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双峰 第一季》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7-12-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双峰 第一季》经典影评10篇

  《双峰 第一季》是一部由大卫·林奇 / 杜维因·邓纳姆 / Tina Rathborne执导,凯尔·麦克拉克伦 / 梅晨·阿米克 / 雪琳·芬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 / 科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双峰 第一季》影评(一):Fire walk with me

  最近劇荒 animal kingdom還沒更新 冰火也沒開始第7季 看到雙峰第三季評價很高 就找出之前的來看看 沒想到 一看就入了魔哦 實在是名不虛傳 劇情層層剝離 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 其中80%的人都在出軌

  最大的感想是...美女如云!!!没有哪一个角色是不美的!!!看脸的话最喜欢leo的老婆 演员德国人 总觉得有点眼熟 经豆友留言提示 像凯特温丝莱特+李嘉欣 浓眉长睫 简单的装束都足以让人顿时心折

  还有疯狂的audrey 各种造型都hold住

  那个美艳神秘的亚洲角色原来是陈冲啊

  一言以蔽之 此剧选角完美 超乎想象 难以超越

  片頭音樂格外nostalgia #瘆人的美國小鎮

  james和laura的朋友第一次接吻那段莫名感动了。。说话都跟念诗似的。。

  cooper一本正经地说 我有特异功能 能在梦中破案 我还没去laura家看过 因为我磁场太强

  但这种胡话放在剧中又和全片的气氛显得异常契合

  更喜欢他对同事(本地警长)说的 "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小礼物,不要故意计划,也别心怀期待,就让它自然发生。送自己一件新衬衫,在办公室打个盹,或是喝两杯又香又热的黑咖啡。"

  本地警长也是个人才 其貌不扬 不修边幅 然而当上头派来的验尸官对他们的陈旧设施不屑一顾时 他直接对验尸官说 你造吗 下次在我的地盘再这样说话 你得要去隔壁街上找牙

  laura的身份一层层揭开 到底是清纯还是sluty还是lost

  她说开红色Corvette的那个人 really get my FIRE

  第一季看完依然是个谜

  但每个人不都喜欢像谜一样的少女吗

  (现在animal kingdom更新了我却没心情看 一心要看波谲云诡的twin peak...沉迷!!)

  “-你相信人有灵魂吗?-人有好几个灵魂。”

  “清醒的灵魂给了人生命,做梦的灵魂一直在飘荡。”

  ---------

  #一些短评

  “永恒的崩溃感”

  quot;双峰镇,人人都在外遇,人人都是名侦探,人人都想插一脚,人人都以为自己在恋爱,大部分都是变态。"

  《双峰 第一季》影评(二):只爱陌生人-双峰镇(Twin Peaks,1990)

  2007-10-20 22:56

  曾经有一个叫做库珀的FBI探员改变了我对FBI的印象,库珀笑得像卡通剧里的傻子,库珀离不开黑咖啡和甜甜圈,库珀总对着小小录音机自言自语,库珀靠做梦和灵感破案,库珀有“教育帮助他人”苦口婆心园丁强迫症,库珀高兴时会轻轻捏拍档的鼻子难过时会紧紧抱着拍档掉眼泪,库珀在关键时刻会变得“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这样一个如梦似幻的FBI走进森林深处的双峰镇,想要解开一些秘密,想打破用平静掩盖的黑暗,想唤醒早已麻木的热情与热血,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堪回首的过往,每个人都有触犯法律边缘的举止,可是由于这个叫做库珀的陌生人的来访,凡事变得不一样,也许库珀改变不了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谋杀,请看客请不要关心结局怎样,就如同观赏冷笑话连连的肥皂剧,笑或者不笑都已经忘记故事的因缘,我爱这个陌生人,让这个叫做库珀的陌生人带我看透双峰镇,走完这29集。

  我最喜欢的库珀名言“Harry, I'm gonna let you in on a little secret. Every day, once a day, give yourself a present. Don't plan it, don't wait for it, just... let it happen. Could be a new shirt at the men's store, a catnap in your office chair, or... two cups of good, hot, black coffee.”

  《双峰 第一季》影评(三):碎碎念

  根本就不给你喘息的机会 高度的专注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希望可以搞明白一些关系 而实际上还是徒劳 其实是被导演玩弄于鼓掌之中 但这也正是乐趣所在 动力所在 随着剧情的深入 一整张复杂的关系网慢慢浮现出来 细思极恐的人性社会问题深刻而有力 东方神学与梦境的结合迷幻而又令人毛骨悚然 配乐诡异神秘飘渺 好听地发慌 仿佛剧中所有角色都被笼罩在这种氛围之下 几个演员也喜欢的要命 Sherilyn Fenn在剧里太灵性了太美艳了天然骚的那种 卧槽爱死了 陈冲 东方美人 原来年轻时候这么美 看《Saving face》的时候就很喜欢她 Kyle Maclachlan 他的帅是那种正到爆的帅 书生气的帅 距离的表现也是正正正!这剧的颜值有点高的不正常

  总结 真凶是谁我依然很好奇 但这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真正重要的 是在这样一个构造的世界里 愿意花些时间细细回味那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了 入坑成功 二十五年后的那个双峰 不管是烂尾也好 怀念也好 重塑经典也罢 这剧在我的心里只有两个字:牛劈! 但愿我会永远记得那操着怪异口音 会跳舞的 红色的侏儒 以及用舌头把樱桃枝打结的Audrey出现在我的梦里

  《双峰 第一季》影评(四):物质见证人:《真探》与《双峰》的墙里的疯癫

  什么是精神正常与疯癫之间的界线?确切地说,这个物质是什么?

