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是一本由李碧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饺子》读后感(一):只要有贪,便有执念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以前有听老一辈的人谈起和看杂书提及吃胚胎,脐带大补甚至美颜回春,没想到李碧华的这篇小说直接粗暴把8、90年代的香港,贵妇之间热衷这类'大补'食品现象写得淋漓尽致。
看完后只有一个感觉,恶心想吐。那一大片胚胎包裹着的是一个有着小手小脚眼睛鼻子的婴孩。食之?怎么能下咽?而那些打掉的姑娘们呢,当下是做何感想的呢?
人生在世,父母与子女的缘分是多么的奇妙,在你还为有做好当父母的准备时,请你慎重对待自己得所作所为,善待每一个生命。如若偶然间怀孕,那就咬咬牙生下来好好养大吧,当他还是个细胞时,它早已是个跳动的生命。
只要有贪,便有执念,执念过高时,当事者也是慌慌呼呼跟着执念走。对于文中的菁菁,读罢也是哀其可惜,恨其迷失。
姑娘们,请永远记得爱惜自己!
《饺子》读后感(二):《饺子》读后
看过李碧华作品改编成的电影——《霸王别姬》和《青蛇》,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李碧华的文字,之所以会选择《饺子》,是因为B站上一位up主的读书分享,其中提到的“痴男怨女”、“吃人”,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兴趣。
这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包含五个故事:潮州巷·吃卤水鹅的女人、钥匙·吃燕窝糕的女人、寻找蛋挞·吃蛋挞的女人、猫柳春眠水子地藏·吃眼睛的女人、饺子·吃婴胎的女人。不知为何,每一篇都有一个副标题,有种被剧透的感觉,失去了神秘感。
潮州巷里有一家卤水鹅店,祖传的卤汁乌黑泛亮香浓无比,全港无人能及。店里目前的掌门人是陈柳卿女士,“我”的母亲。“我”的父亲谢养在外包养了情妇,情妇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与母亲大吵一架后,父亲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直到“我”出嫁前,母亲送给“我”一小桶卤汁做嫁妆,告诉“我”,“你一定得要,你爸爸在里头。”虽然已经预料到,但读到这里仍觉毛骨悚然。更诡异的是,“我”曾经目睹了那个过程:母亲用一块用过的染了大片腥红的卫生巾,将经血抹在了父亲练功的刀上,使刀破了封,他的刀把自己斩死。李碧华笔下的情,腥甜、阴沉而凶猛。
第二篇《钥匙》,说实话我并没有看懂,上网查了一番,才明白这是一个前世今生的故事,只不过,无论前世还是今生,皆求而不得。
寻找蛋挞的故事。主人公对吃蛋挞这件事情,执拗且苛刻,只吃刚出炉的滚烫的蛋挞,否则宁可等下一轮。这反映的大概是对爱情的理解吧,比如,她说,通常,第二个没有第一个好吃。
《猫柳春眠水子地藏》,名字很奇怪,查过之后了解到,在日文里,“水子”指的是流产或被堕下来的胎儿,而水子地藏就是供奉这些胎儿的灵魂,希望他们早日超度。女主人公由纪子的男友劈腿,由纪子流掉了他们的孩子,将不成形的婴胎吃到了肚子里!
