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的移动城堡》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倍赏千惠子 / 木村拓哉 / 美轮明宏主演的一部爱情 / 动画 / 奇幻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一):苏菲,认识你很高兴
昨天,因为优酷上的宫崎骏系列动画的点评。我把这部电影翻了出来。这似乎是我的第一部宫崎骏电影,在还不了解宫崎骏的大名之前,当时的我就很喜欢,当然了,保守估计那时候的我可能更多的是被银发哈尔的形象迷倒。《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二):不错,很好看的电影
看了后很感动《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三):不错,很好看的电影
看了后很感动《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四):不错,很好看的电影
看了后很感动《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五):是你令我不平凡
我一直都知道,我是多么的平凡,《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六):不错,很好看的电影
看了后很感动《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七):苏菲
拥有巨大魔法力的哈尔,虽以自己的力量去维护和平,却长期漂泊在与不同女孩的情感之中。他常常拖着一副疲惫的身体回到城堡,进入封闭、华丽看似很童真与安全的卧室独处。对于苏菲的到来,他保持不闻不问的态度。但苏菲在帮他整理城堡内务的时候,他却变得发狂。可以看出,他冷漠于人际交往,并且死板地活在自己固有的世界中不愿改变。《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八):千年一见
故事发生在一个由魔法转动的世界里,带着无可奢望的浪漫,演绎着一个充满东方色彩的欧洲童话。故事里有一座可以移动的城堡,和一个风度翩翩的魔法师,以及被诅咒成老人的苏菲。然后一个爱与痛,乐与悲的爱情故事在战火中悄悄展开。爱情的火焰地偷偷蔓延着,小小的幸福,流淌在美丽的城堡,在恢弘的天空,紫色的小花开成了温柔的大海,朝阳映照高耸入云的雪山,一切都是那么温暖。童话里的爱情就像清晨的森林,被最纯净的阳光滋养着,被最神性的灵魂庇护着,幸福就行走在摇晃的阁楼里。破碎的阳光透过淡若轻丝的薄雾。爱情欢快着诵读着赞美诗,我们骑着独角兽去寻找那个心底深藏的地方。我们心底都有不想面对的事,总会有一天,有那么一个人的出现会给你勇气去克服一切的东西。冬日的午后,晒着暖暖的太阳,看着这一场关于爱与痛的爱恋。是否以后也会有那么一个人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给我无限的勇气去面对埋藏在心底的那些
《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九):观后感
作为宫崎骏作品中内涵最丰富的角色,霍尔有很多造型。刚出场时,霍尔穿着色彩斑斓的长外套,戴绿宝石长耳坠,金发披肩,碧眼迷离,像童话中的梦幻王子。后来外套变为浅色,发型变成直发,仍然很漂亮。霍尔的头发变回黑色之后,形象朴素起来,连漂亮的长外套不穿了,只穿白衬衫,有点家常化。不要小看这个变化,这意味着霍尔在苏菲的感化下逐步摆脱了自恋虚弱,走向成熟。
片中很多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场景是,霍尔静静睡在床上,身穿白色衬衫,他双目紧闭,床四周挂满各色奇异的玩具,色彩金灿梦幻。此情此景,仿佛一个纯洁的白衣王子睡在孩童的璀璨梦幻中,令人想起克里慕特的油画。
