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是一本由李碧华著作,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6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饺子》读后感(一):《如是你,可吞否?》
永远也不老的媚姨亲手包的粉嫩饺子,有口皆碑:了解你的需要,满足你的欲望。
李先生也定是看中她的美丽、无邪,喜了,爱了,娶了。
可是,爱,能多久呢?
十年?二十年?
等到朱颜憔悴,等到乌发斑白,等到眼角眉梢都刻下了岁月的痕,这爱,恐怕也得打了折,降了价吧?
能不说,当然不说;能不显露,当然不显露;大家不过心知肚明一件人之常情的事。
何苦谁为难谁呢?
只不过女人常情些,在这物里,不加上个“人”这一货物而已。
否则,香车美酒,琳琅美玉,华服美钻,哪个不是心头好,掌中宝?
独独男人,永远把美物中,加上个“美人”!
何必呢,既然早就知道男人只爱二十岁,那么能做的又有什么呢?
除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什么比相安无事来得金贵?
菁菁也懂,当她成了李太的时候,便都懂了。
其实,一个女人要是懂得了这些,她定会什么都懂了。
所以,她从不要求,从不明争,她也知道,争有什么用呢?
争得过吗?
所以,她可以一次一次无视李先生的偷欢,确切的说不是无视,而是视若无睹。
女人,做到这一步,定有女人的苦,女人的心酸的。
但,还是女人,怎么能不心疼,怎么能不嫉恨?
可又有几个女人,可以有菁菁的门路?
所以,定是有了这样的机缘,遇到媚姨,怎么能不吃一次饺子?
就为了那曾经为自己展现的男人的笑,也定要将这一包血肉吞下啊!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彼此都知道,谁是罪魁,谁是祸首。
彼此不过都是一个玩偶,一枚棋子。
能拿到台面上说得事,都有各自的价码。
不过一个愿付、一个愿卖。
所以才有“极品”的货色,所以才有往日重现。
一枚饺子,包的不单单是婴儿的血肉,而是这世间男男女女的百态。
只有爱过了,才肯付出这么多,心机、胆识,只为了再从新爱过。
你要是菁菁,遇见媚姨,会否吃个饺子?
如是我,定会。
但,不是为了找回曾经的爱,而是从新开始一段、一段段……
笑!
http://www.blogcn.com/user68/pariscatzi/index.html
《饺子》读后感(二):若韶光不再
若韶光不再,则嫁入豪门的她如何自处?
想当年,丈夫也只贪她的年轻美色,才娶她过门。一晃十几年,早皮松肉弛,当面不说黄脸婆,只怕背后还是会骂上几句。男人么,一旦有钱,哪有拜金小女生不贴上的道理?
她知道他外面有人,大家只表面平静,一团和气。那么,去找媚姨吧,不管整容也好,养鬼也罢,效果终究来得不快,她怕一松手,他就走了,不如下个猛药。
红馅,鲜汤,入口有异样,看媚姨笑的花枝招展,李太,咬咬牙就过去了,别想前因。
吃,吃,一口口咽下肚,味道却是鲜极,渐渐上瘾。
姜还是老的辣,她心里想着,嘴角露一丝笑。
李碧华的文,如青蛇,遍目妖娆;也如这篇饺子,透着诡魅。
《饺子》读后感(三):读《潮州巷:吃卤水鹅的女人》
昨晚深夜读李碧华的小说。一直知道《霸王别姬》或《胭脂扣》是很美的作品,今日一读写食物的系列,惊为天人,只怕没把电子书砸掉。最该推荐的是《潮州巷:吃卤水鹅的女人》。
我本来是乖戾的人,轻视有关食物的描写,最看不起所谓的文人将一种吃食细细描写,好像那是天下一等一重要的事。不过口腹之欲嘛,不过舌尖上的一点点贪婪,爽过就罢了,哪里用得着三叩五拜地写下来?真是没出息。
今日一读李碧华,我愿掌自己的嘴。原来写食物,竟能如此活色生香,步步玄机。
其实早在李碧华写《胭脂扣》的时候就能看出她对食物的钟情。她写如花最后一面告别十二少,是如花为十二少做汤圆。软塌塌的,柔软了又搓圆,不过是一个汤圆,然而吃的人和做的人都知道始终不能团圆。当时读的我心念一动,竟有《金锁记》里面酸梅汁一滴、两滴,一年、两年的感觉——食物寄情如此之深,如此动人。
今日一读这一个系列(《吃胎盘的女人》;《吃燕窝膏的女人》;《吃蛋挞的女人》以及《吃卤水鹅的女人》),才知道李碧华并未展现十足的功底。马力全开的李碧华当如是:写的食物鲜嫩多汁,仿佛肉香就在口边,勾得读者不觉空咀嚼,却从脊柱慢慢升起养而麻的悸动。这样后知后觉。
故事的女主人翁家里做得全香港最好的卤水鹅。开篇点题,即描写那卤汁多么精到,四十八年的陈年老卤,日日加新料,肥美的鹅从卤汁里吸取精华,自己的精华却也留了下来。咕嘟咕嘟,香气四溢。
可是故事当然不是一只鹅的传说。故事说的是卖卤水鹅为生的母女的故事。她们生养都靠着这一桶老卤,她们将自己的心血融进卤汁。不必在乎谁哺育了谁,这本就是一体双生的传说。
