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在爱情与欲望之间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30 20: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在爱情与欲望之间的读后感10篇

  《在爱情欲望之间》是一本由[英]阿兰·德波顿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15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爱情与欲望之间》读后感(一):一些总结和摘录

  1.引言:我们共有的性爱难题难堪

  性爱在我们的人生之中处于一个很尴尬地位,因为性爱本身的私密性和兽性,使得它有可能深藏在自己内心中不见天日,这就导致了性爱的“难堪”。

  2.性的欢愉

  2.1 情欲孤独

  人从断乳以后就开始走向孤独,小时候总有别人碰我们,摸摸头,捏捏脸,但是越长大我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私密,直到遇到那个可以以身相许的人,从而摆脱渐渐摆脱孤独。

亲吻,接受彼此;脱衣,抛掉羞耻;性兴奋真实反应粗暴,爱的表现;恋物癖,善的象征;性高潮,乌有之乡。

  而情欲本身就是我们找到一个能够与自己分享同样价值观和生存意义伴侣的兴奋感受

  2.2 性感仅仅是外表吗?

《德沃塞夫人》总是性感的,首先她的脸显示出了健康特质嘴角微笑显示出对世俗宽容鼻子似乎带有一种与生具来的尊严发型一丝不乱,一方面带有纪律严明的特质,另一方面也散发出朴实无华动人姿色眼睛里流露出迷人的果敢。

  而人们往往是自我缺少什么就会在某些方面急需补充。就像德国艺术学家沃林格尔在1907年发表论文抽象与移情》中写到的:

人的成长总是会伴随着某些东西缺失父母或者环境造成的缺失会影响人的性格,而重要的是,这些缺失与缺陷正是决定我们艺术品味的关键,也决定着艺术品中哪些因素能吸引我们,或者哪些令我们感到厌恶。

  3. 性的问题

  3.1 爱与性

  这两个好像是两个无法分离的问题,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有的人你只想和她做爱,却不想和她恋爱,有的人却恰恰相反,解决方法就是假装陷入爱情,而作者认为:

现在已经到了赋予爱与性这两种需求以同等的地位,不再附加道德色彩时候了。这两种需求均需独立存在,它们具有同等的价值正当性。我们不应该再通过撒谎来满足这两种需求。

  3.2 表白被拒

  我们同样也应该正式表白被拒。

他之所以拒绝别人,并不是有意要伤害对方,而是别无选择。我们无法决定什么样的人会激发我们的情欲,就像我们不能决定什么口味冰淇淋、什么风格绘画是我们的最爱一样

  同样,性冷淡,射精障碍,不举和怨恨都应该得到正视,而不是偏激的看待。而现代社会共识,是如何寻找一个“正确”的人,而不是学会如何爱一个真正的人。无论哪个真正的人,对于我们而言都有“不正确”的地方,所以更为重要的是经营爱情本身,而不是寻找。

  而我们不愿意经营爱情源自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爱,那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爱,我们需要做的是回想这种爱,那些牺牲也许会让我们面对真实。

  3.3 色情与新式色情

  4. 结论

  我们是否应该有性?毋庸置疑,如果没有性,我们会更加的理智,变得无懈可击,同样也会变得十分的冷漠,所以:

在我们用各种鄙视但又公正词语来评判我们内心的欲火之后,我们却仍会对之加以颂扬,因为性欲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过着一种根植于肉体,充满化学反应,基本上缺乏理性人生,这究竟是这么回事

  《在爱情与欲望之间》读后感(二):在爱情与欲望之间,以及婚姻(摘抄)

  如果我们在一个人身上看到自己所缺乏的那部分品质,就会觉得对方很性感。

  我们可以根据自我心理的缺失和成年生活中的缺陷,来令我们找到美与性感的细节。它们正代表了我们为了实现自我的重新平衡渴望事物

  任何一个吻的发生,都克服了一股庞大深厚的冷漠。

  这个决定性的初次时刻,令我们从两个相对陌生的人,变成了亲密性伴侣。这个时刻令人心颤,因为它标志着我们克服了孤独。

  在内心深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与生俱来的需求:我们希望以自己的本色获得别人的接纳,而不管我们的成就如何。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媒介被人所爱。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拥抱。我们希望因我们肌肤气味而让人愉悦

