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是一本由[法] 欧利维埃·塞邦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20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0-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读后感(一):成为富翁是一种技巧
成为富翁是一种技巧
北京晨报
http://www.morningpost.com.cn/bjcb/html/2010-10/17/content_54084.htm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发财的书,本书作者确实是一个有钱人,从穷小子起步,32岁就成了百万富翁。
塞邦最大的魅力在于他的坦率,他一上来就告诉你,金钱会给人带来幸福。他通过数据证明,有钱人的幸福感明显高于穷人,而犯罪率明显低于穷人。那么,我们为什么经常会否认这个明显事实呢?一是因为我们要为自己没有成功辩护;二是财富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问题的核心就很明了:我们为什么不去探讨如何把握这种偶然性,让我们努力工作后获取相匹配的财富呢?而是贸然去否定财富与我们有尊严的生活直接相关这一明显的事实呢?
因为,在那种偶然中,我们没有发现必然。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财富是一个恒量,一个人占有多了,另一个人占有就会少,这是典型对经济学无知的说法。
创造财富,就要有一个合理的体制,这样社会效率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短缺都是因限制、保护造成的,而绝大多数饥荒,都与保护名义建立的落后体制直接相关。
回到问题的原点,财富最终与个人的效率直接相关,只要你找到合适的发挥效率的渠道,并能合法兑换你的效率,那么,你就能成为富翁。作者为你介绍了很多现代经济的陷阱与操作方式,这就给读者提供了明晰的解决之道——财富原来可以这样来,只要采取正确的策略,每个人都会成为有钱人。 读家:唐山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读后感(二):不光简单的理财,是对财富创造的整个过程的探讨
我有个朋友,她开了一家公司,刚刚建立不久,规模很小。主要是做网站这块。也许是这个朋友经验少,不是完全了解如何管理好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确实让她头疼不少....那天咱俩一起讨论如何创业这问题时,她向我哭诉了她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说不好的,她真的失去信心了,公司开了 招人不好招 业务发展不起来 招了一个员工不辞而别,公司的业绩提不上去,资金周转不开,让她很有压力,几乎到崩溃阶段。但无论怎么样她依然在坚持经营下去。我听了之后,说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我对这方面不是很熟悉,也没有什么经验去鼓励她,我只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去安慰她。后来,这本书恰巧上市了,我特意买了一本去看看,想提高下我的理财意识。回去用一天的时间看完了,感觉有人给我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堂一般。我把书中最经典的部分用邮件的形式发给了我朋友,让她去读读,因为对她来说很重要,恰好提到了如何去管理好公司这点,也就是创业这块。书中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有能力正确地经营事业,身为老板通常比当雇员赚更多钱。你不只拿到薪水,还有股息。如果你有机会把公司卖给竞争对手或是其它投资者,可观的增值利润将是巨大的致富加速器。”
......书里还分享了作者自己管理公司的三个人事管理秘诀,非常有用,因为我不开,所以她开公司对这三点就非常深有体会,说说得非常好。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读后感(三):屌丝们的启蒙者:欧利维埃.塞邦
曾看过一则有趣的理财实验。实验一:选项一,有75%的几率得到1000美元,但有25%的几率什么都得不到;选项二,确定得到700美元,结果是大多数人宁愿少得到些,也要确定的利润。实验二:选项一,75%的几率付出1000美元,但有25%的几率什么都不付出;选项二,确定付出700美元,结果是75%的人选择了第一选项。