然后故事发展了,用李碧华惯用的口吻,不动声色地描写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最喜欢李碧华的对白了。难道这是她的作品容易被改成剧本的原因吗?多一字少一字都不好。李碧华的矜持在于,话只说到这样。
我是多么喜欢这个市井气的小故事,喜欢到我想撺掇所有的人去读读它有多好,喜欢到我宁可言尽于此。不要剧透。
《饺子》读后感(四):心魔
比这世间上最悲哀的事还要悲哀一万倍的就是
即便不是美人也有韶华远去的时候
当容颜渐老,乌发不再
就算咬碎银牙也换不会韶华不逝,留得住人心不变
恐慌日益具增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其实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
男人都爱二十岁的女人
人吃人不可怕,自古有之
所以也拿只这个当作自我安慰
可心魔渐生,越贪婪也就越不知足
一次一次,永世不得超生
六十岁的年纪,二十岁的容貌
是神仙还是妖孽
最后,又怎样
《饺子》读后感(五):爱本是鸦片一样的东西
爱本是鸦片一样的东西
刊于《优雅》2006年第3期
道理是早就摆在那里的。“爱情是女人的全部,却只是男人的一部分。”用女人的全部去赌男人的一部分,后果本身也是摆在那里的。只是,道理永远是道理,一旦移植在现实生活里,就难免演变成形形色色的暴力。
嫁得太早了。刚刚如新星在娱乐圈升起,她聪明,知道这些过路的桥都应该通到哪里。23岁,她把青春嫁给富商以最鲜活的年龄,从此与娱乐圈姐妹把界限划清,以为将自己的后半生置进了保险柜里。
确实是锦衣玉食啊,每天睡到自然醒。她以为日子可以这样一天一天没有皱纹一样平滑如玉地过去。却不知,20年的夫妻情,抵不过二八售货员的青春无敌。
为了抢回老公的心和自己的爱情,她知道该再出江湖了。而人生的戏,向来比剧本中的要精彩一些。女人一旦跟自己干上,总归有点祭祀和殉身的味道。她很聪明,知道打压对方不如提升自己,于是找到了“千年老妖”月媚姨。
这种说法也是一直以来遗留下来的。产妇的胎盘吃了滋补,身体好,可延年,可益寿。一个叫做黄月媚的女子,早年做过妇产科医生,受过些感情的伤害,老了窜到香港来,利用“职务”之便,开了这家神秘莫测,又闻名遐迩的饺子馆。
“吃的时候,只计后果,不想前因。”她温文尔雅地对她们说。都是过来人啊,可以一起交交心。六十岁的“老妖怪”,看上去与十八女子无异。这件事情诡异得很,却成了活招牌。女人们都相信这些混合着料酒、茴香、芫荽、姜末的饺子,是世上最能“妙手回春”的美容药。
皮渐光滑,皱渐隐匿,色彩与光泽都回来了。时光流转,韶华尽至,再不必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流光把青春和皎洁的容颜都送了回来,带着血腥与羊水气,包着秘而不宣的生殖与交媾的意义。一些带着孽,带着原罪,带着泪与血的胎气,就这么吃进女人们的身体。3个月的胎儿可以养颜,5个月的胎儿而可以回春……“穷凶极恶”的女人想吃极品。蜕变完成得很快,男人的眼光和流连都被她吃回来了。她成功捍卫了自己的婚姻,却像赌红了眼的赌徒上了瘾。起初的惊恐、畏惧、疑虑……都不见了,她也可以对情敌肚里的孩子“手起刀落”。然而,“孽种”终究是不能吃的,冤孽太重的东西都会带来报应。浮华的Party现场,全场人都闻到了血腥的气息。
所有的香料都试将过去,还是洗不尽。那些气息,是从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息,是负了心魔的灵魂里的气息。十字架背负上去,沉迷爱中的女子如何明白“得就是多”的的道理。待一切副作用过去,再迷人的精也会被打回原形,而且,比原先的成色还不济。到处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时光流转是一场幻觉。不过是,女子像飞蛾一样去捍卫自己的爱情,也是寻常可见的景。李碧华在这里放了蛊,文字是一如既往的妖媚、绮丽、诡异。本系早年收录入短篇小说集《逆路桃花》中作品《“月媚阁”的饺子》,2004年陈可辛央她改编成电影作品,于是有了这部名叫《三更2之饺子》的电影,让白灵、杨千桦、梁朝伟演的,在香港被断为“恐怖三级片”,角逐过第55届柏林大奖,却在内地禁播。可艾菁菁,终究如一把照妖镜,照出了所有为爱献身的女子的不堪和窘境。
也许,有些罪,是女人必须承受的。譬如为了爱,为了情,为了欲。
不知深浅踩下去。
爱本是鸦片一样的东西。
《饺子》 李碧华著 定价:20元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
《饺子》读后感(六):呀!
