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大结局》是一本由流潋紫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015-7-3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懿传大结局》读后感(一):This Is My Story。
期待這本大結局已經很久暸。 這和人生沒甚麼區別。 早已知道死亡是唯一噠終點卻不知道如何抵達這個沉重句號。 如懿。 妳這一生過噠並不如意。 可哪個女子又曾有過如意噠一生呢。 錯噠時間遇見對噠人。 對噠時間遇見錯噠人。 時間就這樣一點點噠流淌過去暸。 哪個男人噠海誓山盟能抵噠上海蘭噠歲月相伴。 哪個男人噠信誓旦旦能抵噠過自己如履薄冰噠艱辛。 男人。 尤其是那些所謂對自己癡情噠男人。 都祗是謊言罷暸。 這一生中。 唯一自己。 也祗有自己。 是最最可靠噠。 當妳知道自己心系甚麼噠時候。 就是妳找到自己軟肋噠時候。 我累噠。 我想要明哲保身。 我想要逃噠越遠越好。 但我還能全身而退嗎。 我不知道。 如果連最後噠尊嚴也要撕破。 能和他訣別在永生不復相見噠境地。 我也是願意噠。 有時候就是愛噠越深恨噠越深。 明明他本該是最瞭解妳噠人。 可他不是。 他給妳擺臭臉。 他當著外人面兒搏妳面子。 他羞辱妳當作取樂。 祗有妳心裏最清楚在大火燒盡一切噠最後一秒。 妳會說出怎樣難聽噠話。 妳會做出怎樣傷害他噠舉動。 妳會給他堅毅訣別噠眼神。 對。 我祗是好奇。 我祗想賭博。 因為早在那也妳憑白無故在清白無辜噠我身上潑墨噠時候。 愛就早已變成恨。 一切噠一切。 忍之所忍。 都是想讓妳知道。 這世上應該第一尊重噠是妳噠母親。 因為母親是女性噠代表。 早在妳和母親吵架翻臉噠那一刻就應該和妳說再見。 我們噠開始。 仿佛就是一個無法彌補噠錯誤。
我读高中的时候很喜欢看小说,各种类型都会去阅读,痴迷程度有时候会是整天两节课两节课一本小说。那时候流行在学校对面的小书屋里出租,我美好的愿望就是自己开一家这样的书店,对于后宫小说是从08年看过流潋紫写的《甄嬛传》后,从此对她的后宫小说独特,深沉所痴迷。最近看完的《后宫如懿传》大结局,感慨很多,这里面不似之前看的那般后宫施计在斗争中描绘后宫女子才艺跟机智,以及心狠手辣。博皇帝欢心后维护上层的形象。
《如懿传》在前几本书里写了太多她如何施计抓住机遇当上皇后,给人感觉更多是为权利在斗争,华丽,惊叹,折服。而这本大结局却给人过于的揪心,如果不是大部分华丽外景铺设,高贵的服装搭配外,就是普通的一对夫妻,互不理解,闹脾气。从如懿不能接受一个外族女子香见到宫中对皇上的劝阻,却因为皇后的身份,皇上的信任,必须站在一个国母形象上对香见的心理战术劝解。皇上会以为这是她应该做的,而如懿会心痛,关系已经恶化。
如懿平庸的儿子在备受外人挟持人质下表现紧张害怕情绪所导致皇上颜面有损,救下之后他对如懿甚至对着众人面说:“龙生龙凤生凤,为何朕与你所剩的儿子这般平庸”。这在本质上是非常伤害一个女人,更何况还是自尊心奇高的如懿。于是从失宠到隔阂,甚至互相有点冷淡。接下来,贵妃嫁祸初恋情人御前侍卫凌云彻跟皇后如懿有私,倔强的如懿连解释都是懒得,皇上的猜疑心深重,把凌云彻打发到皇后身边当太监伺候,百般凌辱,如懿的冷淡以致心底。