饺子的故事是压轴大戏,的确也是最精彩的。豪门贵妇艾菁菁为重新焕发青春容颜、挽回丈夫的心,来到月媚阁,寻找媚姨的秘方。媚姨六十多岁,却是个不老的传奇,靠的也是这个秘方——婴胎。这个秘方让人上瘾,艾菁菁越来越疯狂,她出高价让媚姨帮她寻觅五个月的婴胎,因为五个月的婴胎营养最丰富。这个时候,十五岁的小琪出现了。少女小琪被生父强奸,怀有五个月身孕,琪母怕家丑外扬,才找到了媚姨,因为她曾是医院负责流产手术的医生。艾菁菁得偿所愿,容颜焕发,重新吸引了丈夫,但好景不长,她便因为吃下的是孽种而浑身散发恶臭,之后便开始枯黄残败,而丈夫的小三却怀上了孩子。爱情的流逝让她的心变得畸形,她用金钱换来了小三腹中五个月大的婴胎,目的可想而知。不知我为何长篇大论地把故事叙述了一番,就是喜欢这个故事,虽然中途也感觉恶心和惊恐。李碧华的文字利落干脆,现实又鬼气森森。是痴恋还是贪念?大概有贪念就会迷失吧?书的最后写道,艾菁菁出嫁时,在一群姐妹的围聚中许下了三个愿望:我的男人永远爱我、永远都开心、永远都青春美丽。然而,“人侍中敌不过岁月的。一切繁华绮丽只属假象。”
《饺子》的第一个故事——《潮州巷》该是温情脉脉的香港,该是普普通通的小巷子,该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卤煮,却透露出骇人的阴冷,一直在默默的铺陈,最后一句“你爸爸在里面”似无任何不妥,却透着渗骨的阴寒,读完只觉一盆凉水,从头淋到脚。最可怕的是,李碧华的笔调仍不改温情脉脉,缓缓而谈,只是那一桶卤煮,让人再无吃下去的欲望。初读,再读,每一次都被其妖艳的写法折服。 剩下几篇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但也后背发寒,我爱极了这种写法,然后我们来说说这篇饺子,叙事线很清晰,环环相扣,结尾也好似可以预见,但就是喜欢,就是忍不住去读,或许这就是李碧华运笔行文的迷人魅力,对饺子那种美味的极致描写,让人看得胆战,反胃,却格外的吸引人。每一笔,每一处,都透露出人性的那种阴冷和贪婪。 爱死了这种写法,爱死了这样的李碧华
《饺子》读后感(四):饺子
喜欢的女作家中犹喜欢李碧华,她和张爱玲都写世间的男人、女人、情事、贪嗔痴怨,但李碧华的笔下充满了鬼魅的气息,连天上的云都妖艳起来。
以前看她的《青蛇》,她说:“谁敢说,一见钟情,与色相无关?”
《生死桥》一书下来,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先死后生的三段人生令人唏嘘不已,整个故事的波诡云谲,支线的大气磅礴都非一般作家可比。
最近看了她的《饺子》,第一次看她的短篇,寥寥数语还是那么鬼魅。此书一共收录了五个小故事,都是关于吃的,封面上写:“只要世上还有男人,有女人,有悲欢离合,有恐惧,有哀伤,有担忧,有豁出去的狠劲,就有食客。追寻最诡异的治疗。”
潮州巷-吃卤水鹅的女人
很多读者说这个故事看到后面让人感觉毛骨悚然,大概是我敏感,前期故事一出来介绍母亲的卤水是全港最鲜美的卤水时,我就猜到是她母亲把丈夫给煮在里面了。
女主的老爹年轻时是卤鹅的,宰鹅特别麻溜,因此在游泳场救了女主老妈后,就特别顺畅的给她按摩腿,那是他长期处理肉类的心得。女主老妈说他非礼他,他笑:“我是你的救命恩人,你不过是我手上一只鹅。”
可到最后,谁是谁的鹅还真说不定。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中国电视剧,讲大宅院的,里面有一个特别经典的剧情就是某家的酱做得特别好,是因为用了自家特别好的井水,为什么井水好呢?因为老太太年轻时因为丈夫出轨就把丈夫推井里了。电视剧里面得知真相的女主真是尿都要吓出来了。
李碧华就不一样,故事结尾,潮州巷的女主结婚时,她母亲说:“我把你老爹给宰在里面了。”众多读者:“靠,吓死我了!”其实整个故事最诡异的部分是,女主说:“其实我从小一直都知道。”一直知晓却默默不做声,真是诡异得可怕的女人,然后故事就结尾了。看完最后怕的就是不知道女主的老公生活得怎么样。
钥匙-吃燕窝糕的女人
寻找蛋挞-吃蛋挞的女人
应该是全书最“甜”的一个故事了,一个女人一直都在寻找最好吃的蛋挞,可是世界这么大,好吃的蛋挞你在哪里?百转千回,到结尾你发现她找的是她的初恋。他们结尾终于相遇了,他们会互说:“噢,原来你也在这里吗?”