  正是因为这些需求,我们才会抱着不屈不挠的热切理想,寻求着一个能够和我们亲吻同眠的对象

  性兴奋,这种生理满足反应代表了一种完全超乎理性控制之外的认可

  性爱让我们暂时从那种从小就被教导的区分肮脏洁净的严苛规则中解救出来。

  他们毫无羞耻地接受了原本另人羞愧的事情,他们的求欢举动文明社会期待他们的表现相差很大。我们越是相信自己行为正常社会观念中会引起人们惊恐,我们就越感受到自己与对方建立了一个互相接纳的乐园

  性欲压根儿跟裸露没有多少关系,性欲其实源自于一种相互间挑逗撩拨的呼应。情侣之间的忠诚度会随着暴力的不断升级而升级。

  我们不愿去经营爱情,与我们最早的情感经历有关

  最早给予我们爱的人(我们的父母)并没有让我们知道爱需要投入多少精力,他们爱我们,却不要求我们给予同样的回报,也很少向我们流露他们的焦虑弱点或我需求。

  爱上一个人,意味着期待对方成为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对象,要求对方在无穷无尽活动中都要表现的完美,从最重要的方面(比如教养子女或买什么样的房子)到最小的小事(比如沙发摆放的位置星期二晚上该怎么过)莫不如此。爱情生活中,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形象难免遭到背叛因此我们常常感到痛苦恼怒。一旦我们卷入一段关系,那么就算再小的事情也不是小事了。

  平日里只消一周的时间夫妻双方就可能遭受彼此大大小小的几十次伤害,然而他们却对此浑然不觉

  倘若我们尽量不去回忆儿时所获得的父母的爱,而是尽可能地去理解父母为了比我们而付出多大的牺牲,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对成人的爱情采取比较平衡的观点

  现代婚姻制度要求我们对爱情、性和家庭的所有欲望都针对着同一个人。在一个受到公正的评判的婚姻中,夫妻间不应该为对方偶尔的不忠相互斥责,相反,他们应该为双方大体上能够忠于这段婚姻而自豪

  我们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异国水果的快递服务,也能够制造出微导体,但是我们却无法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夫妻关系的紧张和疏离。问题是人们认为对于如何与另一半相处他们已经知道很多,而根本不再需要花时间去学习。但事实上,相比飞机降落和脑部手术,人们对于处理两性关系的知识所知甚少。在现代,大多数的工作都设置了各种人为制定的程序,以此来避免人与人的直接冲突,但奇怪的是,在两性关系中引入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寻求外来的帮助却仍然举步维艰

  《在爱情与欲望之间》读后感(三):摘抄与笔记

  写在前面

  个人读书的摘录,充满了偏好

  如果恰巧你也喜欢,那真是太好了。

  1.「事实上,我们很少拥有正常的性爱。所有人几乎都被罪恶感和恐惧所包围,深受各种焦虑和令人不安的欲望的困扰,被冷漠和厌恶的情绪纠缠。没有人能以心目中理想的方式面对性爱。我们总是认定别人能够以愉悦、开放、坚贞、健康而又平静的心态看待这回事,而这只会令我们更加烦恼。比照那些被高度扭曲了的所谓“正常”的性爱观念,那么,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变态。」

  2.「不管我们如何努力清除性当中古怪成分,性爱却永远也不可能会是我们所渴望的那么简单美好。性基本上就没有所谓的民主和善良一说;它摆脱不了残忍与侵犯的行为,也摆脱不了征服与羞辱的欲望」

