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10篇
日期:2018-01-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10篇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是一部由中村义洋执导,井上真央 / 绫野刚 / 菜菜绪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一):乱入的上帝视角与特别协力的“推特杀人事件”

  自《告白》后凑佳苗的小说影像化就成了香饽饽,大有东野之势。本来我一直觉得主妇出身的她能有今时之成绩,简直就是一励志故事(当然如果放在日本社会的语境里,女性大学毕业后工作然后结婚回到家里做主妇是工作的继续)。但现在森森以为,正是因为主妇出身,她的脑洞里对女孩、女人间腻歪心理的刻画,日本学生时代普遍存在的欺凌对成年后的影响,以及从乡间到大都市成长经历的种种隐秘心情的描述,才会非常让人感到平庸恶意的后颈一凉。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的小说版好像目前还没有中译本,但从本片来看,不知道是不是和凑佳苗的《告白》、《赎罪》类似,都是多线索不同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直到最后一个人完整事实拼图成为了上帝视角的你我所知。所以在其影像化后,包括《告白》和《赎罪》,都是这种不同人物轮番上场的章节化罗生门表述方式。这种表达方式用在电影显然比多拉马更加紧凑和合适,因为观众的记忆能力有限的,如果隔上一天甚至更久才接力下一个线索,章节就成了断章,追逐事实完整拼图的兴趣也会大为减少。所以我把这部和《告白》都看完了,但《赎罪》看了小说后,只把第一夜的故事看了下。

  回到白雪姬杀人事件,在这部作品里,作者把上帝视角也最终引入了事件发展,这是否可以算作凑佳苗更大的野望?在这种社会派推理小说里,上帝视角常常以媒体乱入的方式介入并且屡见不鲜,但往往都只是一种氛围渲染和看客心理总结,但随着媒体生态发展到现在的移互时代,上帝视角也会乱入成第一视角,介入到事件进程,导演一场脑洞大开的“推特杀人事件”。相信着也是本片最大的不同和卖点,多版海报都体现了这个point(《搜索》即视感,但推特协力更加同步)。而就像片子里那个其实是吉尔伯特的戴安娜所说,你真的以为人们所说的这些都是真实的吗?你真的认为你所认为的,就一定是事实?但上帝视角往往是自负的,是的,我认为这就是事实。于是最大的讽刺就是,那个自以为站在世界中心呼唤案的刚哥,监督给他的title是,无关者。

  于是本作品的最有趣之处在于,知道所有真相的家伙深谙此道。而我们作为观影者,其实和片中的刚哥和键盘侠心态没什么不同。

  最后说一下演员,很多看日剧人都是伴随着猪猪日菁字幕组互联网传播长大的85后,这群人也是伴随着85—88这批最后的昭和若手女优长大的。我们如今年近三十,她们也如是,各自际遇混的地位都不同,但看着也是亲切,也能感受到她们逐渐安定和成熟的演技力。恩恩,mao的演绎很不错,尤其是脑洞中的杀人场景, 贯地谷诗穗梨尼玛她本来不是演那种小千金的咩,这次演个百合宅也很有趣。然后最大的惊喜是莲佛美沙子,她之前老演圣女身边被ntr的辛德瑞拉,这次又演辛德瑞拉,但剪了短发尤其杀人的时候完全没认出来啊。尼玛考研演技的时刻难道是杀人现场?可怜小鲜肉绿茶婊菜菜绪了,被杀了两次……

  :导演是导金色梦乡的监督,有必要再去看看这部片子。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二):谁是杀害白雪公主的凶手?