另一个情境是霍尔发脾气召唤黑暗精灵,他身体惨白倒在灶台上,像得了重病的孩子,忧郁的绿色黏液流了一地。周围暗影绰绰,光线变暗,屋内房梁家具扭曲不安。画面张力很大,色彩浓重阴郁,风格有些类似蒙克的版画《不安》。
这里要说一下本片的制作。本片在制作上有了一个飞跃,虽然人物造型还是手工绘制,一部分布景、道具及光线首次使用了电脑三维技术。由于人物依旧是手工绘制,片子整体轻灵单纯的风格得以延续,但是画面却常有油画或版画的韵味。这真是惊人的突破。影片中木材,木门,木柱,石砖,墙面,玩具等材质,细腻逼真有光泽;光线也像真实光一样自然渗透,甚至光线里的灰尘都清晰可见。如此画面,不能不令人想起威尼斯画派或者荷兰画派的作品。这样的效果令人惊叹。
在这部野心极大的动画片里,宫崎骏放弃了最擅长的大型战争场面。熟悉宫崎骏的观众应该记得,宫崎骏非常擅长大型空战的场面操作,可是本片根本没有值得称道的空战戏。倒是霍尔化身为灰色大鸟,在硝烟弥漫的夜空中孤愤地飞翔的身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夜空中炮声隆隆,一架架飞行艇被炸得粉碎,天空变成一片火海。霍尔展翅飞来,他金发怒撑,双目圆睁,巨翅平张,像巨鹰一样有力;他掠过硝烟弥漫的夜空,如同海燕划过乌云密布的大海上空,尖利且迅捷。
霍尔的飞翔造型,近景像巨鹰,远景像海燕,应该不是偶然的。鹰和海燕都是高尔基笔下有名的飞禽。“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都记得这句名言。《海燕之歌》和《鹰之歌》是高尔基最有名的散文,一度被传颂成“无产阶级革命浪漫主义”的名篇。考虑到霍尔手捧心火的一幕非常像高尔基笔下的英雄丹柯,我有理由推测,宫崎骏在构思时受到了高尔基的启发。显然,霍尔这个角色集合了丹柯、巨鹰、海燕的特点。但是宫崎骏无意进行“浪漫主义”的煽情,他在塑造反战英雄霍尔的同时,也对理想主义进行了反省,他不仅突出霍尔的战斗精神,也强调他的独立自由精神、爱情理想和田园理想,而这些在五十年前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看来,属于“颓废的小资产阶级情调”,是应该受批判的。宫崎骏的风格与高尔基迥然不同,他要的是情境的唯美,他要把强烈的救世情怀上升为忧伤唯美的抒情诗意,这才是他的艺术理念。
有几场戏气氛奇特,有种神秘的美感。一场是霍尔从战场返回,颓然落翅,倒在椅子上,和火魔卡西法说话。房间里光线昏暗,霍尔疲惫不堪,他黯黯说:“这次的战争很惨烈,从南边的大海到北边的国境,全是一片火海。”卡西法叫:“我最讨厌火药的火了!那些家伙的字典里根本没有礼貌两个字!”实际上,卡西法就是霍尔的心火,霍尔对着火炉说话,实质是在跟自己的心灵说话。黑暗的屋子里,孤独疲惫的霍尔对着火焰诉说心事,这一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更奇特的一场戏是一个梦境。霍尔第二次从战场回来,苏菲听到声音,从梦中惊醒。这时她变回了少女的样子。其实她是在做梦,人在睡梦中最放松,所以睡梦中的苏菲忘记了自卑,重新变回少女。她看见地下的羽毛沾着血迹,又惊又痛,手持烛火上楼,来到霍尔的房间。她打开门,看见房间里两条堆满各色奇彩玩具的通道,通向不知名的远方。走过一条玩具通道,她看见尽头处一头大鸟伏地发抖,惊呼:“霍尔,是霍尔吧?很难过吗?你是不是受伤了?”大鸟伏地发抖,低沉地说:“别过来——”苏菲说:“没关系,让我来帮你,让我帮你解开身上的魔咒,好不好?”大鸟遽然抬头,露出一张骷髅脸,说:“你连自己身上的魔咒都解不开,你能帮我吗?”苏菲喊道:“那不一样,因为我爱你啊!”骷髅叹息:“太迟了。”说罢,振翅离去,灰羽纷纷飞落,情状凄凉,苏菲骤然变老,呆然站立。貌似强大的大魔法师霍尔实际只是个躲在玩具丛中固执地做英雄梦的孩子,他长年孤独,伤痛缠身,且自闭胆怯。苏菲虽然早感应到霍尔的孤独与创痛,但她无法摆脱自卑,不敢靠近心上人。她感到焦虑,不知该怎么办。这个梦境充满哥特式的迷离气氛,意境深切悲凉,令人过目不忘。
《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十):《哈尔的移动城堡》观后有感!