最后他问:“你近况如何?”
又自己道:“我结婚了,女儿两岁,好可爱,又顽皮,胖得像小猪。你呢?”
你看,世上肯定有好吃的蛋挞,也会有更加好吃的蛋挞,当你出去追寻更加好吃的蛋挞的时候,就要知道你面前的蛋挞可能被别人给吃掉。
猫柳春眠水子地藏-吃眼睛的女人
“我儿。
整个故事是一篇母亲写给流产的孩子的信,恩,就是女主把自己流产出来的孩子给吃掉的故事。
世间如果没有那么多奇怪的感情,大概也会无聊吧。也是一个惨遭男友背叛的女主,但是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自己默默去把孩子给流掉了,但是怕自己的孩子落入别人腹中,也怕孩子被冲到马桶里,更怕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样惨遭背叛,于是女主就把孩子和鲜牛奶一起喝掉了。孩子重回腹中。
我觉得与其说牵挂自己的孩子,不如说根本无法放下那一段被背叛的感情,将孩子吃掉,仿佛还与那一段感情有所牵扯,留念一点点温存。
饺子-吃婴胎的女人
看这篇的时候,就会想到上篇故事里的女主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饺子》一篇里的女人们为了青春美艳,来媚姨这里吃传说中的饺子。
这些富豪的女人们坐在客厅里,听着不远处的厨房里传来剁馅儿的声响,那些馅儿就是流产的婴孩。吃完饺子的女人们果真是容光焕发,重回美艳,她们又赢回了出轨富豪们的青睐。但是艾菁菁重回美丽后不久就出现了副作用,全身会散发出臭味,赢得了青春,却输给了味道。
贪、执念、迷失,人这一生中到底会迷路多少回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天既生人何必生恨,又何必生人的痴缠。
故事结尾,艾菁菁回想年轻嫁给富豪时,有人对她喊:“菁菁,一出这道门,就是‘李太’了,没得回头呀!”
没得回头呀,
没得回头呀,
没得回头呀。
艾菁菁回头,走到镜子面前,在笑声中,她眷念地,向一生最青春美丽的自己,深深看一眼。
没得回头呀,
人生。
《饺子》读后感(五):女人到头来也不过是仰仗自己
李碧华的过人之处是从不描写环境,却笔笔尽是渲染。她笔下的男人往往都是薄情花心自私的形象,而女人隐忍坚毅专一。
一口气看完了四个故事,印象最深的便是第一个卤水鹅和最后一个饺子。
爱应该是自由的,也应该是忠贞的,但两者就像磁极的两端相互排斥。于是便有了这些故事。
女人爱美,男人爱美色。女人渴望年轻,男人渴望年轻本身。可是人始终敌不过岁月的。青春只能留在镜子里,一切繁华绮丽只属假象。那些相濡以沫携手一生的故事也需要经历很多艰难和考验吧。没有什么天意,一切都是人为。人性的沼泽就应该远离,否则只会越陷越深。毕竟在有心插柳的人心里你「只要肯来,便有机会上钩。」
故事中的女人,我不觉得他们可悲,反而觉得有些可怜。没有保障的关系,阶级悬殊的婚姻,误入歧途的女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没必要把故事带入生活,但是故事本来就源于生活。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应该有的态度。书中有句话说得最好「女人到头来也不过是倚仗自己。」
《饺子》读后感(六):《饺子》里的女人
