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这就是英格兰》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7-12-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这就是英格兰》经典影评10篇

  《这就是英格兰》是一部由西恩·迈德斯执导,托马斯·图尔格斯 / Andrew Shim / 乔·哈特利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一):这样的路子 会走到怎样的尽头

  八十年代的英国,一个因战争失去父亲男孩,单亲家庭不幸生活。生活的不公压在了头顶的天空,开始埋怨生活,想要逃开这个被人嘲笑的圈。学会了打架,对别人的还击,亦只是对自己的保护,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优越感也只有在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的时候

  孤单,一直就占据着生活,所以当有一个部分要接受你,和你一起去过那种可以重视你,耀武扬威日子的时候,便迫不及待的飞奔过去。在太年轻年纪总是不知道什么是非对错,快乐刺激的生活就是生活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当中看到自己,存在其中。

  但太多的事情总是不能真切的分辨其中的是非黑白,我们以为的理想,又有可能只是别人随意抛出的一个圈子,让我们走到里面去。那个时候的英格兰,似乎就是一个找不到方向的越狱犯人,挣脱了束缚,却仍不知去向何方。

  也许,有些时候我们做对了一些事,挣脱了一种不是自己的生活,那然后呢?是否找到了那种属于自己的生活,英格兰,找寻自己的方向,在阴霾的天空下找寻的是一片五彩的云朵,还是一个避雨的屋檐~!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二):国家主义的邪恶

  This is some deep shit. 偏见和邪恶在最底层泛滥,寻找认可的孤寂少年温情而投靠被英国国家主义洗脑的黑道老大,看似父亲般罩着大家的老大,内心冷寂邪恶,以国家主义的名义双手勒死移民棕色孩子,终于使肖恩觉醒,任乔治十字旗_国家主义旗帜,漂流入海。任何团体主义本质是反人性的,让我们谨记。

  以故事角度叙述,特别是以孩子的角度切入,最能展示国家主义的本质。打砸抢移民商店,抢夺阿拉伯裔孩子的球,让孤寂的少年肖恩兴奋,投靠硬汉老大,他感觉找到了组织。但内心的深层的善良,使得他在亲如兄弟的巴基斯坦裔哥们在老大的疯狂发作中被杀后,果断退出,面对在大海里消失的国家主义乔治十字旗,肖恩露出了坚定眼神,从今往后只能靠自己。片中小帮主倒是明白人,拒绝被国家主义洗脑。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三):Where is the love song that set us free?

  这是一部我想看很久的电影,而它没有令我失望,甚至是惊喜。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看过该电影导演西恩•迈德斯的摇滚纪录片《石玫瑰再临》,与《这就是英格兰》最大相似之处便是它也是关于英国北部的工人阶级地下文化——导演的成长背景及其所长。

  电影时间设定在撒切尔时期的马岛战争,彼时英格兰上下战争气氛浓烈,人们在聆听广播里的战争报道中过日子,80年代远非太平年代。十二岁的主人公Shawn,父亲在马岛战争中牺牲,与母亲过着俭朴的生活。一次Shawn在学校因穿着夸张的喇叭裤而被嘲笑,愤懑沮丧,回家途中碰上了一群Skinhead(英国一种工人阶级团体,穿马丁靴、背带裤,剃光头,嗯,还有成日无所事事),Skinhead的头头Woody不但没有嘲笑Shawn下摆可笑的喇叭裤,反而大哥哥般地安慰Shawn,让Shawn加入其中来,原本无助的Shawn立刻得到了群体归属感的温暖,并怂恿妈妈买酷酷的马丁靴,还剃了光头以更好地融入Skinhead,与大哥哥们玩乐。Woody这群Skinhead们,虽然脏话连篇、举止粗俗、早早尝试性爱、无所事事,但混混们也混得善良无害,只是在圈子里瞎扯扯喝喝酒,也不做什么不道德的事情。突然有一天,C——一个极端右翼民族主义分子,闯入这群Skinhead的一次聚会中,义愤填膺地宣扬“英格兰主义”,煽惑马岛战争必须胜利,抵制外来移民抢占许多本该由英格兰人享有的社会资源,Woody认为他的话很可笑,便中途离开,于是这群混混们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Woody,一部分是C,而年幼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Shawn,在C激情的蛊惑中尾随了他。C不仅思想极端,还反对一切不以他意志为转移的人或事,具有暴力倾向,是颗可怕的炸弹。Shawn有一次竟在C的带领下,对一位巴基斯坦移民极尽诋毁,帮忙抢劫这位可怜的巴基斯坦移民开的小便利店,Shawn在群体中作恶但仍感到不亦乐乎。C这么一个铁铮铮讨人厌的糙大汉,也有柔情的一面,在被暗恋许久的XX言辞拒绝后,落下了糙大汉的眼泪,不过随后的宣泄方式则是铁铮铮讨人厌的暴力锤车了,这天C心情沮丧,感到缺爱,该晚在寻常的小聚会中C与牙买加移民Milk的聊天,改变了电影走向。Milk作为一个外来移民,在英格兰和家人过着温馨的家庭生活,Milk家里不仅充满爱,还有很好吃的家常菜,Milk对C说:“你随时可以来我家吃。”C被Milk所处的和谐与爱的氛围感动,但他又完全不能忍受一位牙买加移民在他英格兰的土地上活得比他幸福事实,感到嫉妒愤恨,对Milk大打出手,最后Milk满头鲜血,是否存活,电影最后也没有详说。一旁的Shawn目睹了这一切,对着Milk满是血的身体无助绝望地哭起来,而C,也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懊悔地不知如何是好。