  3.「这个决定性的初次时刻,令我们从两个相对陌生的人,变成了亲密性伴侣,这个时刻令人心颤,因为它标志着我们克服了孤独。我们感受到的快乐不仅仅来自于神经末梢的刺激生物冲动的满足,也来自内心深处生出的一种喜悦,觉得我们在这个冰冷无情的世界里摆脱了孤独的状态,尽管时间很短暂。」

  4.但在内心深处,我们却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与生俱来的需求:我们希望以自己的本色获得别人的接纳,而不管我们的成就如何;我们希望通过身体的媒介被人所爱;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拥抱;我们希望因我们肌肤的气味而让人愉悦——就是因为这些需求,我们才会怀抱着不屈不挠的热切理想,寻求着一个能够与我们亲吻同眠的对象。

  5.任何一个吻的发生,都克服了一股庞大深厚的冷漠

  6.在幻想的性爱游戏中,我们能够重写生活的脚本

  7.「我们将这幕发生在飞机盥洗室里的场景称为“性感的”,但事实上我们是因为克服了一种具有压抑性质的疏离而感到兴奋。」

  8.「性爱让我们展示出自我当中最肮脏的一面,并且为此赋予新的价值,从而使得我们得到净化。最能真切感受到这一点的时刻,就是我们将脸——也就是自我当中最公开、最体面的部分——紧贴在爱人隐秘最“肮脏”的部位,亲吻、吮吸、伸出舌头舔舐,以这样的举动象征接纳对方全部的自我,这就好比牧师凭借在额头上的轻轻一吻,象征性地洗刷掉忏悔者所犯下的所有错误,让他重回宗教的怀抱那样。」

  9.「尽管我们受目之所见之物的吸引,但最终,物会将我们带离视觉之物,带离物质世界,而进入一个更高尚境界,柏拉图称之为“善”。爱的阶梯理论将物质世界与理性与德行世界做了有效的勾连,有助于我们摆脱针对恋物癖的阴暗和负面的解释(认为恋物癖仅仅局限于性欲,因此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有了柏拉图的哲学思辨,一双美丽的便鞋,一款优雅古董手表,以及一条有弹性的手环,都将不再被当作毫无意义的东西而忽略,也将不再被当作仅仅激起无关紧要的欲望的小玩意儿。于是,这些物品以及所有我们迷恋的对象都可以被视为引导我们攀爬爱的阶梯的引导物,从而在别人身上找到我们最钟爱的东西。它们之所以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情欲,原因在于它们是善的象征。」

  10.性行为虽然是器官之间的相互摩擦,但我们感到的性兴奋并不是粗俗的生理反应;事实上,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狂喜,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所遇到的这个人,也许能够消除我们内心最大的恐惧,并且在双方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希望与对方建立共享的人生。

  11.说某件外套是“性感的”,不仅是指穿这件衣服的人有可能生下充满活力孩子同时也表示我们认同这件衣服所诠释的生存哲学。

  12.「人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某些东西的缺失。父母或者环境造成的缺失会影响人的性格,而重要的是,这些缺失与缺陷正是决定我们艺术品位的关键,也决定着艺术品中哪些因素能吸引我们,或者哪些会令我们感到厌恶。」

  13.「每件艺术作品都充满着特定的心理和精神氛围:我们会说一幅绘画作品是宁静的或不安的,是大胆的或谨慎的,是谦逊的或自信的,是阳刚的或阴柔的,抑或是小资的或贵族气的。我们对这些艺术特征的偏好反映了我们自己的心路历程——说得更明确些,就是反映了我们成长过程中留在我们身上的脆弱特质。我们对一些艺术作品如饥似渴,是因为其中的某些要素可以补偿我们内在的脆弱,帮助我们重拾健康完整生命。我们渴望在艺术作品中找到自己人生中的缺失。我们称某件作品是“美的”,因为它能弥补我们心理上缺失的美德,而所谓“丑的”作品,必定是它激发的情绪或主题让我们感到威胁,或者是我们早就厌烦不已的事物。」