李碧华的小说血腥而近乎残酷早已听闻,先前只看过改编的电影《霸王别姬》和《胭脂扣》,似是一种深处的寻觅,不得,爱情终究是战胜了天性。
本想看《青蛇》,纠纠缠缠,说不清的瓜葛。在图书馆找了很久,只翻得这一本《饺子》,那就鼓起勇气看吧。一早就在心底设下防线的,多冷酷多决绝都不罕见,但还是,被里面血腥的故事,引得心绞作呕。
嫁入富家多年的阔太李菁菁步入中年后开始黯然失色、容华不再,想要挽留自己丈夫的心,终于找到私人饺子馆老板娘媚姨。一碗饺子,“吃的时候,只求后果,不想前因”,媚姨对难以下咽的李太劝到,哪能不想,但为了锁住自己男人的心,这点艰难又算得了什么。
一笔交易,双方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便是满意的结局,还有望再次合作。李菁菁在媚姨那里得到了青春便是想要很多的,钱多少无所谓,可青春美貌一旦逝去哪能轻易回来。
只是这饺子馆埋葬了太多阴魂,是未见雏形的婴儿,是金钱翻飞的场所,是被剁得细碎的饺子馅……粉红状、晶莹剔透,若是给红花施了肥那花会长得更鲜艳,是青春回溯的法宝啊!
只是世间事哪能这么简单?有果便有因,尝之便要付之。媚姨的赌局是要换一身的自由,爱过的人早已弃自己而去,与没文化的厨师结婚也不过是为了得到三粒星的香港户籍,经营饺子馆换来金钱和更多的自由。而为了换回青春皮囊的李菁菁,一心想要让丈夫回心,与小三私斗已经学会了更高明的手法。
世间事便是尝尽也难走到尽头,尽头是心灵的枷锁,是自己亲手上了锁丢开了钥匙。爱情里迷失、繁华里丢弃、囿于一隅的心灵何时又能开启重生之门?凡人间的爱情怕不是都这般怨恨痴情,却又纠纠缠缠、瓜葛相连。
《饺子》读后感(七):没有爱,有美貌又怎样
这本书是高三的时候看的,最近同学又提起,打算下个电影版的看看。当时看的时候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觉得这人生怎么能这么诡异,有的人怎么能这么不择手段。现在再想起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很佩服李碧华的才华,佩服她细腻的字里行间透露的对人世的看法。
只是想说,人有了美貌就什么都有么,没有美貌,就失去一切么。富太太自有自己的烦恼,自己年老色衰的时候丈夫看上了比自己年轻貌美的售货员,为了不失去已有的这一切,她不惜一切的吃人胎饺子,保住了美貌,只是她的心里再也没有爱。
我身边也生活着一些富太太,遗憾的是,她们无一例外的没有大脑。整天做美容逛街购物,甚至假模假式的吃斋念佛,却从来不忘记彼此之间互相伤害,互相诋毁。她们无一例外的保养的很好,却无一例外的用这美貌亵渎了爱……
《饺子》读后感(八):要么生,要么死——读《饺子》有感
【一】
近来无事,重温了一遍李碧华的《饺子》,第一次看时,感叹女人的爱情何其不幸,需要建立在青春之上。男人都爱二十岁的女人,爱那种手感和口感。第二次再看时,却从中发现了生命的悲凉,就如媚姨所说:“要做人,还得看造化。”
我也看过根据这篇小说而改成的电影,影片中,最让我感到可怕和惊悚的是十五岁孕妇小琪引产的那一段。十五岁,自己还是个孩子,却已经怀孕五六个月,而孩子的父亲却正是小琪的爸爸!这一个小孩自然是不能留的,“小琪那被金属鸭嘴钳撑开的下体,一根导尿管已插入子宫,渐渐,羊水一滴一滴一滴地出来……子宫开始大幅度的收缩,欲把婴胎逼下来……忽地如崩堤如水管爆裂如物体失重,一个小小的婴胎下来了:有液体,有红色组织,连着胎盘,裹了胎脂,像一头小猫似的。”
自此之后对生育产生恐惧,尤其是看小说第八章《红花》堕胎手术那一节,更觉得惊心!需要堕胎的女人张开大腿,所有的隐私被毫无遮拦的暴露(算是羞耻吗?),然后冰冷的金属物体如扩阴器等进入你的下体(对未知的恐惧与紧张),最后,孩子下来了,一大堆凄厉的红色组织。孩子没了,希望是不是也就没了?一个安静的躺在母腹中却又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活活被打了下来,别说是做父母者,就是一个旁人,谁心不痛?
