遲鈍程度的慢半拍,中井貴一和堤真一一左一右從頭到尾都在調戯岡田將生……而且后半段一直在聊末裔的問題,我也覺得堤簌簌!比起什麽手相之類的來,與其說德川家,我覺得您有武田家的風範啊~~~而且因爲我也喜歡中井貴貴和堤真真在病房裏的那一幕戯,所以後面一直跟著狂點頭來的>_<
最後因爲在震災中,堤真一也提到了這部片子裏全大阪團結一致的那份精神,希望能在這次的震災這個時段派上用場,雖然並不是爲了這樣的目的而作的這部電影,但是趕上了這樣的時間段,就希望可以起到一種照應的作用,讓大家感到團結的力量。他說這個的時候我就想起大阪府現在某位知事的獨裁謀劃……當初這本書出來也正好趕上那個獨裁計劃出臺,差點被錯當了一回事……這次正好在震災當中,也一定是個風口浪尖吧,可是真的有把書裏那種忠心團結的感覺渲染得更加立體,而且中井貴一真的很出彩,看的時候,現在東日本其實大多數人也是這樣團結一心的在抗災的這種心情也有幾個瞬間在腦海裏閃過,所以當堤簌簌認真地說這番話的時候,我也就暫時把對冰激淩畫面的邪惡妄想先從腦海裏剔除了XD不然滿腦袋都是堤簌簌的冰激淩哪對得起中井簌簌對兒子的一片深情哪~(你滾)
電影本身,說實話,我一直很喜歡鈴木導演的手法,但是這次特寫大近景也用得太多了……看得眼睛直發昏,而且因爲我真的非常喜歡万城目學的小説們,所以不太喜歡看到電影裏面作出的那些改動,甚至添加了一些很關鍵的東西,也隨之刪減和改變一些滿關鍵的東西……雖然是沒辦法的事情,不這麽做的話,電影可能弄不下去,但是突出一些部分的東西,就意味著書裏的味道也會被削減……這畢竟不是小説,不可能凴讀者自己的意志去擴展和重視某一部分,而必須要隨著畫面去感受,所以如果沒讀過原作還好,如果讀過的話,有些地方可能就會”?“一下了……個人其實不是太喜歡這些改動,可能的話,我希望原原本本的照著小説來拍就好了……
這本小説原作其實有一個問題,就是它的前置非常的長,大概要到三分之一的部分,才算是真的進入到核心情節中的感覺,而電影本身就只有兩個小時(BTW我覺得那個一小時五十九分寫得非常的有搞笑意味~),不可能給一個小時做前置,那大家不就都得睡着了,所以當電影刷的一下子就勾起人的興趣的時候,作爲原作粉其實滿覺得佩服的,特別是利用了一些直觀的場面上的壯闊性,把這個故事深埋的一種”関西情結“也很好的帶到了一個明面上,卻又完全不會招人反感。在東京看,也會覺得大阪原來是如此的壯闊而帥氣,其實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然後書裏所確立起的一個”大阪導遊手冊“功能,也很好的移位到三次元裏,原原本本的大展了一下拳腳,不只是那大得出奇的章魚燒,大阪城的壯麗,護城河的意義,甚至更多的一格一格的畫面所蘊含的對大阪的熱愛,都很扎實的通過畫面傳達,不花哨,也不賣俏,就一個畫面一個畫面,有壯麗,也有市井,在在的傳達著“雖然故事是架空的,但是這就是大阪”的感覺,真的很美好。就像是挨拶的時候製作組也讚嘆的大阪人做臨時演員時候那種精神頭兒一樣,大阪真的是個滿特別的地方,而且從沒有這樣一刻,或這樣一部電影,讓大阪這個地方,顯得如此帥氣過。
這首先要歸功於万城目學啊>_<
但是說到演員的話,說實話……唔……堤真一真的不管到了哪裏都只是堤真一。舞妓以外的任何我看過的角色,其實都是變成了堤真一,如果是堤真一的死忠粉絲,就是最近幾年很流行的“堤宅”的話,那可能什麽都埋單,我也覺得這裡面的堤真一簌簌仍然有很澀的魅力,很帥氣,而且還帶著色氣,濃濃的色氣啊~~~不過如果腦子裏本來有一個松平的印象的話,能不能和堤真一重合起來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其實沒重合起來,所以只能強迫自己從頭再接受一個新的松平的形象而已。但是爲了那些冰激淩,我忍,握拳!(你滾!)