  虚构世界并非仅仅是娱乐的地域,更是我们无法安放情感的家园。相比与自己角力,我们更愿意观看一个演员和他的道德法则之间的挣扎。出于促进实现这一替代性的考量,任何值得一看的电影或剧集都将情感元素精巧地安植到可触的物质之上。比如看到某类有洞的消音墙板,我们就明白进入了一个安全与危险的朦胧区域。这些洞本身黑暗的开口、看似不规则的结构:对于错之间的边界不只是多孔的,还可以有力地将我们吸入虚无之中。

  《双峰》和《真探》,都在奇葩的范围中游走,似乎想探讨:人沉睡的内心到底装着什么?谋杀,背叛,盗窃以及毫无疑问一些日了狗的神秘梦境。最重要的是,将一个人辛苦得来的世间的"圆滑"与他原初的内核分开的是什么?侦探马蒂·哈特的案例,在《真探》中大部分时间用来被暗黑大湿拉斯特·科尔上演交替恐吓和加剧恶化,他不过就是一面打了洞的薄墙。

  看上去无害的物质,它中性的颜色与柔软易变形的外表,是恐惧的一个明显的实体化。消音板,设计来柔化尖利的音调的一种物质,代表了首次不经意滑入疯癫的经历。马蒂的两面天性,通常被他通过否认它的存在来压抑着,但却在拉斯特"零脂肪"的神叨中处于被激发出来的危险中。马蒂想要把自己想成谋杀案界的抓狗人:这只是一个工作,一个不会对一个平衡的人造成后续问题的工作。当然,马蒂自我看法的问题在于他不知道怎么处理他最黑暗的体验。最后,他对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撒谎,包括他自己。他对拉斯特滔滔不绝的个人独白感到恼火,因为这些独白不允许在光明与黑暗中作出非此即彼的区分。在这审问的一幕中(第三集拉斯特审问一个脸上有疤的入室抢劫的嫌疑人),马蒂看着拉斯特分析一位嫌疑人,同时他开始不经意地反省起自己摇晃的自我意识。他是一个顾家的好男人,还是一个有枪火的骗子酒鬼?只要不把他的秘密公布于众,他是否就可以一直继续扮演这些角色?(剧照上他靠在的)这面无声的消音墙就是他内心煎熬的宣言,也是贯穿全剧的某种情绪骚乱的表现。

  在《双峰》"萝拉的秘密日记"一集中,多孔消音板被用作同样的情感作用。这个场景中,观众被挡在了无情的物质前面,在一个旋转的镜头中深入到黑暗的、粗糙的洞中,进入一间审讯室,里面李兰(死者萝拉痛苦父亲)正在坦白自己的谋杀罪行,他坚信是自己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围绕这一场景的一切都将观众带入了李兰的痛苦之中,他长期以来都在打乱着正常与精神错乱的边界。尖叫着的无调的背景音乐就像一个邀请,来自于被消音板所吸收的所有声音以及李兰的记忆,同时(洞)不断变换的尺寸(像在外太空-像是一条脏脏的地下管道-像是一个生物群)容纳了他变幻莫测的疯狂。在他开始说话之前,我们就知道了他在哪,多亏刚刚通过的"物质的旅途"。这也部分来自于持续的旋转镜头。通过消除"上"与"下",它强调了没有一个被明晰定义的道德世界:而是不断的变化和相对运动中的一个,它也不一定正巧是光鲜好看的。

  把剧集当做一个整体来看,板的运用汇入了更加复杂的情感结构中,同时在历史和文化意义上。与《真探》基本排除了任何显然的荒诞不同,《双峰》完全是在极致中的想象的世界。对咖啡和樱桃派的强烈兴趣被给予了与废旧货车中的谋杀案同样的情感比重,观众能够从这两极获得强烈感受。

  作为一名物质迷恋的导演,大卫林奇的作品总是被集中在将熟悉的事物转化成歇斯底里的不可知上。《双峰》在其中尤其突出,因为它将对人类经验的原始视野硬是强加在看似友善的大批量生产中。剧集的片头主要被一个生产中的锯木厂占据。从一开始的数秒,我们就被示意生产和物质就像角色一样是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使李兰的罪供和观众通过消音板孔的深入同时是消费经验、也是人所能承受的最为极端恐怖的情感经历。这一在可触物质中实现的平常与陌生的混合,在这部剧首播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仍然有着共鸣。《真探》在这种表现中,从来不会放弃将废弃工业的作为自己背景的机会。它的片头是对我们刚从中醒来的工业梦的致辞;剧集每一个物质的运用都是这一衰败的回响。马蒂靠着的消音板吸收了焦虑以及整个社会的失败计划,回报以无声的黑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睡在纺织物上,走在沥青路上,将自己的重量放在福米加上、木头上、金属上。我们往陶器里呼气,从玻璃向远处眺望。我们的生活不只是在物体之间发生的旅程,更是在明确定义的和只能被直觉到的之间的细微平衡。那些虚构作品的世界不只是意识到了,更是利用物质的强烈的戏剧能量让我们实实在在地一瞥转瞬即逝的自我。

