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寻食启事》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27 20:4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寻食启事》读后感10篇

  《寻食启事》是一本由殳俏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寻食启事》读后感(一):呀,带着它去吃吧!

  看殳俏的这本书,心里时时冒出这样的想法:哎呀,旅行的时候带着这本书去吃很不错啊。由这本书,就可以开发出一条长长的路线了。

  书中最先吸引我的是柚子屋。第一段列举了各种柚子美食特别是这一句“最招牌的则是柚子风味的涮涮锅——涮的是鲷鱼片,所以正好符合秋天的胃口,有清香,且不腻,最重要的是,柚子的味道可以消烦去燥。”哎呀!“秋天的胃口”这几个字倏地击中了我的胃,我在心里反复琢磨,这清香不腻消烦去燥的柚子风味鲷鱼片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呀!

  看到讲述北海道甜品了,柳月的甜品“最重视的还是吃进那一瞬间的幸福感”,“给东方人做甜品,讲究的是柔嫩、细腻,轻轻滑过舌尖感觉。对小小甜品的研究到此地步,柳月可谓是登峰造极了”,我又不禁心旌摇曳。而那北海道玉米,带着最自然的甜,被作者称为“感恩之心培育出的诗”,也在我心里轻轻发了芽。

  “读吃”的过程中一个有趣地方是,在看《天妇罗》那一篇的时候,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食物而是那位迷人的早乙女师傅,之所以说迷人,不是因为书中有什么照片,而是作者笔下的早乙女师傅,有着不俗纤瘦的书生气质,心情好时会在菜单上画下栩栩如生的虾,他请人在餐馆墙面画柳枝,还让工匠给油烟机打造了“意大利礼帽”般的罩子。早乙女师傅笑着说:“站在柳树下,戴着我心爱的软呢帽子,料理着鲜活鱼儿,这样的光景,日日似春日。”这样的人,真的不可谓不迷人啊。

  一路看来,一边兴奋一边叹息自己还不能够踏上这样的征途。但作者书中一言,总算是安抚了我的吃货之心——“不公平是你不能想吃就吃到,公平却是,只要你生活在某个城市,某个镇,某个乡,某个村,那你身边一定会有只属于本乡本土的,最令人啧啧赞叹的传统好味道,那也是别的地方的人轻易不能享用的。”且不说家乡,单说我家——妈妈拿手好戏很多都是外边吃不到的。

  这是一本适合吃货的书,激发着吃货萌生“世界那么大,我想吃吃看”的想法。书的装帧设计也显得活泼生动,与内容贴切。是一本从外到内都让人看得舒心的书,只是通篇看下来,稍稍有点审美疲劳。但书无完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而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大概是这段:“等待一缸好酱油,也许时间更长。一年很短,两年尚早,五年恰好,而如果你愿意尝到真正不一样的味道,其实十年也不算太长。”我没有尝过古法酿造十年的酱油,却深深为这段话而感动

  要去寻食的人,带上这本书去吃吧!

  《寻食启事》读后感(二):寻食的启示

  书读了大半,还没有完全读完。

  对于这样的畅销书,专讲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东西,其实本已远离颇久。总感觉不过就是在做宣传吧,不过就是嘻嘻哈哈糊弄人生吧。这个时代一点都不缺心灵鸡汤心灵快餐。多吃无益,搞不好还变成慢性的心灵砒霜。

  入手的缘由

  工作压抑,想找到一点逃离的理由实在有勇气丢下整个团队的工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来场说吃就吃的饭,对于大吃省人民而言,还是可行的。

  最关键所在,我想大约是在经历了一些沉重之后,似乎失去了奋斗目标,如行尸走肉,觉得前途茫茫。那些内心波涛汹涌,却感觉不足外人道。于是表面一副云淡风轻,内心却是一片矫情至死的万劫不复。然而想太多的结果,往往就是,饿了。

  对吃而言,我是个矛盾体,既挑剔,但是要求又似乎不高。蛋花葱花混一起煮碗汤,配碗浇了熟猪油的饭,撒上葱花,便觉得是人间温暖

  而讲了那么多,只是想说,作者那平平淡淡叙述中,却是满满的生活情怀。同为史学出身,我很庆幸看到,文字间有点默契喜悦

  我想,这大约是,人间的味道吧。

  《寻食启事》读后感(三):寻食记

  寻食记

  文/方木鱼

  查了字典,“殳”字音同“书”或书,除了是姓氏之外,它还有一个意思,是古代一种用竹木做成的有棱无刃的武器

  殳俏是美女,是作家、是美食工作者,所以合起来说,就是一个热爱美食的美女作家

  我对美食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也许是小时候吃到的好东西少,长大了以至于听到美食两个字,心里就敲锣打鼓地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

  我买过许许多有关美食的书和杂志。《美食》、《美食堂》、《舌尖上的中国》、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古清生的《人生是一场觅食》,类似食品百科辞典的《千古食趣——说说吃的那些事》,二毛的《味的道》,王稼句的《姑苏食话》……多到数不胜数