这种为了博25%什么都不付出的人,从数学意义上讲多失去了50美元。理财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勇于变通还是保守度日决定了收获的价值。欧利维埃.塞邦在《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中写到: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有一些人宁可做一些非常简单的工作,也不去做能改变他们生活的事情。他们把所有的机会都放过了,留给了别人。
看看周围的朋友并省视自己,是否常以屌丝自嘲,每天憧憬一次成为富人开豪车、住豪宅、随心所欲的SHOPPING?恨不得天降横财,路遇贵人,一朝致富,便可安逸享乐。想成为富人,但却不想经历成为富人的过程,不愿意付出,安于现状的生活,靠信用卡度日。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当然财富也是给有准备的人。不做屌丝,就从初步的储蓄积累开始。积跬步至千里,积少成多,再拿出一部分钱开始做低支出高收入的理财计划。
书中以不同家庭理财方式的例子,深入浅出的告诉读者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同时富人疏于理财也终会变成入不敷出的穷人。通常人们对于如何变成富人,都认为得有钱,有门路,或者来一笔横财,这几个元素根深蒂固在大多数人的脑子中,因此认为为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穷人和富人间的根本差异在于富人知道怎么变得有钱,运用所有必要机制来达成致富目的。——《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
何谓没钱?支出大于收入!即使有存款1000万那也是个穷人,用今天的钱花择日的钱,人未老却两手空空无依无靠。欧利维埃.塞邦说:许多人一生中赚了许多钱,可是到头来比那些收入微薄的人更穷困潦倒。这是许多艺人和运动员的状况,他们精通唱歌或是踢球,却对金钱一无所知。拿拳王泰森来说,他在拳击生涯的总收入超过一亿美元。现在他睡在流浪汉收容所。假如你听过他的故事,你会说他被身边的人欺骗才导致破产。没错,可是最主要是因为他从来不曾关心过自己的钱。
残酷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博一个概率几乎为0的500万彩票,彩民又何曾停止过疯狂追逐。细看来即使是些那巨奖的得主,最后的生活仍然是回到原位,挥霍一空,穷困甚至潦倒,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不想付出的人,固守有限的资产去埋单无限的负债,没有对金钱采取正确的行动。
负债是所有缔结的债务、必要开销,以及所有把钱取走的东西。车子是负债,其价值会随着时间降低,同样手机也是负债。这不免让我们立刻想到乔布斯的苹果,街头巷尾蜂拥而至的追捧,几乎人手一部。一部苹果需要支付5000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人2倍甚至是2倍以上的工资收入。假如这个人月薪2000,不吃不喝需要3个月的收入支出,若除却必要的生活支出,如水电、生活用品、保险等费用,那么就需要倾出近5个月的工资收入,而且生活过的会相当拮据,高支出得来的苹果也仅仅只引起了朋友几分钟的赞叹!超前的消费就如同是成为富人的绊脚石,为虚荣以及冲动的消费而负债,连成为富人的第一步储蓄积累也没有,好比吃山空。
市面上关于励志、理财的书籍参差不齐,大以慷慨激励的言辞去免礼读者,而《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却以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语言引导读者从实例中学习成为富人的方法,以例示范,以身示教。如此生动的表达理财的理念及方法,让捉襟见肘的屌丝们有了致富的步骤,有了合理的理财规划,成为富人也是指日可待。
付出行动,储蓄、投资、保护财富,你也能像欧利维埃.塞邦在32岁时成为富翁,35岁时退休,用轻松的方式赚取更多财富!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读后感(四):一本开启理财思维的普及读物
很久之前就拿到《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这本书,但是一直觉得可能是跟富爸爸之类相同的书,未曾开启。
最近开始还旧账,一本一本的找出来看,今天读完,掩卷而思,回顾自己的理财方法,对照此书,发现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律和规划。走上不同的道路,在于人的思维如何突破你旧有的框架,常言道换成富人的思维而且要精于计算。