因为喜欢看朴赞郁,朋友给我推荐了一电影,三个国家,三个导演,三个三十分钟的恐怖短片,名字叫《三更2》╮(╯▽╰)╭。本来是冲去看朴大神的,但是却被里头陈果的片子吸引,《饺子》,恐怖倒不恐怖,但是充满了妖媚又邪佞的气息,加上被推上高峰的边缘化的伦理问题。一个词,恶心,但绝不止这一个词,恶心之后,无限唏嘘。就像面对一个很有feel又available的男同学就很想知道他的一切一样,叩问谷歌,便带来了小说《饺子》,而且新版很漂亮嘛。
(短片吧,有时间限制还要保证作为一个独立作品的完整性,所以需要把故事简单化,对原著做了删删改改,幸好调子还在。其实陈果还有一个91分钟的完整版,这版的故事更符合原著,故事和人物也更丰满。)
说到李碧华,简单粗暴一点,撸掉所有的定语,她写的就是痴男怨女的言情小说,不过和一般的言情相比又不那么简单,因为小说里的爱情不是你爱我我爱你还要有个第三者那么简单,爱情是一个很大的主题,生发出一切故事,借由爱情表现出女人的处境、女人的态度、不同的女人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和外界的关系,这个男人站在塔尖的社会,同时也融合了历史题材、鬼怪志异和类似《饺子》这种边缘化重口味的元素。原谅我把这些东西说得一板一眼、棺材板似的老腔调,事实上,你只要看过就能体会出她笔尖的那种“灵”,什么东西都不必刻意下笔很深,抓得住那精到的一点,所有的意蕴也就全都出来了,好像寻龙点穴一样。就像写到菁菁被要下锅的“极品”吓跑后,媚姨气定神闲地对着镜子骄傲地抚摸着自己的曲线并笃定菁菁一定会再回来,这种忘我神驰的变态、这种掐住女人命门的自得,就是妖妇(这词在李碧华小说里出现频率蛮高的)的精髓啊!
这本集子不光是《饺子》,还包括《潮州巷》《钥匙》《寻找蛋挞》《猫柳春眠水子地藏》,一共五篇。可以这样来定位:小说集、短篇小说集、以“吃……的女人”为关键词的短篇小说集,故事妖冶行文诡谲以“吃……的女人”为关键词的短篇小说集。不过要说最喜欢的,就是这篇《饺子》。
《饺子》应该是重口味爱好者的福音,大致是说阔太太为了拉回小妖精怀里的丈夫,找到了一个妖婆子,用吃婴胎的方式回春驻颜,企图抓回丈夫的心,而后便走上了一条邪恶食客的不归路。故事里包括婚外情、堕胎、父女乱伦、“天山童姥”和食婴等很cult的元素,但并不是说把这些元素堆砌在一起就能出产一部漂亮的cult作品,精彩的地方是作者让这些你能明明白白指出来的东西服务于同一个主题、同一个灵魂,所以这些元素结合得浑然一体,交融得细致和谐,彼此推助,一层一层地让故事继续。
境遇。作品里所有女性人物几乎都处于同样的境遇之中,攀爬着男人的这棵大树,求得生存的一席之地。菁菁,中学毕业便去拍戏,二八佳人笑靥如花,二十出头晕晕乎乎地一头栽入地产巨子李世杰的怀里,二十五岁嫁入豪门,自此不问前尘姊妹,在上流社会的脂粉气中丈夫的身份地位就是她的声价;媚姨,早年在大陆是妇女也顶半边天的堕胎专科大夫,后恋爱失败辗转香港,也算得上美女却委身小菜食店的油腻胖子,一熬到“三粒星”就踢掉所有负累,妖技傍身、海阔天空;Connie,聪明伶俐、洞悉人心,靠着活力十足、散发着阳光气息的肉体飞入李世杰的金鸟笼,青春无敌,但求荣华,五个月的孩子也能换钱,零越多越好;小琪母亲,二十年嫁予一个龌龊无能的男人,丈夫强暴女儿以致怀孕,她嘴上喊着“斩死这个衰佬”,手上拉着女儿找黑市堕胎,可心里想的却是“她跟了这个男人廿年了,不敢想象一旦反目,自己与女儿何去何从,她不敢算账”;至于小琪,诶,一声长叹吧,“妹妹还没发育呢”。(不过这里男人对她来说是一个父与夫的混合身份,诶,跳过不展开。)
《饺子》里女人的空间是需要卖东西换来的,卖笑、卖身体、卖青春、卖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但这买卖偏偏不讲究公平,换来的这一席之地完全看买主是阔绰是吝啬,买主一个不愿意也可随时取消,像小琪母亲这样,替她心酸,也恨她懦弱。