  大家都看过《白雪公主》,主人公是一个皮肤像雪一样白,嘴唇像血一样红,头发黑的像乌木一样的公主,她的母后死后父皇又娶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有一面魔镜并且每天都会问魔镜“魔镜魔镜谁最美?”每次魔镜都会说她是全天下美丽的,有一天她照例问魔镜谁最美丽,魔镜竟然说白雪公主比你美丽一千倍,这让后母嫉妒不已,她派猎人去杀她猎人却放她流落到森林直到遇到七个小矮人,后来后母三番两次去刺杀终于成功利用毒苹果让白雪公主昏迷,被七个小矮人放入水晶棺材,王子路过便爱上了她,最终,毒苹果从她的嘴里吐出来了,后母得到了应有的报应,白雪公主也和王子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白雪公主》是童话,《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却是一部悬疑故事片。影片讲的是一位像白雪公主一般美丽的女生三木典子(菜菜绪 饰)被杀害,一个电视台的临时工赤星雄治(绫野刚 饰)相继采访了她的同事同学邻居父母,并且通过电视台的剪辑和社交媒体的直播让整个舆论对准了城野美姬(井上真央 饰),把城野推上了风口浪尖,直到城野决定自杀前才查明真相凶手。在观影的过程中很轻易就能判定凶手另有其人,这对于推理悬疑类的电影来说是致命伤,而纵观那些成功的悬疑片《盗梦空间》《致命ID》《第六感》等,哪一部不是到最后才猜到结局?但是要说《白雪公主杀人事件》是一部烂片我也不同意,因为这部电影最突出表现的并不是悬念而是复杂人性

  在一开始案件被曝光后,赤星雄治就利用电视台的公信力开始涉足到案件的调查中,并听信朋友的片面之词自以为是的把嫌疑人锁定为城野美姬,通过高超的剪辑技术自己主观臆断将未经过证实的内容放到电视台播出,引起舆论的巨大反响,特别是社交网站中并不知真相的网民将自己看到的新闻和赤星熊治的采访直播当做事情的真相,人肉辱骂城野美姬,在调查还没结束的时候就对城野盖棺定论,愤怒的“民意”甚至差点将城野美姬逼上死路。这里不禁让我想起阮玲玉当年的四字遗言“人言可畏”,一样的有苦难言,一样的千夫所指,其中把阮玲玉逼上绝路的也是无良媒体和不明真相却装做很懂的群众。新闻自由是每一个媒体人追求最高境界,但是对新闻自由的滥用,媒体审判和二次伤害却依然是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之一,案例也有很多,药家鑫、彭宇、李天一、杨武、农夫山泉……….不一一赘述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社交网站网民对城野态度的转变,开始是对城野各种阴暗的揣测,哪怕是嘴角的微笑也被放大,后来警察证实凶手另有其人后又转而同情城野的遭遇谴责赤星的无耻。无论是一开始对“白雪公主”的同情,还是后来对城野的同情,无一不是因为她们是弱者。虽然案情有发展,但是谁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谁就会获得舆论支持,如果再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舆论的态度在短时间可能依据道德标准,而随着事态的发展,“弱者的道德观”会取而代之,这就意味着,不管从道德角度看当事人是什么角色,只要具备了弱者的身份,他都可能收获同情。这种“弱者的道德观”以并不理性姿态主导了大多数人的头脑,最后演出这一幕黑色幽默

  现在的悬疑片已经不局限于一个个复杂的谜团了,温情成了导演编剧的制胜法宝,本片也不例外。关于城野的学生时代回忆温暖着每一个看电影看的冷飕飕的人,特别是她的小学时代与好友友情感人至深,那一闪一灭的烛光就是一根维系着善念的绳子,她让女主坚信“总会好事发生的”,也让我们看了后坚信总会出现那么一个人温暖你冷寂的心。

  女主城野是井上真央饰演的,我不知道多少人看出来了,反正我是看到一半才意识到她就是当年那个活泼可爱的杉菜ORZ。演技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确实有提升,基本摆脱了杉菜这个固定模式,让我颇为欣慰,虽然变难看了T_T所谓的白雪公主是典型的Green tea bitch,菜菜绪那张脸看来暂时是摆脱不了碧池角色了~( >﹏<= 然后,多角度的叙事方式也掌握的不错,虽然削弱了煽情效果……另外,很多朋友说导演中村义洋跟作家伊坂幸太郎是黄金搭配,突然出来一个中二气息浓厚的凑佳苗让人觉得怪怪的。其实我倒觉得换一下作者也不错,虽然不喜欢凑佳苗以女性视角贯穿故事的写法,但是这部《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和中村义洋的合作倒是给人耳目一新感觉,不然也不会微博上很多人安利。整部剧传达出的思想也符合当下的社会问题——有时候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恶人。最后啰嗦一句,敬告广大女性同胞别轻信女同事,小标砸还是蛮醉人的。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三):即使全世界都与你为敌,我也会和你站在一起。