  Julia Ingalls:Material Witness: Insanity in the walls of "True Detective" and "Twin Peaks"

  原文地址:

  http://archinect.com/features/article/103867146/material-witness-insanity-in-the-walls-of-true-detective-and-twin-peaks#arc_new_comment

  视角有意思的commentary,仅负责翻译&搬运。

  《双峰 第一季》影评(五):双峰镇的惊天大咪咪——戴安娜是谁?

  双峰镇的秘密或疑点很多,但是最大的一个秘密却没有人注意到,那就是库伯探员天天随时对着留声机讲话的戴安娜究竟是何方神圣?

  库伯将所有办案细节都对戴安娜讲,难道戴安娜是他的上司?但是片子里并没有这么一个女上司,而且库伯还把各种生活小细节,小感情一丝不苟地说给戴安娜,对女上司应该不会这样。

  难道戴安娜是他亲密的恋人?这还是不对,因为库伯并没有妻子或者女友

  或者戴安娜是库伯的母亲?可是哪有这么时时刻刻想着母亲的孝子。

  再不然,戴安娜就是库伯幻想出来的女神或者女伴?

  有人说整个故事就是一个精神病人的梦,难道戴安娜是精神医生?

  或者戴安娜就是精神病人自己?

  后来发现穆赫兰道的女主角原名戴安娜……

  原来如此,双峰镇是穆赫兰道的前传啊!就是戴安娜的一个梦啊!!

  惊天大咪咪就这样破解啦!

  《双峰 第一季》影评(六):老版双峰其实挺难看的

  即使作为一部电视剧而言,双峰的节奏也实在是太缓慢了。一个以古怪和神秘为卖点的故事,其推进的过程不仅不是有条不紊、紧张刺激、忐忑不安、荡气回肠,反而恰恰以一种几乎是笨重/笨拙的姿态在事无巨细地“纪录”着有关这个场景的一切。

  这种令人发指的慢条斯理,不仅无法让人感觉到作者讲故事的诚意,也不禁使我怀疑故事有注水的嫌疑。是的,双峰无疑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但以其臃肿的体量与叙事密度较低的故事,实在令人难以下咽。

  自然,全景式地展现故事场景的一切,特别是双峰如此一个近乎异度空间的地点,客观上足以令长时间守在荧幕前的观众对此渐渐萌生某种依赖感——就好像买回来的新鞋一开始怎么穿都不合脚,直到有一天你终于在某个时刻发觉,这双旧鞋虽一度惹人厌烦,但终归它还是化作了自己的一部分。你与这一象征共生下去,直到彼此再也难解难分,而当初初见之下的挑剔,也似乎因为时间而变微弱了。

  于是,它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某种路标,矗立在了时间的十字路口,以供后人凭吊。尽管还是有那么多的不合口味,但时间不是洗去一切了吗?

  尽管吐槽过,我还是想再找找别的原因,比如,我已经打算去看朗西埃的美感论了)

  《双峰 第一季》影评(七):双峰全解析

  我喜爱进入另一个世界,我爱神秘难解的事物。所以我不太喜欢事前知道得太多。我喜欢发现的感觉。我认为这是连续的故事最棒的地方之一:你可以进入故事,然后愈来愈深入,愈来愈深入。你开始感受到它的神秘,事情开始浮现。

  —— 大卫•林奇

  尽管<Twin Peaks>已经成为了上个世纪末美国的CULT文化现象,但不像日本“御宅族”爆发于<EVA>一般,双峰的出现就像美国电视剧的一朵奇葩,前无同样影响力的古人,后无有类似野心的来者。也许大卫•林奇若是把<Mulholland Drive>拍成电视剧,会有相近于双峰的效果,但历史没有也许,正如林奇自己所言:

  “《穆赫兰道》本来打算拍成电视连续剧。我们拍了一集试播带:开放式结尾,好让人想看更多的故事。我听说ABC那位决定要不要接受这个试播带的人,在早上六点钟试看。他一边喝咖啡、一边打电话,一边看着房间角落的电视。他很不喜欢他看到的内容,他觉得无聊透顶,所以回绝了这个节目。”

  由此看来,我们要感谢<Twin Peaks: Pilot>问世的当晚,“我不知道从试播到节目播映期间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它在首播当晚的收视率极高”。连林奇自己都觉得,“那真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而对常看肥皂剧的观众而言,有这么一出与众不同的美剧出现在电视上,来自于一个从来只拍电影只喜欢画画的导演,同样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本座曾经生活了四年的地方,距双峰外景拍摄地只有一个小时车程,大概是对那种环境与气氛非常熟悉,因而对此剧爱不释手,接下来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析自己眼中的《双峰》,它的奥秘,它的细节,它的可人之处。

