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前奏曲第二部》是一本由黄亮新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的188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互联网创业前奏曲第二部》读后感(一):求评论·············
还没看呢,只看了第一部,有看过的朋友大家来给点评论···
“ 本书是《互联网创业前奏曲》系列的第二本书,是作者多年互联网实践经验和业界观察的总结,是国内罕有的关于互联网网站运营和用户心理结合的书籍,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互联网运营背后的人性驱动。
你想互联网创业吗?你是否在为找不到好的互联网运营策略和方法而发愁?你想了解互联网行业?你是否在为自己不了解互联网运营而苦恼?本书针对这些问题列举了很多互联网运营的案例,帮你制定运营策略,更好地修炼和提升运营功力。
本书适合进入互联网行业不久的从业人员、希望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大学生、关注互联网创业的人士、想了解和提升互联网运营技能的人员,以及准备和正在从事电商行业的相关人士阅读。本书不是一本秘籍,却可以成为你的知心助手。”
《互联网创业前奏曲第二部》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权威策略
1行业排名或数字的权威
2头衔的权威,如专家,媒体报道
3标志的权威,如新浪的加V
社会认同
1人气热度的社会认同
2名人和意见领袖的认同
3朋友的认同
互惠的威力,通过负债感影响
承诺的威力,通过认知一致影响
免费使用,付费增值
相似关联策略
利用友情和亲情
越禁止越感兴趣
高价等于优质
无意识中重复的力量
比较和差异化
其他:
害怕失去
稀缺性
对比原理
占便宜心态
树立标杆策略
围观心态与人为制造矛盾和冲突的事件
好胜心
归属感
成功、致富、梦想
食色性也
爱、温情与正面乐观
信任的稀缺
难度适中的设计和目标可视化
送货时间与购买决策
幼鹅效应与第一次
场景唤起与情绪共鸣
自发参与感
小道消息与窥私欲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
贪婪与预期
《互联网创业前奏曲第二部》读后感(三):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运营
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运营
最近也在看一些需求和定价的关系(边际效应),运营的源头也是用户的需求。
产品的复杂到简单,类似与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下去,才能找到需求最核心的地方。
网站运营一定要量化:指标要清晰、可量化,围绕目标的行动才是有价值的。
单纯的产品致胜时代已经过去,产品同质化的今天,运营决定产品价值。
任何的创新都是建立积累上的,不同时间运营指标不同,确定了运营的方式变迁,运营一样需要积累、思考、实践
运营底层:人性心理学,熟悉你产品的目标用户,深度了解他们,你才可能更成功。
运营核心:创造一种被需要,不被需要,存在就是不合理的。
运用心理学,寻找到产品的黄金用户,从小社会认同到大社会认同,通过互惠原则,努力制造滚雪球效应。
产品角度:
简易权威策略,第一名永远都是最具权威的,能杀死怪兽的猿人就能做首领;用户都是“don’t make me think.”
用户角度:
权威天生就存在暗示作用,头衔的权威、标志的权威。
羊群效应,社会认同策略(专家名人的认同、朋友的认同、陌生人的认同)、团购的数字除开认同外,还同时体现了稀缺。特别注意的是,马甲是建立在产品质量之上的。
创造稀缺性,数量的限制和时间的限制。邀请加入的好处不仅仅体现资源稀缺性,还能在新用户进入后及时连接上已有的社会关系。
《互联网创业前奏曲第二部》读后感(四):一本更适合写成博客的书
草根网试读阴差阳错送来的书,还是很负责任的阅读了两遍。第一遍细读,第二遍为了做读书笔记通读。
本书作者尽管不是心理学,但选择从心理学角度谈自己对网站运营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角度新颖,而且通俗易懂,讲究实效,这种务实的风格决定了值得一读,尤其适合对网站运营不甚了解的初学者。涵盖了当下主要的网站运营策略,并通过大量国内外产品举例,能让读者很容易理解借用。看得出作者的知识面较广,视野较宽。其中对权威、社会认同、免费、人性(如占便宜、偷窥欲)的论述较为全面和准确。
但以我看来,本书如果再精炼一些,对其中谈到的近50种运营方法再进行提炼归纳,浓缩为几篇高质量连载博文,我想我会评分更高。
作者由于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对用户心理需求的分析阐释更多使用平实通俗的语言,比如“第一次现象”正是心理学中所说的首因效应。作者试图从心理角度更深一层次向读者揭示网站运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但又没有完全深化到理论程度,浮于其间,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专业性。当然这也不必过于苛责,但如果审稿时能请相关专业人士修订一遍,想必更佳。
本书行文比较随意,个别地方有些跳跃,逻辑性稍差,尤其是运营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松散。对如15对比和17比较两者有相当程度的相似,可以归于同一大类介绍。再比如高门槛策略的论述缺乏实例,多少给人重复和虎头蛇尾感觉。
另外比较遗憾的一点是作者的举例都比较零碎,未能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事例详细介绍某网站运营的全过程,倘若能做到这点,想必读者更容易对网站运营建立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最后,对每一位作者都应表示尊敬,感谢他们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