作者一如西方理财标准教程教导那样,提出了先储蓄后投资的基本框架。实际上,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储蓄-保险-投资,是一个人积累抵御风险的能力然后再获得分享收益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待商品的时候,应该树立认识,区分哪些商品是资产,哪些只是消耗品。比如作者花笔墨重点描述的如何进行不动产投资,房屋本质上来看是一种资产,而且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增殖能力。相对于资产,作者告诫,千万不要用信用卡投资购买非资产的东西。用高利贷去买未来确定会贬值的东西,的确是穷人的思维。
对于复利的介绍也是任何一本理财书籍都会用重要的篇幅来介绍的。谁叫复利是最伟大的发现呢。呵呵。复利还有一个加速器,名字叫做杠杆。这些都是投资或者理财的时候需要合理配比的工具。
总结一下作者的致富密码,就是:利用工作收入进行储蓄,到一定的程度,用储蓄作为本金,从银行贷款利用杠杆购买一些着急被出售或者被低估的高价值资产,比如不动产,然后进行一定的改造、修缮、扩容后在进行出租或者售卖,其出租和售卖的价格要高于每月的还款。
这个方法大多都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增长,信用扩张的重要手段和过程。不知道现在在中国再来重复,是否太晚。而对于股票,作者的方法则是采取了指数定投摊平成本的方法,都可以促进我们理财的思考。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读后感(五):一个月光族的反思
一个月光族的反思
文/乔沐
在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有位前辈就谆谆教诲说:每个月拿到工资,拿出500块,存个死期,一年内不动,到了年底把这笔钱打理一下,做点小投资,养成习惯,到了30岁就有点积累了。
所以当看到《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起这位前辈,而每当想到这位前辈的时候,我都羞愧懊恼:虽然认同他的话,但是却一直没有做到,直到不久前,我还是彻底月光,不仅吃光用光,还经常寅吃卯粮,一直以来是“我不理财,财不理我”的状态。
我对当年自己诸多劣迹深恶痛绝:买东西从来没计划,想要的,恨不得下一秒就拿到;所有商场超市都散发某种魔力诱惑着,手里有钱不花出去特别不舒服;总觉得攒钱太辛苦,好不容易攒了万把块钱,又奔着某件大衣某个手链去了,从商场出来,原来攒几个月就为了爽几分钟。
一直到25岁还幻想过自己会忽然有意外之财,或者遇到意外之人,骑着他的白马,带着他的百宝箱奔我而来,在马路中央拦住我的去路,眉眼温柔真切地说:亲爱的,票子车子大别野,我的都是你的……从此灰姑娘和王子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时间一天天地过,那个传说中的王子因为交通工具太落后,始终没出现在北京的大街上;百宝箱被杜十娘沉进江河,穿过的衣服,吃过的美食,用过的化妆品,甚至买过不多但是当年曾经热血沸腾的首饰,一切都是浮云,浮云。梦醒时分,家中无粮,心中慌慌的才是最真实的感觉。
忽然某一天,有位很信得过的朋友向我推荐几只股票,以前一笑而过的我,网络上逛荡查些资料,发现,在我浏览八卦信息莲蓬鬼话的时候,更多的人,在网络上交流致富信息,而且颇有成效——那些以前我不屑或者没心情看的帖子,成为我荒废人生的物证人证。
在痛定思痛的第一个星期内,我就从股市上赚了1600大洋,多虽不多,但却毫不费力。于是我开始思量自己以前诸多的坏习惯、糟糕的观念,以及不靠谱的异想天开了。
其实,光靠工资赚钱,是很傻的办法;生活中有很多能让人赚钱的路径,有时候我们太懒了,有时候我们没留意;理财跟现在有没有钱没关系,即使现在没钱,也可以让钱生钱——好吧,这些都不是我总结的——是我从《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一书上看来的。
实话说,我以前很少看理财类图书,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个性:懒惰却容易异想天开。
而那些有心人,在我挥霍青春,挥霍金钱的时候,已经积累了自己的财富,沉淀了自己的经验。就像这位叫欧利维埃•塞邦的“穷小子”。
“穷小子32岁变百万富翁告诉你”,书上有这样的广告语。这个广告语对我们可能有点不疼不痒,因为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北京上海的“穷小子”来说,如果5年前借钱买了房子,现在各个都是百万富翁——问题是,当年的我们,为什么没有做到呢?