  14.我们既需要性爱又需要艺术来令自己的人生完整

  15.「。我们要解除捆绑在这两种欲望之上的禁忌,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掩饰它们的必要性,进而减少它们所带来的心碎与自责。」

  16.「拒绝会带来痛苦,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将遭到拒绝解释为一种道德评判,但它可能更适合被当作一个单纯的偶然事件。只要我们能够把那晚不成功的求爱当作“点儿背”,我们就可以试着从悲痛中走出来。」

  17.走霉运,跟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没什么关系,田地被淹、桥梁被冲垮,都是无法预测的偶然灾难,我们实在没必要将大雨肆虐的罪过加在自己身上,那只会在原来的灾难上增添不必要恐慌而已。

  18.「按理说,长时间稳定的伴侣关系或婚姻关系,自然应当保证我们不再有设法引诱别人上床的焦虑。然而,这两种男女结合的关系虽然在理论上保证了性爱随时可得,但在实际上既不会赋予性爱天然的合法性,也不会让求欢变得更加容易。此外,在理论上性爱随时可得的背景下,拒绝对方的求欢可能会被视为违反基本规则的严重行为。毕竟,在酒吧里被刚认识的人拒绝,并不会特别令人感到意外或难过,我们有很多办法应付这类窘境。然而被一个对我们承诺共度余生的人拒绝,这不仅让人觉得奇怪,而且让人备感受辱。」

  19.「我们逃避性生活,不是因为它不再有趣,而是因为它带来的片刻欢愉会腐蚀我们对抗接连不断生计压力斗志节制性欲因此可以与登山运动员以及长跑健将的某些做法相类比:在征服一座高山或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之前,他们不会允许自己沉溺于那些抒情陶醉的氛围里,就像沃尔特·惠特曼或丁尼生的诗所描绘的那种情调。」

  20.“他们对所爱的人没有欲望,对于让他们有欲望的人却又没有爱。”

  21.「然而,一旦性陷入性禁忌的泥潭中,摆脱的办法显然不是再另外找个人从头来过,因为一旦和新的伴侣建立起稳定的关系,对方终究还是会再次转变为父母的形象。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新人,而是以新的眼光看待熟悉的对象。」

  22.通常人们将脸红、提高声调和摔门等信号解读成愤怒,但愤怒也常常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当它无法做到自我理解或承认时,它就会凝结成麻木。

  23.我们之所以对困境束手无策,是因为这些令人失望的事情发生得太快,我们无法令时光暂停甚至重新来过,无法超然事外,不再纠缠于相互指责,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识别出造成我们受伤害和恐惧的真正来源。

  24.「这样的心理治疗师必定是一种新式教士,是为另一个时代而存在的。那个时代虽然不再相信死亡之后的宗教宽恕与谅解,但对现在来说,这种治疗师身上的那些特质,仍是迫切需要的。」

  25.最早给予我们爱的人并没有让我们知道对于爱需要投入多少精力,他们爱我们,却不要求我们给予同样的回报,也很少向我们流露他们的弱点、焦虑或需求,而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在扮演父母角色中的表现要比他们作为恋人的表现要好得多。

  26.那么这个时代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人们怎样才不会无法自拔地浏览色情内容,而是愿意过自己真实的人生。

  27.色情内容跟酒与毒品一样,会令人无法再去承担某些生命中的苦难,而这些苦难是我们拥有正常的人生所必须要承受的。

  28.「我们太容易相信偷情的一方做了所有的错事,而忠诚的一方则丝毫没有犯错。这对于理解何谓“错误”来说则显得太过肤浅了。偷情当然很容易上新闻头条,但也存在其他一些不那么引人注意的背叛行为,它们的破坏力也丝毫不减,比如:不愿意跟对方说话,心不在焉,脾气暴躁,或者根本不去改善自己以吸引对方。」