至於旭跟鳥居,就更提不上什麽像不像的問題了(是說我心目中的三人組形象,松平大人一定要是佐佐木藏之介萌簌啊,然後鳥居是塚地武雅或者阿部サダヲ啊,然後旭公主是化得比較像混血兒之後的栗山千明或者香椎由宇就好了~),重點是必須要接受綾瀬和岡田的這個形象,才有辦法繼續享受這個故事。不過自從《惡人》之後,我就真的覺得岡田好適合某個戲路XD這次也是后段突然有幾個特別顯得出彩的地方,眼睛裏冒出一團黑氣似的樣子,黑光霍霍啊,那一刻我有點明白爲什麽不能讓綾瀬遙來演這個角色了,因爲那一團黑氣絕對“噗”的一下就蔫掉了,然後冒出一顆粉色的大問號在背後,露出一臉可愛來。唔,絕對有這個可能……所以其實比起來,這個三人組不管是從哪個意義上來說,都還是跟書裏的人物分開來看待可能會比較好,會能更享受這個電影裏的種種安排。而爲了病房那一幕,我就力挺中井貴貴和堤真真到底了嗷嗷嗷~~~狼叫(<--你到底是去看什麽的!)
茶子小妹妹和真田小妹妹,啊,錯了……其實看起來反倒是覺得和書裏面很貼切(但是每每一提到真田家就給塑造出這種形象來,讓我這種真田家裏喜歡的是真田信之夫婦的人覺得很隔硬就是了……)。而且有一個處理果然還是讓人很在意,就是以前万城目學也曾經提過的,性同一障礙症和異裝癖並不是一樣的,真田大輔是性同一障礙症,並不是異裝癖。這個點在書裏也是很重的一個點,而這部電影其實很大的精力都放在“父子”這個關係上面了,真田家的這一對父子自然也是矚目的關鍵之一,雖然我跑去矚目貴貴和真真了……不過中井貴一真的把這個“父親”的角色演得非常的讓人印象深刻,我是覺得全篇裏中井貴一是給人印象最深,我個人覺得演得最好的人。順便說幾句題外話,關於GID的小説,其實除了像万城目先生啊加籐實秋這樣把它當作一個部分但是沒有特別深挖的小説之外,我很推薦帚木蓬生醫生寫的《インターセックス》這本小説,雖然是推理小説,但是帚木蓬生有從這些患GID的孩子和他們的家庭入手, 從這些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將他們所面臨的很多問題和整個家庭的各個成員們的複雜感情作爲書的重點描寫。GID的患者們很容易被誤解,甚至被當成只不過是異裝癖,但是實際上卻並不是這樣的,我覺得其實如果有機會願意去看看帚木醫生的那些小説,再回過頭來看万城目學大人啊或者加籐實秋的書的話,甚至可能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的。啊,這是題外話。轉回來説,基於這樣的考量,其實要演真田小朋友,是很需要勇氣的,不過因爲這又是個中心人物,是很重要的,不能一筆帶過。我是覺得,其實中井貴一的從旁協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井伯伯原來就是這麽帥的麽?嘖嘖>
其實整個電影我這裡是覺得有2.5顆星星,因爲比我原本想像的万城目學的味道要少了很多,我個人是對那些改動有些不滿……特別是最後結尾的那幾個畫面一下子就把鈴木導演的風格全襯出來了。所以作爲粉絲其實並不是太滿意,但是一個是後面挨拶那半個多小時我笑得肚子都有點疼了,一個是我實在是很喜歡病房那場戯(捂臉),一個是冰激淩多得鄙人很滿意(再捂),一個是岡田將生演得意外的比想象的有存在感呢,一個是中井簌簌真的亮了,一個是大阪也真的從沒有一刻這麽帥氣過……所以總的加起來,就覺得有3顆星星了。就像堤簌簌說的那樣,這其實是部男人戯。所以女生看的話,一定會有覺得被閃到的地方的,男生的話,我就不知道了。
父親和兒子的關係,在很多的電影裏面都被重點描寫,這次也是一樣,其實所有的這些電影,那些壓力啊困擾啊隔閡啊之類的雖然各個不同,但是它們都真的只是外在,被包裹在裏面的核心永遠卻都是相同的,“父親和兒子”這個主題再説千萬次,也道不盡的,還是“傳承”這兩個字,和這後面所需要被領會的万語千言吧。所以堤真一說,それが、男です,真的,就是全部了。
それが、男です(笑)。
《丰臣公主》影评(五):传承啊!
