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万物:文明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3-31 20: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万物:文明读后感精选10篇

  《万物文明》是一本由[德] 延斯·哈德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8.00元,页数:3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文明》读后感(一):一个关于所有人的故事

  说实话,不太好描述手头这沉甸甸的《万物:文明》是本怎样的书。我可以敷衍但不失准确地说这是本讲述从第三纪(约公元前6000万年)到公元元年,人类从小巧的哺乳动物逐渐发展为遍布地球智慧生命图画书。其中,你会接触许多或许在教科书博物馆里已了解过的知识,例如人类的祖先如何两次走出非洲,冰期怎样改变尼安德特人的生存状态,海平面下降使得那些走得更远的古人类见到了何种景色。另一面,你又能发现更多不常思索的事,例如对食物选择如何逐渐从牙齿到胃再到肠道改变了我们祖先的骨骼构造与消化系统手指适于抓握的结构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是怎样重要,而火、轮子、声音绘画又分别从何时开始对我们的一切造成持续而深远影响

  不过,要是认为这本书只用图画简单罗列出整个人诞生流程,不免太低估本书作者延斯·哈德的野心创造力。随着书页逐一翻过,起初只是觉得眼熟的插画突然变得奇怪——明明是描绘古猿种类内容间怎么突然出现一幅穿着宇航服的猩猩画像?若没记错,这幅图应是在模仿老电影《人猿星球》的场景。带着疑问接着翻书,不得了,越来越多熟悉的、陌生的、怪异的、但细想之下又似乎顺理成章图片一点点渗透进本来一本正经的叙述中。在这本书里,丢勒的名画祈祷之手出现在一组对比不同古人类的指骨图片后,火焰喷射器与篝火并排出现,教练马拉多纳的一系列表情贴在一组非洲出土的面具图像旁,常用物体的甲骨文图表旁竟然是动画《K-ON!》女主角比出可爱手势……图与图间,高楼比邻茅房,沼泽倚靠铁轨,双轮马车跑向横跨海湾的大桥,从哥特教堂出来就到了河姆渡文明的村落,而身上纹满图样的原始人与穿着时髦现代人并立,搞不清是前者跨越数万年回到未来,还是后者坐着时光机误入迷失世界

  为能理解作者的叙述思路,不妨把《万物:文明》看作一本以时间为叙述主轴的传记。传记有选择地讲述在对应的时段发生的重要事情。不过,叙述间或会插入该时期关键人物,当提到这人时,又宕开一笔先交代其一生事迹结果就是,我们读完正本书后,不仅能把握住主线的推演,也能对登场人物的来龙去脉有所掌握。这种表现方式用作者同行的说法是:一种垂直叙事,一种时间上的跳跃。但要我说,这不单纯是把一件事从古至今发展的阶段产物罗列出来一并呈现,而更像一种对应关键词标签的索引结构。在构思如何表达当前主题时,作者精挑细选自己脑中能够检索到的全部关联知识,再画出代表。这是一种既可以自娱自乐,又可以让所有人互动游戏。作者先从属于自己的那本“百科全书”里提炼出一两幅图,读者则需要根据自己的“百科全书”把这些图背后的庞大信息补全、还原。两者的“百科全书”重叠部分越多,这种隔着纸业的交流所带来的震撼愉悦感就越强。

  作者的另一个创新是,几乎不使用自己原创的图来表现主题,而是翻画已存在于各种文明中的影像产物来诠释主题。这么一来,为你讲述故事的不仅是作者个人,还有来自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各种人。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借鉴了我们这个物种中某些代言人在过去三万年文明间留下的丰厚遗产。这么一说,本书的绘制又仿佛是编纂一本万物辞典。每当需要解释一个全新的词汇,编纂者就利用人们理解的基础词汇来描述。在《万物:文明》里,作者多次使用这种以图说图的方法,例如要形容猿类逐渐成为哺乳动物间的王者,作者便给出一组图,里面有从天而降的超人,有看着落日金刚,有迈开舞步低头歌唱的猫王,也有抬起手臂傲慢嚣张的元首,仔细一想,每一副图都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何为“王”。而哪种诠释才是最好的,则需要读者自行定夺。无论如何,这种迷人的叙述手段总归是令热衷考据的读者爱不释手