态度。同一种境遇,各个女人又是不同的态度。小琪母亲,敢怒、敢言可毫无动作,所以怒和言也只是一种为了不被逼疯的发泄,最后女儿死了,再也没有不疯的理由了;菁菁和Connie,其实说来一个正室一个小三态度却还挺接近,主动出击,稍有不同是Connie年轻,用青春换美金,菁菁当了二十年的少奶奶,一切生存技能退化,只能抓紧丈夫,大权不能旁落,求得歪门邪道即便恶心致呕也甘愿;媚姨,是态度最强势的,“在这个社会,一个女人要立足,要生活,先靠身体,再取身份,然后海阔天空”。一只受虐半生终于撒嘴咬人的兔子,两位甄嬛传式后宫娘娘,最后一个媚姨,武则天、慈禧,反正就是女皇帝。这大概能涵盖在《饺子》世界里各类女人所能呈现出来的全部态度吧,为自己谋划或者在男人面前放下屠刀、束手就擒,但我看不出哪个在讲爱情,哪个是有真心的快乐的。
贪、执念与迷失。菁菁贪丈夫心(说到底是要稳固李太太的身份)、Connie贪财、媚姨贪财贪自由,连这里唯一一个算得上有戏份的男人也在贪,李世杰贪青春,整本小说也是围绕着对青春活力的贪恋构架起来的,可是李碧华一句打破所有执迷虚妄,“人始终敌不过岁月的,一切繁华绮丽只属假象”。
到这,我突然想起了一个电影,《梦之安魂曲》,这是我认为把贪、迷失讲得最让人绝望的电影,它的港译名叫“迷上瘾”,太贴切了(超级不推荐看,我是为了你们的心情好)。《饺子》里对此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我们的最佳女主角,菁菁。为了回春抓住丈夫的心,从吓得把世界上最贵的饺子掉到地上,到吃得津津有味,继而开始像个美食家一样挑剔,去腥、剁细、少油腻,当媚姨甩手而去时不顾阔太太的颜面只求再一笼“极品”,到了最后的最后,自己能亲自安排情敌堕胎,泰然地吃下已经手脚成形的婴胎;而当年的江南小师妹,不懂什么是烦恼,脑袋晕晕的,咯咯一串笑声。这就是菁菁这条路的头和尾,哦,大概错了,只是李碧华写到这里,菁菁还没走到底,也回不了头。这条路也没有底,“只要世上还有男人,有女人,有悲欢离合,有恐惧,有哀伤,有担忧,有豁出去的狠劲,就有食客”。
最后两页,写道菁菁出嫁时,在一群嬉笑姊妹的围聚中,许下三个愿望:我的男人永远爱我、永远都开心、永远都青春美丽,那时还是真心欢笑的、高兴得雀跃的菁菁,而非李太,最后在镜子中回望的那一眼,是不是在暗示“青春美丽”也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诶。无限唏嘘,这也是李碧华的一种“灵”吧,贪、执念与迷失交揉的一条路上前途深暗,来路虚渺。
不过这只是个小说,是挺来劲又够痛快的小说。
.自认为不是吃货,因为在我印象里这么自称的妹子多半会有这样一个定语,“明里爱美食暗里想卖萌因为怕长胖只是放在嘴边拍个照片又吃不了多少”。但有时候看过很有感觉的电影或小说后,会立刻对其中有着关键作用的食物,产生超强的欲念,想要马上品尝下肚,就好像自己也在刚刚的情节里,体会这极其精妙的一口,就像齿轮咬合一样精密地推着故事往前走。比如朴大神的《老男孩》,看完后我曾以学校为中心、脚程极限为半径地毯式搜索过煎饺;再比如《芙蓉镇》,那会儿的刘晓庆还不是老妖精,我一度想冲去贵州驻京办餐厅求一份米豆腐;还有《天边一朵云》,看片的时候已经是夏秋之交,便火速拦截了最后一批西瓜。这回是饺子,不过只能吃到室友做的豆腐鲜肉馅的,口感嫩滑、回春缓慢,不过一个人的口味再重也是有极限的……咳咳。
《饺子》读后感(七):局外人还是局中人?