《哈尔的移动城堡》是迄今为止宫崎骏最深刻的作品。这部动画片情节跳跃,隐喻铺天盖地,和宫崎骏以往绵密、通俗的叙事风格截然不同。 本片的两个主角,其人性因素相当饱满,远超过以往动画片任何角色。苏菲是个文静善良的小姑娘,她对哈尔一见倾心,但是她自认为不漂亮,不敢奢望魅力十足的哈尔爱自己。她被荒野女巫施咒变成了老太婆,之后她来到哈尔的移动城堡,为哈尔打扫房间。她认为只要自己是个老太婆,为哈尔做任何事都不会难为情,所以她宁可做个老太婆。这就是她的心结,她的老态其实是内心消沉自卑的反映。男主角哈尔是个法力强大的魔法师,他品性善良,外表俊美,热爱打扮,又有点胆小,但是当爱人在场,他会勇猛无比。哈尔不愿为好战的王宫服务,四处躲避国王的征召,经常暗中破坏战争,所以说,他是一个孤独的反战人士。这个光环是宫崎骏特意加上去的,原著中并没有。 原著中哈尔只是一个拿了国王的酬劳去对付荒野女巫的魔法师,原著中根本没有战争场面。宫崎骏特意发展出一个反战主题,把哈尔的老师沙里曼夫人改写成好战专制的大反派,使得影片几乎成为一部反战电影。考虑到宫崎骏本人一贯反战,看起来哈尔就是宫崎骏的代言人。 哈尔第一次出场,是在一条僻静的街道上,苏菲在街道上碰到两个调戏她的士兵,哈尔忽然出现,手指一点,就替她解了围。荒野女巫的手下追赶他们,哈尔拉着苏菲腾空而起,两个人踩着舞曲的节拍凌空缓步前行,把世间繁华景象踩在脚底。苏菲像做梦一样随霍尔降落阳台,哈尔手一挥,飞坠而下,消失不见了。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出场式。哈尔金发碧眼,眉目柔美,眼神迷离,文质彬彬,他英雄救美,温柔善意,来去如风,神秘浪漫,满足了少女对于白马王子的一切幻想。 哈尔第二次出场,是在苏菲变成老太婆以后。当时苏菲正在炉火上做饭,哈尔进门,看见家里来了生人,问:“请问,你是谁?”苏菲笑说:“我是苏菲婆婆,就是城堡新请来的清洁妇。”哈尔也没有多问,抢下苏菲手里的菜铲,“请你拿两片培根和六个鸡蛋过来。”苏菲把鸡蛋和培根递给哈尔,哈尔沉静地做饭,把鸡蛋一一打到平底锅里,再把蛋壳扔进火炉。油锅滋滋作响,火焰欢快地腾起,哈尔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随后,他们俩和小徒弟马鲁克一起坐下吃饭,就像一家人。令我惊奇的是,哈尔的第二次出场竟然是在做家务,他就像大多数单身男人一样会做饭!身为大魔法师,哈尔出得厅堂进得厨房,无疑是个好男人。 哈尔还有一个优点,他说话很有礼貌。他说话经常用“请”“麻烦你”等礼貌用语,举止温文有礼。在王宫,面对强敌沙里曼夫人,哈尔明知接下来将有一场恶仗,他仍然弯腰向沙里曼夫人行礼,说:“老师的精神不错,令人高兴。我依约前来了。”风度从容不迫。 只有一次例外。一天,苏菲不小心动了浴室架子,搅乱了魔法,哈尔的头发再也变不回漂亮的金色。他围着一条浴巾,跌跌撞撞冲下楼,向苏菲发脾气:“苏菲!你是不是动了浴室的架子了!看,头发变成这种古怪的颜色了!”他绝望地大哭,颓然倒在椅子上,“没救了,真是奇耻大辱……假如不美,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他死一般倒在灶台上,身上汩汩冒出绿黏液,屋子里阴气森森,黑暗精灵纷纷舞动,房梁扭曲颤动,绿黏液流了一地。苏菲不得不把哈尔抱上楼。这场戏略带喜剧性,揭示了哈尔孩子气的一面。 哈尔日常懒惰消沉,不讲卫生。苏菲刚进入城堡的时候,看见城堡里脏乱不堪,房梁上积满灰尘,到处蜘蛛爬虫。我们知道,城堡是哈尔的心灵幻相,城堡里脏乱不堪,说明哈尔的意志非常消沉。但是,哈尔虽然意志消沉,仍然坚持每天去战场拼杀,他是一个坚定的反战人士,一心要阻止战火破坏城镇。