  在一个平淡的夜里看了白雪公主杀人事件,真是万分庆幸,感谢凑佳苗写出这么震人心脾的好故事,看过《告白》的人都会知道这个中年主妇的故事是多么深刻多么令人回味。白雪公主真是一部发人深省让人振聋发聩的电影。从这个电影中可以看到很多我们自身的丑陋面。 里面的人物形形色色,有想走成功捷径投机取巧的导演,贪小便宜迷失自我的同事1,无比八卦的同事2,自私虚伪禽兽不如发型巨丑还无比自恋的男上司,天真无邪却缺少保护意识的大学闺蜜捕风捉影的同村大妈,泯然众人随声附和的前男神,超级自我嫉妒心重的白富美,平凡朴素却心地善良的城野以及不明真相却推波助澜人云亦云网络暴民。 看完了好多感慨。不同视角不同世界,世界如此复杂,人们如此渺小狭隘。我们有没有洋洋得意以为掌握了一切真相时,在不经意间成为他们中的某位呢,有没有不经过验证的传谣,有没有增加个人偏见的描述,有没有事不关己幸灾乐祸,有没有没有主见的随大流。社会很嘈杂,声音很多,很大,就像老崔唱的, 人也多,嘴也多,讲不清道理 。真实的事实容易浮躁人群给掩盖,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同样是网络暴民的《搜索》,还好电影结局给出了真相,还好我们还有爱,还有信任。 影片最感人画面出现在了最后一刻,当安妮撇开众人回到自己的小屋后,对面的好朋友戴安娜传来了那微弱的光亮,那一刻安妮泪流满面,那黑暗里的闪烁的微光就像一颗太阳,照耀了安妮,让她在这个被全世界都误解的黑暗时候,相信了自己还有好朋友,相信了自己还被人信任。或许正如片里所说,朋友就是,即使全世界都与你为敌,也会和你站在一起的那个人。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四):《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片中的绿茶婊——生活中的三木典子

  最近有一种电影特别受到追捧,很多人也很好奇,总想要尝尝鲜——弹幕电影,说实在的,我并不排斥这种,虽然也追求画面感,但是除却在电影院观看的电影,高清BD1280的我还是很认可的,有时候看弹幕,也会觉得很过瘾,那种“啊,原来还是有跟我想法一样的人啊”或是“这是哪个傻X脑残,不懂装懂,再瞎说”类似这种的想法,虽然有时候会使得自己分神,但是对于我这种总想要说点什么的人,了解其他人的想法,真真是极好的呢!所以《白雪公主杀人事件》是我打开了弹幕观看的。我看电影,写点不知所谓的影评,也不过就是 给自个看的,并不奢望其他人能赞赏,只是看过这么多电影,好的作品那么多,像我这样恋旧又健忘的人,是很会忘记的,我很怕某一天,某一时刻在外吹嘘着自己电影方面的博见,却愕然发现,我已忘记那部我曾经推崇的电影的名字或情节,这个真的很可怕,很可怕,所以我写下来,只是加强个记忆,能得到几个赞就满心欢喜了。。。。。哈哈

  看过《告白》的人,应该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日本电影的悬疑情节,更别说,是出自于同一位作者(凑佳苗)笔下的作品,这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虽然在豆瓣上的评分没有《告白》高,但是还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作品,最起码我在看的过程中,无数次的感到共鸣,受到触动。而且我相信某一种共鸣女生的感同身受会更强烈(嬉笑脸)。影片有一点《罗生门》的意味在里面,通过每个人的回忆来讲述案件发生之前至发生之时的情节,但是这里都会有谎言,因为记忆是可以捏造的 大家都只会说出对自己最有利的而已(影片中女主的儿时玩伴戴安娜说出的真相)

  看海报,就应该知道,手机是这里很重要的道具。。。但是导演主要想表现的并不是手机,而是更直接的网络,网络的匿名性带给人们心灵上的伤害。影片主要讲诉的是公司职员三木典子被杀,弃世焚尸在公园,而通过其同事狩野里沙子,满岛容美对电视台的合同工红星redstar的描述来看,凶手只有一个人,就是城野美姬,更只能是她,案发之后,就消失不见的城野美姬,到底是不是凶手?是导演在影片开始就留给观众的一个悬念,也是整个影片围绕的重点,从一开始就认定她凶手,网络直播媒体调查过程,甚至扒出女主儿时的细枝末节,当然也是通过别人的口述,一点点被塑造成了心里阴暗,擅长诅咒,与人不和善妒忌的反社会变态的形象,这个主旨——“网络暴力”,也差点让躲起来的女主自杀。。。。