说得是传承啊。
丰臣家德川家的史实我很熟悉,影武者颇有耳闻;明治时期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也偶尔涉猎。胡说八道的穿越剧,架空历史的OJO公主什么的,在那些史实面前,ばか!完全无法接受。这部片子,更是天马行空到了国中之国的地步,看起来却是很舒服。
有书评说是日本的达芬奇密码,颇为赞赏。我却以为更为高明。
丹布朗的几部原著和电影都看过,包括天使与魔鬼、失落的秘符。达芬奇在阅读中,去推理、探索很有趣味,结局也耳目一新。然而布朗与万城,却是不可比的。
也许在脚本结构上,二者相似,也都用了同样的本格手法。但是,布朗的小说,只是很精密的解谜过程,从头而至尾。万城的小说,在解谜之后,是浓浓的人性与亲情。
传统的亲情,西方小说喜欢解构为俄狄浦斯情结。文艺复兴虽然号称复兴,回归希腊。实际上是对传统的再解释。在过去的历史上,背叛过去并再创新。
日本大和民族,却完全不一样。许是接受了当年遣唐使的经验。日本文化,从来都是外来文化与本地文明并存。当年的神道教和佛教并存,明治时期的洋化服装与和服并存,甚至二战后,现代大厦与传统的和式民居也都在最为现代化的东京共存。让人深叹,日本对于历史的完美传承和现代化的一并接受,相当不可思议。
这大概是在精神上,日本人的历史传承,依然存在的缘故。茶道、花道、武士道、甚至枯山水,珍贵的文化因素,一样也没有少。甚至于日本的AV,都可以从古代找到线索。AV在外人认为甚为不雅,但在日本创世神话中,天照大神隐藏在洞穴中,便是另一个女神天宇受卖命,以脱衣舞的方式,来让天照回到尘世。而这一不雅的脱衣表演,在后来演变为“神乐”和“祭”。色情和高雅都没有被隐晦,而是同样被承认,公诸于众。这也是很多AV女演员能登上主流媒体的原因,主流演员如綾瀬,也可以拍类似“奶子排球“而毫无愧色的缘故吧。
反之,在中国创世神话中,虽然伏羲兄妹是通婚造人,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也是兄妹统治天庭,然而中国人一向是巧妙隐去表面上的不雅元素,视之无睹。不仅在神话中,在政治上,也是传统的阳儒阴法。在精神继承方面,则有君子远庖厨,然而君子照旧吃庖厨血腥屠宰出的肉,并不以为耻,实用主义永远是最好的,从古便是如此。
只是实用主义终于害了中国人的传承。自五四以来,国家的衰落,让国人开始深思过往,要求自由和解放成为了新的实用。从胡适和陈独秀都认为得西方更强,到毛式的打倒孔家店,现进一步深化了对传承的唾弃。 不仅如此,当年日本学唐风是学一半留一半,现在对马家大胡子和约瑟夫朱加施维里的盲目效仿,使得中国完完全全与过往割裂,崖山以后无中国成了真正的事实。
而在朱加施维里失败后,往前走和往后返,前面是死亡,后退没有路,令学生左右为难。实用主义又一次救了急。效仿胜利者西方成了风尚。然而学西方也只能效仿皮表,难至骨。正是由于香蕉缺少白肤白心的历史基因。而这个元素,只能如同电影中,由父亲亲口传给儿子。别人家的传承,学来也不是自己的。
背叛和唾弃过去,信任更是无从谈起。也就没有了可以传承的理念。至于财宝,丰田家的无敌大阪城,二天间被毁去。德川家的金阁寺,也曾被大火烧去。实而有形的黄金,无法刻下的自己名字,没法有所属。则是最不重要的,更是无法接续财宝。人人皆可为主,人人亦可失去。
传说中的大阪国,并不是土木建筑,更非真金实银堆积。只是信念。看不着也摸不见,甚至于被守护的公主,是否真有其人也不得而知。只因为,那是父亲的嘱托。诚实和郑重加重了嘱托的重量。而这一切又都来自于对父亲和祖辈的信任。信任!