  29.中产阶级既不是饱受压迫以至于毫无时间去追求奢侈的浪漫爱情,也不是自由到可以肆意追求情欲和情感的纠葛,因此,寄希望于一个永久的合法伴侣以获得满足,完全是他们在情感需求与实际限制之间谋求平衡的结果。

  30.婚姻从一种社会制度变成了一种情感的献祭,从一种外在认可的成人礼转变成一种内在的受到某种情感状态驱动的反应。

  31.「作为制度的婚姻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可以日复一日地延续下去,而不需要太在乎夫妻中某一方的心理感受。相比需要不停地检测个人的情感状态以便相应调整其地位的系统,婚姻的这种漠视也许更能反映出个人的长期愿望。」

  《在爱情与欲望之间》读后感(四):书摘

  摘一些德波顿写的出彩的部分。

  gt; 性基本上就没有所谓的民主和善良一说;它摆脱不了残忍与侵犯的行为,也摆脱不了征服与羞辱的欲望。性拒绝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尽管它本应如此。

  gt; 这个决定性的初次时刻,令我们从两个相对陌生的人,变成了亲密性伴侣,这个时刻令人心颤,因为它标志着我们克服了孤独。

  gt; 我们长大成人,彻底被驱逐出了伊甸园。

  gt; 但在内心深处,我们却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与生俱来的需求:我们希望以自己的本色获得别人的接纳,而不管我们的成就如何;我们希望通过身体的媒介被人所爱;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拥抱;我们希望因我们肌肤的气味而让人愉悦——就是因为这些需求,我们才会怀抱着不屈不挠的热切理想,寻求着一个能够与我们亲吻同眠的对象。

  gt; 任何一个吻的发生,都克服了一股庞大深厚的冷漠。

  gt; 两条舌头相互挑逗,滑着和谐的舞步。

  gt; 被拒绝会带来痛苦,是因为我们习惯于将遭到拒绝解释为一种道德评判,但它可能更适合被当作一个单纯的偶然事件。

  gt; 他们对所爱的人没有欲望,对于让他们有欲望的人却又没有爱。

  gt; 理想状态下,所有的夫妇都会每周接受一次心理咨询师的探访,他们甚至用不着主动去寻求这种服务。这种探访就像普通人日常的一项正常活动,好比犹太人每周五晚上的家庭聚餐一样,并且同样具有宣泄情绪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夫妻双方都不会因为接受心理治疗而招来其他人异样的眼光——这恰恰是人们忽视心理治疗,结果慢慢失去理智的主要原因。

  gt; 中年已婚男人试图勾引其他女人,总是表现得极为大胆,但这种大胆不应该与自信相混淆:这只是一种中年男子对死亡的恐惧,他们越发认识到人生中类似的机会是如此短暂而稀有。

  gt; 婚姻从一种社会制度变成了一种情感的献祭,从一种外在认可的成人礼转变成一种内在的受到某种情感状态驱动的反应。

  gt; 如果没有性,我们会变得无懈可击,而这是相当危险的。我们可能相信自己一点也不可笑。我们不会那么深刻地领会到被拒绝与被羞辱。我们会体面地变老,会习惯于自己的特权,并且自认为对周遭的一切了如指掌。我们可能会淹没于数字和文字中。

  《在爱情与欲望之间》读后感(五):性就是无条件的爱

  The text and image message history of the WeChat group "学霸养成群" is as follows.

  ————— 2017-10-5 —————

  论:被拒绝源于点儿背....「又一大心里救赎理论立脚了」单纯偶然事件. 拒绝就是拒绝而已. 过度解读就自找没趣了.

  阿兰教授的书...写的可以说是非常精准且贴切了. 他其实反对平衡,支持只索取爱或只索取性的...

  但是他做了一个更有趣的推断,为什么性会让人觉得羞耻,但又兴奋.

  “而互联网就是巨大的撩拨感官的色情场所...”