读李碧华的小说,总有一种奇妙的臆想:是一个眉目妖娆的戏子在台上妩媚的拿捏身段,是一个发髻蓬松的旗袍女人倚在门口,眼波流转。李碧华的文字是妖——是风情万种的妖,也是睥睨天下一切痴恋与无情的妖。笑嘻嘻的撕开世间血和肉,森森的露出天下一切贪欲的脉络。揪出这些个血淋淋,滑腻腻的脉络,再仔细的拟好,摊开来,一一展示给世人看。
按照李碧华的惯有风格,饺子之中必定是大有玄机的。
吃人之说,其实自古以来就有,比如周文王吃伯邑考之肉羹,再近点的,比如食物极端匮乏的三年自然灾害,或者是文革期间,广西武宣县的吃人运动,凡此种种,都是畸形强权下或者自然灾难中的怪胎现象,而主动,进而享受吃人肉的,正是《饺子》中的艾菁菁。为了留住男人的心,为了挽回青春美貌,艾菁菁慕名去找月媚阁的女主人媚姨。面对这位肯为青春掷千金的食客,媚姨细心又殷勤的告诉她,饺子贵重,要趁热吃。吃的时候,只求后果,不想前因。
媚姨的皮肤细滑,容貌亮丽,没有一丝年近六十的女人该有的皱纹和斑点,艾菁菁想到自己的丈夫正和一个年轻的女人厮混在一起,于是狠狠心吃了下去。容貌上发生的改变让艾菁菁已发不可收拾,她离不开媚姨做的饺子了,她喜形于色的看着媚姨把婴胎浸泡,开膛,再剁碎,包成一个一个白里透红,吹弹可破的饺子。不吃饺子,就会形容枯槁,而吃了这种极品,容颜蜕变的日益妖艳。对丈夫的占有欲望,让艾菁菁无所惧怕,当媚姨逃到内地之后,艾菁菁亲自把杀婴的手伸向了丈夫的情人。她剁碎了丈夫和情人的婴孩,连溅出来的血也不肯放过,舔进嘴里,放纵的享受着极品的美味。她的容颜娇美如昨。
艾菁菁成为了媚姨青出于蓝的"接班人"。
对爱,世上所有的女人都一样,都贪,
都要多一点,再多一点。
爱一个人,
会想一口一口咬他,把对方吞进肚子中,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狠狠地啃肉嚼骨吮髓。
真正的“痴恋”比癌还痛。
李碧华说。
是贪吗?我不觉着这是贪恋。不过是一个女人渴望得到的 一辈子的长情,求之不得,而生邪念。“我希望我的男人永远爱我”“我希望永远都开心”“我希望——永远都青春美丽”。艾菁菁出嫁前的三个愿望最简单,最基本,但又难以实现。
说到这儿,我似乎能感觉出来,李碧华对爱情的悲悯态度,再联想到《胭脂扣》《生死桥》《潘金莲的前世今生》,似乎能隐约感觉到李碧华作为一个女人,对于爱情的谨慎和些许的悲观。痴男怨女,终不得果。天马行空,得非所愿。李碧华笔下的爱情大多不幸,她以尘外人的身份,残忍冷峻的叙述一段天不老,地也不荒,只是兀自生长,也兀自凋零的爱情。这是爱情消亡的最残酷的形式。
她是局中人还是局外人?