  影片结尾,Shawn拿着原本大肆威扬的英格兰十字旗,看着茫茫大西洋,将其扔入海里(此片段的配乐是Please,please,please,let me get what I want,非The Smiths原版,而是翻唱,但更切合电影场景,配得很好听)。

  是啊,人们为何总要执著于种族、国籍、民族、地域等各种各样身份标识呢?很多时候这些身份标识只是为人性的弱点——狭隘排他、以偏概全,提供冠冕堂皇的借口。“高贵”的日耳曼人屠杀“低贱”的犹太人,影片中的英国向远在大西洋另一端的马岛发动战争,英格兰人C因为Milk是个牙买加人而向他大打出手,许许多多的例子在历史中发生过,在现实中鲜活地正在发生,在未来中亦将要批量发生。Shawn最后才终于知道那个英格兰国旗并不是那么的高贵伟大,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他要承受的确实太多了,影片最后一个镜头,Shawn凝视的目光,似乎更是良心的审视目光。

  作为一个英国独立电影,粗粝低成本的indie氛围也是非常浓厚,再加上难懂的怪里怪气英格兰北部土音,导演很成功地塑造了Skinhead这一活灵活现的团体。配乐简单好听(The Smiths实在是大爱),叙事节奏不快不慢,小演员Shawn精湛表演也实在非常棒。和平反战的题材的电影并不少,<This Is England>透过一个孩子的视角讲一个简单的故事,确易博得情感共鸣和悲悯。

  John Lennon四十年前的写下的想象乌托邦,“没有国界民族,没有至高权力,顶在人们上方的只有碧蓝的天空“可悲的是,这会永远是一个想象乌托邦。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四):英伦光头党

  有关残酷青春类的片子,英国已经拍了很多,这部This Is England绝对算不得翘楚。

  但并不意味着这片子不值得看。

  开场长达四分钟的新闻式纪录片段,有关于英国与阿根廷的那场战争,漂亮的戴安娜着婚纱与新郎拥吻,还有阴霾天空下墙上五彩斑斓的涂鸦,撒切尔夫人的活动穿插其中,这倒更像是她的竞选宣传片:撒切尔夫人与小孩子一起用电脑,车间里镭射光盘一沓沓地生产出来,火箭升空,她微笑地望着士兵,似乎人人都在拥戴她。而下个画面就是燃烧弹在街头炸开,士兵在战场上死去。当然,还有那些小人物,在英国的一个小角落里发泄着他们的愤怒

  小Shaun的生活中有两个人在呵护他,一个是Woody,另一个是Combo。虽然Woody和Combo都是光头党,这两个光头的人生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Woody在Shaun最懦弱孤独的时候在路上截住了他,只因为看见了这孩子脸上的伤口和沮丧的神情。他带着Shaun和死党去“打猎”,让Shaun发泄,让Shaun开心。Woody对Shaun是一种亲人般的感觉,带他走出了内心封闭的世界。Woody与他的朋友们更像嬉皮士,不伤害别人,也不让别人伤害自己。他们消极地对抗着操蛋的世界,知道自己在这世上还有朋友值得托付,有朋友值得去爱,这样就行了。

  但是Combo不一样,就像片中所说的一样,他是一个真正的光头党,光头党的精神如火焰般仍在跳动不熄。Combo像一个侵略者一样闯进了这个小圈子,他有野心,他要行动,成天骂着fuck the world并不能使他满足,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改变。他在Shaun身上看到了这场战争的缩影,改变Shaun,就像改变这个国家,改变这场战争一样。Shaun将他视为父亲,视为精神领袖、精神导师。Combo用愤怒回敬着一切的不公,政府、种族,这些都是他发泄的对象。他像十字军东征一样高举着英格兰的十字旗,与所有的非英格兰人“斗争”。但愤怒毕竟是短暂的,爱情像泡沫一样幻灭,Combo的信仰也被击得粉碎,他甚至向自己的朋友们大打出手。惊吓过度的Shaun看着自己的精神领袖倒塌,他单纯的信仰也随海水沉没。

  战争终于结束了,有人欢呼,有人沮丧。小男孩Shaun捧着战死的父亲的照片,不知他此刻想到的是父亲还是Combo?