江南船旅上,皇上沉浸风尘女子美色妖娆。如懿在原则上是绝不容许的,到底还是上船劝阻,然而皇上原本就有气于皇后,两人开始矛盾激化,最后上演断发绝情。满人断发乃国丧或夫亡。从此,皇上与她余生不再见。故事到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可惜。站在宫斗戏来说,皇后在角色中过于的倔强。倔强之人,谈何福气,即使爬到高高在上的皇后也会失宠,到无人问津。可是最后,如懿选择自尽,皇上却在未来很多年里思尽如懿。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
太后在这本书中描述不多,我对她就一句话特别深刻,她说:“懂得惜命的人,才能活得长久。”一个女子能从后宫中存活下来,并且留到最后的太后,的确是太长久,不简单。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女人的感情生存之道,大抵是温柔,适应,顺势。
《如懿传大结局》读后感(三):《后宫如懿传》一本充满魅力的好书
《后宫如懿传》一本充满魅力的好书
四阿哥弘历登基,后宫权势大变。原本在青樱位分之下的高晞月被封为慧贵妃,而青樱只是被封为娴妃,且住到了偏远的延禧宫。乌拉那拉氏的身份曾经为侧福晋青樱带来无上的荣耀与地位,如今因为景仁宫姑姑废后的原委却让她如芒在背。当日在潜邸时的尊贵、恩宠早已是过眼云烟,种种疑问、委屈只有埋葬在无尽的深宫时光里。
探望过暮年的姑姑之后,为防东窗事发,青樱主动向太后求了新的名字"如懿",寓意"美好安静",这才让如懿在宫里的日子稍微好一些。然而,事情并非如她所想的那样,妃嫔们接二连三的滑胎,玫嫔甚至生下一个不男不女的畸形孩子,怡贵人所住的景阳宫突然出现蛇袭击,后转住到娴妃的延禧宫。原来这只是一场阴谋,娴妃的丫头阿箬被慧贵妃和皇后收买,串通外人陷害如懿。龙颜大怒,把如懿打入冷宫。
在冷宫里,如懿只有一个丫头惢心相伴,好在如懿曾经帮助的海贵人珂里叶特氏经常来探望。冷宫的日子里,如懿的身体日渐变差,好在惢心的老乡是个太医,可以延缓如懿的病症。冷宫里也并非是安全的,先是有人恶意放火,后有人在菜里下毒,逢凶化吉的如懿苦苦撑着。
太后日夜期盼的吉太嫔突然行刺,如懿救下了太后,从而获得了走出冷宫的希望,于是如懿决定反击。如懿和海兰两人联手,缝制了装有花絮的棉衣,结果二阿哥呼吸不畅致死。而后,如懿服毒,引起皇帝的关注,最终顺利地离开了冷宫。
入住翊坤宫之后,如懿决定要铲除一切曾经对付过她的仇人。皇后因为丧子之疼,日益衰弱,难以打理六宫。如懿使用计谋让当日怡嫔滑胎之事告白于天下。慎嫔是主犯,因而遭受到猫刑而惨死。海贵人生下一子,但因遭人算计无法侍寝,彻底失宠,如懿痛心疾首。慧贵妃身子也逐渐变差,原是其被皇后算计而不能生育,在死前,如懿告诉其真相,慧贵妃含恨而终,被封为皇贵妃。皇后再添一子,但不久亦夭折,皇后几欲崩溃,后不幸坠入水中,幸得侍卫凌云彻救助,但大势已去,最终逝去。
娴贵妃晋升为娴皇贵妃,一时恩宠鼎盛,令贵人晋升为令嫔,势头日益渐涨,另外金玉妍也晋封为嘉贵妃,如懿接下来的日子如何,还是未知数。
后宫之中,权位高低一向与皇帝的恩宠挂钩。妃嫔之间的明争暗斗,恰如那寒冷的冬季,一直冷到人的心底。四阿哥弘历登基,后宫权势大变。乌拉那拉氏的身份曾经为侧福晋青樱带来无上的荣耀与地位,如今却让她如芒在背。当日在潜邸时的尊贵、恩宠早已是过眼云烟。种种疑问、委屈只有埋葬在无尽的深宫时光里。为求自保,青樱向太后求了新的名字"如懿"。
《如懿传大结局》读后感(四):壹次心
想来距离我看完甄嬛传的小说已经六七年了。比起甄嬛传的环环相扣,勾心斗角,这一部似乎更想追寻那一份高阁楼宇间的情,于是斗争不再是戏的主角,而变成束缚人物的枷锁。
可惜,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即使再去追寻,也是伤心。即使用尽办法想要证明,也终究是无用。