“手术室的垃圾桶,是一个个白色蓝边的铁桶,盛满了垃圾:棉花、呕吐物、血块、组织、染了污渍的布、两三个月到九个月大的死婴,婴胎碎块……中国人太多了,生命不但没有尊严,还没有落脚处。”
生命的尊严在哪里?
既然要不了这个孩子,又为什么要创造生命?
为情?为欲?为传宗接代的思想?
堕胎是伤身体的,运气好的,好好调养也就罢了,运气不好的,要么不能生育,要么失去生命。
年轻的小琪,堕胎后流血不止,赶不及下星期考试。
她只说了一句话:“妈,我不想死。”
看到这里,我只感叹:那些让女人怀孕却又不愿意或者说负不起责任的男人都是渣滓!!
怀孕这种事情,要么生,要么死!
生命有时候就是这么冰冷的让你去抉择!
【二】
年轻美貌就是女人的资本吗?艾菁菁年轻时凭借美貌嫁给了李世杰,却最后又因岁月输给了更加年轻的姑娘,女人的爱情,非得要建立在青春之上吗?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二十岁的姑娘。
你年轻吗?没关系,过几年就老了。
青春是靠不住的,你会老;美貌是靠不住的,你会老;男人是靠不住的,因为,你会老。
人始终敌不过岁月的,一切繁华绮丽只属假象。
你能倚仗的,不过是自己。
以为自己一生都好命,嫁得帅气又多金且专情的男人?别傻了!不管你以后嫁什么样的男人,你都免不了失去一些自由,而且,还有未知的变数在等着你。
希望你的男人永远爱你?年华渐逝,夫妻感情渐淡,外头多少诱惑,你能抵挡多少?你又能保证你的他能抵挡多少?
把自己的生存依赖于爱情和一个男人是最不靠谱最具风险的投资,一不小心你就会输得体无完肤。
不要太傻气,偶像剧不会出现在现实里,即使有,你也未必是会遇上王子的那个灰姑娘。
《饺子》读后感(九):如果我们不能一直二十岁
男人都爱二十岁,但女人不可能一直处于二十岁。当激情散去,生活的平淡冲洗完所有的宽容和原谅,那还有什么可以抵挡似水的流年带给一对爱侣的冲击?
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直也没有找到答案。恍恍惚惚的曾经以为爱情转化为亲情就是最好的升华,但是不得不承认,没有血缘联系的姻亲实在不是想象中那么安全可靠。
男人偷腥背叛的故事是多之又多,当然也有女人因了难耐寂寞而做出墙红杏的。大抵都是在婚姻或感情中长期的郁郁不得,欲求未满所致。
《饺子》在高中时学校的一个小书房里匆匆看过几眼,疑似我不感冒的惊悚类,又听语文老师讲了恶心人的广州婴儿汤的事,于是只是匆匆掠过。
当今天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再次看到时,感觉陌生却又急切的想要验证经历了变故后的我是否更能理解一些东西。看完后感觉有些难受。原来当女人被逼到死路但是又不能依靠自己,又不愿放下固有的矜持和自尊时是多么的难受。不止是心痛和愤怒,更是对无法改变比如时间这样的因素的无可奈何。菁菁希望通过吃人肉饺子回春,但是却上了瘾,无法自拔。通过这样的方法拉回老公不知道能不能持久。
当女人不再年轻,不再有漂亮新鲜的身体时,男人如果就抛弃你。一方面说明你遇人不淑,另一方面,你也只能怪罪时间的无情。但是需要明白,二十岁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没有人能比得过时间。
《饺子》读后感(十):人人都爱20岁。
人人都爱20岁。
青春一逝,驷马难追;待得回魂,方如梦初醒,人已老矣。
艾菁菁的生命底色是那么苍白,20岁出道便遇贵人,得提携、得恩宠、得富贵、得姻缘。一切都只因她饱满光滑的玲珑青春,那之后,她的快乐、开心、欢笑都随着韶华不再而销声匿迹。
一口一口地,把胚胎饺子都吃掉;塑造一个不老传奇,捏造出时光倒流的假象,用婴胎的鲜血滋补身体组织,微妙地,像中了毒瘾一样,越来越离不开。
冷、冷、冷,大热天地,看了还发了一身冷汗;
恨、恨、恨,恨人的无情、贪婪、随意与残忍;
疼、疼、疼,再捉不住人心那一点光明与怜爱。吃掉他、吃掉它,变成妖冶美妇人。
只因人人都爱20吗?李碧华,你好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