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饺子》是一本由李碧华著作,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6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饺子》读后感(一):要么生,要么死——读《饺子》有感
【一】
近来无事,重温了一遍李碧华的《饺子》,第一次看时,感叹
女人的
爱情何其不幸,需要建立在
青春之上。
男人都爱二十岁的女人,爱那种手感和口感。第二次再看时,却从中发现了
生命的悲凉,就如媚姨所说:“要
做人,还得看造化。”
我也看过根据这篇小说而改成的电影,影片中,最让我感到可怕和惊悚的是十五岁孕妇小琪引产的那一段。十五岁,
自己还是个
孩子,却已经怀孕五六个月,而孩子的
父亲却正是小琪的
爸爸!这一个小孩自然是不能留的,“小琪那被金属鸭嘴钳撑开的下体,一根导尿管已插入子宫,渐渐,羊水一滴一滴一滴地出来……子宫开始大幅度的收缩,欲把婴胎逼下来……忽地如崩堤如水管爆裂如物体失重,一个小小的婴胎下来了:有液体,有红色组织,连着胎盘,裹了胎脂,像一头小猫似的。”
自此之后对生育产生
恐惧,尤其是看小说第八章《红花》堕胎手术那一节,更觉得惊心!需要堕胎的女人张开大腿,所有的隐私被毫无遮拦的暴露(算是羞耻吗?),然后冰冷的金属物体如扩阴器等进入你的下体(对未知的恐惧与紧张),最后,孩子下来了,一大堆凄厉的红色组织。孩子没了,希望是不是也就没了?一个
安静的躺在母腹中却又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活活被打了下来,别说是做
父母者,就是一个旁人,谁心不痛?
“手术室的垃圾桶,是一个个白色蓝边的铁桶,盛满了垃圾:棉花、呕吐物、血块、组织、染了污渍的布、两三个月到九个月大的死婴,婴胎碎块……
中国人太多了,生命不但没有
尊严,还没有落脚处。”
生命的尊严在哪里?
既然要不了
这个孩子,又为什么要创造生命?
为情?为欲?为
传宗接代的
思想?
堕胎是伤
身体的,运气好的,好好调养也就罢了,运气不好的,要么不能生育,要么
失去生命。
年轻的小琪,堕胎后流血不止,赶不及下星期考试。
她只说了
一句话:“妈,我不想死。”
看到这里,我只感叹:那些让女人怀孕却又不愿意或者说负不起
责任的男人都是渣滓!!
怀孕这种事情,要么生,要么死!
生命有时候就是这么冰冷的让你去抉择!
【二】
年轻美貌就是女人的资本吗?艾菁菁年轻时凭借美貌嫁给了李世杰,却最后又因
岁月输给了更加年轻的姑娘,女人的爱情,非得要建立在青春之上吗?
这个
世界上
永远不缺二十岁的姑娘。
你年轻吗?
没关系,过几年就老了。
青春是靠不住的,你会老;美貌是靠不住的,你会老;男人是靠不住的,因为,你会老。
人始终敌不过岁月的,一切
繁华绮丽只属假象。
你能倚仗的,不过是自己。
以为自己一生都好命,嫁得帅气又多金且专情的男人?别傻了!不管你以后嫁什么样的男人,你都免不了失去一些
自由,而且,还有未知的变数在等着你。
希望你的男人永远
爱你?年华渐逝,
夫妻感情渐淡,外头多少
诱惑,你能抵挡多少?你又能保证你的他能抵挡多少?