看甄嬛传的时候我上初中,彼时电视剧还在拍摄中,我窝在被子里偷偷看着无用的闲书。甄嬛传是玛丽苏的,甄嬛想要的每一步最终都达成了,所谓的困顿也不过是专为她设置一时的障碍,日后都会变成她杀人的利器。然后甄嬛一步步迈向最高的位置。一开始钟情于玄凌,那便在这后宫中一切都可为情而战,只想成为那个人眼中的唯一。后来斗来斗去,却发现自己不过是替代,于是悲恸离宫,再动情思却该是为了那翩翩公子温润如玉的清河王爷。后来回宫,也是为了玄清憋着一口气,因为没有了对皇帝的爱,反倒看的更透彻,反倒更无所畏惧,因为失去了所有自以为失去的东西,所以不在贪恋别人给的温暖,想要自己给自己依靠。所以一步步的走下去,倒也不觉得有多遗憾,反倒是多了一份肃穆,即使玄清为自己而死,却好像也能接受这结局,说是为了他和孩子,实际上只是越来越想自己牢牢握住应有的一切而已。最后,完满,以胜利者的姿态直到最后。
而如懿不一样。
从始至终,若有一个词能概括她的生活,我想,那就是“如履薄冰”吧。因是废后的侄女,家族已不再是她的依靠;宫中又树敌颇多,不得不处处小心。此时她也不过是依赖着儿时与弘历的美好光景,试图从皇帝的眼中探到一丝不一样的地方。纵然世事变迁,弘历和青樱在宫中都成长了,但青樱仍然相信自己总在皇帝心中有那么一丝地位,总觉得皇帝对她有一丝保留的深情。于是抛却种种,她也相信它能活,熬过冷宫,斗过宠妃,当上皇后。然而所谓登高而望远,身处高位的她因要恪守皇后本分,才更能看清,其实皇帝本多情,皇帝却也从不专一。如懿没有甄嬛的洒脱,不会奋不顾身爱上与自己共患难的凌云彻,即使心中已有察觉,但她认定自己是皇帝的女人,她也认定曾经的情爱是真。于是一生执着,最后因察觉到彼此之间越来越大的猜忌与隔阂,而行非常之举,最后死在宫中。
是不是心中有情,我觉得这就是如懿与甄嬛的最大不同了吧。活到最后的甄嬛最后只有自己,而如懿想要的却太多。最后作茧自缚。所以如懿不算是一个大女主,因为她不够有气魄,甚至不够完美。她后面的所作所为让人看了甚至让深感愤怒与愚蠢,到了最后也只能感叹一声活该。
然而如懿却比甄嬛更让我动容。也许仅仅是某一刻觉得看到了她的无奈与挣扎。太想要一份难得的东西,最后却一步步证明自己从未有过。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本就不存在的东西,又何苦去找?不过是自欺欺人,欺到自己也觉得可悲之时,想不出别的办法挽回自己,倒不如一错再错,以为那东西一直都在。
如懿有情,可是情是不够的,是致命的。若人生都寄托在这分虚无缥缈的感情之上,有时会是救命的灵丹,但最后,都会成为蚀骨的毒药。
《如懿传大结局》读后感(五):你是谁
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明知道是个悲惨结局 却强制自己看完整个过程。
那个女人
你说你是青樱?不,你不是。
你说你是如懿?不,你不是。
你说你是娴妃?不,你不是。
你说你是皇后?不,你也不是。
你只是一个乌拉那拉氏的女子,一个皇上的女人,一个整族仇人的儿媳,永璜口中的母亲,永琪的养母,丧了一双儿女的妇人, 不惜放弃一切保卫自己的尊严、自以为是的妻子。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你
青樱 如懿 娴妃 皇后 乌拉那拉氏
你都不是
不然你以为你是谁?
你不是那个在弘历低迷时期闯入他生活的有着同样境遇的不知天高地厚的青樱
你不是那个战战兢兢生活在后宫为了活下去才努力变得温柔懂事的如懿
你不是那个乾隆力排众议拥你为后的皇后
你只是有一个乌拉那拉氏的败者,或者说,又一个乌拉那拉氏的弃妇!