在电影中。堤真一找到了自己的传承。当他沿着甬道走向议政厅。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同想象着的父亲在一起,同父亲讲了和,同历史讲了和。走向口声相传的承续。
顾炎武有言语如今很知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该句出自于日知录,原文:“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
认真考究起来,顾氏将爱国分为二段式。亡国与亡天下。前者只是改朝换代,张三的天下,换作了李四坐,其他并无区别,称为亡国。
亡天下,则不单是换了君主,连带着人食人,民不聊生,从上层建筑到下层百姓,一概倾覆,号为天下亡。
说实在话,虽然日本这个国家,虽小而险恶,火山地震层出不穷。我倒是以为,日本是亡不了的。因为有着对历史的承继。就象犹太人一样,坚守着塔木德和托拉,服饰、言语完全不改,拒绝被同化。国土可以被侵占,民族可以被打散,然而自己的传统,丢不了也不能丢失。犹太终久在一千年之后复了国。同样,居安思危的日本人,也很难消亡。不仅如此,它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良之处,将幤端陋习摆在台面上,成了文化也相当可贵。
反过来,日本从前的老师,无视缺点甚至加以美化,私下里大行其道则不够磊落了。而用顾氏的二段论来判识,文化传承的消亡,与亡天下有甚么区别。在这一点上,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是相当出名的典范。很少有普通人知道,现代埃及人,与建起金字塔,写出莎纸书的古埃及人,二者甚至不是同一人种。(难怪他们根本不认得古埃及字!)而我们,虽然识得象形字,背得论语,却根本不相信这些传承,在文化上,与埃及人又有多少区别。严格得说,现在的普通话,是元代官语的声调。跟汉唐完全不一样。
不磊落始终是我们的大毛病,甚至这一点,也被美化为实用主义。而这就变得更糟。因为实用主义重视得是实用,而实用,在多数情况下,是唯物质。当唯物主义成了唯物质,这一切的一切,让传承更无从谈起,
因为财宝的缺点,正是财宝本身;唯物的异化,便是终成物件。"随露珠凋零,随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往事,宛如梦中之梦。"----丰臣秀吉。
《丰臣公主》影评(六):为丰臣家而战斗,还是为大阪而战斗
当看到全大阪的人都自觉挂起了葫芦的时候,自己还是被震撼了一下。转眼间,大阪市区空无一人,所有的人都放下了手边的工作,向大坂城聚集。
实在不了解大阪人对秀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感情。大坂城被烧,丰臣家被灭族,日本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转移到了关东,大阪人对关东德川家是抱有敌意的,但那是四百年前。四百年来代代相传,将丰臣家的后代保护到现在,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大阪国应该独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看到旭讲出这句话,我居然忍不住笑了。早听说关西和关东水火不容,但没想到大阪人会喊出“大阪独立”这四个字。在这部电影中的大阪人,一如以往东京人搞地域攻击的时候描述的一样——不遵守规矩、大声讲话、打架斗殴——以至于大阪人被关东人称为“日本的中国人”。而大阪人也当然是对东京人看不顺眼。“若不是当年天皇被明治政府骗到关东去,日本的中心还是关西咧,东京算什么?不就是江户么?江户,征夷大将军府,说白了就是前线指挥部,一顶帐篷而已,牛什么牛!”当全大阪的爷们儿们对着来自东京的松平喊道“滚回东京去”的时候,我悟了,这就是赤裸裸的仇恨啊,什么上海和北京的攻击,上海和广州的攻击,立马就成浮云了。