  殳俏这一本《寻食启事》,与众不同封面上,一双筷子,一把勺子,一个锅。打开书,第一部分内容却是关于日本美食的。这其实也不奇怪,殳俏有过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自己最美好年华中曾有那么几年是在日本度过的,自然,关于日本的回忆里,美食自然是少不了的。所以,殳俏把这本书命名为《寻食启事》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众所周知原因,尽管对日本的某些方面不抱好感,但日本人在某些事情上的精致认真,却是中国人无法比拟的,这也给我这个从未去过日本的人多了一丝对日本的了解

  第二部分,中国美食悉数登场了。腊味,年货,土鸡,生皮,甚至是一滴酱油,在殳俏写来都是那么充满美感而让人馋涎欲滴

  殳俏对美食有着自己独特而多元化的诠释,她曾经说过,“人和食物一样,是有感情的;所以必须带着情感去看待它们。”在这个物质增长远远赶不上物欲膨胀的年代,殳俏却已经开始思考如何重建在人和食物的美好关系。于是我们看到了2012年四月,殳俏创立的悦食中国文化项目,你很难想象一个女孩子,亲自带领自己的摄制团队奔赴各个田间地头,深入大街小巷制作了一部反映中国传统手工食物行业现状的大型纪录片《悦食中国》。

  我曾经写过一本关于《随园食单》的鉴赏类书籍,也勉强和殳俏算得上是有共同爱好,我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够和殳俏坐在一家餐厅里,除了菜要好吃,酒要好喝之外,还要很文艺,能够互相谈一谈自己对美食,对文学,对人生的理解看法。我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寻食启事》读后感(四):一件事做到极致便是成功

  一件事做到极致便是成功

  评《寻食启事》

  文/小鱼儿

  周末和好友相聚按图索骥热门餐厅寻觅美食,才发现餐厅门口坐满了等位的美食爱好者。等待过程中,翻开报纸细细品读目光被一则“香港‘豆奶大王’看齐可口可乐”的新闻报道深深吸引:在香港家喻户晓的维他奶最初是罗桂祥为改善穷人营养状况研制而成,经过多年发展,通过包装定位改变发展为全球大豆公司。罗氏家族致力于饮料研发,最终在豆奶市场获得巨大发展完美诠释了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我不禁想到最近读的一本书《寻食启事》,同样讲述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将美食事业做到极致的故事

  《寻食启事》是专栏作家,美食爱好者殳俏的最新美食力作,讲述了她在日本,香港等地四处寻觅美食及其背后故事的有趣经历。在她的上一部作品《料理小说俱乐部》中,殳俏通过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和读者分享了隐藏在美食背后的独特意义,这部作品则向我们传递了“一件事做到极致便是成功”的观点

  无论是日本“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主厨”小野二郎的寿司店,还是东京天妇罗老铺“美川是山居”,它们提供给食客的不仅仅是美味佳肴,更包括了来自老板兼主厨的体贴关怀,他们永远客人感受放在第一位。比如“小野二郎随便跟客人聊几句,或是默默看客人一会儿,就知道今天的食材是不是对这个客人的胃口”。而美川的主厨兼老板会“贴心地应合着客人的进食节奏来掌控大局”。在作者带六岁女儿午餐时,考虑小孩吃得慢,在鱼虾过半后,老板精心炸了各种蔬菜小女孩可以继续吃。

  上述老店广受欢迎不仅仅因为厨师厨艺了得,更因为厨师更注重以人为本时刻将客人放在第一位。如此用心的餐厅想不出名都难。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很多妈妈非常苦恼自己烹饪早餐孩子不爱吃,另一些妈妈的早餐却大受欢迎。原因何在?用心。这些妈妈根据孩子的喜好,采用各种色彩鲜艳的食材,烹饪出造型各异的美味早餐,让人看后食欲大开,自然深受小朋友的喜欢了。

  在福建厦门,殳俏亲临古龙天成酱油晒场,参观的同时聆听古法酿造酱油的第五代传承人刘师傅介绍复杂的古法酿造工艺---最少一年,多则五年时间才能酿造出最鲜美的酱油,而这是现代化工厂仅用一个月生产的酱油远远无法匹敌的。古法酿造,工艺虽复杂,却将黄豆最鲜美的味道发挥到极致。酿造师傅们穷尽一生只为酿造出一坛坛最纯正的酱油不仅感动着作者,更让我明白最为可贵的是用心。

  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便是成功。同样是品尝美食,有的人如文章开头提及的餐厅门前等待翻台的食客,仅仅注重可口的味道,甚至不惜为了一饱口福长途跋涉,长时间等候,最终除了果腹几无所得。而有的人如作者殳俏,美食家蔡澜先生,四处寻访美食的同时也关注美食背后的文化、哲理精神,通过他们的文字指导读者更好地品尝美食并向他们传递上述内容,真正做到了美食大家。

  《寻食启事》不仅带你领略各地的美味,更通过美食的寻觅过程介绍各地风土人情,可谓“一书在手,食、景全有”。翻开书,一起跟着嘴巴去旅行吧。

  2015年11月5日 星期

  所有书评均为原创,如有转载,需经授权。请豆邮联系笔者或dingding2046@sina.cn。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寻食启事》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