  导演Shane Meadows无疑是个有野心的导演,他要在一个刚成为teenager的小孩身上刻画出一代人,还有他们眼中的英格兰。Combo咆哮着对战争的愤怒,对其他种族的愤怒,对政府的愤怒,他一遍一遍地对Woodies吼,THIS IS ENGLAND!只有行动起来去捍卫,才能使英格兰成其为“英格兰”。However, is this England?Combo心中最执意的信仰是他的国家,是他作为一个英伦人的骄傲。但是,这样简单的爱国主义行为终将沦为暴民的狂欢,软弱如Woody的人才能在寒冷中温暖彼此。

  另,音乐很美,美到喧宾夺主,故事的单一与脆弱容易让人觉得在看一部MV。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五):“报效祖国”——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Woody无论从性格还是打扮的层面来说都很有范儿,利落的发型、深邃的眼窝里沉淀着年轻气盛的不羁和对兄弟们的情谊。

  他看似游手好闲,却不是“bully”,他从不欺善凌弱——即便是在自己无所事事地坐在桥洞中是,看到一脸丧气的小男孩Shawn经过,想到不是去敲诈软脚虾,而是怎么去帮助、安慰这个心灵受创的男孩。Woody承诺Shawn:“坐下来聊十分钟,我会让你开心好受一些”

  ——这彻底颠覆了我对“小混混”的印象——我即使再离经叛道,但作为正统教育体制下的培养出来的“好姑娘”,还是打心眼里对“浪子”有着一种自然的排斥。

  这种作用力不仅仅源于觉得他们无脑、无趣,更大程度上是厌恶他们轻易就能喝得烂醉,畏惧于他们迷离之间可能施展的罪恶与暴行。

  可是Woody不是。他反而成为了Shawn的良师益友

  他教会Shawn自信,让这个在学校里处处碰壁、遭同学辱骂耻笑的小不点成长起来。

  在一群年长朋友的引领下,Shawn成熟得很快——乖宝宝的宝盖头理成能看见柔软发囊的skinhead、格子衬衫背带裤取代了老土宽大的喇叭裤、经历着姐弟恋情和生涩的性爱体验。毫不夸张地说,我甚至能嗅到这个12岁小孩身上散发出来的烟、酒、男士香水混合着奶香的甜腻气息

  hawn是不幸的,同时他又受到上天眷顾,虽然家庭因为战争的缘故分崩离析,他依然有爱他的母亲、照顾他的兄长伙伴。即使后来在Combo的教唆下误入歧途,也能在Milky——而不是自己受伤害的情况迷途知返

  Combo是个沉浸在民族仇恨里的恶棍形象——至于他是否真的换揣着民族情怀还值得商榷——我眼见的只是他薄弱的自控力、易怒的暴脾气、恬不知耻的厚脸皮,仿佛一切“民族活动”只是他发泄戾气的一种渠道而已。

  他迷奸幼女(Woody的女友)、斗殴、抢劫、背叛自己的兄弟,除了杀人几乎是无恶不作,绝对是名符其实的“坏人”。

  这还不算——如果说Woody的伙伴都是因为Woody的仗义而甘愿与之为伍,Combo,则是耍尽心机,坑蒙拐骗,才把身边的人揽到一起,和他一起作恶,一起“报效英格兰”。

  为了报效祖国——多么体面的作恶借口。

  多少人被它蒙蔽,献出自己的财力乃至宝贵生命。

  我禁不住想到电影外的更多。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六):迷茫,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在网上搜集有关这部电影的海报,却始终没有发现在影片中有充分发挥的Stephen Graham出现在其中任何一款中,

  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因为在导演看来,Combo和影片中的其他男孩,女孩们不属于同一类人。

  但我还是更倾向于把电影中所有出现过的男孩和女孩们看作是同一类人。因为他们之间有着一个重要的相同点,那就是所谓“迷茫”。

  只是Combo表现的更为激进。(他是“光头党”)。

  而其他人呢?他们选择在大麻和摇滚中去追寻那虚幻的自我。

  我实在不能,也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们。

  因为,他们只是恰巧生活在那样一个,让人无所适从的时代里.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七):讲自己身边的故事