图书资料显示,这本书几乎横扫法国美国,但是直觉上,这本书“成熟资本主义国家”的震撼远大于其对中国人的震撼。在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财富形态和获取财富的形式相对我稳定,理财并且有成效,是一种相对精细的钻研,而就我决定弃商场而选雅秀,看完八卦去跟几个讨论股票的帖子的经验,在国内,面对一个剧变中的社会,理财或者被财理一下,其实也没那么难。
所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或者益处在于:将成熟却简单的经验,引入并运用到一个不够成熟的市场,感觉就像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生活,能看到身边其实到处是机会。
理财和减肥一样,都是一时心血来潮开的头,但是保持了良好的习惯,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克制,就能有成效。作为一个亡羊补牢的人,《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一书已经给我带来启发和收益,我也希望一生都能坚持使用这些启发,并且收益。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读后感(六):看过的比较好的书
粗一看这个标题确实很狂妄,可是,翻开书后,我才发现,并不是作者太狂妄,而是我们太看轻了自己。看朋友买了这本书,当时我还嘲笑了他一番,想有钱还不如去买张彩票碰碰运气,拿本书唬人,但闲来无事翻了两页却恨不得将整本书都塞脑袋去。整整一夜没睡,刚读完。
书是一个1960年出生的法国男人写的,叫奥利维耶•塞邦,他的经历很传奇,35岁就退休了。后面的时间基本上没有再做过什么公司,只是炒炒股,炒炒房,还有写下这本书。书是翻译本,所以,里面所有的词句都很普通,如果是要提高文学方面的知识,显然这本书很不适用,但是要提到赚钱,这倒是一本很好的书。
书中通过很多的小案例讲述了人在各种选择面前的消费观念,比如,书的一开头就用了两对夫妻的生活观念以此阐述消费理念与成为有钱人的关系。现在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书上是这么说的。A夫妻他们收入不高,但是,他们每个月会将收入的20%作为储蓄存储起来,其他的用来还车贷,房贷以及日常开支。而B夫妻,他们收入相当高,但是他们有三辆车要供,还有一个别墅要供,同时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还要在装修上以及日常交际上卯足劲花钱。最后毫无存款。A和B两对夫妻,在几十年后,A有几百万的存款,一套房子,一辆旧车,而B只有一栋别墅以及三辆旧车。A夫妻光靠存款的利息都可以度日,而B夫妻几乎一无所有,还需要不停工作以维持生计。谁是富有的,大家显然易见。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读后感(七):一般的百姓如何理财!其实非常简单!书中有答案!
好多人记账,节约,日子过的扣扣索索,一分钱掰成两半,这完全背离了理财的初衷。你要明白,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希望物质生活丰富,而不是贫瘠,所以理财也一样,目的是为了能大手大脚的花钱。
只不过,你有限的工资不能让你实现这个梦想,所以你得投资,而投资不是无本万利的事,需要本钱。而你又没有本钱,那就得攒本钱,哪怕你一个月只能挣一千块钱,你也得攒,不然你永无出头之日。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工资的购买力都是持续下降的,但是人们的收入却在增加,因为发达国家的人都要参与股权投资,都要买点资产。
中国呢,生于70年之前的人,都是崇尚无产的,因为他们有退休金。而789们什么都没有,要靠自己,不投资就得靠工资,等工资就等于甘于贫穷。
中国的GDP每年增速8%,你的投资收益平均而言也有8%,今天的一万块钱到三十年后就是一大笔,你为什么不投资,非要指望三十年后的一千块钱还能买得起馒头和咸菜呢。
记住,你是为了买豪宅名车才理财的,不是为了当个要饭的。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读后感(八):摘录式读后感
读理财类的书读得这么彻底的这是第二本,第一本是儿童理财小说《小狗钱钱》,两本书都有让人立刻行动的力量。
其实理财类的书写得再天花乱坠,如果没有让人执行的想法和行动,那看了基本等于没看。在理财上可千万别信意识决定成败,或者什么现有富翁的意识和行动,你才能成为富翁的假话。
读这本书采用摘录式的方法,因为是跨界阅读,而阅读的内容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摘录的过程中感触很多。
本书关键词
先支付给自己
目标在于确认自己的真正需求
现实警醒
东西任由它们在冰箱里腐烂
聪明消费建议
首先,改掉随意买东西的习惯,拟定购买计划或是避免自私自利的消费,优先选择能让家庭最多成员得利的消费。(女人可以这样做,家里的男人呢?会觉得这样做的女人小气吧!)