真正的痴恋比癌还痛。
她必定是狠狠爱过的,也必定被灼热的背叛过。虽不知她的情感经历,但是一个女人的心思太过细腻,爱恨都如烟尘,透过书,一点一点的渗透出来,蔓延妖娆。
李碧华,如同她的文字一样,似妖,诡异妩媚,虽是冷眼看透人世一切情爱,骨子里却汩汩流淌着温热的血。
《饺子》读后感(八):饮食男女
《礼记•礼运》中写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全书都是“饮食男女”一以贯之。 书中,最让我不寒而栗的是《潮州卷 吃卤水鸭的女人》;最让我毛骨悚然的是《饺子 吃婴胎的女人》;最让我难过痛心的是《猫柳春眠水子地藏 吃眼睛的女人》;最让我摸不着头脑的是《钥匙 吃燕窝糕的女人》;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寻找蛋挞 吃蛋挞的女人》。 书里的每一章故事几乎都有至少一种食物的参与,这群饮食男女,不断滋生的贪婪欲望,纷繁复杂的情感纠葛,又何尝不是世相人心的缩影呢? 故事风格曲折离奇,波谲云诡,变幻莫测。不得不说,李碧华的笔意确实是诡艳绝伦,如同徐克的《倩女幽魂》一样,呈现出一种光怪陆离的美。 《猫柳地藏》以日本女子由纪子的口吻讲述,文风突变,差点没反应过来,不过倒是挺让人耳目一新的。 看《潮州卷 吃卤水鸭的女人》时,我的心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百转千回,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啊。 《饺子》一篇,则更是给我一种惊悚电影的即视感,就情节的曲折性虽不比《潮州卷 吃卤水鸭的女人》,但浓墨重彩的渲染出心慑胆寒的恐怖气氛,令人毛骨悚然。文中不时有奇言妙语扑面而来,震撼人心,例如“在这个社会,一个女人要立足,要生活,先靠身体,再取身份,然后海阔天空。 她太明白了:女人到头来也不过是倚仗自己。”“男人都爱二十岁”“看,为了美丽,为了青春,我们女人长期与‘岁月’这敌人作战!”,多么痛苦的清醒! 李碧华写至李世杰吃鸭仔蛋时,我就猜想,这是不是预示李世杰也会吃饺子的伏笔呢,不出所料,果然,人性不分男女,都一样。 我在《魂断蓝桥》的影评中看到说,人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性格悲剧,一种是命运悲剧。艾菁菁,Connie是二者兼具,小琪则完完全全是命运悲剧。无论如何,前者面临选择时,可以点头或摇头,可小琪却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面对命运突如其来的肆虐鞭笞,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含泪默默忍受,最后还是死去了,也许,死亡对她而言,有其可取之处,起码她不用背负着沉重的包袱爬行在不堪的生命中。 媚姨掌握青春永驻的秘方,所以“不要紧,只要世上还有男人,有女人,有悲欢离合,有恐惧,有哀伤,有担忧,有豁出去的狠劲,就有食客。”凭借她对人性充足的了解,她胸有成竹,有朝一日定会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艾菁菁也知晓永葆韶华的秘密,最终彻底妖化,成为继媚姨之后的“青出于蓝”的下一代妖妇。作者笔锋一转,回到当年结婚的场景,那时许下的三个愿望,放到现在,嗤,多么大的讽刺。 食肉寝皮,本来是形容极端仇恨的成语,在这三篇文章中,对于爱恨竟然同样适用。爱极,恨极,都想把对方吞入腹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惊诧之余,不得不再次由衷为李碧华犀利毒辣的文笔拍案叫绝!
《饺子》读后感(九):饺子
想要写一些记录,又不知写什么较好。便记录一下每篇的感受吧。
潮州巷——吃卤水鹅的女人
一个凶杀的故事,母亲杀死负心的父亲,故事惨淡但是瑰丽。
钥匙——吃燕窝糕的女人
好像没有结尾的故事,一个十年前的保险柜和莫名出现在厨房的铁箱, 牵出了一个逝去女人的故事。却没有故事,只留人猜。
寻找蛋挞——吃蛋挞的女人
说是寻找蛋挞,其实是寻找故人。可是斯人已去,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猫柳春眠水子地藏——吃眼睛的女人
被负的女子吃下流产胎儿,不过是太不舍,乃至世间容不下了。
饺子——吃婴胎的女人
吃下婴胎,可活血,可养颜,可青春永驻,可返老还童,客官,你是吃是不吃?