  弹幕中有一个论证特别好,恐怖类悬系类的电影,凶手人选基本都是一开始出现的5人之内,与死者关系最为密切的人,这已经是个定论了,我在观看的时候,虽然也发现了细节的不同,也知道凶手绝对不会是一开始就认定的美姬,但是我的重点,是放在了死者身上,很好奇这样一个公认的美女完美的女人,究竟是一反常态,从一而终的完美,还是会像我们身边常见女人那样表面完美实则内心阴暗?

  这就是我说的,女生观看,绝对会用共鸣,学习中,工作中,也会有这样的伙伴,看似极富涵养,姿色靓丽,笑颜如花,却总是言笑晏晏的说出伤你之极的话语,处处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描述,公司的女前辈有一天穿了非常时髦的衣服,得到了大家的赞扬,结果隔天,三木典子就穿了一样的来,仗着自己的容貌靓丽,身材高挑,大方承认自己也买了同样的一件,对方的诧愕满足了她的虚荣,那位前辈在离开公司前,再也没穿过那件衣服来上班。不知道大家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类似的女同事?那样真的很悲催。。。。哪怕是自己先捷足先登,领先于人,也会被厚脸皮的追上无可奈何,就好像吃了一条活的章鱼,嚼不得咽不得,如鲠在喉,只能任其狠狠吸住自己的舌头,败下阵来!

  还有一个情节,女主一直暗暗的喜欢着不被大家知道的小提琴组合,甚至连周边的产品——印有组合图标的水杯也时刻握在手边,小心翼翼珍藏,却被三木偶然的发现,得知,然后就在某一天当着全公司的同事面前,说自己是这个组合的粉丝,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之类,我想女主的心理应该是委屈的,就好像自己珍藏的宝贝被别人亵渎,自己的专利被他人剽窃那样。这之后,事情的发展就变成三木告诉女主,自己已经是这个组合成员之一人的女朋友,甚至得到了女主一直梦寐以求的演奏会的门票,女主在自己的世界里,主角竟然被彻彻底底换成了三木。如果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女主杀了三木也可以说是有缘由的了,但是女主本身就是一个温和,贤惠,是生活在阳光下的人,所以她容忍了下来,而三木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发现你有了新的追求,新的喜好,心境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了处处高于你,她一定是先模仿后紧追,最后的最后一定是仗着自己的优势或是谎言,来告诉你,她已经比你更快一步的达到了你的目标,或是你曾经难企及的高度。因为有影片最后交代了,那个组合的成员从未见过三木。所以这也是三木说的一个谎言。我在看弹幕的时候,很多人说自己生活中,就有三木这样的女生存在,虽然不见得有三木漂亮,但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如果是这样,那不妨做个女主这样的人,恬淡随和,不在意不疏远,随他人言论喧嚣,我自生活的自在,坚信着“明天一定会有好事发生”,带着阳光、元气的微笑生活下去!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五):你眼中的真相

  本片涉及的讨论点:事件真相、网络暴力及人肉搜索、媒体导向、人性弱点、职场生活的压力和怪癖、校园欺凌几方面。 1、事件真相:假象:通过男主角赤星雄治想当然的采访和所谓证人断章取义的证词差点垫实了城野美姬的凶手地位,导致城野差点自杀。真相:最先透漏消息的狩野里沙子才是真凶。对于事件真相调查的过程分为:雄治的采访、美姬的自述、新闻最终报道三部分。 2、网络暴力及人肉搜索:A.网络暴力:在赤星雄治在网上爆料开始,网民不明真相的推波助澜,你一言我一语,对断章取义的报道偏听偏信,咒骂声此起彼伏,令城野美姬差点自杀。如果美姬自杀,是否大家都应对她负责任呢?联想现实社会,这种事情简直不胜枚举,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对八卦新闻乐此不疲,简单而不加思考的口不择言,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不自知,每天把自己放在正义一方,声讨不道德行为,而真正严格律己者少之又少。B.人肉搜索:片中城野美姬大学同学前谷对美姬真实姓名、大学的爆料、影片中旬及结尾网民对赤星雄治资料的爆料,现实生活中此类人肉搜索也比比皆是,其中有一部分曝光了违法者或是不道德者的恶行,而另一部倘若出于恶意或是被蒙蔽的正义感而曝光无辜者的信息,造成的可怕后果令人不寒而栗。结尾网民讨论,有人说“网络挖掘真相”,另一个人说“网络制造冤案”。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六):比网络更复杂的是真实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是一部复杂的电影。