  1. 背景环境

  为什么说双峰是林奇献给华州最好的礼物?Washington State是美国大陆最西北角的州,位置类似于中国的伊宁和阿勒泰,这是一个新兴工业的重镇,波音微软亚马逊星巴克好式多,可同时也是远离电影工业的地区。你可以经常看到美国的电影里出现加州纽约DC宾州麻州佛州德州伊利诺伊弗吉尼亚佐治亚内华达,但是华州?这块地方既不属于老十三州,又不是传统经济省份,更不在好莱坞的边上,人们只能想到连绵多日的阴雨和雪山雨林的秀丽景色,似乎并没有太多故事的卖点。细数那些曾经在华州拍摄过的有些名气的电影,<Deer Hunter>、<The Hunt for Red October>、<Dancer in The Dark>、<Up in The Air>都只是有很少的几个镜头,让人根本不记得有华州特色的存在,第一个严格意义上推广了华州特色的电影是<Sleepless in Seattle>,此卖座电影给西雅图深深地打上了贵阳的烙印,以至于很多美国土人现在还会问西雅图来的人,你们那是不是一天到晚下雨啊?此后还有<Outsourced>和<Battle in Seattle>相继描绘了西雅图城区的现代景色。

  但西雅图是西雅图,华州的地理特色并不是体现在咖啡之城的高楼大厦上,而是体现在造山运动产生的喀斯喀特山脉和沿线的湖泊火山岛屿溪谷,以及因其抵挡白令海峡上空低气压而制造的准静止锋。因为华州西部与美国其他地方的风候系统相隔绝,那种阴冷潮湿终日不见阳光的朦胧感,才是华州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第一部完整展现出这个特点的电影是<Twilight>,拍摄于奥林匹克国家公园里的Forks,那种诡异而纯自然绿色美的环境,很适合一个浪漫的吸血鬼爱情故事。然而,<Twilight>是第一部完整表达出这种华州式气氛的知名影视作品么?

  显然,大卫•林奇的《双峰》走在了前头。Twin Peaks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城市,但它的外景拍摄地就在华州的Fall City和North Bend之间,片中那个具有重要意义并一再出现的瀑布,便是华州有名的Snoqualmie Falls。至于为什么要叫Twin Peaks,其实是两座山峰之间,我自己的猜测,林奇本人应该和我们一样,爬山的时候去过North Bend边上的Twin Falls。此处风景和奥林匹克国家公园有些类似,但没有那种成片的温带雨林和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大山,小镇与小镇之间只有两道或者四道的山间州内高速相连,人烟稀少,浓雾弥漫,祥和宁静,飞禽走兽常出没于林间。居住在这里,会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这正是林奇想找的地方,一个偏远的小镇,居民们过着与现代社会联系不紧的温文尔雅的生活,整洁的道路,明亮的小木屋,优美的生活环境,舒适的生活条件。气氛看似够和睦。但,谁知道呢,瀑布一路往下砸,脚下的深潭永远是不可测的世界。

  2. 故事走向

  虽然在林奇的内心中有一个清晰的故事框架,但电视剧的制作规律决定了他并不能完全自主地控制故事的走向,正如他偶然和Mark Frost合作一样,双峰虽然刻上了林奇式鲜明的烙印,但也是很多人共同影响下的结果,比如Mark,比如众执行导演,比如ABC。林奇曾多次透露,原先构思的故事并非如此,比如凶手既有可能是Leland也有可能是Benjamin,本不想那么早的就做成Bob入侵然后故事转入Windom Earle的方向,但ABC认为收视率已开始降低非要把杀Laura的凶手先揪出来。所以双峰第二季中段从Leland癫狂地死掉以后,故事感觉一下子少了推进力,Windom出来得有点莫名其妙,可以感觉到林奇在承受电视台压力之后多少有些手足无措。照他自己的说法,当然谜底留到越晚解开越好,但这么一来又得把Bob的潜伏给提上日程。

  第一季的节奏稍显有点慢,但是对双峰镇每个人物的刻画则可谓煞费苦心,Cooper破案虽然不是很利索,但故事正好也借机能把小镇中环环相扣的人际关系梳理清楚。第一季Cooper被击中是个很大的cliffhanger,我本以为是林奇觉得老是一副二样的Cooper可以换下去休息,没想到第二季一出来,林奇式的魔幻色彩一目了然。本来还可以说是精神变态杀人狂的悬疑案,林奇觉得没意思,就给整成魔幻色彩超现实主义的故事。ABC最后有点赶工的架势,因为Windom也没玩出多大的花招来,最后还是让Cooper深入红房子去直面Bob,当然,这也是林奇早就想好的一段,也是他后期唯一想执导的地方。