  作者在这本书中试图尽可能有限的图概括每一个重要事件事实上,这在不经意间抛给我们一个严峻的问题真理是否能被概括?概括总是伴随信息损失,如果宇宙的真理能被概括,那么人类在有限的能量物质基础下,确实有望掌握真理的全部。但恐怕真理就是真理,是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们可以在艺术作品里使用不同的修饰方法指同一事物,但在真理面前,任何信息压缩都是不可能的吧。这就是为何历史书只有越写越厚。如果人类的历史、地球的历史能被凝练为一个模式,我们也就不再拥有未来,因为那不过是对过去的重复。不过,这不能说概括的努力毫无意义,相反,作者用一种极智慧的方式告诉我们,历史可以被共同参与其中的群体记忆。看着书中熟悉的典故,读者能延伸自己的思路,联想到更多险些被遗忘的知识碎片;而遇到陌生的图片,如果读者保持积极态度,也能通过各种查询手段得到扩展的知识。结果是,《万物:文明》成为一本包罗万象,又同时被万象保罗的书。你与这本书互动得越多,你获得的知识就越丰富,你得到的体悟就越深刻

  最后,由于这种跨越时空、具有关联意义的符号的并置,我们得以反思自身的本质。人类是怎样的生物,人类的存在是正确的吗?是有意义的吗?还是宇宙间一个小概率的产物。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怎样定义善恶,怎样诠释绝望幸福?也许,单纯盯着某段时期的人类生存状态并不能体察到这种抽象宏大的主题,但随着作者将一件事的因果压缩进有限的页数,我们能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人类发展这件事本身的感动讽刺无奈激昂,进而更加珍惜生而为人这个事实。如果说《万物》系列的第一本《万物:创世》表达了真理广泛存在而彼此相连的主题,那么这本《万物:文明》则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的思想。人,不过是一个渺小奇迹

  《万物:文明》既是一本只属于作者个人的百科全书,又是一本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通用辞典。重要的不仅是我们从这四百页间收获东西,更在于我们从书页间出发之后、能够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搭建、创造出的奇观。这是一个关于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带着对世界、对自身的好奇与冥想,祝诸位开卷愉快

  《万物:文明》读后感(二):一部信息量大到让人咋舌的神作

  延斯·哈德的《万物创世》之后,《万物文明》来了。

  没错,这就是一部讲述“猴子是怎么变成人”的漫画

  可能此时你已经在心中骂起了娘,“谁他妈的要看猴子进化啊”。相信我,你不是一个人。

  的确,如果只是用枯燥乏味文字去描述猴子变人,难免生涩的同时也很难让人提起兴趣。在并不抱以期望地翻起这本书之前,我也十分担心这个问题。不过随着一张张图片在眼前的徐徐展开,莫名的惊喜不断接踵。即便“猴子变成人”这样单调又无趣的课题,为何在延斯·哈德有些厚实粗粝的画笔下,却有了一种难以难尽的神奇魔力

  漫画本身直接、简洁的表现手法,由此带来的生动感染力,当然是其中一大重要原因。但《万物文明》的神奇在于,当你欣赏南方古猿走出非洲的万里大迁徙时,一幅电影“阿甘正传”的画面会悄然植入,又或者是一张KISS乐队照片,诡异地跟在后面。你一定会在纳闷之余,被这种莫名其妙的“艺术形式”打动,并不经意地沉醉其中……

  于是,你一边感慨着延斯·哈德脑洞奇大,一边在他营造的这种信息量惊人天罗地网中,不断捕捉自己在常识领域的“漏网之鱼”。很快,你便缴械投降了……你赫然发现,不是这个叫延斯·哈德的德国人像一部存储量巨大计算机,而是……人类文明太过恢弘和伟大啊!书里“引用”的这些电影什么的,当然可以为作者本人的品味展现,但那人类艺术史上数百幅岩画、镶嵌画、插画的再加工,这就让人只有感慨的分子了……

  相信有缘看到这本书的读者,内心早已笑开了花。有了这些被重新演绎的电影、美术雕塑摄影等人类艺术,观赏这部漫画的过程显然无比愉悦。翻到结尾,意犹未尽之余,也总算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艺术品的“强行插入”,并非只是作者刻意卖弄的一种技巧,而是借用这些人类发展史上名垂青史的作品,来真正诠释什么叫做“万物文明”。