第二,你要是发现或自以为需要任何东西,等到最后一刻再去买,等到它已经是真正必要再去买。
第三,只要东西还能正常使用,等你出让后再买新的。
第四,每年至少检视一次你付的保险、年费等等,看看是否有办法少妇一点。
投资建议
1、 只投资有可能升值,以及能够带来财富和收入的资产。
2、千万别用贷款购买任何会贬值的东西。
3、你唯一要做的是每个月定额购买某一只股票。
4、股票:在大家买入时卖出,在大家卖出时买入……
5、关于等待:你越等待,考虑的问题就越多,问题越多,下手的好理由就会逐渐减少。我今天晓得投资,也意味着在好机会降临时就一眼认出来并加以把握,其余的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6、股票:你的资本越少,持有的股票应该越少。因为你持有的只数越多,你越有机会产生疑虑。牵涉到金钱的时候,疑虑不是好事,你的疑问只会加深恐惧,导致丧失自信。
7、先别把目标定在15%,先从8%到10%开始,每个月增加1%,直至打倒目标为止。
8、7到8年期间买一户就可供你致富了。要让你的钱妥善工作,你得把它放在正确的地方。
名言
1、我还知道,你能够储蓄的收入比例决定你的未来。
2、不管在任何领域,只要确定自己有理就大方地要求。通常是最坚决果敢的人获得胜利。
3、假如你的唯一目标是积累财富,你很有可能是墓园里最富有的人,却不曾真正有时间享受财富的好处;相反的,如果你致富是为了让生活更舒适,你将能享受更多财富的好处。
4、尽可能少付钱,以便尽可能降低风险。
5、你的条件越多,可供选择的对象肯定越少。
6、要让工作增值,最有效的方式是多做一点!大部分的人厌恶工作,因为他们从中找不到乐趣。他们不明白自己能从工作获得的不只是一份薪水,他们总是激烈地攻击老板,把自己的所有缺点都算在老板头上。
7、耻于开口的人会饿死。
8、鼓起勇气去要求,你会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东西。你会赢得一切,而几乎没有什么好损失的。你唯一冒的风险是听到“不行”两个字,却不致让交易有问题。你也许只需要以另一种说法再要求,跟另一个人要求,或是把条件降低。
9、你得知道真正能让你致富的唯一一件事不是决定去做,而是真正去做。只有行动能让你致富,而不是意愿和决心。
简单收获
根据本书立即行动的策略,我的行动:
1、找到领导大方地要求我下半年的工作任务,提出我的合理要求,得到领导的初步认可,把丑话说在前面,这样更方便我的工作开展。谢谢这本书给我当机立断的果敢勇气和道理。
2、算过每天给孩子攒2元钱的收益后,决定从7月1日开始每天攒2元钱,找到工具就开始。这个行动看起来攒的钱不多,但能养成存钱的好习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理财的意识和行动都配合起来,让孩子加入这项活动,就当它是种游戏。培养孩子从小坚持一件事的坚韧的性格。
3、和家人畅谈投资房产的问题,划出两个区域,先实地考察,然后行动。
谢谢这本书,用易懂的语言,易做的行动指南,指引了我的理财意识,指导了我的理财行动。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读后感(九):好书
好书,至少对金钱的认知,对财富的认知会有很多帮助,国人一直羞于谈钱,总觉得说钱是件恶俗的事。如果说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不谈钱是为了与周边保持和谐的话,那今天不谈钱,显然就有点对自己不负责任了。需要这样的书,来帮助我们以更具建设性的视野、观念和方法来谈钱,来谋求生财之道。未来中国的商业色彩只会更加凝重,我们是要换换自己的脑经,多一些和商业社会契合的观念世界。当然,其实更重要的不是去分析好与不好,最最关键的还是根据其中的可行的去行动,哪怕是行动一点也比不行动,光就书谈书为好。我觉得其中的关于金钱管理的五分法非常值得借鉴:每个月将自己收入的10%建为长期储蓄帐户;10%建为教育帐户;55%建为必需品帐户;10%建为给与帐户;10%建为玩乐帐户。我会好好实践一下的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读后感(十):一个月光族的反思
一个月光族的反思
文/乔沐