  土生土长的英国导演西恩·迈德斯,在年少时就经历过一个英国贫困家庭青少年的迷茫和逆反。父亲是长途汽车司机,母亲是Fish & Chips 店员。初中未毕业辍学,有轻犯罪纪律。这典型而地道的文化背景,给予西恩充裕的基甸来发挥和表达《This Is England》的英式色彩。而对于西恩来说,以现代英格兰中部米德兰郡为背景的《England》,和大部分其其他作品一样,可能也给了他较为舒适的创作角度。

  14岁的小演员Thomas Turgoose,一样是出生在英国中部地区林肯郡。以杰出的表演描绘了主角的彷徨,迷失,灰暗,和叛逆。凭借这他这第一部领衔作品,Thomas Turgoose 获得了 英国独立电影奖——最有前途新人奖,及若干提名。

  故事线清洁集中,讲述83年在英国生活的一个少年,在成长中处处碰壁,迷失自我,最终在暴利中找回了存在和亲属感,加入当地一个光头党,找到了自信和依靠,但最终这条路是走到深渊……

  影片上映前一年的同题材同背景电影《Green Street Hooligans》在导演和表演上也许显得稍逊一筹,以315万美元的票房大差距属于本片505万英镑。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八):This is England

  一开篇就很好,一组社会镜头和战争镜头交代了影片的年代背景,当时的背景下,也是朋克运动爆发不久,朋克的极端反叛精神还是带来了当代年轻人不小的影响,怪异的服饰和发型,音乐和聚会就是生活的全部。尚恩是12岁的小男孩,父亲在战争中牺牲,孤僻不语,而且情绪波动很大,虽然乳臭未干,但举手投足都显得十分成熟,不畏惧任何事情,但仍然是个孩子,有着天真的笑声。总是遭到周遭无情的奚落,独来独往,一次偶然认识了光头党组织,从那里他感受到了温暖和快乐,终日地喝酒聚会,音乐女人,使他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他开始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也自然成为了光头党成员中最小的一员。剪掉了自己的头发。开始了无厘头的发泄。。直到后来,他的牙买加裔的同伴被打死。他才醒悟开始改变,他发现其实种族主义者才是这个社会的恶根,那些战争都来得太残酷和荒谬。最后,他将国旗丢入了大海。

  影片中很多细节抓得很好,也许是因为导演有过相同的经历,所以看起来影片很流畅,剧情也很简单真实。音乐是不可不提的亮点,不同风格的乐曲搭配组成的原声带不可不听。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九):不 要 愤 怒

  当失落和压抑一并涌上来的时候 每个人都会觉得失望和孤单 甚至会觉得希望开始变得灰暗 变得不被理解和接受

  我们开始在周围疯狂的寻找让自己可依靠的任何东西 可能是激情 可能是信仰 可能是朋友 也有可能是愤怒和叛逆

  我们很容易的被自己所建立起来的信仰和理想所引导 因为在那个所谓力量的国度里 信仰和理想都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思想所建立起来的

  我们不曾真的知道这是否正确或者错误 但我们都偏执的想要坚持的走下去

  不懂政治 但却了解 我们想要的 都是自由

  回过头仔细想想 自己的信仰是够虚无而盲目 一直支持我们的到底是对是对

  在现实的磨砺下 可能更加虔诚 也可能瞬间破碎

  随着时间 我们会长大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 都将变成不同的轨迹

  对与错 只有靠自己才能分辨 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悲伤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就像小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己长大以后

  变会成为科学家 宇航员和工程师一样

  所以 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切莫 虚度 青春

  切莫 抛弃 理想

  《这就是英格兰》影评(十):会好的都会好的。

  当你被众人奚落却找到真正朋友的那一刻

  你突然明白

  我就是这样活着

  发泄

  破坏

  没有人理解的孩子

  结成群

  在田野里

  畅游

  其实伍迪你们都还是孩子吧

  幼稚的想法或者说单纯的想法

  我觉得你们很幸福,至少康博出现之前,是的。

  然后

  然后就分道扬镳吧。

  狠不下心做敌人,也不能继续好兄弟。

  这只不过是信仰

  没有的话你们会是好朋友吧

  第一次认认真真的写个影评,虽然没写出个什么玩意儿。

  也是第一次认真的看一部电影。

  对于友情,我从来认识不清楚我觉得我喜欢你我对你好,你喜欢我你对我好,我们就是朋友了。就这么简单。就算有了分歧可能我们会吵架会生气会冷战但是很多天后我们会想起和对方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不是海苔哟)。

  对于信仰,我很盲目,不知道我的信仰是什么,或者说我对于我的信仰不明确。

  对于这部电影的背景我也不知道一点不知道,我只是就我看到的,说出我想说的。

  我知道你们都是好样的。

  别哭。

  会好的,

  都会好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这就是英格兰》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