  最后让Cooper也给Bob感染,貌似是件让林奇蛮得意的事情,他觉得这样玩一下观众也挺有趣,背催的是,cliffhanger没耍成,ABC直接把双峰给砍掉。

  3. 图画意象

  双峰中出现的很多意象都与林奇对故事的解读有关。其一是水,和塔可夫斯基关注的静止的水不同,林奇在这里总是试图描绘流动的水,有种轻轻把人带走的感觉;其二是木头,这当然也与拍摄环境有关系,但圆木上的纹路总是能让人对森林中的神秘产生兴趣;其三是火,林奇在这里的室内戏里都喜欢打明亮的灯光,正是配合了壁炉里的火光;其四是红色,红色的窗帘红色的血红色的树叶红色的房子,让人进入心跳加速的时刻;其五是猫头鹰,每次一个即将来临的危险,就伴随着猫头鹰悬在枝头犀利的眼神,这玩意白天不出来,晚上看到的时候眼睛贼亮,怪诡异的。

  对于一个普通的电视剧来说,图画并不具有明显意象性,语言才具有。相反,林奇在双峰中只给了不同角色以不同的语言特点,但在画面隐藏的暗喻中,给出了很多空间。这是为什么评论界看到双峰的时候大吃一惊,因为这是电影的做法,一般来说电视观众不容易接受。

  可是,他们接受了。

  4. 演员特色

  演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大凡电视剧,演员都占着极重的分量,就像长篇小说,不仅说故事,更是要说人,双峰里的众多人物,大多在一段长时间内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形式印象,对大多之前不出名的演员来说,是个助推作用,而对小有名气正在电影界发展的来说,则形成了一些模式化的印象,也算是个双刃剑。

  Dale Cooper

  Agent Cooper是全剧分量最重的人物,MacLachlan在双峰之前就已经成了Lynch的御用演员,而且他对整个剧的发生地是相当熟悉——他本人就是来自华州的Yakima。我觉得他无论长相还是演技都非常出色,缘何在沙丘、蓝丝绒、双峰之后跌入低谷始终半红不紫起来?正如他自己不愿出演双峰剧场版一样,他的高IQ式不同常人突然出现的笑容,模样十足的伸出的大拇指,一丝不苟的头发,还有时刻握在手里的录音机,都给MacLachlan刻上了过深的烙印,使他走不出Dale Cooper的阴影,从此也可以一见双峰当年的影响力。

  Gordon Cole

  林奇自己出演的角色,喜剧感十足,他估计做出耳背的样子,和Dale Cooper或者Harry Truman形成一静一动的戏剧冲击。

  Denise Bryson

  哦天哪这是Fox Mulder?当我看到双峰第二季大卫杜楚尼出来的地方,不觉如此惊呼,没想到在这里看到我最早接触美剧时看到的Fox Mulder,不是骗我的,居然在这里是演出一个第二季才出场的异性探员,那个时候估计双峰剧组也没想到,他会是剧组演员里后来最出名的一位。

  Harry Truman

  拥有和杜鲁门总统一样名字的州警,看上去精明干练,内里却也经常搞不清状况,林奇的用意本非绝对的悬念,但Harry和Dale在一起,每次总是好像要搞定了,然后又永远都没搞定,直到最后都没搞定,不仅被陈冲忽悠还把陈冲搞死了。

  Andy Brennan

  林奇作品中少见的喜剧角色,为电视剧吸引观众而产生,完全的不着调,但善良可爱,最搞的是,一度怀疑自己不中用,但没想到小萝莉又怀上孕了。

  Hawk, Tommy Hill

  标准的警探,印第安人的精明与沉稳,出色的跟踪专业户,救过Cooper一次,不过我觉得林奇原本创造这个角色应该有更深层的涵义,比如之后的秘密协会。

  Lucy Moran

  不得不说,双峰里的每个女性都别具一格,包括这个警局里的小萝莉,声音颇嗲,但有时候又表现得冷冷的。一把长长的卷金发,怀孕之后又跑到西雅图去处理,一边是裁缝,一边是安迪,接电话的时候声音甜极,过几年就长残了。

  Laura Palmer / Maddy Ferguson

  起初林奇只是让这个小姑娘来装一下死人,后来伊又承认,让别人大老远跑过来只是演个死人好像又太不地道,便通过她妹妹Maddy Ferguson来借尸还魂。主线人物,秘密很淫乱,我还特意去看了林奇女儿写的那本Laura Palmer的日记,大概就那么些。在剧场版里脱光了,金发妖艳,但我没觉得她很漂亮。Maddy的话,和James搞在一起有点肥皂剧的味道,但是她是真正引出Leland的角色。