  这些苦难是拥有正常人生所必须承受的. 而巨大的色情场所,另我们的承受能力大大降低. T﹏T

  ————— 2017-10-6 —————

  色情的感觉太好,所以让你承受日常无聊的能力变弱.

  但是日常的无聊恰恰是引发你深度思考的“前戏”...想象一下:你本来很无聊,然后打开色情网站,开心一下...然后就陷入现实的疲惫,大脑一片空白.

  而你本来是应该,因为无聊,所以思考一些你觉得有趣的东西.

  爱在某方面说,会令一个人不举..

  因为性是多多少少带有侵犯的...阿兰教授认为,爱是为了交换情感,性是为了交换秘密..这种秘密要突破巨大的冷漠和不安,你很难想象和一个陌生人做爱,但你更容易想象一见钟情(爱一个陌生人). 性的娱乐性,在展示秘密和自己内心的变态,两个人把自己的变态展现的越多,就越容易彼此信任,关系就会越来越坚固. 所以,温存不可长久,兴奋/变态/转变才是性的本质,这就证明性本身就是带着伤害的. 所以,神圣的情感与爱,有可能是以不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对“毫无理由的爱”的幻想...

  哪怕我变态,我丑陋,我不堪,你依旧毫无理由的爱我的幻想...

  这种不公平的爱交换来于婴儿时期,纵然我们长大成人,还是时不时怀念这种幻想. 一定有一个人,毫无理由的爱我. 对这种不公平交易的期待,往往令自己很悲凉. 其实人应该学会付出爱,而不是一味幻想无理由的爱.

  你付出爱,付出更多精力,根本不代表你不酷,你好像求着人家...拒绝就只是偶然事件.

  《在爱情与欲望之间》读后感(六):思考与我的爱情有关的一些问题,仅供大家参考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思念一个人。她略带微笑的脸庞,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但凡未得到,但凡已失去,总是最登对”——我品味着这句话,也许有点道理。

  我感冒了,精神上亦如此——这个时候,羞于被人看见——像没有化妆的二十几岁的姑娘不想见人。身体与精神稍有些萎靡不振,就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丑陋的人,什么时候才能拥有那种人身上令我羡慕的“无敌的”自信,去征服这个世界呢?

  言归正传,回到这本书。它说:“有些话一辈子不说出来,可能人生会更和谐”。我想,爱情来临之时,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难题,就是有些话该不该说,这是一个问题:讲真话,还是说假话?真话说到哪种程度?

  我继续想着那个女孩。或许,我应该掩卷一会儿,把我此刻的想法记录下来:

  真正的爱一定会转化为行动,去爱她或是因为她而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除此之外,那就不是爱,而是占有的欲望。只有真正拥有自信的人,才能去爱一个人。不自信的人,错把自己的希望或者幻想当作了爱情,注定了结果要失败。唯有自信,才能让爱情之花不凋谢。

  爱情,是靠自身的某些特质吸引得来的。性是什么?

  阿兰·德波顿在本书里说:“性基本上就没有所谓的民主和善良一说;……性拒绝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尽管它本应如此,……性原本就是诡异的东西,我们不应因为没有以更加正常的方式对它做出回应而责备自己。”

  我觉得,“性”对我来说是个困惑:我期望由爱情发展到性,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这个想法是一个梦;另一方面,身体渴望着“性”——某个时候,我可以甚至期望和一个不认识的人发生性关系,相互慰藉后从此不再联系,直至下一次需要的时候——由此,我都几乎可以得出结论:我需要一个“性伙伴”——尽管,我在道德方面还不能接受它。我的心底,更渴望的是遇到一个可爱、可以保护的人。

  “你情我愿(郎有情,妾有意)”,才是爱情。我历来的情感,也就是“自作多情”。“自古多情空余恨”——我这不是自讨没趣吗?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我忽然觉得自己有些自虐倾向——总是对那些自己没有拥有的事物黯然神伤,而对自己拥有的一切视而不见。我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在爱情与欲望之间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