在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有位前辈就谆谆教诲说:每个月拿到工资,拿出500块,存个死期,一年内不动,到了年底把这笔钱打理一下,做点小投资,养成习惯,到了30岁就有点积累了。
所以当看到《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起这位前辈,而每当想到这位前辈的时候,我都羞愧懊恼:虽然认同他的话,但是却一直没有做到,直到不久前,我还是彻底月光,不仅吃光用光,还经常寅吃卯粮,一直以来是“我不理财,财不理我”的状态。
我对当年自己诸多劣迹深恶痛绝:买东西从来没计划,想要的,恨不得下一秒就拿到;所有商场超市都散发某种魔力诱惑着,手里有钱不花出去特别不舒服;总觉得攒钱太辛苦,好不容易攒了万把块钱,又奔着某件大衣某个手链去了,从商场出来,原来攒几个月就为了爽几分钟。
一直到25岁还幻想过自己会忽然有意外之财,或者遇到意外之人,骑着他的白马,带着他的百宝箱奔我而来,在马路中央拦住我的去路,眉眼温柔真切地说:亲爱的,票子车子大别野,我的都是你的……从此灰姑娘和王子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时间一天天地过,那个传说中的王子因为交通工具太落后,始终没出现在北京的大街上;百宝箱被杜十娘沉进江河,穿过的衣服,吃过的美食,用过的化妆品,甚至买过不多但是当年曾经热血沸腾的首饰,一切都是浮云,浮云。梦醒时分,家中无粮,心中慌慌的才是最真实的感觉。
忽然某一天,有位很信得过的朋友向我推荐几只股票,以前一笑而过的我,网络上逛荡查些资料,发现,在我浏览八卦信息莲蓬鬼话的时候,更多的人,在网络上交流致富信息,而且颇有成效——那些以前我不屑或者没心情看的帖子,成为我荒废人生的物证人证。
在痛定思痛的第一个星期内,我就从股市上赚了1600大洋,多虽不多,但却毫不费力。于是我开始思量自己以前诸多的坏习惯、糟糕的观念,以及不靠谱的异想天开了。
其实,光靠工资赚钱,是很傻的办法;生活中有很多能让人赚钱的路径,有时候我们太懒了,有时候我们没留意;理财跟现在有没有钱没关系,即使现在没钱,也可以让钱生钱——好吧,这些都不是我总结的——是我从《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一书上看来的。
实话说,我以前很少看理财类图书,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个性:懒惰却容易异想天开。
而那些有心人,在我挥霍青春,挥霍金钱的时候,已经积累了自己的财富,沉淀了自己的经验。就像这位叫欧利维埃•塞邦的“穷小子”。
“穷小子32岁变百万富翁告诉你”,书上有这样的广告语。这个广告语对我们可能有点不疼不痒,因为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北京上海的“穷小子”来说,如果5年前借钱买了房子,现在各个都是百万富翁——问题是,当年的我们,为什么没有做到呢?
图书资料显示,这本书几乎横扫法国美国,但是直觉上,这本书“成熟资本主义国家”的震撼远大于其对中国人的震撼。在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财富形态和获取财富的形式相对我稳定,理财并且有成效,是一种相对精细的钻研,而就我决定弃商场而选雅秀,看完八卦去跟几个讨论股票的帖子的经验,在国内,面对一个剧变中的社会,理财或者被财理一下,其实也没那么难。
所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或者益处在于:将成熟却简单的经验,引入并运用到一个不够成熟的市场,感觉就像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生活,能看到身边其实到处是机会。
理财和减肥一样,都是一时心血来潮开的头,但是保持了良好的习惯,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克制,就能有成效。作为一个亡羊补牢的人,《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一书已经给我带来启发和收益,我也希望一生都能坚持使用这些启发,并且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