  不过,倘若要将这些“再加工”的艺术作品一网打尽,不但需要掌握人文艺方面海量的知识,而且必须要具备一双洞察力惊人的眼睛。无论电影还是插画,延斯·哈德都将它们神不知鬼不觉地画在了格子里,有些甚至只能占据一个“豆腐块”的方寸之地,很容易在一次次眼拙中任它们溜走……

  但话又说回,想要将这些作品全部识破,也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这反而滋生了一个极其有趣阅读体验:当你从书中找到一部喜欢的电影时,那种突如其来的惊喜感,并不亚于掘出了宝藏。而这个“寻宝游戏”最好玩的一点是,珍奇瑰宝遍布全书,俯拾皆是。几乎每一幅画面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绝非出版社营销编辑杜撰出来的语录

  接下来,看看书中这些“再加工”的艺术作品吧。受制于篇幅所限,只罗列一些个人喜欢的画面。祝大伙在寻宝游戏中,玩得开心

  电影方面

  《万物:文明》读后感(三):一本适合寻宝的奇书,阅读过程就像在竭尽脑力“打怪升级

  《万物:文明》(上卷)是延斯·哈德“漫画宇宙史”三部曲第二部的上卷,延续了第一部开启的宏大野心,将科学、艺术和文化等诸多要素巧妙地融合,在清晰的时间轴上,穿插了人类历史上长久积累的丰富素材,构筑出又一部挑战人类智识的神作。

  在这一系列的开篇《万物:创世》中,“哈德用区区367页、约2000张插图来表现140亿年的历史——算下来,每张图要讲700万年的故事——从宇宙大爆炸一直讲到人类诞生前夕”。在《万物:文明》(上卷)中,哈德选取从人类诞生到古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段,通过“手绘2000多幅图画,勾勒出4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平均下来,每幅画要讲述2000年的历史”。

  当然,单纯从时间跨度上,并不能说明什么。不管从哪个研究角度,古人类、地质学、地球演变……对于史前时代,都只能在较大的时间粒度上做描述。经过各类科普读物的反复灌输,我们对此类内容也并不陌生。

  哈德当然不满足于仅仅选取漫画的形式、单纯的对大家熟知的知识做再次的传递,他的目标更宏大。依据时间线描述地球文明史的发展仅仅是《万物:文明》(上卷)的基础脉络,哈德的野心在于,试图在此基础上,做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上的扩展,挖掘出文明发展中更深层次的本质规律和内在动机,展现出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过去与未来的内在联结。这是一种异常开阔视角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横向和纵向上都能自由穿梭。从书名的“万物”也可以看出,哈德着眼的绝不是单独的个体,也不仅是人类这种单一的物种,而是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包罗万象。

  哈德对文明发展的历史叙述,轻松中不失严谨,画面中生动的再现、巧妙的诠释都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他的想象力也堪称天马行空,能够将古今中外的素材自如地融合,服务统一主题,又富于幽默感,有些画面初看意外,再品又觉合情合理。这使得整部书如同一个大型的寻宝游戏:跟随主线任务前进的同时,每一个节点都埋藏着新分支的可能,比如某一种技术的萌芽、发展与壮大,或者一门艺术的诞生和演变,只要努力挖掘,总能得到惊喜。

  毫无疑问,《万物:文明》(上卷)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书。下面我从书中选取几个例子,可以进一步展现这本书的特点

  如前所述,时间轴上的纵深穿插,不拘一格,正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我们知道,这本书讲述的是从人类诞生到古罗马帝国建立期间长达400万年的文明进化史,截止时间在公元元年。但作者在画面中,经常插入大量公元后甚至是现代的历史、文化、信息内容,包括绘画、雕塑、历史图片、影视作品等。这有点“乱入”的感觉。但仔细品味,又觉得的确能够帮助人理解前后画面涵义,以及特定事物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惊人前景。这种时间上的纵深穿插,新奇,却不出格;分明是乱入,却又那么顺理成章。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大量信息的了然于胸、自如掌握。

  比如讲到人类制造工具,从打磨石器、刀剑、手枪至威力巨大的现代化杀伤武器,我们看到人类在制造工具上的飞跃进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万物:文明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