  它的复杂,首先来自于它所提供的丰富的解读视角。贯穿影片始终的微博体案情陈述方式,早早将探讨网络暴力的主题抛给了观众。比国内类似题材的《无形杀》和《搜索》走得更远的是,《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并未止于描述一桩伴随着真实罪案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案件,而是试图去探求酿成悲剧的缘由。它一方面无疑是因为真实网络中肆意滋长的道德绑架与盲从大众,另一方面也因为像男主角(也是案件调查者)这样的事主在自己的臆断和利益驱使下有意识地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在影片结尾处,导演特别让之前的施暴者自己也成为新一波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凸显当下网络生态之粗暴。

  在这一鲜明主题的背后,《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同时拥有着与近几年屡受好评的几部青春片相仿的气质。以多人物多角度碎片式拼贴还原事件真相的叙事方式,像是从《听说桐岛要退部》中移植而来;关于嫌疑人城野美姬(井上真央饰)的传记式拼图,又有着《横道世之介》一般的不着痕迹和淡淡暖意;在一个严肃沉重的整体当中四处潜藏幽默伏笔的杂烩,大概要算是曾执导《金色梦乡》的中村义洋的拿手好戏。这几年的日式青春片,似乎在清纯与黑暗、轻松与深刻间找到了那个微妙的平衡,犹如甜而不腻的糕点,苦而不涩的清茶。

  它的复杂,还来自于它看似散乱却精巧的结构。一桩看似板上钉钉的谋杀凶案,经过对受害人和美姬周围亲友同事的逐个调查,在不断印证着美姬犯罪动机的同时,案件的真相也逐渐被抽丝剥茧般挖掘出来。老实说,如果将它视作一个贩卖悬念的罪案,结尾的反转以及推理的过程都算不得高明。但如果体会到影片的精髓并不在于结果,而是一路追踪调查不同人群所呈现的细节,则不得不赞叹导演的良苦用心。依次调查的多个人物,按与美姬从疏至亲的递进关系,采用了《公民凯恩》式剥洋葱的方式,引领观众(包括片中那些在网上围观事件的观众)层层深入地了解一个真实的美姬。有趣的是,对于分析罪案而言,这组人物关系又应当颠倒回去,与最终浓墨重彩着笔的美姬自己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影片多次出现关于某一具体事件的罗生门式回忆,不同人物提供的说辞给出的是同一事件的不同维度,却只有极其细微的差别。这些细微的差别不但构成了完整拼图中最重要的那几个碎片,而且也是解读当中每个人物心理与性格的钥匙。

  也正是这些钥匙,打开了影片的核心与内涵——复杂的人心。诚如我们所知,每个人在叙述同一件事的时候,必然带上了利于自我的主观色彩。每个人的事实,都掺杂了程度不等的谎言,有的是为了面子,有的则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证。即便是毫无利益牵连的他者,也完全可能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塑造自己的记忆,他们或许无意说谎,只不过是连自己也一并欺骗。于是事实的可怕在于,我们不但往往被歪曲引导至另一个事实,而且很可能永远也看不清真正的事实。诚如一直在按照既定思维筛选录像素材的男主角,亦诚如影片始终在暗暗强调的成见——光鲜亮丽的被害人与灰头土脸的嫌疑人,两相对比之下,仿佛无需更多证据,犯罪的动机与过程早已历历在目。

  因此,《白雪公主杀人事件》试图挑战的并不只是容易滋生舆论暴力的互联网,更是盘绕在每个人心底的成见与私欲。无论有没有网络,后者总是可能汇集成足以致人死命的危险凶器。真正复杂的事情在于,事实并非只有一种模样,而我们所看到的事实,很可能只是我们心中最愿意接受的样子。

  (原载《电影世界》2014年10月,转载请注明出处)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七):警惕网络暴力