我不会去假如,因为败了就是败了
我很想去评价你在书中的一生,可是我找不到词语去形容,或许这太现实,或许我看到了自己
就好像明明我可以讲出很多大道理,却无法过完美的一生
愿你来世,变得普通
哪怕单纯二三十年 死于世界毁灭
《如懿传大结局》读后感(六):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看一个情感调节类节目,叫《爱情保卫战》,发现里面许多恋人,刚开始的时候为何相恋,之后就会为何产生矛盾。比如一个姑娘,初见男友时是在地铁里遇到小偷,男友见义勇为,当时觉得男友是从天而降的英雄,因此生情成为了情侣,在一起之后,男友继续见义勇为,时间久了,便觉男友多管闲事,最终闹到不堪忍受要分手的地步。
乾隆又何尝不是这样。孝贤皇后谨慎恭顺,他嫌她木讷乏味,喜欢如懿的率真活泼。把如懿扶上了皇后的宝座,相处久了,又嫌她过于直率不够恭敬,便开始宠爱懂得体贴说话顺耳的令妃。待到如懿弃世,令妃成为了宫内权势最大的女人,他又觉得她心机颇深。他当初爱那个女人什么,最后就会厌烦她什么,只不过他是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厌恶,决定那些女人的命运生死。
如果生活中的那些普通人,也拥有皇帝这样的权力,那如懿的悲剧,一定会一次次地重演。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如懿传大结局》读后感(七):相比甄嬛,我更爱如懿
看如懿传的书评大都说写的不好,不如甄嬛,如懿太蠢。但这本书确是我这么久以来第一本基本是完完整整看下来的,一看就舍不得放下的书。我喜欢如懿能把自己心中所想和对皇上的爱恨都勇敢的告诉皇帝,那是别的妃子不敢说的。后宫有多少女子把自己一颗心捧给皇上,但他喜欢你时把你捧上天,但一旦你被冤枉,把你推入谷底的亦是他,由不得你半点分辨,一点不念过往情分,只要不杀你,就好像给了你莫大的恩情。书外的人看了都气的牙痒痒,然而如懿把那些不满都发泄给了皇帝,气一气他让人觉得特别痛快。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她最后自杀了太不值得,哪像甄嬛最后熬成了太后,荣华富贵,可是甄嬛活着又怎样,除了地位她几乎失去了一切,以后的岁月她又开心吗。而如懿她知道她想要什么,她喜欢的想要的几乎都没了,孩子、皇上的爱、父母家人。只是看到那时,我还是没深切的理解如懿,嬿婉去看她的时候甚至她死的前一刻我还以为她能翻身打败嬿婉,能像甄嬛一样的结局,那样也挺好的。但直到她真的死了,那一刻我才明白她不是甄嬛也做不到甄嬛那样,他们是不一样的人,她是真的心死了,也是就算将来她能当太后又能怎样,也不过是在宫中枯老,她真的失去了一切,我也理解了最后永琪死后,如懿回宫时对着宫墙痛哭的心情,被那个她曾经深爱的男人一次次误会伤害,她的青春她大半的人生都毁在了那深深的宫墙里,父母兄妹也都不在了,她还有什么眷恋。
《如懿传大结局》读后感(八):盛极则衰,过犹不及
掩卷的时候我长舒一口气,可算看完了。
这种长度的文章一但不喜欢,对我就是莫大的折磨,半途而废,强迫症会让我混身难受,但是坚持看下去,绝对是浪费生命。
来说说我为什么不喜欢吧。
在我眼里,这部小说在完全不影响它的中心表达的情况下,能砍掉一半的长度。对,我说的就是那些繁复的吃穿用度描写,景色描写、心理描写以及鬼打墙一样的争宠情节。
作者要表达红颜未老恩先断,一个妃子就够了;要表达宫里的心机和宫斗,再来一个妃子也就够了。整本书那么多个妃子,又没有足够鲜明的个性及事迹的时候,渐渐地就会变成面目模糊的符号,然后相似剧情的反复出现就跟鬼打墙一样。
其实我也能理解作者,后宫嘛,不就那么点儿事,建立在争奇斗艳和互相陷害之上的争宠,很难写出花来。但是写不出花来,咱们就写短一点好吗?彼此都省力气。
还有景色描写和吃穿用度,一切景语皆情语,吃穿用度描写的细腻也会让文章显得有质感和厚度,这个放在《红楼梦》上是没错啦。但前提是,你的人物刻画得鲜明,情节设计得精彩。如果做不到这两点,连篇累牍的景色描写和吃穿用度只会让人想跳过。
偏偏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得一部分拧巴,一部分崩塌,一部分缥缈。