  Leland Palmer

  父亲,林奇原本构思的双凶手之一,表演极佳,一会笑得发晕,一会又癫狂得变态,优雅之下的一夜白头,起初戏份少,后逐渐增多。

  arah Palmer

  老妈就是个打酱油的。

  Donna Hayward

  主线妹子,一直在自己挖Laura之死的秘密,五官精致,轮廓分明,非常古典的漂亮。Laura她还有James,这就有点三角,何况后来Laura还换成了Maddy。是一个勇敢又肯付出的女人,剧中少有缺点的人物。Lara Flynn Boyle算是一众女角中很大牌的了,但基本也只是电视剧的常客。

  enjamin Horne

  一直怀疑他是凶手来着,表演极佳的另一人物,双峰镇名副其实的大佬,行为很有风格,尤其是永不离嘴的那支大雪茄。当然最后疯疯癫癫地去打南北战争就有点林奇式的幽默了。

  Audrey Horne

  另一个主线妹子,完全出于兴趣去挖Laura之死的秘密,或者说是为了吸引Dale Cooper。翘眉大眼,长得很漂亮,尤其是左眼角的那颗美人痣,有点孩子气但又勇气十足,居然孤身一人去妓院做卧底。身材其实有些萝莉,勾引Dale居然不成功!哎我要是Dale我就果断从了这小萝莉。最后编剧只好让这可爱的小姑娘从了老爸的一个帅助手。Sherilyn Fenn这么好的资质后来好像也没演什么好角色,伊丽莎白•泰勒?

  Josie Packard

  终于轮到陈冲了。说实话我在没看故事背景之前,在屏幕上看到陈冲的模样还是小小震惊了一下。后来想还是蛮契合的,年轻的陈冲身上有那种婉约而神秘的气质,孤独的小寡妇,总是一身黑的出现,既迷住了Pete也迷住了Harry。

  Catherine Martell

  女人中的狠角色。唯一一个能被Benjamin算计以后东山再起的人。Pete在她眼里就像她的小宠物一般,当然Josie也就是要给玩死的类型了。

  ete Martell

  ete这个角色贯穿全场,直至双峰第二季最后一集的Cliffhanger中,但这个角色更值得大书特书的原因在于,扮演者Jack Nance算是林奇导演生涯成功的重要人物。在其处女作橡皮头里出任主角,林奇承认橡皮头他拍得很艰难,断了好几次,若不是Jack坚持一直等着他,怕是没有出片的时日。比起Kyle来说,Jack虽然“御用”的次数没那么多,但却是看着林奇一路成长起来的演员,而且演起Pete这个憨厚劲,颇有些橡皮头里那个爆炸脑袋的味道。

  Garland Briggs

  obby的老爸更像一个纯串联的人物,他的所有内在秘密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吸引观众的手法。

  obby Briggs

  obby这个角色很神,从始至终都在捣Cooper的乱,但无论是Cooper还是Harry都没想过要整他。而且就这么个游手好闲的小瘪三,居然也能泡到Shelly这样的大美女,后来还油腔滑调地从吝啬鬼Benjamin那里拿到工作,然后和最有魅力的小萝莉Audrey勾搭上,编剧对他也太好了吧!何况,后来其他电视剧对双峰的致敬剧集,还是他主演!

  ig Ed Hurley

  这个角色虽然出现得早,但其实戏份不算多,只是最后又一定得和Norma搞上。其实我一直好奇他是怎么和Nadine结婚的,有点诡异,林奇也从来没解释过。

  adine Hurley

  和Nadine比起来,任何角色都不是奇葩了。一个老女人,独眼龙,情绪激动,附身结束后居然变成力大无穷的女超人,林奇你也太奇情了点吧。关键是,不仅力大无穷还扮嫩吃小帅哥,第二季怎么看都很搞。

  James Hurley

  作为主线人物,这小哥倒是帅气逼人,就是闷头傻了点,而且一会Laura一会Donna一会又Maddy的,天天见他瞎折腾,基本都是帮倒忙,最后还给个老女人给诱惑了。

  orma Jennings

  orma在第一季的戏份很少,第二季里因为电视剧设置的三角关系剧情,才渐渐浮出水面。话说,就算和Big Ed是旧情复燃吧,她起初又是怎么坚持和Hank在一起的呢?

  Hank Jennings

  说Hank邪吧,好像也没什么特别邪的事,说他不邪吧,那也没干过什么好活。只能说,他是能力加强版的Bobby,我估计林奇如果能把故事延续到第三季的话,应该会有更多有关他的戏。

  Annie Blackburn

  Annie这个角色的出现,明显是为了让一步一步走的电视剧能继续发展下去,Audrey吊了小帅哥,总得安插一个牺牲品给Cooper,就这个Heather Graham了。你说她花瓶吧,也怨不得她,就给了那么点时间,然后就被Bob抓走,你说这酱油打的。

  Leo Johnson

  如果Cooper是大正面形象的话,Leo从一开始就是大反派,此家伙无恶不作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帮凶,第二季甚至坑爹地只能担任只会吐口水的植物人,这当演员的真不容易。

  helly Johnson

  helly属于那种五官清晰棱角分明的美人,线条偏粗但其实又都蛮漂亮,只是说这个角色戏份虽多,但总感觉有点傻,不是被Leo蹂躏,就是被Bobby骗得团团转。第一季结束的时候我差点以为她挂了,不过编剧显然不舍得牺牲这么一位大美人。

  lacky O'Reilly

  让雷诺就不提了,只是说,One Eyed Jacks本应该是正常剧情下Laura之死的关键,而这个老鸨,确实,魅力十足。

  Harold Smith

  一部悬疑剧要杀死多少人?连这么帅的花语敏感小帅哥都不放过。Jennifer写的劳拉日记里,Harold是不停要出现的人物,因为Laura的日记,最后到了他手上。

  Log Lady

  这角色基本没说过什么有用的信息,但是,她确实是林奇的标志式人物,林奇给的是个意象,不是逻辑。

  Windom Earle

  这本应该是大书特书的角色,可是,如何书呢?虽然是第二季的核心大反派,高超的智商,Cooper的情敌,每次又都算计在他之前,可是,拜托,林奇你也太被ABC摆布了吧,Leland一死,这个Windom也冒出来得太莫名其妙了吧,之前都没提起过。再者,留给Windom发挥的空间也没多大,就那么几集。