把自己的生存
依赖于爱情和
一个男人是最不靠谱最具风险的投资,一不小心你就会输得
体无完肤。
不要太傻气,偶像剧不会出现在
现实里,即使有,你也未必是会遇上王子的那个灰姑娘。
《饺子》读后感(二):女人是为情而生的生物
李碧华 饺子
看完这篇真是不胜唏嘘
女人与青春的斗争
故事简单,情节有些老套了,一个
曾经貌美如花的女演员们,嫁给了一个
事业如日中天的富豪,迅速脱离娱乐圈,坐享
荣华富贵,那时的她的
人生真是如鲜花着锦,烈火喷油,风光无限好。
总是无法
理解那些如日中天
炙手可热的女明星为什么非富豪不嫁,她们那么美,那么有名气,会缺钱吗,可能恰恰是因为从前
生活的不易,刚刚沾手富贵的
措手不及,是亦真亦幻的娱乐圈,才要拼命抓个真真切切的,好让后半生不至于回到从前。打拼多累呢,所以现在不是都说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吗。
艾菁菁嫁给李世杰,不仅图的是荣华,我想还有一种每个
女孩从小心底的梦,灰姑娘的梦。她由衷倾慕他崇拜他,她觉得她是童话里的公主,她嫁给了他,
天真的以为灰姑娘找到了她的王子,人生后半辈子有了着落。
而李世杰真的爱他吗,当然爱,不爱怎会大张旗鼓娶了她,但是一个男人爱
一个女人,一个
单纯没有心机的女人,大多是因为她涉世不深,天
真可爱,而且最重要是青春无敌,
天生丽质,不是还说了,娶了她也算社交界的
成功。
但是青春美貌怎敌逝水流年,天真
可爱的
小女孩经历了世事无数怎还会是那个
纯真无邪对着你“一个劲儿傻笑”的小丫头?
一晃十五年过去了,青春渐渐流逝,
眼神中的清澈早消失殆尽,她终于感到危机了,危机就是
老公身边那些
如花似玉的小姑娘。
不行,她不要输,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知道不去
死缠烂打,她要从根本提升自己,必须想办法,什么办法呢,要找到保持青春的秘方。
悠悠转转,也算是
幸运,她找到了媚姨。
媚姨是谁,曾经有名的人流大夫,她可以很娴熟的为你做出一盘饺子,人肉胎儿馅的饺子。大补。
她说三个月的养颜,五个月的是精华可以回春。
“钱不是问题。”她抛给媚姨的话。
终于,她
如愿以偿,吃到了,青春再次绽放,无比张扬的,妖艳的。
成功收复失地,重新,暂时,赢得男人的心。
这一切都不过
短暂的,报应
接踵而至,再好的滋补都有过期的,她又看起来老了,但事如春梦,让人上瘾。
媚姨已畏罪潜逃,消失了。一个女人,怀着
爱人离去的
伤心,只身来香港谋生,立足了脚,她不靠男人,她
靠自己,她的客人都是富家太太,有人送她最新的名牌手提袋,请她去看音乐会,想也是有了不少钱,可是她的
寂寞,终究不能填满,只有钱,更大的客户,更多的钱可以弥补一时的
空虚。最终
铤而走险,
东窗事发。
而菁菁只好靠自己了,她
磨刀霍霍,青出于蓝,用高昂的价钱买走了
丈夫情人肚子里的孩子,完整的,无药的,像小猫一样,粉红幼嫩的婴胎,五个月大……
不同的是,这次她为了自己。
她明白媚姨说的那句话,“女人到头也不过仰仗自己。”
即使仰仗自己,也活得为什么那么凄楚,李碧华书下的女人,都是为情而生的动物,她们
披荆斩棘,遇佛杀佛遇神杀神,想为自己开辟一条通往
幸福的通道,她们终究逃不过男人的情网,一生沉浮执迷其中,即使逃的出来,看得清了,人生大多也只剩下空虚的壳子了,寂寞如影随形,用什么来填充,或是钱,也或是其他的一些东西,如媚姨,或者从今以后的艾菁菁......
《饺子》读后感(三):呀!