拧巴的是弘历。我已经很久没有在小说里遇到如此不讨喜的男主了。他自私,多疑,多情又冷血,但最让我不能忍的是,对于后宫的事情上,他基本没有脑子,没有心腹,嫔妃们说啥就信啥。你可以说这是作者在极力贴近史实,不走玛丽苏路线,然而你到底是个小说啊,一个完全没有人格魅力的男主角,如何吸引读者读下去呢?而且,男女主角之间最好的关系是相辅相承,再不济也能变相成就。前者男女主都有闪光的地方,才会觉得主角眼睛不瞎,感情感人,后者如甄嬛那种,皇帝虽然渣,但是她并不心系于他,后期有自己的杀伐决断,角色也算吸引人。但是如懿呢,和这个男人生活了大半辈子,承受了他各种“冷落你是因为在意你”的神逻辑,心底居然还对他怀着希望,确实很符合那个代年女人的思想,可是作为一个小说女主来说,作为读者的我实在不能欣赏如此斯德哥尔摩的女主。
崩塌的是如懿。这个人物属于越老越活回去的类型。前几本的她聪明伶俐,在深爱弘历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进退有据,但后期看清楚弘历的真面目后却变得非常Drama,一步步把自己逼向绝路,尤其是自己还有一个儿子需要照顾的情况下,这不符合逻辑啊。作者在史实和自己想写的故事之间勉为其难地折衷着,最后的结果是人物的崩塌。作者很努力地在圆了,然而在我的眼中还是太生硬了,没能成功地圆回来。
缥缈的是海兰,这个人物像样板戏里的人员,面具一般忠心耿耿。互相扶持风雨同路所以愿意为如懿做很多事,我能理解,但是有一段海兰对永琪说,这辈子她最在乎的是如懿,永琪都比不上,这也未免太过了,任何妈妈看到这里,会觉得有可信度吗?你会爱一个女人,胜过自己的孩子吗?
再说凌云彻,他对令妃的感情有青梅竹马的铺垫,还情有可原,但是他对如懿仅凭冷宫的那段岁月和之后的遥遥相忘就能情根深种至此,可信度略低了。十多岁的少年一时冲动只爱镜花水月,是可能的。三十四岁的男人只爱性情高洁梅花般的女子,更何况他误会这女子也曾如令妃一样施害旁人,却依旧深爱,我是不信的。
其它各种配角性格的不统一,不表也罢。
盛极则衰,过犹不及,这个道理不仅仅应验在后宫啊。
《如懿传大结局》读后感(九):一个女人的悲壮史诗
一个女人的悲壮史诗-评【后宫·如懿传】大结局
文/信实的精灵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如懿(当年的青樱)和弘历,纠纠缠缠,爱恨一生。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当如懿选择离开翊坤宫,决绝而凄厉的断发之时,是否真的就剪掉了三千烦恼丝呢?
知晓流潋紫比较晚,已是在《后宫•甄嬛传》已经热播的时候,在她大学期间开始创作200万字的甄嬛传并开始被数百家网站转载的时候,我对她是陌生的。当得知孙俪、陈建斌老师和张晓龙一起出演这部剧的时候,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彼时,遂赶紧找来网络上的电子书《后宫•甄嬛传》进行恶补,当时就被流潋紫流畅的语言用词、大气的场景布置震撼到了。她在后宫的进展过程中步步为营,仿佛她自己亲自置身于其中参与这场旷古持久的爱恋一样,细致入微。她自己作为一名女性,深谙女性的心理,小到一颦一笑她都能轻松驾驭,妙笔生花。
这本大结局中,赫然冒出来另外一个人寒香见,这不就是《还珠格格》里面的香妃吗?只不过香妃是浑身散发着香气的异域女子,有自己的青梅竹马的爱人蒙尔丹,在这本书中,寒香见却是选择了一个有着狼子野心的寒族部落的一个男子。因为自己的野心,致使整个部落收到重创,父亲无奈之下送她来给清朝皇帝做妃子。
而恰巧的是皇帝第一眼就被迷魂得神魂颠倒,甚至于不顾皇后如懿的百般阻扰,硬是纳入了承乾宫。这让多少曾经受过雨露恩泽的女人眼红嫉妒。偏偏香见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性格刚烈异常,一场男人与女人的较量拉开了帷幕。
年少时,我们都渴望遇见一个人,平凡也罢,至少可以朝朝暮暮,相伴终老。在年老的时候,仍可以一直牵手,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当然,如懿也仅仅是这众多平凡女子中的一员。