  The Man from Another Place

  精华的角色,绝对的林奇式创意,红房子本来就是一瞬间的火花,而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不存在于现世”的角色,其实又经常游走于第二季的核心剧情中。并且在最终话的超现实主义中大出风头。

  The Giant

  和侏儒正好是一高一矮,不过Giant的戏份大多与Cooper的解密直接相关。但总觉得这个角色没有矮子出彩,可能一上来出现得太诡异让第二季的风格瞬间和第一季有了区别,又可能,他总是固定地站在Cooper一边,少一点亦正亦邪的感觉。

  OB

  核心中的核心,一切罪恶的根源。不过这个角色的产生很有趣,照林奇的说法,就是打杂的那个家伙刚好出现在了那个地方,林奇脑子一闪,得,就是他了。这样虽然有点任性,但效果其实蛮好,一个邋里邋遢的罪恶之魂,诡谲的笑容和凌厉的眼神,每次出现都可以吓傻一片人。

  5. 无言的结局之后

  只能说,要么是林奇的运气不好,ABC这么个强势的电视台不给他第二次机会,要么就是这种电影化的电视剧还是不能让肥皂剧的受众们很难坚持下去。这么一个每个细节都极其精良并且有隐喻感的作品,只能在一个明摆着的cliffhanger后被腰斩。

  虽说双峰最后草草收场,但是他带来的文化冲击力一直延续到现在,时不时还能看到有关它的解析和论文,但这并不是一个能产生一些经典美型模样的作品,如果问现在的美国观众,双峰你还有印象么,他们记得的,大概只是Kyle竖起的大拇指。

  当然,没有这次尝试,也就不会有后面那部我心目中美帝二十年最好的电影,Mulhollad Dr.了。半年多前,我开车沿着Mulhollland Dr.在洛杉矶穿行,切身地感受到那种微光中树影摇曳的诡秘,大约体会到了林奇在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时的感觉,就像你走在西雅图周边的温带雨林中,时不时穿出一条鹿飞过一只秃鹫,你也会拍脑袋想起林奇,啊双峰应该是这个样子。

  《双峰 第一季》影评(八):今天看完了第一季,2017.03.15

  2017.03.15,今天看完了第一季,才猛然发现,这居然是 1990 年的片子。

  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很不错的水平。。。

  难怪在当时那种肥皂剧堆里光芒四射。。。

  除了超无聊的西藏问题。。。

  各种女人们,眼花缭乱、非常养眼,最喜欢 梅晨·阿米克 Mädchen Amick 饰演的女服务生。。。娇嫩可口。。。导演这个老淫棍,借着演戏的机会对人家吻了又吻,简直禽兽不如!我当年要是在场,一定会义正言辞的对他怒吼:放开那个妹子!让我来。。。

  男主,凯尔·麦克拉克伦 Kyle MacLachlan,真的是帅气,感觉有一种周润发年轻时在《上海滩》里的风采。。。那油光四射的头发。。。那风中凌乱的风衣。。。

  我以前看过他在《绝望的主妇》《老爸老妈浪漫史》《傲骨贤妻》里演过,明显老了点,脸胖了点,不过还是依稀可见年轻时的风采。。。

  一年破不了一个案子,难怪第2季后就完了。。。

  这就是最早的《谋杀》类型呀,那个也是2年才破一个案子,大家都没耐心等了。。。

  1990 年能看到如此扎实的剧本,简直不可想象。。。除了双峰镇的人都有点神神经经。。。

  27年后,放到天朝的国产剧堆里,都能秒杀 99% 以上的各种烂玩意(天朝现在年产一两万集电视剧集,至少一半不见天日,另外一半都是那啥)。。。比如什么裤裆掏手榴弹、手撕鬼子、霸道总裁、白富美撕逼。。。

  《双峰 第一季》影评(九):好莱坞导演大卫·林奇的40年冥想生活

  “有很多人饱受精神压力的折磨,这不仅仅是压力,而是一种令人痛苦的精神创伤,”大卫·林奇说。

  “当他们学会了静坐冥想的技巧,就像把高压锅的盖子给瞬间打开了,这种力量能改变一个人,非常不可思议,非常地美。”

  1973年,大卫·林奇在妹妹的强烈建议下,开始学习冥想。“真正的幸福不在外界,而在自身”。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他,让他开始愿意坚持练习。