  人的记忆是可以捏造的,网络暴力会制造冤案,影片从一宗杀人案件开始,讲述了一个默默无闻的电视台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推特的方式直播采访与受害人有关的人员的经过,从公司的职员到儿时的玩伴,所说的话都是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在说,然而为了出名的记者却不假思索地将城野列为了嫌疑人,给善良的城野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同时电视台的节目、推特上的大众也都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将城野认定为杀人凶手,从而开始了一场全民的道德批判和谴责,直到最后真正的真凶被绳之以法,电视台也只是简短地做了一个道歉,城野的奶奶甚至临走前都没能看到真相大白的一天,让人感到惋惜。最后城野在撞到那名记者之后,竟对伤害自己如此之深的人毫无印象,衬托出其人性的善良。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八):霓虹《走进科学与法治第一线》是怎么拍出来的?

  舆论的各种冲击对人(无论是亲历者还是制作者……)的影响。所谓阮玲玉的:人言可畏也就是如此了吧……

  这个男主也太像大学对面宿舍的同学王酱了吧?还记得那时候宿舍的吴酱找到过另一部日本电影里面的王酱……王酱真是霓虹明星脸啊……日本人的微博发的频率太夸张了吧。对于剧中角色的摄像机镜头和实际镜头采用了不同滤镜处理,让观众分辨起来很是明显。他们觉得被害人不会反抗的么?片中饰演古典乐团「芹泽兄弟」的「Tsukemen」推荐一听。

  真心有种讽刺他们电视台的感觉,中间插播猎奇节目么?一种《走进科学》既视感,不对,是法制节目加走进科学……这种社交网络实时的表现手法感觉还真是信息量好大啊,不暂停人直接背不住。后面就直接开始人肉搜索了,凯歌大导演,看看人家怎么拍的。先感慨一下,儿童时期的演员选的还真是像啊!人的记忆是会被捏造的,人只会捡对自己有利的记忆来说,不要漏了重要的东西。说的在理。小学的时候的老师还句真的是很重要啊……有可能一话就毁了你。绰号啥的真是蛮毁的。男人什么的果然各种变心(应该是艺术需要吧……)网络暴民还真是这样可怕呢!原来哪个国家那个环境都不缺这样的人啊。最后故事的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还真是有趣呢!妈蛋,你那么萌萌哒怎么是凶手啊?里面大家真的是各种落井下石啊……所有人都不是真话,父母都只是在帮你去承担而不是相信你……也难怪城野小姐会最后那样吧,话说《红发安妮》是日本女文青的标配么?已经见了不是一次了……

  本片告诉我们:让人无路可退的绿茶婊最终自己也会没有退路……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中国山东找蓝翔!!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九):三人成虎,百人成罪?

  闲来重新看了一遍《白雪公主杀人事件》,虽然是归类为悬疑推理,但是其实这部片子并没有在推理方面下太多的功夫,只在片中的一些细节暗示了凶手,其余的部分更多地从多角叙事的方式描述这一个案件,更像一部剧情片。导演似乎也想在这部120分钟的片子中融入讽刺、温情、黑暗、暴力等元素,导致该片也没有比较好的重点切入。但是也依然阻止不了这部影片的动人之处。

  记得最早接触到“证词”这个词汇是在比利.怀德的《控方证人》里,证人们肆意妄为地添加主观情感到证词里面,极力塑造自己心目中的罪犯。在《白雪》中一直贯彻全片的“力量”:人们只会捡对自己有利的记忆来说。心理学在对人类捏造记忆的研究,也有近百年了,依然毫无头绪。回归影片,如果三两个证人的“证词”就足以影响法官对被告的定罪,那将一个案件放于如今信息爆炸的网络之中,破坏力是显而易见的。案件的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罪犯稍动脑筋把案件引到本片的男主视线中。捏造事实的凶手、幸灾乐祸的同事同学、添油加醋的好友、极力毫不相关的前男友、还有见风使舵的各路网友支撑起整部片的的五感。这些因子借助媒体的力量,迅速在网络上刮起了一场风暴。媒体平面化下的女主嫉妒、诅咒、邪恶、腹黑极具杀人动机,各路信息在汇集发散后,猜疑很快就成为了“真相”,似乎每个参与者仿佛亲临现场一般,对“真相”深信不疑。就连双亲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无力地接受了舆论下的女儿是真正的杀人犯,请求大家的原谅。而随着女主更多真实信息的暴露,不断地被发掘的过去,真相似乎也随着人们的猜测循序渐进地行进着。当然,细心的观影者也会发现,同事描述补全了犯罪当晚的场景,虽然在大体上没有逻辑上的矛盾,但是却在细节的描述上暴露了真正的犯人。