《饺子》读后感(十):真正的痴恋,比癌还痛。
饺子的作者是李碧华,香港人,行踪神秘,从未在媒体面前露过面,坚持不公开照片身世年龄。
擅长写情,写前尘与往事,浪漫、激越、凄艳。
她说,快乐圆满的人生就是:“七成饱,三分醉,十分收成。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力,享下等情欲。”
这本书由五个故事构成,说恐怖倒不至于,但篇篇阴郁,妖媚邪佞。且会给人一种香港电影里那种色彩强烈的嘈杂小巷的代入感。
她的文字激烈且新鲜,三言两语说男女之间的痴缠怨怼,却让你觉得,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就像有人说,李碧华的文笔是学不来的。
01
[潮州巷]
情欲是”下等“的比较快乐。肉,往往带血最好吃!
一开头介绍做鹅的卤汁是一大桶的”心血“,其实很容易就能猜到,里面藏了条人命。
果然,女儿出嫁,妈妈拿出一小桶卤汁来,告诉她,”你爸爸在里头。“
爱时如抽丝剥茧,恨时残忍狠绝。
”我知道,她仍是深爱着爸爸的。
她不过是用腥甜、阴沉而凶猛的恨来掩饰吧......"
将留不住的爱人永远留在祖传的卤汁里。这也是一种厮守终生的方式。
02
[钥匙]
纵有千般不是,旧爱是难忘的。
我们喜欢一个人,喜欢的过程已是享受,我们心动,欢愉,望眼欲穿,他对我们好一点就可以了——这种“折磨”有快感。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看到关键时刻,紧张得屏住呼吸,结果故事戛然而止。
故事似是没有说完,无奈去翻“解密”,才发现竟然错过了那么多的细节,该说的作者早就一一交代。
或许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止于高潮。读者或不忿或不解,但都会再往前查看。
只看一遍,总是难以尽兴。
03
[寻找蛋挞]
炎夏来临了。但寂寞的人总觉得凉。
同样是结束得猝不及防,但这篇不像前一篇暗藏汹涌,虽然也透着些阴森,但明显温情多了。
说是寻找蛋挞,倒不如说是寻找爱人,寻找一个有好滋味且永恒的爱人。
只是无奈。“通常,第二个没第一个好吃。”
04
[吃眼睛的女人]
“由纪子,你知道吗?我大睡之后醒来,单眼皮会变双眼皮的。你来看我吗?”
不知道为什么,单单对这一句话印象极其深刻。
花在凋谢之前最美丽,但人却在离别的一刻才多情。
勇行告诫由纪子,不要做他的妈妈。他拒绝回答她的诸多问题,以避免将来她无休止。他的小聪明,源于他没那么爱她。
由纪子发现勇行出轨,装作一无所知。
”谁说这场戏难演?我那么轻快,世上再没有角色不能驾驭,也没有尴尬的事件难倒我了。她的小聪明,源于她还不想放手。
前面没什么特别。直到由纪子前去打胎,并将死胎一口喝下。
这就是李碧华。故事里的人痛的蚀骨焚心,故事外的人看得毛骨悚然。
女人的狠,永远没有边界。
05
[饺子]
饺子才是重头戏,篇幅最大,情节也最完整。
”真正的痴恋,比癌还痛。“
“我们爱一个人,也会一口一口咬他,把对方吞进肚子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爱而不得,或是得却难长久,或是患得患失,无一不是局中男女的痛点。像是狠狠地啃肉嚼骨。
小明星艾菁菁为留住丈夫的心,不惜吃以胎儿作馅的饺子来使容貌回春,从犹疑到深陷。最后退无可退。
痴男怨女,终不得果。天马行空,终非所愿。
爱即是欲望,有欲望的人类,远比妖鬼蛇神来得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