影片开头,在苏菲的帽子店里,姑娘们纷纷议论哈尔:“听说南町的那个叫玛莎的女孩,心脏被哈尔拿走了,好可怕!”传说中哈尔是个恶魔,人人谈虎色变,这就好像金庸笔下的一些侠客,比如萧峰,金蛇郎君,黄药师,虽然都是顶天立地的人物,却被“名门正派”视为大魔头。在世人看来,特立独行的人都是古怪的,而特立独行又极有本事的人,几乎便是灾星无疑了。连王宫御用魔法师沙里曼夫人也认为哈尔非常危险。但作为和哈尔朝夕相处的人,苏菲深信哈尔不是坏人,可是为什么所有人都把哈尔说得那么可怕呢? 影片末尾,悬念终于揭开。城堡溃散了,苏菲跌落谷底。她绝望间,发现手上哈尔送给她的戒指在动,戒指的光芒指向城堡的门,她打开城堡的门,走过一条长长的隧道,走进一间屋子。屋子里有一张桌子,上面铺了写满字的纸,那是哈尔的字迹。她走出屋子,发现外面就是哈尔的秘密花园,天上流星道道划过,流星砸到草地上,落入水中,发出丁丁的声音。一个小男孩远远走来,那就是童年时代的哈尔。苏菲惊呆了。小男孩站到草地中央,天上一颗流星落下,落入他手中,撞出耀眼的火花。小男孩微笑地捧住流星念念有词,似乎是在许愿,接着,他仰头把流星吞了下去。苏菲远远望见这一切,几乎不能置信——那就是所谓的契约,所谓的交易。那其实不过是孩子的一个许愿而已!男孩皱眉弯腰,捧住胸口,然后,他把一颗燃烧的心生生捧出来。火焰熊熊燃烧着,男孩手捧着燃烧的心,静静站在草坪中央。这是全片最经典的一幕。一瞬间,苏菲明白了一切。 我们应该记得,高尔基笔下有一位英雄丹柯,为了带领族人走出黑暗的森林,丹柯取出自己燃烧的心,为族人照亮出路。丹柯是一位具备强烈救世情怀的英雄,他是高尔基笔下最有名的角色。只要提起把燃烧的心捧在手里,我相信所有知道丹柯的人马上会想到丹柯。和丹柯一样,小男孩哈尔也把心捧在手中,但他不只是为了救世,也是为了救自己。他不愿为王国效忠,不愿意战火迫害人民,他想要争取一个自由和平的环境。因此他将自己的心托付给流星,让流星成为火魔,依靠火魔的力量制造出一座强大的移动城堡。此后他整日躲在城堡里,一面逃避国王的征召,一面随时出去阻止战火蔓延。其实,哈尔的心愿只是一个普通孩子的愿望,但就是这简单的愿望,在习惯于奴性和专制性的成人世界看来竟然是十分危险的。当哈尔将自己幼小的心挖出来,远观的苏菲明白了一切。地下忽然裂开,强大的时空要吸苏菲回去,苏菲忍不住喊:“哈尔,卡西法,我是苏菲,等着我!我一定会去找你的!在未来等我——”她知道他将面临长期孤独的处境,她要给他一个爱的约定。哈尔惊异地回过头,看见一个少女沉入地下不见了。就在他把心交给火魔的那一天,他感受到爱的召唤,于是他一直等待着苏菲,等待着他的心上人。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城堡里来了一个自称清洁妇的苏菲婆婆,他知道那就是他的爱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下她的菜铲,为她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 在流星满天的花园里,小男孩哈尔手捧熊熊燃烧的心火,走向远方。这一幕如此感人,又如此令人悲伤。苏菲在时间隧道里往回走,边走边哭。那只是一个孩子单纯的愿望,却成了做人的全部代价。哈尔自此被世人看作眼中钉,他放逐自己,驱使城堡穿越无数大山大海,寻找他的爱人。现在,他的爱人终于来了。苏菲走出隧道,看见哈尔化身为大鸟,静静守在山谷里等她,她上前,拨开他蓬乱的羽毛,亲吻他血迹斑斑的脸庞,说: “哈尔,对不起,你在这里等我,而我却一直到现在才来。” 这是最感人肺腑的表白。她才知道他一直在等她。他受了那么多苦,孤独地战斗了那么久,她却一直没能为他分担。她感到歉疚。 然后,苏菲解除了哈尔和卡西法的契约,把心脏送回哈尔的心房。哈尔收回心脏,卡西法也活了下来。他们重新制造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堡。支配这所花园城堡的,不再是哈尔那团孤愤叛逆的心火,而是哈尔与苏菲的爱情。这个大团圆的结局虽嫌老套,倒也说得通。仔细想来,也许只有爱情才能拯救为世所不容的理想主义者,也许只有爱情才会让沉浸于英雄梦想的男人回家。 这就是哈尔的故事。我喜欢这故事。每个理想主义者心中,都有一个哈尔。一些人已经找到爱,一些人尚没有,也许终生得不到。那些得不到爱的人,很有可能变成荒野女巫那样的恶魔;或者一部分人会像英雄丹柯一样,倒地死去,悄悄地死在世人的漠视中,不为人知。 希望更多的人会热爱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