  而当影片剩下四分之一的时间时,影片的视角终于回到了女主身上。憔悴的女主在笔下回忆了所有的真相,被曲解的表情行为、恶意的污蔑一一揭开,只是在舆论的导向下,感觉一切都无法再洗清,这也是为什么女主在电视机面前哭诉着“我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那个描述下拼凑成的城野美姬。最终在女主打算自行了断来洗脱冤屈时,终于发声的官方击碎了媒体故弄玄虚的障眼法,谜底也自然托出。只是风暴过后女主的脸上再也见不到喜怒,唯独保留着不会被抢走的想象和“总会有好事发生”的希望罢了。结局也不忘讽刺一番道德沦丧的男主,配上一首《All alone in the world》,思绪万千。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商人通过贩卖信息不平等来牟取暴利;媒体通过噱头来吸引观众,就连文章也是只要你有足够的阅读量就算成功。我们难以分辨扁平化下的信息,而网络又隐藏着如此之多的恶意虚伪和无责任。更可怕的是任何人都可以操控它。偶尔想起金田一事件薄的“公共杀人事件”,我们坚持着的正义有多少是真相,又会对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我无从知道。或许,在网络舆论下保持中立,是我对抗它仅有的一份自尊吧。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十):这明明是一部百合剧-更多细节更大脑洞

  看了排名第一的细节帖~虽然为广大网友的细致跪了…但觉得还是意犹未尽~

  几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细节:

  ####以下剧透###

  1. 谁点火烧了纸人-- Diana回忆跟女主儿时烧纸人的时候,是女主点的火。后面两家父母争吵谁点的火时并没有结论。根据Diana跟男主说,每个人都会在回忆中把自己美化来看,其实应该是Diana点的火。

  2.谁烧了神社 -- 其实两个好朋友在烧掉纸人离开后应该还有人放了一把火,把神社烧了。这个人应该是茜。男主拜访村名1的时候大家注意到了那是茜的妈妈,她说她的女儿说夕子和美惠到神庙进行诅咒仪式,而这件事应该只有Diana,女主和纵火犯知道。很可能她尾随发现纸人上的名字是她后一怒之下烧了神社,再放风出去意图嫁祸。

  3.谁剪了刹车线--女主的初恋把抹布踢到了女主的头上,一周后撞车失去参赛资格毁了一生,后来初恋说是自己的车被做了手脚,猜测是女主干的。这里的一个疑问我一直没有看到有人问,我大胆猜测下是Diana干的,她一直在守护女主,至于如何知道女主受辱,也可能是通过八卦女们的推特(14年前有推特嘛…自己打脸)。

  4.谁在偷肥皂--是典子,所以典子才这么白(严肃脸)

  5. 百合线--

  a~Diana喜欢女主,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漏了嘴。

  ~典子喜欢女主,女主喜欢系长,还在被问起是不是典子最美的时候说Diana最美,典子气恼下报复,抢走系长,抢走芹菜兄弟。

  c~典子诱x了沙子,最开始一段叙述才是真的,典子应该是百合中的攻,开始对沙子百般好,经常请沙子到高档餐厅吃饭,为沙子出头,还送CD给沙子,还给沙子口袋里塞肥皂!肥皂啊肥皂啊!我不知道女女要用肥皂嘛!沙子在说自己和典子是"partner"的时候两条腿情不自禁地并拢了…细节帝们难道听不出当时沙子口音的暧昧…

  燃鹅…典子应该是双性恋,便如系长说的那样,她感情生活丰富,换手率很高,得手沙子后又将她抛弃。沙子用偷盗蛋糕偷笔来引起典子注意,典子却不以为然,你这样做也不过是我玩剩下的,又怎样~于是沙子爆发~~ლ(´ڡ`ლ)鹦为~我根本不认为沙子会因为她最终陈述的理由杀人~呵呵呵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