于是有了这么一部电影,一切说的跟真的似的。丰臣秀赖的儿子国松没有死,真田、长曾我部等丰臣家臣的后人世世代代将丰臣家保存下来。明治时代,这帮人和明治新政府达成了协议,由大阪富商出钱资助萨长,打败德川(这倒还真是史实),因为这个原因,“丰臣家臣后人”还和大久保、西乡、岩仓签了份协议,即日本国承认大阪国“独立”,但是是不公开的独立,即只是保持“自治”和“精神上的独立”。后来,天皇巡幸江户,竟然就再没有回到京都。(按一般的书上讲本来就是要迁都大阪的,结果大阪城给德川庆喜的人放了火,没法住,所以天皇只能去江户了)这倒是解释了天皇为什么要迁都到东京而不是大阪——因为大阪已经独立了嘛。
在片子的末尾,松平放弃将“大阪国”公诸于世,大阪人欢呼了。是啊,大阪国对于大阪人而言,也许只是一种精神寄托。即便它永远都不能公开,但是一直存在这样一个念想,大阪人便能在东京人的白眼和谩骂中保留着那一份四百年的自信。为什么松平放弃了公布大阪国的事实呢?呵呵,可能因为他到底还是一个大阪人吧。
说回来这片子其实是一个关于“父亲”这个主题的。这片子是关于历史的,没错,四百年的历史传承,很沉重,现在中国常常感觉不到这种历史感了,但在日本还有。松平问真田,“这么荒诞的事情,为什么要相信呢?”“因为这是父亲告诉我的。”多简单的理由,所谓历史的传承就这么简单,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父辈的理想,又在子孙身上实现。一千年前如此,现在还是如此。日本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由一个又一个家族构成的国家,从一千多年前的飞鸟时代,延续到今天。茶道、花道、剑道,都因为家族的传承延续至今。
末了插一句,日本的审计局实在是牛逼。
《丰臣公主》影评(七):用历史解释父子间的羁绊
说实话,对电影本身,还是比较失望。
题目太大,预告片太豪华,连故事的起源也搞得太大。
结果呢,结果,只是用了那一著名的历史事件来解释一个大阪人种流传的笑话,来诠释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羁绊而已。
豆瓣的影片介绍上,类型写着喜剧。可是全片都用了暗色调,紧张的背景音乐,一直板着脸的主角们,是喜剧么?将大阪这个特殊的城市说成是日本内阁承认的地下王国,光是这一点,就已经是喜剧了吧。
有时候,我真的不懂日本人的幽默啊,当然也更不懂日本的幽默集中城市大阪了。这算是自嘲么?大阪国什么的
但是故事起了这么大一个头,甚至连日本都分裂了,为了什么,为了仅仅是表现父亲与儿子的生死羁绊,我就更没办法接受了。关于父子传承信仰能够起这么大的作用,我并不怀疑,但是,有必要扯这么远么。
然后,我找BUG的习惯又开始了。大阪国以葫芦为信号集结了全城所有的男子是没错。万人空巷的局面太难解释了吧。女人呢?孩子呢?那些不知道真相的人们不疑惑么?全在同时躲哪里去了?
再说主角们,实在是这片子卡司强大到无法忽视。小遥依然演着傻大姐的角色,我都不想说了。冈田将生整个怪怪的,虽然努力演的很严肃带着谜团,却怎么看都是眼带笑意。堤叔。。。。演技我不否认,但这片子总有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况且,依然演着严肃不苟言笑的类型就有点看腻。反而是中井叔我真佩服,什么样的角色到他那里都很合适的感觉。至于那个打酱油的玉木,我一直在想,为啥就让他去打了那么个酱油呢?章鱼丸子小哥什么的,扑哧。
感想以上,个人感受而已。总之失望为主。
《丰臣公主》影评(八):传承
好吧,我没有读过原著,完全是冲着日本版达芬奇密码来的
但结果实在不太令人信服啊
大阪国,明目张胆搞分裂么
埋藏地下的国家,可以说有,可以说无,我没有看到文献或者建筑物中的蛛丝马迹(请原谅我中丹布朗毒已深)
末尾处还出现了刺杀,十分混搭,让我感觉神秘的大阪国民并非特别也是同样的激进嘛
我个人认为公主不知道自己身份那就没意义了
这里面表达的历史虚无观念也不是我赞同的
相反,我觉得这是部绝妙的美食介绍片啊,尤其是街巷场景格外细腻,可见花了一番心思
与其说是秘密守护着不为外人道也的大阪
不如说是传承民族遗失的信仰
里面感觉有一丝丝政治意味(哈哈当然有可能是我联想过头了)
百年前,德川家武士手下留情放过了那个丰臣孩子
如今,审计师同样默认了大阪国的存在
当新旧政权交替时,没有所谓对与错,有时保留下些希望便是了
最后吼一声:所谓脑补伟大啊!