  “就像冥想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那样,我更加开心了,心里的怒气不见了,我的精力更好了,各种想法都从脑子里自然地蹦出来,我感觉特别好,很积极乐观。那种改变是非常美的一件事情,而这之后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的。”记者在问冥想对他的导演工作有什么影响时,他这样回答记者。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有源源不绝的智慧、创造力、快乐、爱、能量和平静。每当人们真正地超越知觉的时候,他们就能感受这个地方,然后注入这些能量,他们的知觉感官就会开始扩展。”

  “人们总是觉得,哎,我太忙啦,没有冥想的时间。但是我们每天浪费的时间远远多于四十分钟,你只需要把冥想作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在早上你开始工作前,你冥想二十分钟,然后晚上再冥想二十分钟。当你冥想结束以后,你就完全恢复活力了,这就像在银行里面存钱一样。”

  大卫·林奇希望凭借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冥想,并把冥想作为一项健康的生活习惯。

  大卫·林奇在洛杉矶的电影工作室,如今已经成为了练习冥想的场地。

  前“火柴盒20”乐队的成员亚当·盖纳向记者讲述了冥想是如何帮助他,摆脱母亲去世的悲痛的:“我以前听说过冥想练习,但都没在意,没想到现在对它充满了感恩之情。”

  来林奇工作室练习冥想的明星们,都表示从保持定期冥想的习惯中,获得了无可比拟的好处。

  冥想有终极目标吗?记者问林奇。

  “只能说,在完成目标的路上,一切会变得越来越好。有句话说,你,即是世界。这个意思就是,如果你戴上绿色的眼镜,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绿色的,所以如果你压力很大的话,世界看起来也会很糟糕,如果你开始清理这些东西,然后注入美好的东西,世界就会看起来越来越美。”

  “现在,人们总是很累,大家压力都很大,这是一个极度疯狂的世界,但是如果你每天都给自己注入能量,一切就会变好。所以你可以这样来看这件事情:在一个黑暗的世界,每个人都变成了一道光的话,就没有黑暗了。我们应该是开心的,应该是一群每天带着笑容的快乐的人。”

  如今的林奇,是否他对冥想的不倦热情取代了拍电影的兴趣?或者是他发现了更高的人生追求?

  林奇站在巨大的电影放映屏前,用单调如诵经的声音描述冥想是如何帮助人们改变困境的。林奇曾告诉他的听众,做出练习冥想的决定并不难,“就像让你在虚弱呕吐与身体强健之间选择,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林奇也许已经选择另一种人生了,尽管这会使得电影院里少了一抹惊悚、暴力、荒诞的超现实色彩。

  也许,努力通过宣传冥想来创造世界和平,这才是林奇所做的所有事情中,最具有“林奇主义”色彩的事。

  《双峰 第一季》影评(十):性别与文本解读

  整个双峰镇,大概也就Cooper控的咖啡、甜食、枞树是干净的了吧。就在封闭的小社区中展演人性之纯粹黑暗来看,有几分《狗镇》的味道,不过也就紧紧几分罢了。 节奏显得拖沓,谜团始终被延宕而无从揭露。根本原因在于林奇根本没把它拍成一部纯粹的悬疑剧,Cooper并不是破案过程中唯一的情节推动和视角承载者。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其中,他们有的仍在不断制造迷雾,有的则各自为战试图弄清一切,结果使一切更为混乱。当然这更接近生活的本相,但也确实使节奏无限拖沓了。 令人惊喜的是BGM,让我听出了莱昂内的味道。不过,因其主题的黑色,还因为林奇在音乐响起的时候总是缓缓把镜头拉远,使一切具有了某种悲天悯人的深情,以及某种对悲剧性的整体世俗生活的哲学沉思。 不过对我来说,真正有趣的解读来自于文化研究的受众分析。Henry Jenkins在《Textual Poachers》里用这部剧分析了男女观众对大众文化文本的不同解读倾向。他的大致意思是——如果我没误解的话:男性观众普遍认同于作者权威,倾向于对文本进行语法分析,也就是说,更多关注情节和人物的可靠性、导演的整体风格等等;女性观众则往往具有某种“情感现实主义”(emotion realism),她们倾向于认同文本内的人物和情感,并在这一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进行文本解读。 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与女票对待文本的不同态度。前段时间去看《百鸟朝凤》,她惯常性地看哭了,我则觉得甚是可笑,开始巴拉巴拉一大堆价值观和表现手法的拙劣。但或许,恰恰是外在于男性精英式的语法分析,她与文本之间形成了某种更为主动、积极的关系。她之所以哭,并不是被什么价值观和表现手法灌了迷药,而是被作品中的某一瞬击中了泪腺,而这一击连带着更为幽深、绵长的生命经验。 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剧中对Cooper“脱戏萌”(他常常从一个连续的情节中跳出来表达自己对咖啡、派、树的一往情深)的有意设定,和Jenkins提及的女性观众对Cooper与警长之间基向配对的热衷,实在让人感慨潮流的兜兜转转,原来二十多年前美国电视机前的女性观众与今日混迹B站的中国腐女们好的是同一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双峰 第一季》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