清楚记得看《后宫甄嬛传》时,后宫传来先帝的皇后驾崩的消息时,如懿她作为先皇后的侄女,本应该去看望自己的姑母。然而当熹贵妃甄嬛(已是圣母皇太后)问及她要不要去看望自己的姑母时,她却回复一句:“我不认识那位姑母,我眼中只有皇帝和皇太后您”。我诧异,是什么样的一种恐惧战惊和深谙世事使得她说出如此明哲保身之话。
在她最青葱的年岁里面,他遇见了一个眉目清澈的少年,当年的弘历尚是翩翩美少年,然而他知道这样的一个女人仅仅是一步棋子罢了。最悲惨的结局是他竟然爱上了这颗棋子,并且爱得浓烈香醇。而如懿作为先帝乌拉娜拉皇后的侄女,这双重的身份,都让她在后来的日子里面尴尬万分。
当时的弘历,身份尴尬,有青樱陪伴其左右,深知彼此心中那份最深最重的寒冷,所以他们成为彼此寒冬腊月里面温暖彼此心灵的炭火。
当年的甄嬛,这个当初怀有梦想和美好憧憬的女子,在《甄嬛传》大结局时,身边所有的朋友和所有的敌人都不复存在,她也只能一个人身心俱疲地躺在睡榻上,享受着那份孤独和寂寞,回忆起一件件令人伤心的陈年旧事,回首望去,不过是一代封建王朝的悲情故梦罢了。
如懿又是如何呢?“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在如懿最灿烂的年月里面,她遇到了她认为可以相守一生的那个人,陪伴他经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在最美好的时间当中去帮助他、爱戴他、照顾他。
然而,这一生的千转百回,究竟是为了什么?蓦然回首,发现,再也回不去了。
: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如懿传大结局》读后感(十):若有来生,只愿一世平凡
说是《后宫甄嬛传》的续集,除了弘历是雍正的儿子,太后是前一本书中的甄嬛,也别无联系。
从小就看《还珠格格》,里面的太后就是甄嬛,狠毒的皇后就是如懿,而温婉的令妃即是野心勃勃的魏嬿婉,弘曕(甄嬛与果郡王允礼之子)之女晴儿由皇太后甄嬛抚养。理清这些后,怎么也无法把里面的人物与《后宫.如懿传》里的人物一一对应起来。一度很喜欢令妃,却在本书中变得野心勃勃,而令我痛恨的皇后却是这般令人心疼。
如懿是皇后的侄女,原名青缨,因不得已而小心权衡,求太后赐名“如懿”。如懿二十岁岁,已经经历世态炎凉。单纯的青樱,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死了,活着的是如懿。后皇后(如懿)愤然剪去头发,触犯国忌,被打入冷宫。次年薨,终年49岁。葬于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墓穴内,无享祭。
从娴妃起,以皇后终,还是走不到天长地久的尽头。
都说命运是一个转盘,可她却始终无法卜出属于自己的安稳。
为侧福晋的日子算一算是她最幸福的时候,幸福得像她纤纤素手所奏出的美妙乐曲般清幽和乐;幸福是她月下与君同游,男子深情,她扬起的嘴角和笑弯了的眉眼。
如果幸福一直以这种形式呈现,多好。这一生,只为彼此,这一世,无争无欲,把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可是,他终究是未来的天子,终究帝王多疑自私。命运无常,宿命的手一旦扼住幸福的咽喉,所有的美好都会渐渐消失殆尽。从他登基之时,其实她一直在慢慢失去。曾经的幸福那么短暂,而哀伤却那么绵长,长得仿佛没有尽头,长得就像那寂静无法入眠的黑夜,撕扯着要把她吞噬,逼迫着她坠入无底的深渊。就像她自己说的一样:“我与皇上积重难返,并非只用一枚戒指就能东山再起。”回不去了,她深爱的人早已死在了心里。
做了皇后的如懿发现,乾隆已从少年夫君成长为成熟帝王,他的多疑善变以及帝王自私不断显露,两人间的情意信任渐渐破灭。后宫本就无安宁之日,她何尝不懂,可她为了守护那份爱,愿意默默付出,只是他从来不曾懂得。如懿坚守美好回忆,恪守皇后职责,直到去世。
这场婚姻的开始并不幸福,但久而久之,她全情付出,若至娴妃,于她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就让青缨留在此刻吧。
红尘万千,归于青山绿水。
往事历历,不再轻易提起。
若有来生,只愿一世平凡。