李碧华的小说血腥而近乎残酷早已听闻,先前只看过改编的电影《
霸王别姬》和《胭脂扣》,似是一种深处的寻觅,不得,爱情终究是战胜了天性。
本想看《青蛇》,纠纠缠缠,
说不清的瓜葛。在图书馆找了很久,只翻得这一本《饺子》,那就鼓起
勇气看吧。一早就在心底设下防线的,多
冷酷多决绝都不罕见,但还是,被里面血腥的故事,引得心绞作呕。
嫁入富家多年的阔太李菁菁步入中年后开始
黯然失色、容华不再,想要挽留自己丈夫的心,终于找到私人饺子馆老板娘媚姨。一碗饺子,“吃的时候,只求后果,不想前因”,媚姨对难以下咽的李太劝到,哪能不想,但为了锁住自己男人的心,这点艰难又算得了什么。
一笔交易,双方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便是满意的
结局,还有望再次合作。李菁菁在媚姨那里得到了青春便是想要很多的,钱多少
无所谓,可青春美貌一旦逝去哪能轻易回来。
只是这饺子馆埋葬了太多阴魂,是未见雏形的婴儿,是金钱翻飞的场所,是被剁得细碎的饺子馅……粉红状、
晶莹剔透,若是给红花施了肥那花会长得更鲜艳,是青春回溯的法宝啊!
只是世间事哪能这么简单?有果便有因,尝之便要付之。媚姨的赌局是要换一身的自由,爱过的人早已弃自己而去,与没
文化的厨师
结婚也不过是为了得到三粒星的香港户籍,经营饺子馆换来金钱和更多的自由。而为了换回青春皮囊的李菁菁,一心想要让丈夫回心,与小三私斗已经学会了更高明的手法。
世间事便是尝尽也难走到尽头,尽头是
心灵的枷锁,是自己亲手上了锁丢开了钥匙。爱情里
迷失、繁华里丢弃、囿于一隅的心灵何时又能开启重生之门?凡人间的爱情怕不是都这般怨恨
痴情,却又纠纠缠缠、瓜葛相连。
《饺子》读后感(四):读《潮州巷:吃卤水鹅的女人》
昨晚深夜读李碧华的小说。一直知道《霸王别姬》或《胭脂扣》是很美的作品,今日一读写食物的系列,
惊为天人,只怕没把电子书砸掉。最该
推荐的是《潮州巷:吃卤水鹅的女人》。
我本来是乖戾的人,轻视有关食物的描写,最看不起所谓的文人将一种吃食细细描写,好像那是天下一等一重要的事。不过口腹之欲嘛,不过舌尖上的一点点
贪婪,爽过就罢了,哪里用得着三叩五拜地写下来?真是没出息。
今日一读李碧华,我愿掌自己的嘴。原来写食物,竟能如此活色生香,步步玄机。
其实早在李碧华写《胭脂扣》的时候就能看出她对食物的钟情。她写如花最后一面告别十二少,是如花为十二少做汤圆。软塌塌的,柔软了又搓圆,不过是一个汤圆,然而吃的人和做的人都知道始终不能团圆。当时读的我心念一动,竟有《金锁记》里面酸梅汁一滴、两滴,一年、两年的
感觉——食物寄情如此之深,如此动人。
今日一读这一个系列(《吃胎盘的女人》;《吃燕窝膏的女人》;《吃蛋挞的女人》以及《吃卤水鹅的女人》),才知道李碧华并未展现十足的功底。马力全开的李碧华当如是:写的食物鲜嫩多汁,仿佛肉香就在口边,勾得读者不觉空咀嚼,却从脊柱慢慢升起养而麻的悸动。这样后知后觉。
故事的女主人翁家里做得全香港最好的卤水鹅。开篇点题,即描写那卤汁多么精到,四十八年的陈年老卤,日日加新料,肥美的鹅从卤汁里吸取精华,自己的精华却也留了下来。咕嘟咕嘟,香气四溢。
可是故事当然不是一只鹅的传说。故事说的是卖卤水鹅为生的母女的故事。她们生养都靠着这一桶老卤,她们将自己的心血融进卤汁。不必在乎谁哺育了谁,这本就是一体双生的传说。
然后故事发展了,用李碧华惯用的口吻,
不动声色地描写一个
波澜壮阔的故事。
那只卤水鹅成为了很多东西的象征。
最
喜欢李碧华的对白了。难道这是她的作品容易被改成剧本的原因吗?多一字少一字都不好。李碧华的
矜持在于,话只说到这样。
我是多么喜欢这个市井气的
小故事,喜欢到我想撺掇所有的人去读读它有多好,喜欢到我宁可言尽于此。不要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