《丰臣公主》影评(九):門後的世界 - 從稽核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架空歷史電影,從顧人怨的稽核說起,在稽核的過程中 (也影射了日本關東與關西間長期以來的對立地域情節) ,藉由門後的世界道出當年豐臣滅族的內幕。這部電影一開始鋪陳還不錯,只可惜到了中間越扯越遠,原本應該是部懸疑推理劇,卻又想塞入青春喜劇的橋段,最後成為失去戲劇張力的大雜燴,草草收場,相當可惜。
既然是架空小說,歷史就隨便扯吧,不過既然要以稽核當作劇情發展主軸,那好歹也要考究一下真實世界的稽核吧,實際上這部電影對於稽核的描述遠不如山崎豐子的華麗一族考究。稽核固然權力很大,但稽核不是神,絕對不可能想查甚麼就查什麼,查核範圍跟內容都要事先規劃的,任何與查核範圍無關的事情是不能強行調查 (壓根想不透那扇門跟財務能扯上什麼關係?!?!) ,更要事前以書面方式通知對方。被稽核的部門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雙方的進退應對往往包含了許多”語言的藝術”,被稽核的部門更會使出很多奇怪招式應付稽核,雖不至於像OJO這麼高段,但也絕對不會像大阪市政府那般”溫文恭儉讓”。
當然,稽核也是人,如果進度超前,往往也會趁著出差的空檔趁機吃吃喝喝,但實際上大部分的稽核是要在短短的有限時間之內完成實地審查,之後還要在很短時間內完成書面工作底稿,這些報告幾乎都是晚上回到飯店房間後熬夜加班完成的,時間壓力絕對不小,絕對不可能花一整天時間坐在OJO對面來個大阪燒吃到飽的好事。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如期完成報告就應該偷笑了,還有誰有力氣想要一探門後的世界?
《丰臣公主》影评(十):94
实在难以分类,对于《丰臣公主》这样的电影,当然,对于小说,尤其是日系小说,我真是门外汉,所以还是不多说什么了。毕竟感动我的,只是其中有关父子,有关家国的一些传承与坚持。
当然,必要的历史想象力,还是很惊人的,从400年前的丰臣家灭门之祸,延续至今,而真田、长宗我部,蜂须贺这样熟悉的姓氏,对于玩过好几代太阁立志传的人来说,亲切感确实很足。
中国人的朝代更迭太过频繁,所谓的皇室正宗,传奇,早就没有了延续,而中国人这么多年来,向来学习的其实都是,彼可取而代之的强盗理论,所谓的封建理论,其实都只有强盗,却没有忠贞。这些年来,更加严重。新门阀没有建立起来,旧门阀早被打倒。所以或许根本不可能想象象电影里那样,守候400年的传承。
当然,最终故事回归到父子亲情的路数上,算是落到了地上,也嫁接起普通百姓,现实社会与遥远的传承,家国概念之间的理所当然关系,挺好的。
大辅这个异装癖的设定真是非常漂亮,至于其中的女角,或多或少都觉得有点多余。只除了,完全没能认出来的和久井映见阿姨,那么平淡却可亲的普通妈妈,配中井贵一大叔真是再好也不过了。
还有一个菊池桃子,这名字怎么这么熟呢?但是又实在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甚至在片中我都忘记她演过的是谁了!
找机会把小说也看看吧,或许感觉会更不一样。
做个男人,做个大阪的男人,做个能够传承父亲的坚持的男人,并一直将它传承下去。看到一个个葫芦出现的时候,真是让人热血澎湃啊!这是我们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